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翻译是两种文化的碰撞过程,两种语言的转换过程,这个过程十分复杂,涉及译者的方方面面的知识和素质。对于本科生的翻译教学,国内大部分院校仍然离不开对学生语言文化知识的培养,多数从翻译技巧、翻译欣赏等单向性教学,怎样的教学方式能进一步促进翻译课的教学效果?本论文试图从翻译教学的目标结合上课实际提出"回译"在翻译教学中的作用,认为这种教学方法能提高学生翻译意识。  相似文献   

2.
英语新闻翻译不仅涉及汉语和英语两种语言形式转化,还涉及汉语文化和英语文化两种文化信息转换,在英语新闻翻译中译者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中西方语言习惯、思维方式、表达方式、文化背景等方面的差异问题。因此,在英语新闻翻译中,译者应树立跨文化翻译意识,并从英语新闻语言表达及中西方文化差异出发,选择合适的英语新闻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3.
语言和文化相互依存,语言是文化的组成部分,而文化通过语言来体现。因此,翻译不仅仅是两种语言的相互转换,同时也是两种文化间的交流。本文主要从地理环境、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思维方式等四个方面来说明中西方文化差异对翻译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翻译是一项艰苦的创造性实践活动。它形成于社会、文化和语言现实之中,同时又为促进社会、文化和语言发展服务。翻译的过程不仅涉及两种语言,而且还涉及两种文化。语言是文化的载体,翻译是通过语言机制的转换连接或沟通自身文化和异国文化的桥梁;翻译是具有不同语言文化背景的人互相交际,达到互相了解的媒介。  相似文献   

5.
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翻译不仅是两种语言的转换,只有在了解和掌握各自文化的特点,才能做好翻译.本文探讨了文化与翻译之间的关系,论述文化在翻译过程中所产生的影响和作用.  相似文献   

6.
翻译本身是一种文化交流活动。翻译中的形象转换必须在两种语言、两种不同文化之间 ,在归化与异化之间进行权衡。翻译中的形象转换处理有 3种情况 :原文中的形象在译入语中不变 ,将原文中的形象转换为地道的译入语中的形象和舍弃形象改用普通语言来表达形象的意思  相似文献   

7.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内涵。翻译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活动,它表面上是语言的转换,实质上是文化的传递。中日两国文化虽然同源同种,但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它们已孕育成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在日汉翻译教学中,适时、适度地导入文化,可以减少翻译过程中由于文化隔阂而引起差译、误译。  相似文献   

8.
翻译活动不是确定的,唯一的,而是包含众多因素的动态过程。它并不仅仅是把两种语言相互转换,更是两种文化之间的转换。意义是在语言的交流中产生的,作为跨语言交流的主要工具,翻译即是对意义的再创造,其最终目的是意义再生。译者在翻译活动中应遵守意义再生的三点原则以实现更好的翻译。  相似文献   

9.
由于汉、英两种语言分别是其思维和文化的载体,在进行汉译英时译者应注意两种思维和文化信息的转换。汉语讲究均衡美的特点往往促成用词造句的重复倾向,这在英文中是应当避免的。本文介绍了在汉英翻译过程中常见的冗余现象以及处理办法。  相似文献   

10.
两种语言转换过程中的不对等性使得很多译者感到很困惑。由于语言本身、文化、历史、地理、宗教等方面的差异使得汉英翻译的过程中两种语言的对等是相对的,不对等是绝对的。语言转换过程中的对等是有限度的。  相似文献   

11.
翻译归根结蒂是语言文字的转换。随着国际交往和文化交流的扩大,不同语言之间互译的增多,不同文化的差异、交流及相互影响也必然在语言上体现出来。因此,翻译,也就成了沟通两种文化的桥梁。翻译介绍优秀的外国文化,  相似文献   

12.
翻译目的论突破了"纯语言方面转换"的结构主义等值翻译观,认为翻译是两种文化的较量和交流,为翻译理论研究的领域开拓了一片崭新的领域。本文试图揭示《围城》译本中译者基于传播中国文化的目的而采取何种翻译方法来处理中国特有事物名称和概念的。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一种多模态信息传达方式,文化外宣短视频已成为推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手段之一。短视频的翻译质量会直接影响到视频的跨文化传播效果。运用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从文化层面、语境层面、内容层面和表达层面对山东外宣短视频字幕翻译策略进行分析,有助于译者提高翻译质量和效率。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应结合视频中的非语言符号,同时兼顾文化差异和语言差异,巧妙选择归化或异化的翻译策略,传达和再现多模态信息,以便让目标受众更好地理解和接受,从而提升文化外宣短视频的国际影响力和传播效果,推动山东文化的传播和推广。  相似文献   

14.
翻译活动是一种语言变成另一种语言的转换过程,而其中任何一种翻译活动都离不开在翻译中起决定作用的译者。当今世界日趋全球化、一体化,随着商品、货币、服务和信息等相互的交流,不同民族、不同国籍的人们发生各种各样的联系,跨文化交际增多,在交际过程中必然伴随着文化的冲突。这就对跨文化交际中的译者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作为语言核心和精华部分的习语可以说是文化的结晶,蕴涵着浓厚的地域文化和民族特色,因而习语在体现语言的文化差异上,更有典型性和代表性。习语的翻译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的转换,更是一种跨文化的交流。恰当的英汉习语翻译在文化交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翻译中“原味”(异化)和“异味”(归化)是辩证统一的。文化翻译中,为使译文能够体现其宏观的“原味”,应遵循以下几点翻译原则:一是保证文化信息的准确传递;二是保持文化信息的“原味”;三是目标语读者能够理解相关的文化信息。只有在文化翻译中兼顾源语言文化内涵的有效传递和目标语读者的准确理解,才不失为文化翻译的佳译典范。  相似文献   

17.
语言的多元性和语言文化的差异性否定了翻译的绝对性。近年来对"异化"翻译策略的过分强调不是一种正常现象。文章认为,在文学翻译中,语言晦涩,佶屈聱牙的译文绝对乏善可陈。可读性是检验文学翻译质量和翻译价值的首要原则。翻译研究要做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就应该多一些包容,让各种翻译研究方法同台竞技,从而促进翻译理论研究繁荣兴旺。  相似文献   

18.
语言的翻译并不是简单的语言转换,而是用语言作为载体,将源文进行本土化,使之符合本土语言,为译入语读者接纳吸收。语言的翻译事实上是文化的翻译,诗歌翻译是跨文化翻译中一个典型的例子。许渊冲主张在翻译中国古典诗词的时候,应努力达到意美、音美、形美的“三美”境界。通过举例其“三美”理论在实践中的运用,呈现翻译美学在跨文化翻译中的运用,为其他译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引言: 语言是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一种社会和文化现象。语言大师王佐良曾指出:在翻译中虽然译者“处理的是个别的词,但他面对的是两片文化”。不同语言中存在着大量看似词义相近而实际隐含着不同社会文化内涵的词语。人们生活、劳动在什么样的社会环境中,就会使会什么样的语言,就会喜欢多用哪些词汇,而词汇的文化形象也就有了群体认同性。  相似文献   

20.
在跨文化交际的背景之下,翻译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翻译作为不同的两种语言之间的交流和桥梁,作为两种文化交流的纽带,它一定会涉及到语言、文化背景等更深层的问题,也要涉及两种语言之间的转换。在这样的跨文化交际之下,归化与异化就成为了英汉翻译的重要策略,让语言的多文化选择成为了可能,进而提升翻译效果,促进跨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