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吉林省档案馆馆藏革命历史档案中,有一份有关我党收集东北抗日联军史料的档案:1946年1月末,《东北日报》负责人廖井丹就收集东北抗日联军材料以应对国民党政府关于东北问题谈判,写给周保中将军要求采访的信件。抗战胜利后,1945年8月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谈判。中国共产党为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于8月25日发表《对目前时局的宣言》,提出"和平、民主、团结"三大口号。  相似文献   

2.
1942年8月成立的东北抗日联军教导旅是一支由中、朝、苏三国反法西斯战士组成的国际军事组织。这支部队具有鲜明的国际性。抗联教导旅的成立是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历史背景下,东北抗日联军与苏联远东军军事合作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在中共中央和东北抗日联军的关系中,周恩来占有特殊的位置,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早在九一八之际,他就是当时领导东北人民抗日斗争的党中央主要成员,一直关注东北抗日联军的英勇斗争,在中共中央和东北抗日联军失去联系后,周恩来的著作和事迹,仍然是东北抗日联军贯彻党中央政治路线、坚持东北抗日斗争的精神动力之一.  相似文献   

4.
勇敢的探索 成功的实践辽宁广播电视学会常务副会长靳韬光《热血之歌》这个节目有两个特点,一个是它有鲜明的地方特色。也就是说,它较多地选取了和东北抗日活动有关的歌曲,比较突出、集中地反映了东北义勇军、东北抗日联军、东北人民的惊心动魄的14年抗日斗争.东北...  相似文献   

5.
东北抗日联军教导旅存在的时间并不长,但它作为一支国际军事合作组织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有其特有的历史意义,并为战争取得最后的胜利发挥了其特殊历史作用。东北抗日联军教导旅的组建,既是苏联内外政策调整的必然结果,也与当时的国际形势变化密切相关,更是中国抗联领导人积极努力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新闻界》2013,(21):79-80
<正>在中国共产党的新闻史上,杨松的名字并不响亮,他在《解放日报》总编辑的岗位上默默地工作,很少参与公开的活动。我们都知道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知道杨靖宇等一大批抗联的英雄,却很少有人知道杨松是东北抗日联军的创始人。这样一位党的新闻史和战争史上的重要而可敬人物,我们不应该忘记。1907年11月14日,杨松出生于湖北大悟县贫寒知识分子家庭,原名吴绍镒。杨松的父  相似文献   

7.
2012年伊始,41集电视剧《我的娜塔莎》在国内热播。当人们感叹庞天德、娜塔莎长达50年的纯洁爱情之旅时,不应忽视"第88国际旅"这个背景和"红线"。"百度百科"对其有如下解释: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苏联红军的远东正规作战部队中,活跃着一支主要由中国东北抗日联军  相似文献   

8.
戴伟 《黑龙江档案》2013,(5):112-113
1936年,抗日武装斗争达到最高潮,敌人的铁路交通线频繁遭到东北抗日联军的袭击。同年秋,东北抗日联军为了避开日满军警秋季"大讨伐"的锋芒,同时,为了开展获取越冬物资的行动,东北抗日联军决定联合东北抗日义勇军在穆棱沿线进行一次袭击日满军军用列车,夺取其军用物资的行动。  相似文献   

9.
东北抗日义勇军打响了中国抗日战争有组织、具规模的第一个战役,开始了中国人民长达14年的抗日战争。东北义勇军和东北抗日联军的斗争,得到了全中国人民和全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声援和关注。东北抗日联军曾经发展到11个军,3万5千余人,为抗日战争的全面胜利  相似文献   

10.
东北抗日联军简称"抗联",其前身是东北抗日义勇军余部,这是一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队伍,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人民抵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民族解放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的革命史上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东北抗日联军共有11个军,人数最多时有4万多人,他们转战于东北的白山黑水之间,牵制着日本侵略者的数十万日伪正规军,使其后方陷入到极不稳定的状态.  相似文献   

11.
戴伟 《黑龙江档案》2014,(2):185-185
正1939年8月5日零时40分左右东北抗日联军第七军袭击了虎林街西大约3里处的清水组军事要塞。缴获170袋精制面粉和800元现金,解救出110名劳工,并在现场附近散布了大量的反满抗日传单,之后,他们带领着被解救出的110名劳工向虎林北面大连泡方向撤去。1931年,日本侵略者发动"九·一八"事变占领中国东北,扶植傀儡政权,建立了伪满洲国。中国东北地区  相似文献   

