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观察是研究自然科学的基本方法,也是学生认识世界,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中把"过程与方法"跟"知识与技能"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要求通过物理教学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因而在人教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八年级上册"的使用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利用物理课的教学,去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尽早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和观察方法,训练学生的观察技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相似文献   

2.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如何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前提.所谓观察能力,是在有目的、有计划以及有思维活动参与的感知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比较稳固的认识特征.观察能力既是智力的门户又是智力的源泉.在小学生作文中碰到的最大困难是"不会观察,无话可说".作文教学既要培养学生用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能力,又要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那么,应如何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呢?  相似文献   

3.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的生活,使语文教学返朴归真.应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同时生活又是学生学习的源泉,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延伸.在教学中,教师可通过"访一访,观察生活"、"演一演、再现生活"、"学一学、体验生活"等,从而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走向生活.  相似文献   

4.
众所周知,在课堂教学的诸多要素中,学生的发展是教学的出发点和立足点.研究学生是研究教材、研究课堂之基.为做好研究学生这件事情,我们确立了"三个环节、九项措施"的操作性强、具体的保障措施. 其中,课堂观察是研究学生的主要措施之一.为弥补个体观察的缺陷,组建课堂观察团队,多方位、多角度对课堂实施观察,用数据说话,是课堂观察的主要特点. 下面以"体积与容积"的教学为例具体阐述"基于促进教师提高研究学生能力的课堂观察".  相似文献   

5.
语言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学语文,这是"大语文教学观"的需要.识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都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的生活,使语文教学返朴归真,应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同时生活又是学生学习的源泉,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延伸.教学中,通过"访一访,观察生活"、"演一演、再现生活"、"学一学、体验生活"等.从而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走向生活.  相似文献   

6.
语言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学语文,这是"大语文教学观"的需要.识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都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的生活,使语文教学返朴归真,应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同时生活又是学生学习的源泉,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延伸.教学中,通过"访一访,观察生活"、"演一演、再现生活"、"学一学、体验生活"等,从而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走向生活.  相似文献   

7.
这是一则以中华传统节庆日"重阳节"为背景,围绕"尊老敬老"主题开展的节庆教育案例.通过对学生日常行为的观察,教师找到了教育主题,并设计了学生调查、敬老方案设计等教学方案.但在实施过程中,教师又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不断调整教学方案,在学生的真实感受中收到教学实效.  相似文献   

8.
生物课是高中生必修课之一,通过课本,教师主要教给学生生物学方面的理论知识,使学生从理论上了解"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等问题.但要学生真正理解"为什么是这样"是不是这样"等问题,还必须从实际观察中去认识.当然,在学校一无生物园地,二无配套生物器材的条件下,要学生从实际中观察只是一句空话.至于如何帮助学生理解并使学生能真正掌握,在条件差的情况下,我认为,教学中若充分发挥课本中各种插图的作用,对提高教学质量也是有很大帮助的.下面就高中生物课本(全一册)为例,与同仁共磋教材中有关插图在教学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在教学"圆的面积"时,如何引导学生"由曲变直,无限细分"是本课的关键.在多年的教学中,笔者认为抓住"观察、猜想、操作、验证"四个环节是比较科学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谢静怡  马利云 《教师》2022,(8):120-122
观察能力是小学生需具备的基本能力之一.文章作者通过梳理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观察类作文,发现该类作文教学次数多、任务重.针对小学中低段学生观察意识薄弱,存在只"观看"不"观察"的问题,文章借助夸美纽斯感官教学法,提出在小学观察类习作教学中教师应通过明确观察目标、精选观察材料、传授观察方法、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四种方法来培养...  相似文献   

11.
"角的度量"这一内容,历来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难点.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往往先运用教具让学生认识量角器的各个部分,通过示范操作让学生观察角的度量方法,然后组织学生进行训练.虽然花了大量的时间,但学生学习的效果并不理想.问题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量角器的正确摆放;二是利用内外圈的读数正确读出角的度数.对于这种"事倍功半"的教学现状,我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发现造成学生学习困难的主要原因是:教师运用教具的示范与操作,不便于学生的观察与思考,加之学生独立操作中出现的错误,呈现出来有一定的难度.针对以上原因,我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有效的化解了教学难点,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具体做法如下:  相似文献   

