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第一例患儿死亡到疫情发布,一共经历了28天。对于一种已经被发现近40年的病毒,确认为何需要4周时间?28天内,疫情和谣言互相裹挟,在安徽阜阳传播。当真相被公开时,已有700多人感染,10多个孩子死亡。此后,感染者的数量每天都在上升,目前,感染肠道病毒EV71的孩子遍及中国16个省份,人数近两万,已有29个孩子死于此症。历史惊人地相似——第一个将疫情上报的阜阳医生,就是4年前揭开“大头娃娃”事件的人;而这次签署了被认为“以诺言辟谣言”的新闻稿的官员,正是在“奶粉”事件中被处分的阜阳市副市长杜长平。  相似文献   

2.
袁丽媛 《传媒》2012,(9):46-47
正2012年3月28日,网友"的子"发微博称,"同事老公的同事的孩子,前几天爷爷奶奶带着出去玩的时候丢了,几天后孩子又出现在小区门口,兜里装了6000块钱,眼睛直愣愣的,一查,眼角膜被摘了"。在该微博发出后的两个小时之内,转发量就超过4000条,评论超过2000条。与此同时,人们震惊、恐慌和不安的情绪也在网络上传递和强化。后经北京警方调查核实,该微博内容为谣言。而这并不是一起孤立的网络谣言事件,在"失踪小孩眼角膜被摘"发生之前的近一年里,耸人听  相似文献   

3.
冬天 《新闻天地》2008,(7):35-38
四年前,她上报“大头娃娃”和“劣质奶粉”相关联事件,有人说她冒着丢饭碗的危险捅娄子;四年后,EV71病毒让阜阳这座城市再次进入人们的视野,也让顶着压力第一个上报疫情的她再次成为焦点。但鲜为人知的是,EV71逞威阜阳初期,短短几天时间,近10名孩子离奇死亡,刘晓琳成了死者家属撒气的对象,死者家属的不满、怨恨几乎压垮刘晓琳因患癌症而变得十分虚弱的身体。  相似文献   

4.
高延 《新闻战线》2020,(3):84-84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受到全社会高度关注,特别是武汉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牵动着我们每一个人的心。在无数人为汹汹疫情奋勇前行之际,网络上接连出现各种有关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的谣言,这类事件不断被曝光,再次凸显了维护清朗网络环境的重要性。媒体要筑"桥梁",不能堵"高墙"。大年初一,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针对这次新型肺炎疫情的防控工作出台一系列针对性措施。  相似文献   

5.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是突发卫生公共事件,而在此次事件中网络谣言的出现给疫情工作带来了众多困难。网络谣言也始终与事件伴生存在,煽动公众负面情绪,对社会稳定和疫情防控产生不利影响。新媒体时代下,对于重大突发卫生公共危机事件中的网络谣言治理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对网络谣言产生的阶段、特征进行分析,以新冠疫情期间的事件为研究样本,找出存在的问题以及策略。  相似文献   

6.
7月5日,乌鲁木齐发生了严重的打砸抢烧暴力犯罪事件。这起事件是新疆自解放以来发生最为严重的一起打砸抢烧暴力犯罪事件。截至7月16日,这起事件已经造成192人死亡(其中绝大多数为无辜群众)、1721人受伤,已有900多人伤愈出院,仍在医院救治881人,其中重伤179人、危重66人。这起事件还造成了重大财产损失,有331个店铺、627辆汽车被砸被烧。  相似文献   

7.
詹新惠 《青年记者》2020,(12):108-108
最近,南都大数据研究院发布"新冠肺炎疫情相关谣言报告",发现"傍疫情"的谣言生长极快,日均67条被权威机构证伪。报告通过对"2498条不重复的被证伪信息"的分析发现,谣言主要集中在各地防控措施、国内疫情现状、预防和治疗办法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齐远 《今传媒》2004,(3):31-33
2004年四、五月间,我国最爱人们关注的新闻事件之一就是安徽阜阳劣质奶粉事件,由于奶粉中营养成份极度缺少,致上百婴儿受害,数十名死亡。这一事件震动了全国,更引起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温家宝总理新笔批示,国务院迅速派出调查组赴阜阳。继而,开始了一场全国性的奶粉质量检查,各地沉积多年的奶粉质量问题纷纷被揭了出来,一个地方性的事件迅速地转化为全国性事件。  相似文献   