12.
《东北抗日联军14年斗争史略》发表后,不少人认为这篇文章材料比较充分,用事实有力地回答了“谁最有权接管东北”的问题,产生了较大的政治反响。但我自知,要全面反映东北抗联的斗争情况,还有一个最重要的人物必须报道,他就是著名的民族英雄,抗联前期的主要领导人杨靖宇烈士。 杨靖宇同志是中共早期党员。东北沦陷后,他也是最早遵照党的指示,在东北发动群众,组织武装抗  相似文献   

13.
1936年12月12日,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发生了,当日,原国民党陕西省政府的机关报西京日报社社长丁复进(兼国民党中央社西安分社社长)被关押,东北军接管并改组了《西京日报》,改名《解放日报》。12月13日,《解放日报》便以崭新的面貌和古城西安的广大读者见面了。14日,抗日联军临时西北军事委员会正式成立,张学良、杨虎城两将军任正、副委员长。此后,《解放日报》就成了西北抗日联军的机关报。  相似文献   

14.
谢文东原是依兰县大地主。1934年,土龙山农民反对日寇掠夺土地,掀起大暴动时,他当上了领袖成立了民众军。我东北抗日联军为了联合一切抗日力量扩大抗日武装,便把这支队伍编为东北抗日联军第八军,谢文东为军长,活动在依兰、勃力、方正一带。1938年日寇大举讨伐,谢文东见势不妙,便投降了日本,当了可耻  相似文献   

15.
西安《解放日报》是“西安事变”的产物。 西安《解放日报》创刊于1936年12月13日,是抗日联军临时西北军事委员会办公厅领导的三方(东北军、十七路军和红军)对外的机关报。它是“西安事变”发生的当天接管国民党陕西省党部机关报《西京日报》办起来的,由办公厅下设的宣传委员会具体领导。先后任总编辑的是丛德滋、张兆麟。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李一氓派了韩进和魏文伯等任编辑。  相似文献   

16.
1939年,东北抗日斗争进入了极端艰苦的时期.日本帝国主义对抗日联军进行残酷的大讨伐,疯狂地围追堵截,企图把抗日联军一网打尽.形势极为严峻.……  相似文献   

17.
朱德著作的出版最早见于1933年。《谈几个战术的基本问题》,曾收入中国工农红军学校1933年6月出版的《红色战场汇刊》。抗日战争时期出版的著作较多,其中包括:《抗战到底》,救亡出版社1938年出版。《八路军半年来的抗战经验与教训》,收入汉口新华日报馆1938年印行的《我们怎样打退敌人》一书中。《论抗日游击战争》,是朱德的一部重要军事著作,详细地论述了游击战在抗日自卫战争中的重要意义,抗日游击战争的要素以及抗日游击战的战术等问题。当时部分章节曾在抗日根据地的一些报刊上刊载,延安解放社1938年11月出版了单行本,新华社、新华日报馆于1939年3月,东北书店于1947年先后以《论游击战》、《抗日游击战争》、《抗日游击战争的战术问题》等书名印行。这部著作与1938年5月毛泽东的《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和《论持久战》等著作交相辉映,对于坚定人民群众的抗战信心和开展敌后游击战争起了重要的指导作用。《论解放区战场》,是朱德的又  相似文献   

18.
杨靖宇,这是东北抗日联军的一位英雄。对杨靖字这个名字,我们是敬仰又熟悉的。但杨靖宇在中国东北做地下工作时还有一个名字——张贯一,这在党史上很少提到,许多人更很少知道了。  相似文献   

19.
罗登贤是东北抗日联军的创始人、最早领导东北抗日的满洲省委书记。他短暂而光辉的一生为东北抗日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书写了东北抗战史上一段传奇。  相似文献   

20.
1946年的2月间,我们在吉林海龙县与《东北日报》的同志会合后,我记得没过几天,长途跋涉的疲劳还没有完全恢复过来,当时《东北日报》的负责人李常青、廖井丹就把我找去,告诉我现在有个紧急任务,要派我赶快去访问周保中同志。中央的意见,要请他对当前东北的形势发表谈话,说明抗日联军在东北坚持抗战14年,而国民党未出一兵一卒,现在根本无权接收东北。接着,又叫我赶到梅河口去见东北局宣传部长凯丰。凯丰同志说:“这个任务很重要,我们派一个班的战士护送,还有一个作家魏东明与你同去,到什么地方以及介绍信等,都交待给他了,明天一早就动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