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类与文体是文学的基本要素.对于中国古代小说,当今学术界大多以现代小说的文体概念来审视和把握古代小说,而很少从文类角度来分析和把握古代"小说"概念的演变.本文试图从文类角度来还原古代"小说".  相似文献   

2.
蓝哲 《科教文汇》2007,(8Z):178-179
文类与文体是文学的基本要素。对于中国古代小说,当今学术界大多以现代小说的文体概念来审视和把握古代小说,而很少从文类角度来分析和把握古代“小说”概念的演变。本文试图从文类角度来还原古代“小说”。  相似文献   

3.
中国的传统叙事以真实简约为宗,古代杂俎类小说的叙事特征即是表现为对只言片语的简短记录,往往仅意于传述而无意于创作.然而细节化叙述以及与之相应的多种艺术表现方式的出现又无疑是人类智慧与文化发展的必然要求,小说作为一种叙事话语系统从不具备文类意义的"残丛小语"到幻设成篇的文学样式,也正体现了这一发展的轨迹.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小品”一词为切入点,追根溯源,对晋以来“小品”概念做一个梳理,并借此对“晚明小品”作出界定,指出晚明小品的涵盖面很广,是一种文类。而非清代《四库全书总目》以及现代文坛简单的将“小品”归为一种文体。  相似文献   

5.
战国后期,出现了以某一人物为中心的颇具小说趣味的史传文学作品,如《晏子春秋》。它的出现,不但透露出史传文学与中国古代小说之间的微妙关系,也预示着两种文体从包蕴到分流的某种可能。  相似文献   

6.
美国越战小说是越战文学的重要组成,是作者向社会的心灵呐喊,越战小说展现的不仅是战争,更是每一个参战者的内心世界。本文运用战争心理学中的"环境与人格"、"虚幻现实与感觉现实"、"战斗应激"三组概念,从心理学角度解读越战小说,分析小说人物的行为成因,以更为内化的方式探讨小说人物。  相似文献   

7.
黄婵娟 《科教文汇》2008,(34):252-252
主要从第一、第二人称的内聚焦叙事视角来解读郁达夫的小说,阐明郁达夫小说的叙事特色,从而说明郁达夫在文体上的自觉实践和革新。  相似文献   

8.
许小红 《科教文汇》2007,(12Z):172-173
战国后期,出现了以某一人物为中心的颇具小说趣味的史传文学作品,如《晏子春秋》。它的出现,不但透露出史传文学与中国古代小说之间的微妙关系,也预示着两种文体从包蕴到分流的某种可能。  相似文献   

9.
战国后期,出现了以某一人物为中心的颇具小说趣味的史传文学作品,如<晏子春秋>.它的出现,不但透露出史传文学与中国古代小说之间的微妙关系,也预示着两种文体从包蕴到分流的某种可能.  相似文献   

10.
威廉.吉布森是当今世界最具影响力的科幻小说大师之一,也是被众多批评家广泛关注的后现代重要小说家。吉布森借助"赛博朋克小说"这一后现代小说新型文类,想象并描摹了未来人类在计算机构建的虚拟世界里的生活,反映了吉布森对网络时代人类的命运和未来的走向的关注。吉布森的小说敦促我们从更深刻的层面反思人与自然、人与技术、人与虚拟世界、人与人之间的复杂关系。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史:上古的神话,先秦的寓言,魏晋南北朝的志人志怪小说,唐传奇,宋元的"话本",明初的"拟话本",明清的长篇章回体小说。这里我们从中国古代小说史,以唐传奇为例去简析中国古代小说的奇。  相似文献   

12.
刘夕媛  李巧玲 《科教文汇》2007,(8X):174-174
中国的传统叙事以真实简约为宗,古代杂俎类小说的叙事特征即是表现为对只言片语的简短记录。往往仅意于传述而无意于创作。然而细节化叙述以及与之相应的多种艺术表现方式的出现又无疑是人类智慧与文化发展的必然要求。小说作为一种叙事话语系统从不具备文类意义的“残丛小语”到幻设成篇的文学样式,也正体现了这一发展的轨迹。  相似文献   

