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电视文化是依据文化的传播媒介而形成的一种社会文化形态,它是通过电视这一传播媒介进行传播的文化,或者说由电视传播的符号内容,都可以统称为电视文化。随着电视市场化的转型,中国的电视文化由宣教文化逐渐向娱乐文化转变。一时间,电视的娱乐倾向越来越严重。哪家电视台的娱乐节目做得好,哪家电视台的收视率就高。娱乐没毛病,但是娱乐有高雅和低俗之分,然而现在有些电视台的电视娱乐节目却是越来越低俗了,为了迎合、取  相似文献   

2.
"电视娱乐化"正在成为当今一种引人注目的电视文化现象。"电视娱乐化"现象的出现是现阶段经济、社会、文化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正确引导"电视娱乐化"趋向,需要我们用理性的眼光去解读其中的文化意义,在娱乐精神的指引下消除低俗的娱乐误区,加强职业规范和行业监管,构建健康的娱乐文化生态。  相似文献   

3.
周建琳 《今传媒》2011,(7):94-95
在媒体消费时代,电视文艺作品的创作日益呈现出追求简单消遣的生产模式,放松了电视文艺作品对社会意识形态的关注以及艺术品质方面的追求。电视文化环境的培养,需要广大电视文艺从业人员不断加强自身的责任意识和创新思维,同时能自觉抵御低俗思想的侵袭,以健康向上的生产思想和严谨务实的创作态度,来推动我国电视文艺事业的繁荣发展,使电视文艺在繁荣社会文化方面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经济发展促使人们的物质文化水平提高,人们在追求物质文化的同时对精神文化的追求也日益迫切。本文主要探究的是在当代社会背景下,电视传播给大众文化带来的变化,从电视传播模式的变迁入手,阐述电视传播在当代文化发展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张文明 《新闻窗》2011,(3):47-48
电视文化是电视传播所产生的一切社会效应的综合。从人文学科的角度出发,电视文化研究以电视传播的内容为核心研究对象,包括电视文化理念与电视文化形态,电视文化环境和电视文化责任,电视文化消费与电视文化接受,电视文化审美与电视文化批评等内容。文化环境指影响主体活动,存在于主体周围的各种精神文化条件的总体或系统。构成文化环境的主要因素是:教育、科技、文艺、道德、宗教、哲学、民族心理和传统习俗等。  相似文献   

6.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视的人口覆盖率迅猛增加。电视文化,这一现代文明的产物,成为当代社会文化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成为当代大众传播媒介中一个十分活跃的文化种类。电视文化以其传播快速、声画兼备、覆盖面大、传播广泛等等优势,展示独具的魅力与风采,成为人民大众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受到社会各阶层的普遍欢迎。电视文化的特点:1.时效性电视传播的主要物质基础是电子技术设备,具有电子传播的特点,传播速度极快。电视节目的电子制作时间也很快,特别是直播节目,制作的时间,就是传播的过程、观众收看的过程,有很强的及…  相似文献   

7.
电视体育传播中媒介话语权的失衡是媒介传播中常见的问题,因此,电视体育传播过程中,要始终坚持事件的客观真实性;构建高品位的体育文化内涵,增强体育传播的深度和价值;发挥电视体育大众传媒社会公共平台传播职能,构建普通弱势群体媒介话语表达空间;增强电视体育大众媒介传播的社会责任感,杜绝媒介传播领域在强势群体领域的极化。  相似文献   

8.
认知传播遵循理论研究和实践运用的二元结合,认知传播与内容生产的关系研究是其内部关系理论研究的重要表征。电视作为主要的传播媒介,其内容生产及传播与人的关联最为密切,认知传播视域下传播主体与电视生产的关系需要重新确认,并通过建立内容生产保障体系达到预期的认知传播效果。认知传播对电视生产的影响是显见的,并促使其从观念、格局及传播关系上进行调整。同时,认知传播的文化价值属性必然要求电视生产对文化进行观照,实现对电视文化价值的坚守。  相似文献   

9.
电视媒体传播消费文化本无可厚非,但如今一些电视媒体为了赢得收视率和经济效益,"全力打造"、"过度传播"消费文化的做法却值得商榷。毕竟,除了传播消费文化,媒介同时还承担着其它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10.
当下,“电视时代”依然可以视为传播格局的重要表征.文章以此为背景,依托长期的云南少数民族乡村田野观察,从电视与农村日常生活、电视与农村文化变迁与互动的关联性分析出发,提出电视是农村文化建构的重要力量,并应从先进文化、区域文化和民族文化三个层次实现电视传播与农村文化建设的整合互动.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电视娱乐节目泛娱乐化风潮中,严重扭曲了电视的文化传播功能,助长了社会的浮躁风气,降低了大众的价值判断、文化认知和审美功能。各家电视媒体不同的表现体现着不同的精神追求,是对媒体社会责任、发展道路、文化理念的检验。增强文化自觉,坚守文化品格,传播先进文化,体现时代精神,做精做强内容,形成独特风格,打造自身特色,是电视媒体实现自身长远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和科学选择。  相似文献   

