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万能语”     
“请”,“谢谢”,“对不起”,这三个极为平常的礼貌用语,大家都很熟悉了,然而,就是这些简单平常的礼貌用语却被我视为“万能语”。  相似文献   

2.
“两课”是教育部明规定的大学公共必修课,“两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不言而喻。然而不少大学生却并不完全这样认为,教育与被教育之间的认识差异即“异识”是客观存在的。应对这种“异识”的普遍性、产生原因、危害以及解决的途径与方法进行必要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却”、“但是”和“倒”都是现代汉语中常用的虚词,有转折意味,但它们在语义、语篇连接和语用功能等方面存在差异。“却”是语气副词,“但是”是连词,其基本语法意义是表转折关系。而在语篇中,“却”可连接两个句法成分,“但是”不能;“但是”可连接句子和段落,“却”不能。“却”和“但是”多用于书面语中,“却”多表示说话者持不同的态度。“但是”侧重客观叙述。“却”在表示转折关系时有时候没有语义侧重点,“但是”的语义侧重点多位于转折项。“却”和“倒”都是语气副词,能在表转折关系时表达一定的语气并起强调作用。在复句中,“却”可位于后一分句中,而“倒”既可位于后一分句,还可以位于前一分句。“却”用于书面语中,“倒”一般用于口语中。“却”在表示转折关系时有时候没有语义侧重点,“倒”的语义侧重点多位于转折项。  相似文献   

4.
“子弟书”和“八角鼓”是满族的两种曲艺,在我国音乐史上有一定的地位,但在现代却被某些曲艺取而代之,因此必须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5.
半鲁相请     
张爱勤 《广东教育》2006,(11):68-69
鲁、曾、暖这几个字看起来很容易写.但是学生真正写起来却容易出错.主要原因是他们常把这几个字中的“日”写成了“目”。我在批改作业过程中常帮学生改正,但却避免不了它们下次还犯同样的错误.比如将“风景旧曾谙”抄过默写过几次之后.“曾”字的“日”字底还是会被他们写成“目”字底。  相似文献   

6.
众生 《老年教育》2008,(12):56-57
“麦当劳”、“肯德基”在国外被称为“垃圾食品”,而在我国,一些少年儿童甚至成年人却趋之若鹜。我国的“胖墩”日益增多。不能不说与大量食用垃圾食品有关。读了下面这篇文章。相信您不会再带着孙辈们频频光顾什么“麦当劳”、“肯德基”了。  相似文献   

7.
"被"字新用法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大为 《现代语文》2009,(11):145-146
“被”是平时我们所熟知的一个词,但近来“被”字却以新的面孔频频出现在网络上,由此形成的“被”族词语以其独特的表达方式吸引着人们的眼球。我们先看几个例子:  相似文献   

8.
一本书可以说成一册书.有的还被称为经典,但这“册”与“典”,却原是竹书时代的产物。  相似文献   

9.
“菜鸟”一词流行网络已久。在百度上一搜,可得出如下解释:“刚学飞行的小鸟叫菜鸟仔。引申到人,对于某些事务操作不熟悉或是刚刚进入某些圈子的人都会被称做菜鸟。”很多刚毕业的老师都会被某些调皮的学生戏谑地称为“菜鸟老师”。无独有偶,英文中的新手被称为“green hand”。“菜”很容易让人想到“绿”。由此可见,中西文化固然不同,但对新手却都使用了“绿”一词。  相似文献   

10.
世上本无所谓“极”与“最”,也无所谓“有”与“无”,因为万物之所在,存于比较,存于内心。你永远不会知道大海有多宽广,直到你亲身感受到海风在耳边呼啸,海浪在腿上拍打,却如何也看不见天与海的分界线时的那种浩瀚之感。人,同样也是这样,拥有一片心海,我们或许在别人的话语中徘徊惆怅,或许被自己的内心所困,不敢迈出求索的步伐,但只要沉下心来,听听自己内心的声音,你就会清晰地看见人生又一个入口——通向更高处。  相似文献   

11.
《汉广》是一首情诗。一位樵哥看上了一个游春的少女,但由于来自外部的强大的社会阻力,他的追求失败了。因此他陷入了迷枉状态,幻想着终有一天娶她过来。  相似文献   

