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本文试图通过荣格的原型批评理论分析邓恩诗歌,具体分析了邓恩诗歌中的原型意象,以说明邓恩在诗歌创作过程中受到原型的支配,既是"艺术的工具",同时也是"更高意义上的‘人’"。  相似文献   

2.
20世纪20年代的诗歌,创造了"太阳"意象,表现出一种"太阳"情结.这种情结表现为"太阳"意象内涵的独特、丰富,其文化渊源乃中国古典文学的古葵意象、古典哲学的"阴阳"之道及古典诗歌颂日的传统.它对后来的诗歌创作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3.
浅析约翰·邓恩玄学诗中奇喻的哲学意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艺复兴时期的玄学派诗人在英语诗歌的发展历程中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他们的诗歌最突出的特征便是善于运用富于哲学意味而发人深省的奇思妙喻,而约翰·邓恩更是把奇喻发挥得淋漓尽致.围绕邓恩最具代表性的奇喻"圆规","跳蚤"和"太阳"三个意象,可以分析约翰·邓恩的玄学诗中奇喻的哲学意味.  相似文献   

4.
17世纪英国玄学派诗歌代表人物约翰·邓恩素以其诗歌富含奇思妙喻,思辨性强,想象奇特而著称。"死亡"是邓恩诗歌中的主题之一,有关死亡意象与死亡隐喻的诗歌占很大比例。本文拟从认知视角,借助概念隐喻理论来解读约翰·邓恩诗歌中的死亡概念隐喻,并对其诗歌中大量死亡隐喻的创作原因作进一步分析,以欣赏邓恩诗歌中死亡概念隐喻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5.
约翰·邓恩的诗歌不仅充满奇思妙喻和新奇独特的意象,而且在诗性表达上也独具创新性,即戏剧性。研究邓恩诗歌的戏剧性特征对阅读和阐释其作品有很强的指导意义。本文从邓恩诗歌戏剧性特征的对话性、冲突和舞台行为三个方面进行论述,以期挖掘出邓恩诗歌更多的新奇之处。  相似文献   

6.
约翰·邓恩的诗说理辩论多于抒情,把不同的思想,意象,典故掺揉到一起,意象繁多。在分析邓恩的爱情诗,死亡诗和宗教诗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和探讨了邓恩的诗歌的主题和特点。  相似文献   

7.
2 0世纪 2 0年代的诗歌 ,创造了“太阳”意象 ,表现出一种“太阳”情结。这种情结表现为“太阳”意象内涵的独特、丰富 ,其文化渊源乃中国古典文学的古葵意象、古典哲学的“阴阳”之道及古典诗歌颂日的传统。它对后来的诗歌创作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8.
郭沫若的《女神》中有许多关于太阳和月亮的意象,太阳意象体现了一种“壮美”,接近西方诗歌风格,是诗人对中国传统诗歌美学的突破;月亮意象则体现出诗人对于传统诗歌“静关”的继承性。《女神》之中“太阳”与“月亮”同辉,“壮美”与“静美”同在,这跟郭沫若重视“诗意诗情诗性”,不斤斤计较诗歌形式的诗学观念有关。  相似文献   

9.
樊忠慰是一位天才诗人,他现在是昭通作家群中的领军人物之一。他的诗奇诡空灵,清新飘逸,意境创设独具个性。其诗立足于平淡的生活并对之高度提炼,在诗集《绿太阳》序言中自称为炼丹的人,可见他对诗歌的提炼程度之深。本文将从其诗歌象征意象艺术,意象本质观和意象构建三个方面来解读诗集《绿太阳》中所表现出来的诗歌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20年代的诗歌,创造了“太阳”意象,表现出一种“太阳”情绪。这种情绪表现为“太阳”意象内涵的独特、丰富,其化渊源乃中国古典学的古典意象、古典哲学的“阴阳”之道及古典诗歌颂日的传统。它对后来的诗歌创作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1.
孙双 《唐山学院学报》2010,23(1):66-68,106
约翰·邓恩是17世纪英国最著名的玄学派诗人。他的诗以奇思妙喻闻名于世,主题丰富,同时又交揉在一起。其中关于"死亡"的主题表达了他对死亡的认识并与宗教息息相关。邓恩对待死亡的态度反映出一种既叛逆又乐观的矛盾心理,因此他的诗歌有时会比较怪异,而他自己也在寻找答案。文章主要探讨邓恩诗中死亡的意象,与其他诗人相比对待死亡的不同态度及其原因。  相似文献   

