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卫风·氓》是《诗经》中弃妇诗的代表作,诗中通过弃妇自述深刻地反映了妇女在恋爱婚姻问题上受压迫、被损害的社会现象。对于诗中女性的婚姻悲剧,许多人把责任归咎于两性地位的不平等以及男女主人公的性格等原因。女性悲剧的造成固然有此类原因,但是从当时的社会生活特点出发,违背礼制才是造成其婚姻悲剧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2.
《卫风·氓》是《诗经》中最著名的弃妇诗。以一个弃妇的口吻,诉说着她的错误爱情,不幸婚姻,她的悔,她的恨和她誓与负心男子一刀两断的决心。  相似文献   

3.
《卫风·氓》是《诗经》中最著名的弃妇诗。以一个弃妇的口吻,诉说着她的错误爱情,不幸婚姻,她的悔,她的恨和她誓与负心男子一刀两断的决心。故事讲述女主人公的爱情历程是这样的: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两小无猜,青梅竹马,信誓旦旦,私定终身。氓之蚩蚩,抱  相似文献   

4.
方超群 《学语文》2013,(6):48-50
现在一般把《氓》看作是一首弃妇诗。《诗经》中的“弃妇诗”有不少,如《邶风·谷风》、《邶风·日月》、《王风·中谷有蕹》等等。但就知名度而言,《氓》的名声最大,是《诗经》选本必选之篇目。这首诗甚至被人誉为“《诗经》中弃妇诗最优秀的篇章”。《氓》与其他弃妇诗之间有何不同,何以《氓》被后人如此广泛的接受?在解答这个问题之前,不妨看看前贤是怎么解读《氓》的。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诗经》中的典型弃妇诗《邶风·谷风》与《卫风·氓》的分析,可以了解周代"匪媒不得""六礼""出妻"等婚姻习俗、礼仪和婚姻制度。  相似文献   

6.
张军 《现代语文》2014,(11):128-129
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语文教材(苏州大学版)第四册有这样两首古诗:一首是选自《诗经·卫风》的《氓》,一首是《孔雀东南飞》(以下皆用《孔》代替)。这两首古诗都成功塑造了古代弃妇形象,让读者认识到当时社会的罪恶和古代女性所承受的种种苦难,值得学习者好好比较研究一番。一、《氓》与《孔》弃妇形象之比较《氓》和《孔》两首诗的主人公都是弃妇。  相似文献   

7.
《诗经·氓》这首诗,有诸多研究文章。大多认为女主人公是一位弃妇,自叙了从恋爱、结婚、受虐到被弃的全过程,深刻反映了当时的婚姻制度对女子的压迫与损害,也生动形象地反映了那个时代女子在婚姻、家庭中处于被动低下的地位。这些评析,都将女主人公的悲剧归为社会因素所致。实际上,联系当时的社会,  相似文献   

8.
《诗经》之弃妇诗与汉乐府弃妇诗有着各自鲜明的特色,从弃妇自身形象,在爱情生活中所处的地位,恋爱的方式和被弃的态度的比较中可以看出,从先秦到后汉,中国古代弃妇诗的内容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诗中的女性形象也有显著的转变。以《诗经·氓》与《孔雀东南飞》为例,将《诗经》时代和汉乐府时代诗歌中的弃妇形象作比,使读者了解作为弱势群体的妇女中最不幸的部分——弃妇的生活感受,洞察当时的婚姻家庭状况,了解当时妇女的社会地位,体会上古时代女子的整体风貌和美德以及婚姻给她们带来的悲哀。  相似文献   

9.
《诗经》以婚恋、家庭为题材的作品中有近十首反映婚姻悲剧的弃妇诗。它们分别是《邶风·日月》《邶风·终风》《邶风·谷风》《邵南·江有汜》《卫风·氓》《王风·中谷有蓷》和《郑风·遵大路》等。其中以被称为姊妹篇的《卫风·氓》和《邶风·谷风》最具代表性。它们所表达的感情跌宕起伏、动人心魄,塑造的人物形象个性鲜明、生动饱满,运用的艺术手法丰富灵活、独具特色,可谓异曲同工。以《氓》和《谷风》为切入点,通过对其抒情艺术的比较赏析,准确体味作品的情感意蕴,深入理解人物的悲剧命运,有助于我们整体把握“弃妇诗”的艺术特征和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10.
《诗经·氓》中的卫女虽然无名无姓,却是世界文学史上第一个弃妇形象。作为姑娘,她美丽痴情;作为妻子,她任劳任怨;作为弃妇,她清醒理智。她的婚姻是不幸的,她的形象却是那样的鲜明、生动、饱满,尤其是她的觉醒和反抗,标志着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激射出现实主义的魅力,让后世读者生发出无限的敬意。  相似文献   

