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60年前,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法西斯同盟的覆灭而告终结。60年后的今天,德日两国对其侵略行径的反省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两国对二战反省的态度、对战争的赔偿、教科书的编写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这种截然不同的原因,从客观上来看有战后战胜国对两国的处理、两国地缘政治不同的因素;从主观上来说有两国民族性格和宗教现相异的因素;中国的政策也不利于日本的认罪和赔偿。  相似文献   

2.
德国和日本作为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负有不可推卸责任的国家,在战争赔偿问题上表现出截然相反的态度:德国认真、积极,日本推诿、消极,甚至拒绝赔偿。两国在战争赔偿问题上表现迥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两国所承受的来自占领国的压力不同;两国在美国罗织的遏制共产主义的防护网上所处位置和所起作用不同;德国有来自苏联以及犹太民族和以色列的强大压力,日本则没有;两国的外交政策及其目标不同;两国政府及国民对战争反省的程度不同。  相似文献   

3.
德日两国在对待侵略战争罪责问题上的态度迥异的原因:1、两国的历史文化传统不同;2、两国的宗教道德传统不同;3、战后对德日的不同处置决定了对两国法西斯清算的彻底性不同;4、战后两国建立的政权基础不同导致其对战争罪责的反省不同;5、战后两国对侵略战争的社会教育存在较大差异;6、两国对其周边国家和人民的认同感不同;7、战后两国所处的地缘政治因素不同.  相似文献   

4.
中关两国都是多民族、多族群的大国,处理好民族关系对于两国都十分重要。由于东西方的文明不同,两国的民族文化也存在差异。在处理民族关系上的政策各有差异,通过对这种差异的研究可以做到相互学习借鉴对方的长处补其不足。  相似文献   

5.
中国和日本的道德教育具有很多相似之处:同受儒家思想之深刻影响,同经"西学东渐"之文化冲突,同历"现代化"之过程,皆有现代德育之危机。另一方面,中国同日本的道德教育又存在一些不同之处:从历史发展来看,两国道德教育受儒家道德思想影响的范围和深度不同,两国摄取外来文化的形态不同;从现状来看,两国道德教育发展处于不同的阶段,受不同政治、经济、文化因素的影响,在道德教育的目标、内容和方法方面都有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6.
中东欧七国的政治体制转型已经历二十余年,在此期间七国政治体制的转型深受各种思潮的影响。中东欧七国在这二十多年中共发生了四次较大的思潮变迁,每次都深刻地影响着这些国家的政局。第一个阶段,反共浪潮、自由主义思想高涨,右翼上台,诸政党严重对峙;第二个阶段,反共浪潮消退、民主社会主义思潮回归,左翼重夺政权,政党格局阵线初步形成;第三个阶段,以国计民生为基轴,多党竞争形成,左右交替执政;第四个阶段,民粹主义兴起,中左与中右翼走向合作,政权更替更加平稳。中东欧七国政治体制的转型不会就此终结,而其未来政治体制的转型过程仍会深受政治思潮变迁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作为20世纪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右翼反自由主义浪潮的组成部分,葡萄牙合作主义国家有着不同于同时代其他右翼政权的特征。它既异于传统右翼,也和法西斯主义不尽相同,而呈现出鲜明的“葡萄牙特色”。分析了葡萄牙合作主义国家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形成的,及其究竟有哪些区别于其他右翼统治尤其是法西斯统治的特征。  相似文献   

8.
古希腊和中国先秦哲学中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哲学家在神的观念上有相同之处 ,也有差异。造成两国哲学中神的观念异同的原因是复杂的 ,既有宗教的、文化的因素 ,也有政治经济和地理方面的因素。这种神的观念的异同 ,深刻地影响了两国甚至包括东方和西方的哲学和文化的面貌 ,促使它们形成各国的特点 ,并使两者朝着不同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9.
中日“樱花”意象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樱花纳入文学与文化的视野加以考察分析,发现中日两国文学作品中的“樱花”意象有各自相对独立的发展轨迹:中国的“樱花”意象是樱桃文学大力发展下的产物;而日本的“樱花”意象则有其自身发展的源头,虽然在演化过程中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但很快又走出了自己的道路,形成自己的民族特色。中日两国诗人对樱桃、樱树和樱花、樱桃花的认识与分类都是模糊的。而两国诗人对此意象的不同处理,又体现了不同的民族审美。  相似文献   

10.
瑞典的福利体制在欧洲福利国家改革浪潮中具有很强的抗逆力,在各国纷纷削减福利时仍然较好的维持着福利国家的基础。本文从国际环境变迁和对外政策沿革、政治传统与思想理论源流两个方面对瑞典和英国进行比较,从而分析瑞典特色福利体制的来源。不同时期在国际政治中角色的不同和国际局势的变化是造成两国福利体制发展脉络异同的重要因素,而这方面因素随着英国国际地位的降低和全球化、欧洲一体化的推进有趋同趋势;英国自由主义和家长作风相结合的济贫传统与瑞典的协商传统和共识政治则成为两国福利体制差异性的相对稳定的内部来源。  相似文献   