12.
电视作为一种现代传媒技术手段,完全可以作为民族地区地域文化的传播载体,而二者的结合,是大众文化时代具有深远意义的文化现象。电视将民族地区原生态文化向更广阔的范围有效传播,并悄然地改变着电视传播实践的现有格局和文化价值观,其社会传播价值也被赋予了微妙而多层次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社会作用于电视,电视也反过来作用于社会。电视传播群的低俗之风,那些宣扬颓废堕落、追逐享乐至上的电视节目只能产生负作用,它“把人置于全被动、被示知、被塑造、被麻痹、被痴化、被矮缩(指变得浅薄、幼稚、低下、庸俗、迂无毅力等)的地位”,(陈尔泰《电视存现说》)其破坏性是巨大的,它那种强烈的暗示影响、潜在的教唆怂恿所产生的“核能量”与“毁灭性”决不容低估,理当加以高度警觉,筑堤防范。  相似文献   

14.
电视节目娱乐低俗化已是不争之事实。娱乐节目已超出怡情悦性的初衷。电视节目娱乐低俗化的社会负面影响不容低估:它不仅容易助长社会浮躁、奢靡、浪费之风,容易误导青少年的价值观,而且还容易催生娱乐低俗的文化环境,容易脱变为贪欲的催化剂。电视传媒应认清娱乐化是西方文化渗透的隐蔽方式;要考虑国情、文化包括宗教信仰的差异;要以传承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为己任,把握好审美习惯、趣味和心理特点,寓教于乐,提高广大观众的思想文化素养。  相似文献   

15.
电视文化正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社会风气,主导着人民群众的生活方式,塑造着人们的价值观体系。然而,当前我国电视文化却存在着低俗化、虚假化、同质化、断裂化等问题,这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无疑是不利的。因此,电视人不应该满足现状、不思进取,而应多思考如何更好地做好传播工作,主持人、编导等电视人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电视经营和文化传播水平,所有电视人还应该加强责任意识,自觉履行电视建设精神文明、传播先进文化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16.
在电视商业化竞争激烈以及电视节目整体娱乐化的背景下,电视真人秀节目以其真实和虚构的叙事特点构建了电视文化奇观。本文透过真人秀节目的叙事奇观、视听奇观、人物奇观分析了其文化奇观的建构过程,并且对这种文化奇观作出了文化阐释,其虚构性、娱乐性、虚假性、低俗性、颠覆性的特点值得反思。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传播不仅仅是一种教育过程,更是一种文化消费过程.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在社会主叉核心价值体系传播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作为观众量大、覆盖面广的电视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传播的有效途径.只有不断提高电视传播工作者的自身素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规范电视传媒管理,才能提高电视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电视传播如何兴利除弊,转变低俗之风,发挥弘扬优秀文化的正能量?加强行业监管,引导电视传播有益文化毋庸置疑,现今屏幕的净化得益于行业主管层的有力调控,特别是"限娱令"的颁布实施,使电视泛娱乐化得到明显遏制,并推动节目创新。2011年10月,广电总局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电视上星综合频道节目管理的意见》(简称"限娱令")。《意见》规定:从2012年1月1日起,对节目形态雷同、过多过滥的婚恋交友类、才艺竞秀类、情感故事类、游戏竞技类、综艺娱乐类、访谈脱口秀、真人秀等类型节目实行播出总量控制。规定每天19:30至22:00,全国34家卫视播出  相似文献   

19.
电视媒体的文化自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5月,全国电视台台长论坛发表了《北京宣言》,在宣言中再次强调:"中国电视媒体是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是中国重要的新闻舆论机构与重要的思想文化阵地",应"坚守电视媒体的品格、品位,自觉抵制低俗之风"。显然,这种强调并非空穴来风:电视媒介的低俗化趋势近年来经常被人诟  相似文献   

20.
电视传播是文化传播,探索与引导中国先进文化前进的方向是中国电视传媒义不容辞的责任。中国的先进文化构成于地方的先进文化,地方先进文化的弘扬和地方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探索与引导的重任,就历史地落到了地方电视传媒的肩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