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以唐纳德·巴塞尔姆的长篇小说《白雪公主后传》和短篇小说《玻璃山》为例,探讨美国后现代主义小说的"非后现代性"。作者认为,就其本质而言,后现代主义小说依然是对美国传统文学的继承和发扬。  相似文献   

2.
《白雪公主后传》是美国文学大师巴塞尔姆最重要的作品。在大师笔下,白雪公主成为普通女性,有着自己的情感和欲望。作家用碎片式的语言表达出对社会的一种玩世不恭的讥诮,反映当代人滑稽无奈的众生相。《大话西游》被称为是表现后现代主义的经典影片,电影中通过不断颠覆传统意义上的各种道德和行为,让女性主义的体现在影片中也逐渐转向后现代,这在塑造女性形象时与《白雪公主》有异曲同工之妙,本文通过对比二者在塑造女性时体现的后现代女性主义中,分析其特征,以期对后现代女性主义有更深一层的了解。  相似文献   

3.
《双城记》是狄更斯的一部经典巨作,狄更斯被喻为现实主义者,但《双城记》中却有明显的浪漫主义倾向,打破了我们对他及他的作品研究的局限。本文将从关注儿童、表达理想、抒发自我情感和追求故事悬奇情节等方面,来探讨狄更斯在《双城记》中展现的浪漫主义情怀。  相似文献   

4.
《包法利夫人》中的包法利夫人是一个充斥着浪漫主义色彩的女性形象。包法利夫人在与其情人罗多夫和莱昂形成的场域中,爱情和文艺只是他们在闲暇时消遣的对象,但当文化资本与经济资本——经济利益和伟大前程发生冲突时,闪闪发光的爱情和文艺只能让位于后者。包法利夫人之死,既是作为个体的浪漫之殇,也是"永远生活在别处"的具有庸俗浪漫主义倾向的包法利主义之殇。  相似文献   

5.
19世纪英国浪漫主义诗歌与《圣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本文以19世纪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的重要代表人物雪莱及其诗歌和相关作品为例,从不同角度分析19世纪英国浪漫主义诗歌与《圣经》的关联,以期为理解19世纪英国浪漫主义诗歌和《圣经》文本阐释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6.
川上未映子的中篇小说《乳与卵》隐含了日本传统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对抗与矛盾。本文以《乳与卵》为例,通过对日本女性心理的迁移过程进行解析,讨论日本的传统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矛盾与冲突以及日本后现代文化与现代社会的无所适从关系。通过对日本社会的后现代主义问题进行考察与分析,有助于厘清后现代主义在适应社会发展的过程中的问题与表现,并为如何引导后现代主义发展问题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浪漫主义巨作《西游记》是明代小说家吴承恩创作的经典神魔小说,自问世以来,受到历代读者的欢迎,尤为青少年所着迷。儿童视角下《西游记》的故事内容拥有同时吸引成人和儿童的双重价值观,其中刻画的形象有明显的儿童化倾向,遣词造句也充满了浓浓的童年趣味,成为后世人们津津乐道的主题。而《西游记》显示出的这些特点,也是它吸引各类读者,历久弥新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唯美、浪漫主义色彩以及浓厚的感伤气息是田汉早期剧作的重要特征,但其创作中的现实主义倾向也不可忽视,正是因为具有这一倾向,田汉才能在20世纪30年代左翼戏剧蓬勃发展时期顺利实现转换。从田汉早期剧作中的人物序列、发现问题却难以突破解决、抗争精神等三个方面重新解读田汉剧作,明晰其中的现实主义倾向,以及这种倾向越来越强的动态变化趋势,同时注重浪漫主义、唯美主义等对田汉剧作的影响,深入分析“田汉式”诗化现实主义,洞悉其发展变化。关注田汉剧作的同时要结合同时期文论,更有利于对他早期创作进行深入的认识,并理解作家在20世纪30年代自然的“转换”。  相似文献   

9.
湘莲子的童话小说《米粒芭拉》以其充满趣味的故事情节和自由浪漫的幻想笔调展现了一个农民作家的田野"童话梦"。本文从《米粒芭拉》体现的浪漫主义因素入手,以人物形象体现的浪漫主义特征、小说情节设置体现的浪漫主义色彩、浪漫的叙事结构与诗话的叙述语言四个角度对这部作品加以分析和评述。  相似文献   

10.
美国浪漫主义作家霍桑的《红字》,是一部关于北美殖民时期恋爱悲剧的罗曼史。《红字》中运用了大量的象征手法,对人物、情节、语言展开隐喻式的设计想象,呈现出较为浓烈的浪漫主义风格。本文主要探讨《红字》象征手法的运用,《红字》象征手法在人物心理描写、直觉描写、冲突描写中,有着较为细腻与深刻的刻画。  相似文献   

11.
《戴维·斯旺》是美国杰出的浪漫主义小说家霍桑的一部短篇小说。在这部小说中,霍桑将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的创作技巧相结合,使现实与梦幻相互交融,情节的跌宕起伏与主题的不切实际赋予了这部小说浓厚的罗曼司特征。  相似文献   

