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人文关怀不只是一味的表扬与呵护,而应当是通过对职高学生的人文熏陶,让他们发自内心地认识到职业高中的学生拥有与其他人一样的尊严。这应当是职高语文教学的一种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2.
孟晶 《教育教学论坛》2012,(39):160-161
语文教学不只是教给学生一种交际工具,更重要的是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的培养,教会他们理解世界,教会他们学会生活,教会他们认识自己,让人文的光华充满语文课。语文教师可以从常规教学、阅读教学、作文教学这三个方面将人文素养的培养导入课堂,实现语文应当承担的责任,将语文教学的灵魂还给语文课堂。  相似文献   

3.
语文教学不只是教给学生一种交际工具,更重要的是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的培养,教会他们理解世界,教会他们学会生活,教会他们认识自己,让人文的光华充满语文课.语文教师可以从常规教学、阅读教学、作文教学这三个方面将人文素养的培养导入课堂,实现语文应当承担的责任,将语文教学的灵魂还给语文课堂.  相似文献   

4.
语文学科的性质决定了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内涵,语文学科应是人文教育的主阵地.这就要求语文教师首先要加强人文修养,更新思想观念,在语文教学中通过有效指导阅读,把汉语言文学所传承的中国传统文化及人文精神渗透到学生的心中。让学生欣赏祖国语文,热爱祖国语文,让人文关怀融入到他们的生命和灵魂之中。  相似文献   

5.
作为一名青年小学语文教师,语文和语文教学对我来说还有太多的东西去探索和实践。读一本好书,读一位优秀的教师对青年教师提高业务学习和教学技能是相当重要的,在于永正老师的《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我的为师之道》一书中,我体会到作为一名老师,应当以人文关怀为己任,构建精神家园,追求诗意栖居,向往诗化人生。  相似文献   

6.
在语文《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下,应重新建构师范院校语文教学论课程的教学理念。应凸显人文思想,使语文教育回归“人”这个教学平台;用诗意构筑语文教学这座文化大厦。在这座大厦中让学生敏锐地感知教学中的美好,以此提升生命的价值;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去“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让学生有丰富的情感体验,懂得诗意的栖居。  相似文献   

7.
夏丽 《教师》2014,(32):87-87
新《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重视对学生人文意识的培养,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语文的思想感情"。充满笑声的融洽的课堂气氛于师于生都是一种美的享受,我们要用教学艺术去激发小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让他们从小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注重对学生人文关怀,做学生的良师益友;精心设计导读,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善于留出课堂空白,触发学生思维的兴奋点;仔细研究课堂提问技巧,开启学生心灵智慧之门;精心锤炼课堂语言,让学生为之心动等方面,来探讨了如何让学生喜欢语文。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9.
一是要特别关注学生的心理感受。在语文教学活动中,不要只培养学生的学习技巧,更为重要的是要善于挖掘文本中的人文素材,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我们的语文教学应该特别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在教学过程中将作品中的艺术形象化为潇潇春雨,悄悄滋润学生的心田。如莫怀威的《散步》、张之路的《羚羊木雕》、朱自清的《背影》等,作为语文教师在设计这些课文的教学活动时,要注意使学生不断地变换角色,让他们充分体验不同人物对于同一事件的不同的心理感受,引导他们由此及彼,推己及人,逐渐学会理解他人,尊重他人。二是要特别关注学生对人生价值的探求…  相似文献   

10.
根据略读课文的特点。引导学生自读质疑,以学定教,读中感悟,使三维目标有机融合。让学生在感受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同时,学会关爱他人,真正落实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11.
赵志静 《中学文科》2009,(16):64-65
古人云“文以载道”。在《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语文学科对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有理想、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可通过语文常规活动、阅读教学、作文教学,挖掘语文的人文底蕴,力求让语文贴近学生心灵世界与情感世界,在心灵体验、激情燃烧、思想碰撞、精神对话的过程中,让学生接受人类传统文化和高尚精神的熏陶,引导他们求真、求善、求美,培养他们的人文关怀精神和健康的人格品质。  相似文献   

12.
小学语文教学首先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学生以及他们内心的丰富世界,而不是诸如教材、教法、作业、分数等没有生命的东西。语文教师应怀着对生命的敬畏,对生命的无限期待,以极大的热情和耐心去关注学生的生命价值,让学生在教师的人文关怀的温馨里去感受生命的魅力,实现师生生命意义上的飞跃。  相似文献   

13.
[设计理念] 根据略读课文的特点,引导学生自读质疑,以学定教,读中感悟,使三维目标有机融合.让学生在感受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同时,学会关爱他人,真正落实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14.
《自己去吧》是人教版实验教材一年级上册第五组的一篇课文。课文以对话形式讲述了小鸭学会游泳、小鹰学会飞翔的事。告诉我们 :不要事事依赖他人 ,只要相信自己 ,勇敢地去实践、去锻炼 ,就能学到本领。根据教材特色和儿童心理特点 ,本着“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和“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 ,“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 ,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这一精神 ,笔者提出如下教学建议 :一、揭题引疑在揭题时启发学生就题质疑 :“自己”是谁?自己去哪里?自己去干什么?为什么要自己去?二、…  相似文献   

15.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获取知识、形成能力。"语文教学的最佳情境就是把语文学习放到生活实际中去,通过具体实践,使语文学习生活化,这不仅是大语文格局构建的需要,也是语文教学本质的体现。要让学生真正掌握并得心应手地运用语文这一工具,就必须通联语文教学与生活之间的桥梁,让语文教学与学生的心灵沟通,让语文课堂与社会天地接壤,使语文教学"生活化",使学生生活"语文化"。为此,笔者对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进行了以下实践,与大家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21世纪的教育是以人的发展为中心的教育,我们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让语文教学充满人文关怀,努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他们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心态,使每一位学生都能享受成功的喜悦,树立学习的信心,点燃他们憧憬美好未来的希望之火。如何使自己的语文...  相似文献   

17.
《成才之路》2011,(26):16
于永正语录⊙无论什么样的教育都应当体现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这种关怀应从生活的细枝末节入手,让孩子感受到老师的理解、尊重、关爱,从而影响孩子的心灵。⊙语文教学应当充满情趣。只有情趣盎然的课堂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情趣盎然的氛围才能引领学生进入语文的自由王国。  相似文献   

18.
情商的培养,对儿童往后的成长发展都有深远的影响。语文教育有人文性和工具性两个性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于儿童情商的培养是必不可少的部分,为往后儿童健康成长有积极作用。传统小学语文教学,更加注重学生智力的培养,但目前,我国教育更加着重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小学阶段无疑是学生人格培养的关键时期,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对小学生进行知识宣教时,还应该着重儿童情商的培养,让小学生能够学会关爱他人和自己,促进其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9.
《背影》是人教版八年级(上)第二单元中的一篇平中见奇的散文精品,非常的感人。教师应通过对课文的教学,让学生走进深深的父爱,学会理解,学会感恩身边给予教师关爱的每一个人,以实际行动去关爱别人,教会学生去做一个爱自己、更爱别人的人。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注重对学生人文关怀,做学生的良师益友;精心设计导读,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善于留出课堂空白,触发学生思维的兴奋点;仔细研究课堂提问技巧,开启学生心灵智慧之门;精心锤炼课堂语言,让学生为之心动等方面,来探讨了如何让学生喜欢语文,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