12.
你见过18年不穿鞋子的人吗?音乐老师约翰就是这么一个人,每次走在外面都有很多人看着他,可他不介意,因为他觉得不穿鞋走路非常快乐。  相似文献   

13.
西方人讲"人是会思想的芦苇",它的意思是说人与自然区别不在其他方面,而仅仅因为他多了一种思想的机能.而中华民族与之有很大的不同.人之所以不同于自然界的其他物种,主要是因为他比自然界的物质或生物多了一颗有情之心,即"人是一根有情感的芦苇"."有情感的芦苇",可以一直追溯到中国文明奠基时期的周代社会.<蒹葭>一诗,既是中华民族生命意识最早的流露,也把这种精神体验提到审美的高度.如何使每一根"有情感的芦苇",内在地生产出属于他个体的理性机能,是中华民族在其现代启蒙中最重要的任务.  相似文献   

14.
人们提到杜甫,通常联想到的是诗人那饱经沧桑的忧国忧民形象。但每一个人都不会绝对地属于某一种性格,杜甫也不例外。除了内敛沉郁之外,“清狂”也是杜甫性格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并且贯穿他的一生。文章将从老杜之狂的形成原因、表现、作用以及文人对其“狂”的评价,对杜甫清狂的性格进行文学性解读。  相似文献   

15.
邵雍的“元会运世”说是中国古代唯一的对宇宙发展规律的定量研究。邵雍的自然哲学富有科学精神主要是:(1)相信自然界有统一的发展规律,相信人可以认识这一规律,并努力探讨这一规律;(2)他的研究方法是以经验事实为基础,理性地进行探讨,邵雍的学说和研究方法,在一定意义上起到了“科学范式”的作用,促进了中国古代科学的发展,否定邵雍的自然哲学和科学精神,不利于正确认识中国古代科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人类理性语言是呈“递阶秩序”的结构,所谓最高概念都是假定的,是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制定的。如果我们一定要用一种肯定的方式来回答,那就只能是绝对无或者“真空”。而所谓“中介性”概念,我们通常的解释和定义,其实都是近似值。所谓“是”或者“有”其实都是“不全是”或者“不全有”。表语永远无法和主语相符合或者相一致。此外,“这是什么”“那是什么”乃是一种“不知之问”,而像“美是什么”“艺术是什么”等问法,其实是“明知故问”。柏拉图的“美是什么”的命题,其答案就是“美本身”,而几千年来,与其说这种提问是一种误导,还不如说是后人对他的误解。  相似文献   

17.
I have known my best friend Justin for several years. In my opinion, he is an open and clear boy. He is full of humor, and always makes fun of me. I used to think that he had no troubles until the day I found I was wrong. Behind his sunny smile, there is an inferior heart.  相似文献   

18.
史运伟 《培训与研究》2009,26(10):49-50
要正确理解"科学发展观"的意思就要重新理解"科学"。科学的最原始的形态是博物学。博物学知识首先不是功利的,而是要领悟自然、沟通自然,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但随着西方科技的疯狂侵袭,博物学在今天被极大的边缘化。我们要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就必须复兴我们的博物学,让博物学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9.
预先指示是有决定能力的成年人在预计到将来会丧失决定能力的情形下而预先表达自己意愿的声明。精神疾病可能会损害独立做出选择及决定的能力,这就使得预先指示与精神卫生法联系起来。预先指示允许有决定能力的人在发生一项将损害决定能力的精神疾病之前指明他的医疗选择或偏好。支持者认为该项制度能够促进个人自治,并使得有精神疾病的人能够参与到他们自己的将来的医疗决策之中。反对者则认为该制度会带来广泛的法律及道德问题,这就使其在实践中无法操作。鉴于预先指示制度在医疗、经济、人权方面的益处,我国在制定精神卫生法过程中应当对其予以考虑。  相似文献   

20.
西斯蒙第虽是经济浪漫主义的创始人,但他却开创了经济学人本主义的先河,因而被称为经济学家中第一位认为人比物更重要的人物.在他看来,经济学要为了所有人的生活福利,他因此而反对利己主义,呼唤同情良知;他反对无限制自由竞争,认为这样会导致社会经济危机和贫富分化;他主张通过培养良好道德和"平均私有"来实现理想的社会经济生活.西斯蒙第所提出的这些人本主义经济伦理思想,对于当前构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伦理秩序,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都具有重大的启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