12.
尽管《人民日报》和《南方都市报》关于新生代农民工报道的报道数量、报道题材、议题内容、情感倾向、消息来源等方面均呈现出较多的差异项目,但两报在新生代农民工的塑形方面,各自从不同的角度起到积极的作用:《人民日报》强调新生代农民工与政府宏观政策的关系,而《南方都市报》则更关注农民工自身的缺陷。  相似文献   

13.
在文学的发展史上,几乎任何一个流派都没有跨越过"作家"这一重要的概念,浪漫主义时期把作家的推崇到了至高无上的地位,但是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出现颠覆了作家的主体地位,使作家的地位一落再落。本文试图从雪莱的《为诗一辩》为轴,梳理作家的主体地位经历的由"未经承认"到逐步提高,最后到逐步被忽视、消解的这一过程。并分析出现这一现象的本质。  相似文献   

14.
朱湘是新月诗派和中国新诗史上的重要诗人之一,他的诗的基调是浪漫主义,但含有象征主义倾向。朱湘早期的诗注重意象,揉以中国传统的"寄情于物"手法,借意象以抒情。后期则重视意象的隐喻暗示功能,意境朦胧,风格含蓄蕴藉,少数诗歌已是典型的象征派作品,表现出向象征主义归附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一 鲁迅开始文学活动的时候十分倾心于浪漫主义。1903年第一次用铅字排印正式发表的《斯巴达之魂>,虽属译作,其间多有创作成分,作品中反侵略、反压迫的爱国激情奔突汹涌,为留学生们公认的妙作,传诵一时。这篇作品无疑是浪漫主义之作。写于同年的《自题小像》古体诗,那“我以我血荐轩辕”豪情的抒发,也应归于浪漫主义作品之列。1907年发表的《摩罗诗力说》介绍的全是欧洲最具反抗精神和革命精神的浪漫主义诗人的生平及其重要作品。经过  相似文献   

16.
纳撒尼尔·霍桑是美国19世纪伟大的浪漫主义小说家,也是美国心理小说的鼻祖,有"真正的天才""美国的莎士比亚"之称.他一生创造了许多经典作品,至今文学界仍没有停止对霍桑及其文学作品的探究.其中《红字》是浪漫主义小说的代表,也是他的代表作.《红字》以独特的叙事策略,为小说增加了不可估量的价值.如今,这部小说的叙事魅力与意义不减当年,值得我们研究与学习.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辽宁省400名高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在文献分析基础上,采用《中文网络成瘾倾向量表(CIAS-R)》和《艾森克个性问卷(EPQ)成人版》,研究了大学生网络成瘾倾向的年级、性别、是否独生子女的差异,以及与人格特质的相关关系。结果发现(1)在性别、年级、是否独生子女这三个变量上大学生网络成瘾倾向都存在显著差异。男大学生相比女大学生有更高的网络成瘾倾向;年级变量上大一学生成瘾倾向最高,大四最低,二三四年级呈逐渐下降趋势;非独生子女网络成瘾要低于独生子女。(2)不同程度网络成瘾倾向大学生在人格特质上存在显著差异,高神经质、精神质的人表现出更高的网络成瘾倾向。  相似文献   

18.
韦伯是十九世纪德国著名的浪漫主义作曲家,他的《f小调第一单簧管协奏曲》是单簧管演奏艺术中的经典之作,也是韦伯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在乐曲的结构中韦伯主张自由,浪漫主义的色彩。本文就《f小调第一单簧管协奏曲》的结构特征,分析其在曲式结构和音乐表达上所体现的音乐理念,并且进一步从演奏技巧方面对其作品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9.
出于对斯塔尔夫人女性浪漫主义的赞赏,勃兰兑斯在《十九世纪文学主流》第一分册《流亡文学》中,用了近半篇幅评论推介这位“卢梭女弟子”的爱情经历、文艺探索和生存反抗.倾力将其塑造为反抗一切权威、追求诗意栖居的女性主义先锋和浪漫主义先驱。  相似文献   

20.
后现代主义历史诠释学认为,历史的意义完全靠史家“赋予”。此论之所以站不住脚,是因为历史具有“本义”,它由历史的缔造者赋予,而与史家无关。后现代主义历史诠释学的真正和典型的代表是海登·怀特的《元史学》,该书不仅把有关历史意义的“生成系统”即史家赋予历史以“意义”的论述,完全置于“与解释问题有关的历史书写”框架中展开,还提出了一种专门的“历史诗学”作为其理论支撑。“历史诗学”的核心虽然叫“转义理论”,但“转义行为”最终是通过“隐喻”来实现的,这就暴露了其历史诠释学乃至整个“历史诗学”的先验唯心论倾向。因为根据F.R.安克施密特的专门研究,“先验论哲学内在地是隐喻的,而隐喻内在地是先验的”,二者在性质上原本是相通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