12.
意境余论     
意境不仅是情景交融,而且要有言外之意、象外之象。而象外之象与言外之意有层次上的差异。言外之意体现意象之间的虚实关系,而象外之象是意象内部的虚实关系建立之后的结果,唐代诗歌的代表作是意境的完美体现。  相似文献   

13.
邓恩《歌》中的格律音乐与数字命理意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歌:去,抓住一颗殒星》的文学和历史语境出发,通过分析诗歌中意象、格律和数字象征的运用,能展现出邓恩《歌与短歌集》对彼特拉克式诗歌传统的影射和解构。  相似文献   

14.
意象不是单纯的事物的映象,而是与情感结合在一起的艺术形象。意象有"情中景"和"景中情"两大类型。"情中景"是直接抒情的意象,"景中情"是间接抒情的意象。意象的美有内在美和外在美,内在美是意境的美,外在美是形神之美,形神之美包括形色之美和精神之美,意象的内在美和外在美的完美结合,产生诗歌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5.
在穆旦的诗歌中,与尘土、灰尘相联系的意象是很多的。这一与西方基督教文化有着密切渊源的意象在穆旦的笔下被赋予了丰富的内涵,凝聚了诗人对生命、时间的思考。本文试图通过对"尘土"等相关意象的分析,展示穆旦诗歌中现世的关怀和永恒的思考达于完美结合的诗艺构想。  相似文献   

16.
《邓恩诗歌研究》分别从世界观、陌生化、创作思想以及几何诗学等角度深刻挖掘了邓恩诗歌的思想与艺术手法,对邓恩的诗歌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研究,是国内比较全面的邓恩研究著作。语言通俗易懂,分析雅致入理。  相似文献   

17.
杨茜 《考试周刊》2014,(79):26-27
中国古典诗歌的精髓在于"意象",如何在翻译中再现原作意象之美是一个关键问题。本文认为,格式塔心理学派提出的"异质同构"、"闭合性"与"整体性"三大完形法则,分别对中国古典诗歌英译过程中意象的理解、意象空白的留舍及整体意象的构建有着极大的启发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李贺的诗歌因其别具一格,后人颇有非议,贬之"欠理"、"费解"、"无逻辑性".其实这类"令人费解"的诗歌同样生动奇妙,诡幻幽丽.本文试图探究李贺意象诗风格形成深层原因,归纳其意象诗歌的类型,并且总结其李贺意象诗歌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古典诗词常见意象集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诗歌讲究含蓄、凝练。诗人的抒情往 往不是情感的直接流露,也不是思想的 直接灌输,而是言在此意在彼,写景则借 景抒情,咏物则托物言志。这里的所写之 "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借 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 观之"意"。"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 "意象"。它既是现实生活的写照,又是诗  相似文献   

20.
意象是诗歌的重要特征之一。掌握了意象,鉴赏诗歌也就成功了一半。因此,我们可以从意象出发走上一条行之有效的诗歌鉴赏之路。一、意象的含义和认识。中国诗学一向重视“意”与“象”的关系,亦即“情”与“景”的关系。简单地说,意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诗人的抒情往往不是情感的直接流露,而是言在此意在彼,写景则借景抒情,咏物则托物言志。这里的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一般来说,诗人多取大自然的景物借以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