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书院是我国古代一种独特的教育组织形式,兼有藏书、讲学、祭祀三大功能。祭祀是我国古代书院规制中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书院祭祀主要有释奠和释菜两种仪式,但其祭祀对象又独具自己的特色。书院祭祀的形成有其历史和内在原因。书院祭祀的社会影响和教育功能是多方面的,尤以对生徒的道德影响为最。而今辩证地看,书院祭祀是一种环境熏陶的教育、一种感性的教育、一种榜样的教育,是进行德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清代,湖北地区书院通过祭祀活动,传播儒家伦理观念,引导士人对儒学的追求。本文探讨了书院祭祀活动的特点及社会意义,认为书院祭祀具有多样性特点,书院的祭祀影响波及地方社会,发挥了社会教化的功能。  相似文献   

3.
清代湖南书院的功能日趋完善,书院建设者和管理者重视对书院内部的管理,在教学、祭祀、经费和组织管理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大成就,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极大地促进了书院的繁荣.  相似文献   

4.
清代湖南书院的功能日趋完善,书院建设和管理重视对书院内部的管理,在教学、祭祀、经费和组织管理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大成就,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极大地促进了书院的繁荣。  相似文献   

5.
祭祀是书院办学的三大规制之一。岳麓书院作为古代四大书院之首,其祭祀场所丰富,祭祀规模宏大。梳理岳麓书院祭祀空间的变化及其祭祀之程式发现,岳麓书院祭祀空间井然有序,符合儒家礼制;所祀之人依时而增,日趋官学化。其教化功能在于:祭以学礼,立志明心;示教于生,经世济用;彰示道统,传学湖湘;开化民众,移风易俗。  相似文献   

6.
讲学功能,作为书院的本质所在;而祭祀作为一种规范的展礼、学礼活动,历来受到古代教育者的高度重视。基于对“考亭书院”、“鳌峰书院”、“叔圭精舍”这三所书院所奉祭主的考察,分析书院所奉祭主的发展脉络和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7.
书院的功能是多方面的.在宋元时期,随着书院的不断发展,这一制度化的教育机构在保持其培养人才、传承文化的基本功能的同时,也通过御赐图书和院额、讲学活动和德行考核、学规的制定和祭祀活动等发挥着巨大的教化功能.  相似文献   

8.
从书院的三大事业、四大规制出发,探讨了书院研究学问、教学传道、藏书、刻书、祭祀学派祖师、经营田产等六大事业,认为“六大事业”是书院成为一个功能完全而且可以独立运作的文化教育组织的标志,是制度化的产物。  相似文献   

9.
李艳 《湖北教育》2014,(12):38-40
中国书院具有悠久的历史,它成功地承担了唐代以后一千多年文化传播和文化创新的功能.一方面,书院浓厚的人文气息和坚持以学生为本的书院精神,鲜明地体现了通识教育的理念和精神;另一方面,书院的组织管理制度、教学制度、祭祀制度和书院建筑等,也从多个方面表现了通识教育隐性课程的特色.由此可见,书院文化对当代大学通识教育具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0.
明代湖北书院有105所,在全国书院教育中处于较高的水平。若以功能来划分,明代湖北书院大致可分为讲学、科举、祭祀三类。事实上,每个书院都具有这三种功能。与全国其他地区相一致,书院是王守仁、湛若水及其后学讲学的产物。明代湖北书院讲学的流派主要是阳明(王守仁)、甘泉(湛若水)和白沙(陈献章)三派,李承芳、何迁、葛寅亮、顾阙、顾问、耿定向、耿定理等儒师或主白沙,或宗阳明,或宗甘泉,建立书院,开席讲学,推动了湖北书院讲学事业的发展,促进了明代湖北儒学的传播。  相似文献   

11.
人文教育渗透到书院活动的每一个环节之中,既体现在学规之类的制度化文件中,亦在书院内部环境的创设、祭祀等方面鲜明地体现出来。为使人文教育得到落实,大多数书院都重视解决人文教育与科举应试之间的矛盾,使二者统一在书院的教学之中。  相似文献   