11.
19世纪中叶前后的远东,正是东西方文明相激相荡的冲突时代。自16世纪发轫的西势东渐的浪潮,冲击着中日文明的海岸。中日两国都面对着西方的资本主义文明挑战。日本走上了独立发展的资本主义道路,而中国则深深地陷入了半殖民地的泥潭。中日两国在相同的国际形势下,走上了不同的道路。探索中日近代发展道路问题,成了两国史家久谈不衰的话题。笔者认为。决定中日两国走上不同道路有很多因索,而19世纪中叶前两国对西方文明的认识程度,无疑是其中最主要的因素之一。在很大程度上,正是这种“认识”,决定了两国由“闭锁”转向“开放”的历史进程;决定了两个民族对其未来的“自我设计”。  相似文献   

12.
美苏两国现行学位制度和高等教育实施情况均不相同,某些教育水平级别在两国内部有不同的归属;两国对教育级别的认可标志(学位、证书)存有不同的表征。因此,在两国的学位层次结构之间难以确立严格的等值概念。为寻求一种使被比较对象最近似可比的一种方法,我们设了两个参照系:第  相似文献   

13.
了解一点世界历史的人都会清楚日本和德国同为战败国 ,但两国对待这场给许多国家、千万个家庭带来灾难的战争的态度却截然不同 ,日本不惜伤害亚洲各国人民的感情 ,胆敢否认历史事实 ,右翼势力愈发猖獗的原因和社会基础何在 ?这是战后 50多年来日本军国主义、民族主义、右翼保守主义揉合的结果。一、军国主义遗毒影响二战结束 ,德国宣布无条件投降 ,希特勒自杀 ,纳粹政权崩溃 ,德国被盟军远征军和苏联最高统帅部一分为二 ,从根本上铲除了侵略的政权机关。而日本则在保留天皇制的条件下接受从波茨坦公告宣布投降 ,远东国际军事法庭 194 8年对 …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从右翼权威主义出发进行研究,分析其与刻板印象的关系,将右翼权威主义、群体实体性、他人刻板印象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假设,并进行实证分析,证明出右翼权威主义对他人刻板印象中的工作能力和态度有显著的负向影响,群体实体性可以作为右翼权威主义与工作能力和态度的中介变量,并对这些结论进行了心理学方面的诠释。  相似文献   

15.
新加坡和菲律宾在文化上分别代表了不同的文化类型。尽管两国文化有着受西方文化殖民的共同遭遇,但是,由于在西方文化殖民活动中不同的命运及历史原因,两国在工业化过程中的文化构建也大相径庭,这也成为影响两国发展的文化因素  相似文献   

16.
英美孤立主义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孤立主义在英美两国的外交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并对当今两国的外交仍产生一定的影响。两国孤立主义的共同点主要表现在:孤立主义的产生均与其独特的地理环境有关;两国均没有实行严格意义上的孤立主义;孤立主义对两国内政外交以及国际关系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两国孤立主义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实行孤立主义的实力基础不同;孤立主义所表现出的特征不同;等等。对两国孤立主义进行对比研究,有助于我们把握英美对外政策的特点及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中韩两国地理相近、贸易互补性强,两国经贸合作发展迅速,但仍旧存在对中韩贸易进一步发展的制约因素,其中既有国际环境的原因,又有两国自身的问题.文章基于建立"中韩自由贸易区"建设进程的评述,对中韩两国FTA的推进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在当代社会,企业要生存、发展下去,是否拥有先进的、富有凝聚力的企业文化是至为关键的因素。众所周知,中国、日本都属于亚洲文化圈,共同受到儒家文化的浸透,文化渊源颇深,两国企业文化内容有不少共同特征。同时,由于两国现代经济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两国民族文化又不完全一致,两国企业文化特征有肯定有其独特之处。本文试从历史文化背景、经营理念等来比较中日企业文化的异同。  相似文献   

19.
张之洞和福泽谕吉分别是近代中日两国洋务教育和维新教育的倡导者和代表人物,两人的教育思想和实践也都分别影响了中日早期教育近代化的历程,两人在教育思想和实践上有许多相同之处,表现在都重视教育,重视以实学为中心的教育改革,重视学习西方。但两人的教育思想的差异则是影响两国教育近代化历程和结果的重要因素。研究两人教育思想的不同,对当今我国的高等教育改革有重要的启发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玉堂春》与《春香传》产生于不同时代、不同民族和不同国度,但由于中朝两国一脉相承的文化渊源和共同的社会历史状况,使两部小说具有共同的题材模式和基本主题。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既有惊人的相似又有细微的差异,从而体现出共同的文化传统和社会历史因素对作品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