11.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其“劳者歌其事,饥者歌其食”的现实主义精神,成为后代文学的源头。《氓》是一首弃妇诗,通过女主人公的爱情悲剧,深刻揭示了古代女子在婚姻问题上的悲剧命运。  相似文献   

12.
《氓》诗新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卫风·氓》和《诗经》的其他作品一样 ,也有可能存在着错简现象 ,本文试着对其进行了调整恢复 ;并进而认为《氓》诗非弃妇诗 ,而实质上是女子抛弃男子的“弃夫”诗  相似文献   

13.
《卫风氓》是《诗经》中一首弃妇诗,人们历来都是以温柔、坚强、怨愤、柔弱等词汇来形容其诗的抒情主人公。本文尝试用另一种观点来审视其抒情主人公,以尝试对她的爱情和婚姻悲剧作出另一种探讨。  相似文献   

14.
历来,人们都断言诗经《卫风·氓》是一首“弃妇诗”。今人的“弃妇说”大都是以“妇女的特定社会地位”为出发点的,因而是有其特定的内涵的.这就是说,从“妇女的特定社会地位”引申出来的“弃妇说”,是建立在这样一种思想基础之上的:不合理的婚姻制度和“男尊女卑”的社会现实使妇女在恋爱婚姻生活中,从根本上说来是不自由的,受支配的,因而总是处于被动的地位。这原则上固然不错。但如果因此而简单地图解生动而复杂的社会生活,将诗经《氓》也作如是观,那就既不符合作品内容的实际,也不符合作品特定时代的全貌。先秦时代,一方面婚姻制度和礼教的枷锁固然业已存在,另一方面它们的约束力并  相似文献   

15.
《氓》与《美狄亚》是中西文学史上较早描写弃妇的作品,它们确立了所谓“痴情女子负心汉”、“始乱终弃”式的文学主题。历来这些弃妇作品中的弃妇形象成为人们研讨的主体,而对其中的负心汉形象的研究则显得相对薄弱一些。本文试图通过比较分析《氓》和《美狄亚》两部弃妇作品中的负心汉形象,在对其基本特征进行探讨的同时,揭示两种不同文化背景对负心汉形象形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主要对《氓》与《孔雀东南飞》两诗的女主人公形象作了全面的赏析,聚焦于人物品行、婚姻变故、个人反抗和主题思想四个维度,探讨“弃妇”形象的历史文化意蕴和审美价值,从中感悟文学作品经典人物形象的永恒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7.
《氓》是《诗经》中一首弃妇自述婚姻悲剧的长诗,该诗语言简练,形象生动,是现实主义诗风一脉相承的体现。历来,《氓》以哀怨性主题为世人所熟知,然而,诗中蕴含的文化认知却常常被置于边缘地带。本文以诗中的“淇水”“秋以为期”“桑树意象”为切入点,探索春秋早期婚嫁习俗及文化根源,分析在农耕文明下卫女的情感寄托与隐含认知。  相似文献   

18.
《诗经》中许多诗篇表明,周代社会妇女的地位是十分低下的。妇女或受君权压迫,遭到统治阶级的欺侮和凌辱;或受父权束缚,婚姻不得自主,爱情与婚姻无自由可言;或受夫权支配,在婚姻生活中得不到平等的地位,甚至被抛弃。《邶·谷风》和《卫·氓》正表现出妇女这种不幸的命运。《谷风》和《氓》是《诗经》中的两篇极典型的弃妇诗。两诗表现了相同的主题,即诉说妇女遭弃的不幸,揭露男女不平等的  相似文献   

19.
梁永国 《现代语文》2005,(12):16-17
<诗经·卫风·氓>作为"弃妇诗"的代表作品,多为高校的古代汉语、文学作品选、大学语文等课程以及中学语文教材所选用.由于<诗经>的地位与影响,历代大师、学者对其注疏、解读,成果丰硕,但也多有分歧.现仅就<卫风·氓>中第五章的"靡室劳矣"一句在目前学界的不同看法略作梳理.  相似文献   

20.
房小栋 《考试周刊》2013,(24):11-11
《诗经·卫风·氓》中的女主人公形象是我国古代传统劳动妇女的典型形象。在诗篇中,她的形象不是固定的,而是随着人生境况的不同,表现出了不同的形象特征。本文主要论述了她在恋爱、婚姻、弃妇这三个人生阶段中所表现出的不同形象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