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大师简介王勃(约650-676),字子安,汉族,唐代诗人。古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出身儒学世家,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为“初唐四杰”,四杰之首。  相似文献   

2.
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四人,在麟德二年(公元665年)前,他们都还是青少年时期,即以"四杰"见称于世。吏部侍郎李敬玄"盛为延誉",吏部侍郎裴行俭亦称其"才名有之"(见《旧唐书·裴行俭传》)。郗云卿《骆丞集序》云:“(骆宾王)与卢照邻、王勃、杨炯文词齐名。”《旧唐书·文苑传》也说:“炯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以文齐名,海内称为王杨卢骆,亦号为四杰。”“四杰”齐名,可能原指其文,后人评诗也袭用此称。他们年辈虽不一,诗歌创  相似文献   

3.
唐朝是中国古代诗歌空前繁荣的时期 ,也是我国古代诗歌发展的巅峰时期。在这个时期涌现出了大批优秀的诗人 ,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便是其中的四位。他们四位被称为“初唐四杰”。《旧唐书·杨炯传》载“炯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以文诗齐名 ,海内称为‘王杨卢骆’亦号为四杰。”  相似文献   

4.
“初唐四杰”,究竟始于何时?游国恩等人的《中国文学史》说:“高宗至武后初年,出现了以文章齐名天下的初唐四杰”;文研所编的《中国文学史》则说:“唐太宗贞观中年以后至武后当政期间,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四杰齐名,号称  相似文献   

5.
初唐的时候,杨炯、骆宾王、王勃、卢照邻并称文坛四杰.一次杨炯因事向骆宾王借了10两银子,骆宾王也要花钱就问王勃借了20两银子,王勃自己积蓄不多,就向卢照邻借了30两银子,而卢照邻有一次在杨炯家附近买书,又问杨炯借了40两银子.凑巧有一天,四人约定一块儿出去踏青写诗,想趁机将借款结清. 那么,如何才能动用最少的钱来解决问题呢?  相似文献   

6.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在唐高宗至武后初年,出现了“以文章齐名天下”的“初唐四杰”,即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他们都属于一般士人中确有文采而自负很高的诗人,官  相似文献   

7.
<正>王勃,唐代诗人,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早年的王勃志向高远,豪迈磊落,朋友杜少府远赴蜀州任职,他写下久负盛名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临别之际,很多人难免黯然伤怀,王勃会有怎样不同的情感呢?品读此诗,领略诗人豁达的襟怀。  相似文献   

8.
《同学少年》2009,(6):53-53
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北宋四大家:欧阳修、王安石、苏轼、黄庭坚明代江南四大才子:唐伯虎、祝枝山、文征明、徐祯卿永嘉四灵:徐照(字灵晖)、徐玑(字灵渊)、翁卷(字灵舒)、赵师秀(字灵秀)元曲四大家: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  相似文献   

9.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注:咏——用诗文来描写、歌唱事物;曲项——弯曲着脖子。) 这首诗的作者骆宾王(约640——684),为唐代初期有名诗人,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并称为“初唐四杰”。此诗相传为骆宾王七岁时作,算得是当时诗坛的一朵小花。正是这朵小花,一反唐初诗坛空泛浮艳的风气,散发着天然淳朴的清香,经世不衰。  相似文献   

10.
王勃,字子安,降州龙门(今山西河津县)人,生于高宗永徽元年(650),死于高宗上元二年(675)。他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号称初唐四杰,幼年便聪俊好学。六岁即能属文,“构思无滞,词情英迈”(《旧唐书》),被当时人称为神童。他的散文《滕王阁序》是历代称颂的名篇,而他的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更是一首不可多得的送别诗。诗的首联起笔不凡,诗人没有象许多送别诗那样,描写垂泪的花,悲鸣的鸟之类,而是给我们展现了一幅景象阔大、气势雄浑的图画。你看那三秦之地,夹辅、护卫着城阙巍峨的古都长安,举目向  相似文献   

11.
<正>以狂傲的杜审言为代表的“文章四友”,开了大唐诗歌的风韵。接着,在唐朝诗歌的大舞台上,“初唐四杰”闪亮登场!所谓“初唐四杰”,说的是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四人。其中,王勃年龄最小,成就最高。王勃是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他家在当时可以算是名门望族。他的爷爷是隋末大儒王通,爸爸则是朝中大臣。  相似文献   