13.
戴维·洛奇是英国当代杰出的小说家和批评家,《美好的工作》是其"校园三部曲"中的最后一部小说,本文试用经典叙事学理论和洛奇有关叙事学的理论,从情节结构、聚焦的多维性和元小说叙事三个方面来解析《美好的工作》的叙事艺术,从而把握洛奇小说的叙事独特性.  相似文献   

14.
李渔是一个戏曲、小说兼擅的文人,他依据小说改编的四部传奇,取得了很好的艺术效果。然而,小说戏曲毕竟是不同的文体,这就决定了戏曲在改编时要采取相应的策略和手段,加上作者个人创作观念的融入,戏曲必然呈现出一个全新的面貌。本文主要从叙事、娱乐、劝惩三个角度对李渔小说和戏曲创作的关系作出自己的解读。  相似文献   

15.
赵英 《科教文汇》2009,(15):227-227
李渔是一个戏曲、小说兼擅的文人,他依据小说改编的四部传奇,取得了很好的艺术效果。然而,小说戏曲毕竟是不同的文体,这就决定了戏曲在改编时要采取相应的策略和手段,加上作者个人创作观念的融入,戏曲必然呈现出一个全新的面貌。本文主要从叙事、娱乐、劝惩三个角度对李渔小说和戏曲创作的关系作出自己的解读。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歧路灯》作者李绿园的小说观的分析,阐述了士人对小说的态度。同时,通过对古代小说特别是《歧路灯》中士人形象的分析,论述了小说文体的发展为士人形象地展现提供了更广阔的表现空间,士人从而得到了更全面、真实地表现。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知识的创造和知识的运用两个角度来看中国古代科学。从知识的创造角度来看,中国古代科学的思维具有"诗性",即"近取诸身,远取诸物"的"取象类比",类似《诗经》中的"兴象"。这种"诗性"的思维,表现了中国古代科学想象、表达和推理的方式。而从知识的运用角度来看,中国古代科学是为建立秩序、治理国家服务的。基于天文历法"月令"思想,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统一,是国家统治之合法性的基础;古代理想的职官体系,实际上就是一个古代知识体系;对国计民生重要的科学知识,得到国家持续的支持;这一切都说明中国古代科学的"礼性"。  相似文献   

18.
文言文中,有两种相近文体“说”和“论”,这两种文体同属论说文,都以说理辨析为本,对客观事物或社会现象进行分析和评论,以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说”和“论”作为文体大同小异,因此,往往浅析于其属类而忽视其异处,导致对两个相近而又有差别的古代文学概念认识的模糊,笔者认为比较法讲解“说”和“论”两种文言文体裁,有助于从立意取材、布局谋篇、表达方式、文字色彩等方面细腻地体会作者写作意图,更准确地把握文章内容,从而有效地提高阅读鉴赏能力。教学中用比较讲解的方法来区别这两种文体,可在比较中认知和理解。  相似文献   

19.
福尔摩斯是英国侦探小说中的人物。他的身份是私人侦探。然而,在中国古代公案小说中,侦破疑案的主角都是政府官员,而非私人侦探。美国法学家达玛什卡认为,国家的性质会影响司法程序的安排。本文尝试根据他提出的概念框架来说明该现象。本文的研究表明,中国古代国家在大多数时间里表现出能动型国家的特征。这种国家性质导致了立法、执法和司法活动的政策化倾向。由于私人利益有可能与国家政策相冲突,因此,从早期中国古代国家开始,政府官员就一直主导着案件的调查,防止私人妨碍案件事实的揭露。这种司法现实反映到公案小说中,就是私人侦探英雄的缺席。  相似文献   

20.
科技文章,其文体与修辞手段与文艺小说,新闻报道等迥然不同.科技文体崇尚严谨周密,概念准确,逻辑性强,行文简练,重点突出,句式严整,少有变化,常用前置性陈述,即在句中将主要信息尽量前置,通过主语传递主要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