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毛泽东群众观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群众观的继承和发展。集中体现了一切为了人民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一切向人民负责的观点;密切联系群众,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观点。在新时期重温和深入学习毛泽东群众观,对于推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胡锦涛的群众观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群众观是一脉相承的,本质上都体现了人民群众利益无小事、人民群众利益至高无上,人民群众是党执政的力量源泉和基础,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和生力军的基本价值取向。深入研究胡锦涛的群众观,对于我们始终坚持党的群众观点、群众路线,进一步提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一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并以人民群众的最高利益为出发点和最终归宿,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在70多年波澜壮阔的革命生涯中,邓小平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为人民谋求解放和幸福。在总结革命、建设与改革伟大实践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邓小平在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等方面提出了党是人民群众的工具、领导就是服务、掌权为民、人民共同富裕、尊重群众创造精神等一系列新的思想、新的观点,这些思想和观点坚持群众观与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的统一、群众观与社会主义根本目标的统一、群众观与社会主义依靠力量的统一、群众观与群众价值评价标准的统一,深化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邓小平的群众观对于新形势下做好党的群众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艾思奇坚信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主体,深知在旧中国只有中国人民才是砸碎旧世界、建立新中国的真正力量。为了使马克思主义真正成为中国人民的思想武器,他从实际出发,潜心研究,发表了《大众哲学》,体现了艾思奇对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积极实践。我们党要长期执政并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不断取得新发展,必须认真实践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强化人民群众是发展主体的认识,提高人民群众的自我发展能力,实现人民群众的全面发展,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相似文献   

5.
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从来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历来是党所坚持的。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理论是我们党关于执政能力建设的理论概括与总结。涉及到马克思主义群众观问题。我们认为。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理论的核心。因为,人民群众的愿望,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动力所在;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坚实基础;人民群众的认同,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评价尺度。  相似文献   

6.
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坚持走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是党取得胜利的重要经验,也是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路线、密切联系群众是党的优良作风,因此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党的工作就是群众工作、始终与人民群众在一起是党的基本群众工作经验,牢记宗旨、增进和人民群众的感情,坚持群众路线,既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也关注人民群众的现实利益是践行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7.
胡锦涛的群众观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以人为本思想是胡锦涛群众观的核心;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思想是胡锦涛群众观的重要内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是胡锦涛群众观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对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一个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8.
群众观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之一,也是中国共产党人区别于任何其他政党的一个显著标志。刘少奇提出,要在每一个党员中牢固树立一切为了人民群众,一切对人民群众负责,尊重群众,信任群众,联系群众,依靠群众,向人民群众学习的思想观点。这种正确的群众观对于当前形势下认真学习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共产党执政为民,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将产生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是马克思主义对待人民群众总的看法和基本观点,是共产党人一切理论和实践的基石。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进程中,全面地理解并在实践中坚定不移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对于社会管理及其创新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0.
闵锋 《华章》2011,(21)
群众观是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是党的根本宗旨、根本立场、根本观点和根本方法的集中体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是执政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群众工作是执政党密切联系群众的纽带和桥梁,是执政党的根本性工作,对于领导干部来说,应该加强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学习和领会,坚定自觉地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贯彻到实际工作中,推动各项又好又快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自己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