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中国艺术史上,有三位艺术家被戴上"圣"的桂冠:一位是晋代书圣王羲之;一位是唐代诗圣杜甫;还有一位是被誉为画圣的吴道子.吴道子是古代画家中最亨盛名的一个."吴带当风,曹衣出水"则是对其作品最好的评价.  相似文献   

2.
2007年4月26日,南京最后一位"慰安妇""活证人"雷桂英的去世,深深触动了一位老人的心;第二天,日本最高法院就中国公民"慰安妇"对日索赔案裁定原告中方败诉,老人义愤填膺.在家人的支持下,她毅然公开了埋藏近70年的不堪回首的"慰安妇"身份.  相似文献   

3.
一 8月23日,菲律宾发生恶性突发事件,载有21名香港游客的旅行大巴遭受劫持,8人遇难,华人世界震惊之余深感悲恸.次日,武汉各报首发报道,报社一位资深人士浏览后,认为"劫持"之"持"不能省略,颇有见地.  相似文献   

4.
"一位即将前往新加坡留学的22岁女大学生,一位只能靠乞讨度日的48岁乞丐,两人在经过近一年的恋爱后,决定携手共度此生."这个"老乞丐"导演的婚娶新闻,因被猎奇的媒体捕捉住,并推波助澜,大有一波三折的戏剧效果.  相似文献   

5.
在今年北京市的新闻高级职称答辩会上,有位评委问一位答辩人:"你们记者现在还采访吗?"这位答辩人回来纳闷地对我说:"评委怎么会有这种感觉?" 其实也不奇怪,一段时间以来,一些部门和单位已经越来越熟悉一些媒体记者的习惯,新闻发布会上拿了通稿就撤,网上扒个信息编编就发,再不就是几家媒体关系不错的几个记者凑一起"攒个新闻"充独家,打电话采访,那都算采访啦……  相似文献   

6.
本刊讯(红红报道)在近日北京王府井新华书店举办的一次签名售书活动上,一位身材矮小的老人一露面,就立刻引起人们的关注--她,这位老人就是泸沽湖的传奇人物、"女儿国"摩梭的末代王妃肖淑明.  相似文献   

7.
避免"残忍"     
有一位电视记者做了一条"为了一个美丽的心愿"的长篇报道,说的是一个小女孩得了绝症,她父母在痛苦之余,想到女儿的眼睛非常漂亮,决定将她的眼角膜捐赠出来.  相似文献   

8.
近日,一位韩国朋友很不解地问笔者,什么是"躲猫猫".笔者谨慎地"百度"了一下,百度百科是这样解释的:一种游戏,亦称摸瞎子、捉迷藏;娱乐性很强,在特定的地方(监狱、劳教所或者看守所)进行有一定的危险性;另注明, "躲猫猫"具有搪塞理由之功效.扩展阅读为"打酱油"和"俯卧撑".  相似文献   

9.
"焦点访谈"因为舆论监督成为中央电视台的名牌栏目,敬一丹则因为"焦点访谈"而成为一位名牌主持人.关于"焦点访谈",敬一丹曾说过一句话:"‘焦点访谈'是让社会保持痛感.我们社会不能麻木到连痛感都没有了."  相似文献   

10.
今年1月16日的上海某报,在一篇关于巴切莱特"有望成为智利首位女总统"的报道中,用了这样一句话:"巴切莱特一生都是一个社会主义战士".无独有偶,仅仅隔了13天,即1月29日晚,北京某电视台的一个娱乐类节目中,主持人在谈及一位目前仍在写作并兼当某大学教授的著名作家时竟称:"××一生写了××部武侠小说."这两家媒体对"一生"的乱用,令人不寒而栗!  相似文献   

11.
范美忠,一位在地震灾害来袭时,弃学生于教室,独自逃跑的老师.因在自己的"博客"里公开辩解自己弃生逃跑行为的合理性,而被众多网民斥为"范跑跑".  相似文献   

12.
有次打开电视机,看到一位节目主持人正在向观众讲新闻故事。只见她左一个"然后",右一个"然后",前一个"然后",后一个"然后"。她一句话带一个"然后",五分钟就用了18个"然后"。主持人小姐"然后"得让我心烦,让我怎么也不忍再听下去、看下去了。  相似文献   

13.
"你们这些记者简直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这是一位记者在追问一新闻当事人时得到的回答.如今这样的现象在新闻采访中并不鲜见,经历了"无冕之王"的辉煌后,社会上对于记者的态度不再是单纯的恭敬配合,甚至出现了"防火防盗防记者"的激进言辞,究其原因,是随着我国新闻事业的发展,"新闻"和"宣传"的概念清晰起来,新闻特质逐渐显现.  相似文献   

14.
融媒环境下手机"媒介生态位"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媒介生态位"为理论视角,从手机媒体作为融媒的重要一员所展示出的新闻传播特性出发,分析融媒环境下手机媒体的时空生态位及功能生态位现状及发展趋势,并探讨手机媒体所遇到的问题与思考,旨在引起更多人对融媒化进程中手机生存、发展的关注.  相似文献   

15.
搞新闻工作的人,一切要从事实出发,"所见"是第一位的,"所状"是第二位的.先有事实发生后有状况描写.但是"状"有实"状"与虚"状"之分.所谓实状,是实打实的描摹事实,而所谓虚状,则是采用分析综合的手段,进行联想,既通常人们所说的合理想像.虚状描写的作用是更好地再现新闻,表达新闻事实所蕴含的道理,表述记者的新闻思想.  相似文献   

16.
王乾荣 《传媒》2001,(10):50-50
好像是有少女被迫卖淫,不从,勇敢地从楼上跳下去,于是被媒体说成了"烈女".我看过好几例这类报道,直到前两天,一家地方晚报还在说一位受伤"烈女"已经治愈出院云云.  相似文献   

17.
有位资深记者,也是一家新闻单位的领导.我几次听他发言,每每谈及创业政绩,总结奋斗经历,他都会豁达大度、真挚诚恳地讲上一句:我和我的伙伴们一起努力…… 这种善于加一个"们"的说法,体现了一个人的胸襟.  相似文献   

18.
一年前,一次关于是否应该采访"在恐怖袭击中丧生的民工家属--一位88岁的老母亲"的艰难选择,曾经让一个年轻记者陷入彷徨.几个月前,一组"骑车人雨中摔倒"的照片引发了社会各界长时间的讨论.媒体记者在新闻采访中的职业道德和对"度"的把握前所未有地被作为一个突出问题横陈在人们面前.而在各种类型的媒体报道中,灾害报道和带有灾害性质的突发事件报道最能考验记者对"度"的理解和把握.  相似文献   

19.
萧衡 《档案与史学》2007,(11):38-41
"复旦八怪"这个名称,乃是上个世纪四十年代复旦学子中部分"好事之徒"为校内八位特立独行的学者送上的绰号.使用这样的称呼,显然来自"扬州八怪"一词的启发,"怪"字的内涵既蕴含学子们对这八位学者行为举止迥异常人的惊奇,也隐寓着对他们才华杰出的钦重.然而在今天,即使已达耄耋之年的老复旦人,恐怕没有一个能完整而准确地说出他们的姓名,随着岁月的推移和人事的变异,有关他们的趣事轶闻,势将逐渐淡出人们的记忆.  相似文献   

20.
《莫须有先生传》废名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一、漫游与"得道"拉·曼却村的骑士堂吉诃德上路后发现,世界就像他的坐骑"驾驿难得"一样,毛病百出。20世纪的中国小说中出现了一位类似堂吉诃德的漫游者,此人名叫莫须有先生。在废名的《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