12.
1 变实验"观看"为实验"观察" 在科学教学中,演示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最重要途径.教师做演示实验时,除交待实验器具、实验目的、实验注意点外,更重要的是要对学生提出观察的重点.教师对每一项演示实验都应制定相应的程序和方法,特别是依据学生的基础,预见到学生原有知识、经验的缺陷,精心策划富有启发性的引导措施,变学生简单的实验"观看"过程为实验"观察"过程,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打好创造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作文教学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语文素质. 一、引导学生明确日常生活成为作文的主源 语文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就是作文教学,教学作文实质是让学生懂得作文与做人的关系.可往往许多同学一提笔写作就先找作文参考资料,结果就是"炒旧饭,无新意".作为语文老师,要让学生明确"为什么而写"、"写下什么文字",因此,我们在作文教学中要做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引导学生从日常观察体验人手,以生活为作文的主源,在作文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4.
陈琪琪 《教师》2014,(35):108-108
正作为一个优秀的体育教师,不但要做到会教学生技能,更要做到"五会",营造让学生主动学习的课堂氛围。1.会观察善于观察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掌握的教学技能,由于它能及时反馈和调整教学进度,所以它在达成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那么如何有效地发现和利用"观察"呢?(1)教师要主动观察学生学习中接近或者达到本课设定的教学目标的学情。例1:初一年级排球垫球教学,教  相似文献   

15.
观察是自然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所谓"观察",就是运用眼、鼻、舌、手这些感官去感知事物.学生观察过程也是探求知识的过程,观察能力在观察活动中得到培养和提高.  相似文献   

16.
曹海芹 《考试周刊》2013,(2):155-155
<正>中学生物新教材把学生能力的培养作为教学的重要目标。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掌握生物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要培养学生把已获得的知识应用于实践。为此,笔者在生物教学中,采用了"观、思、探、读、讲、练"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1.观"观"就是观察。它是指有目的地应用各种感官了解事物的知觉过程,是获得感性知识的主要途径。笔者在生物教学中  相似文献   

17.
很多学生对于写作感到困惑.因此,设法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关键.笔者在作文教学中作了一些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的尝试,收到较好的效果. 一、培养学生积累写作材料的能力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语文教师经常碰到"学生咬笔头"的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无内容可写、无话可说.学生硬着头皮写出的文章内容空洞、语言干瘪.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就是学生在平时不注意观察生活,课外阅读面窄,不注意材料的积累.为此,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开源活水",积累材料.  相似文献   

18.
<正>引导学生观察,是拼音识字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步,通过有序观察,能培养学生的思维发展空间,想象空间,挖掘他们潜在的创造力,从而激发他们创新的欲望。一、教学中的创新能力培养1.识字教学在识字教学中,我常常注意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在教学"国"字时,我为了让学生记住"先里边,后封口"的笔顺规则,在板书时,故意先写口,再写玉,问学生这样写行吗?因学生之前对笔顺的自学有一点点基础,齐声说:"这样写不对",坐  相似文献   

19.
四边形既是平面几何中的基本图形,又是"空间与几何"领域的主要研究对象之一.平行四边形的判别是本章一节十分重要的内容.它是在学习了平行线的性质、判别;三角形的概念、全等三角形的定义、性质、判别的基础上进行的.在设计教学时应立足于学生的"学",通过让学生动手、观察,经历发现、说理、完善等过程,培养其操作说理、观察归纳的能力,帮助学生形成分析、对比、归纳的思想方法.在对比和讨论中让学生在"做中学",提高学生利用旧知去主动获取新知的能力.在课堂上采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合作交流的方式组织教学,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体验参与的乐趣、成功的喜悦.  相似文献   

20.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数学活动是学生探索、掌握和应用数学知识的过程,是学生经历数学化的过程,数学教学必须强调数学学科的价值取向,不能失去数学本身应有的"数学味".那么,如何打造具有浓浓"数学味"的课堂,让学生有效经历数学化的过程? 一、让学生在观察中发现 事物的规律是客观存在的,又往往是隐含并可以被发现的,只要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分析,就可以在生活情境与现象中感受和抽象出数学知识和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