12.
以字得名 古人到了成年才取字,如王勃,字子安,少有才名,被举为神童,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以诗文齐名,并称“初唐四杰”,有《王子安集》。刘禹锡,字梦得,唐代中期诗人、哲学家,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他的一些诗歌具有新鲜活泼、健康开朗的显著特色,情调上独具一格,反映了作者进步的思想,  相似文献   

13.
王勃(650-676),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省河津县)人。14岁应举及第,授朝散郎为沛王府修撰。间任虢州参军,先后两次因事革职,一生处于下位。后来到海南探父,因溺水惊吓而死,年仅27岁。他少年时期就显露才华,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以文词齐名,世称“初唐四杰”。《杜少府之任蜀州》是一首脍炙人口的赠别诗。当时诗人正在京城长安,他的朋友杜某要到蜀地去就任县尉(唐时称“少府)的官职,诗人便以此诗相赠,千百年来被人们奉为赠别佳作。首联以雄健的笔法勾勒出一  相似文献   

14.
张志先 《新读写》2009,(3):48-48
1 以字得名 古人到了成年才取字,如王勃,字子安。少有才名,被举为神童,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以诗文齐名,并称“初唐四杰”,有《王子安集》。刘禹锡,字梦得,唐代中期诗人、哲学家。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他的一些诗歌具有新鲜活泼、健康开朗的显著特色,情调上独具一格,反映了作者进步的思想,有《刘梦得文集》。孟郊,字东野,与韩愈交谊颇深,共同组成“韩孟诗派”。孟与贾岛齐名,有“郊寒岛瘦”之称,有《孟东野诗集》。  相似文献   

15.
唐初的文坛上有四个名气很大的青年作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后世称之为“初唐四杰”。这四个人虽然很有才气,却没有相应的社会地位,但他们个个都是自视甚高的“狂人”,从来不把别人放在眼里,所以当时的吏部侍郎裴行俭恨恨地说:“王杨卢骆如此浮躁浅露,哪里是当官的料子?杨炯话少一点,大概可以当个县长,其余三个能得好死就算不错的了!”不幸的是这番话果然说中了。四杰当中,只有杨炯一个当到了县长(盈川令),其他人都未得善终——王勃是掉到海里淹死的,死时才27岁;卢照邻一生为病魔所苦,整整10年卧床不起,终于在40岁时投水自杀;骆宾王一生不安分,50多岁还参加了反武则天的暴动。暴动失败后,他就失踪了,从此下落不明。初唐四杰中,骆宾王最具有传奇色  相似文献   

16.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杨炯(650—693?),华阴(今陕西华县)人。早慧,10岁举神童。高宗显庆五年(660)待制弘文馆。上元三年(676)补校书郎。后为婺州盈川令,世称杨盈川。《新唐书》《旧唐书》有传。他以文词和王勃、卢照邻、骆宾王齐名,人称“初唐四杰”。《新唐书·文艺列传序》说,“高祖、太宗,大难始夷,沿江左余风,句绘章,揣合低昂,故王、杨为之伯”,主要是指其骈文而言的。在诗歌创作上,杨炯以五律见长,对于五律的定型化、规范化作出了一定贡献。有《盈川集》传世…  相似文献   

17.
骆宾王(640?—684),婺州义乌人,七岁能诗赋,“高宗朝,与卢照邻、杨炯、王勃文词齐名,海内称焉,号为四杰,亦云卢、骆、杨、王四才子,”是初唐著名诗人。仕至侍御史,则天朝贬为临海丞,参预徐敬业起事,传檄天下的讨武名文即出自他的手笔。及徐敬业兵败,避祸奔亡,不知所之。  相似文献   

18.
经典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大类书:《太平御览》《册府元龟》《文苑英华》《全唐文》。战国四君子:齐孟尝君、赵平原君、楚春申君和魏信陵君。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北宋文坛四大家:王安石、欧阳修、苏轼、黄庭坚。  相似文献   

19.
王勃是唐代文学家,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以文词齐名,并称为“初唐四杰”。他少年时便显露出非凡才华。一日,王勃与几个七八岁同伴一起在河边玩耍。一只官船从河中经过,王勃等立于河边观看。突然,狂风骤起,乌云密布,片刻雨如瓢泼。船上一官员见风吹河水,雨打沙滩,顿生兴致,口  相似文献   

20.
说三道四     
春秋三传:《春秋》是由孔子编定的,被称为儒家经典。春秋三传就是关于《春秋》的三部解经之作,即《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建安三曹:曹操、曹丕、曹植元嘉三大家:谢灵运、颜延之、鲍照初唐四杰:王勃、骆宾王、杨炯、卢照邻唐代三大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