12.
书院的学生管理,以行为管理为表,以心本管理为里.管理内容上既有关于知识掌握方面的要求,又有道德养成方面的要求.招生上承担着教化大众和培育精英的双重责任.学生自理自治并参与书院的管理,教师的训导和榜样作用又将管理置于其引导之下.书院有内部的整套管理制度,但并非完全独立,而是受到政府的行政干预.书院的学生管理,就是在上述两两相对力量中取得平衡,这种管理的特点给予当前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以启示.  相似文献   

13.
具有教学功能的书院始于唐。书院不是国家规定的一种教育制度,而是民间人士自发创造的学校教育模式,书院的名称也因此极不固定,"书院"和"书堂"("书舍"、"书斋"等)存在着互用、通用的情况。徐梓先生在《元代书院研究》中认为唐代的东佳书堂已有书院之实,但尚无书院之名,从而否定了作为教学机构的书院起源于唐代的观点。从"书院"和"书堂"("书舍"、"书斋"等)名称的互用、通用来看,这一说法难以成立。  相似文献   

14.
清代书院是我国历代书院的典型,它在我国教育史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不仅继承了历代书院的优秀成果,而且随着近代中国社会的变革融入了社会发展的潮流,承担起推动中国教育走向近代化的责任。因此,对清代书院的研究一直受到学者的重视。总结近三十年来学者们对清代书院的研究情况,发现研究呈现出以下特点:研究范围逐步扩大;研究成果丰硕;研究内容走向深化。  相似文献   

15.
李霞 《安康学院学报》2005,17(4):115-116,120
礼仪教育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礼仪教育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需要思考和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结合高职教育特点和礼仪教育实践,论述了高职礼仪教育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6.
古戏台是贺州重要的物质文化遗存,通过分析古戏台的类型,探究古戏台的建筑特色,进而阐明宗教祭祀、社会教化、娱乐交往、文化传承是贺州古戏台在乡土社会中所承载着的重要文化功能。因而,贺州古戏台建筑在农业社会是一个神圣与世俗的文化空间。  相似文献   

17.
斯巴达、雅典是古希腊最具代表性的城邦国。它们的教育各具特色,对古希腊以及近代欧美的教育产生了重大影响。比较斯巴达和雅典教育的异同,对于我们认识古希腊以及近代欧美的教育,发展和建设我国现阶段的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宋代书院师生管理、师生关系的特点及现代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代是中国书院制度创立和发展的重要阶段和关键时期,宋代书院在师生管理与师生关系等方面有很多自己的特点,如精干高效的师资管理、心表结合的学生管理和情深意笃的师生关系等,这些在今天仍值得我们借鉴学习。  相似文献   

19.
岳麓书院之所以能改制为湖南大学,三度成立的湖南大学筹备处起了关键作用。第一次,虽然就书院办大学之计划“议定而事未卒行”,但印入脑海,与日俱深,功莫大焉。第二次,改书院为大学推行四年多时间,讨论中国书院与欧洲大学文科的类同,解决思想认识问题,实际接收并保有岳麓书院积存的田产、山场、契约、图书、仪器、化学药品、标本、金石什物等,留作日后大学之基础。既存文脉于动乱之中,又保财产于强权之世,是其最大的贡献,难能可贵。第三次,将岳麓书院所有一切产业查明接收,变为湖南大学校产,就书院改办大学的夙愿最终达成。  相似文献   

20.
西点教育计划与我军院校学历教育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军队院校学历教育改革是我国军队院校教育转型的重要内容。以西点军校和我军院校典型的本科教育计划结构为研究的切入点,从历史发展的维度,对两军本科教育计划结构的演化进行了归纳。在归纳过程中,将国家阶段性的需求和发展战略、教育哲学价值观、本科教育在高等教育结构中的地位变化等视为本科教育计划结构变迁的主导因素。将这些主导因素和本科教育计划结构的差异放在精英本科教育的大框架内来讨论,对深化本科教育改革作出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