9.
群体性事件中谣言的传播与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群体性事件产生的原因各不相同,有的是群体利益诉求长期得不到解决而形成的积怨爆发,如"6·28"瓮安事件;有的是利益群体的集体维权,如"11·3"重庆的哥罢运.但无一例外的是,在这些群体性事件中,谣言总是走在政府信息公开之前,谣言的传播恶化了事件发展态势.作为一种社会普遍的舆论现象,谣言指"在社会中出现并流传的未经官方证实或者已经被官方所辟谣的信息".如何正确控制谣言传播,使谣言在政府信息公开下融化与消解,对于预防和解决群体性事件有重大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2011年3月11日下午,日本本州岛海域爆发了9.0级大地震.随后,日本核电站的四个机组分别发生爆炸,释放出了大量放射性物质,日本当局立即建议核电站附近居民迅速撤离.因中国与日本同处亚洲地区,地理位置相对较近,接连的核泄漏也引起了中国人的担心,随即关于日本核辐射事件的谣言四起,相继出现了"日本自卫队直接进入反应堆核心手工截断控制棒的12人已经全部死亡"、"为了预防核辐射,在未来的两三个月里出门最好戴口罩、穿长衣(白色为好)、每天洗澡、多摄入含有碘的食物!尽可能不要过多接触海水,不要饮用海水淡化水和食用海鲜"、"受到核辐射的人活不过3年"等谣言.  相似文献   

11.
米楠楠 《新闻前哨》2022,(20):77-78
谣言是传播学中的重要概念,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谣言信息层出不穷,逐渐形成了规模空前的“信息疫情”。而在谣言传播过程中,往往存在着一个主导谣言传播的人物即“意见领袖”。“意见领袖”在谣言传播过程中处于极其重要的地位,是受众主要的信息源;他们对于信息的筛选、传播等行为,在一定层面上直接决定了信息接收者的生活方式以及心理状态。因此本文从疫情期间“意见领袖”在媒体平台主要以人际裙带关系的方式进行谣言散布和传播为例,分析其影响并且提出整治措施,以期为今后社会突发性事件的谣言传播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网络谣言制造者“秦火火”、“立二拆四”等人,因涉嫌寻衅滋事和非法经营被北京警方刑事拘留,网络谣言问题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各类媒体对“秦火火事件”相继做出报道,网络谣言问题再次进入人们视野,本文并不讨论网络谣言问题的是非曲直,仅对媒体关于“秦火火事件”的报道进行分析,从新闻传播学的角度探讨此例网络谣言黑手被刑拘事件的媒体报道得失。  相似文献   

13.
张洪忠  沈菲  李昊  贾全鑫 《新闻界》2020,(4):48-56,5
有认识的人或者同一区域的人患有新冠肺炎,是否会更加相信疫情谣言?使用什么渠道会影响对谣言的信任度?本研究探讨新冠疫情中的接近性、传播渠道与谣言信任度之间的关系,在网络平台采集北京、上海、广州、武汉、成都五座城市有效样本813人份。建立中介模型研究发现:疫情接近性对谣言信任度没有直接效应,只有通过人际传播才产生显著的间接效应,通过新闻媒体和社交媒体的间接效应则不成立;同时,新闻媒体使用与疫情谣言信任度呈负相关关系,人际传播、社交媒体使用与疫情谣言信任度呈正相关关系;学历、年龄与疫情谣言信任度均是显著性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4.
谢惠加  陈柳汐 《当代传播》2021,(1):82-84,92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期间,各种疫情相关信息传播力强、社会影响大,但信息是否属实往往存在较大的模糊性.我国应建立有别于一般网络谣言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谣言认定处理机制,规定只有省级以上疾控中心才有权力认定谣言,细化谣言的认定处理流程,增加谣言认定错误的救济程序,完善谣言发布、传播、认定处理三类主体的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15.
张迎辉 《东南传播》2012,(11):62-64
近年来,群体性事件在我国多有发生。本文针对"发泄型群体性事件"首先在了解我国学者论述的前提下对其概念进行了辨析,在此基础上,以"瓮安事件"为例,把发泄型群体性事件分为事件爆发前的流言传播阶段、事件爆发前的谣言传播与情绪酝酿阶段、事件过程中情绪的群体感染与行为的群体模仿,以及事件平息后谣言的消散和情绪的消解阶段,并分析了各阶段的信息传播特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意义] 在"新冠"疫情这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网络社交媒体上迅速产生大量关于疫情的言论,其中包含不少蓄意传播的谣言,不仅危害公众心理健康,而且会影响应对公共卫生事件的方案实施。识别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谣言能够使民众正确面对危机,为社会安定、网络治理起到积极的维护作用。[方法/过程] 首先对采集到的疫情期间已被证实的谣言进行深度分析,提取谣言文本的主要特征,包括上下文特征、话题类别特征、情感程度特征、关键词特征等;然后针对文本分类模型中的文本特征表达较为单一的问题,利用不同的模型对提取的谣言文本特征进行向量化,并对各类文本特征进行加强和融合。其中通过TF-IDF计算的词向量权重在捕获上下文特征的同时,能够加强词粒度的关键词特征信息。最后,使用BiLSTM+DNN模型对融合的特征向量进行分类判别。[结果/结论] 实验结果表明,话题类别、情感程度等特征对谣言识别均有贡献,特别是经过强化后的词向量与其他特征融合后对识别准确率有明显提升,召回率、F1值等指标均达到90%以上,效果超过其他的谣言识别模型,说明笔者所构建的方法能够很好地实现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背景下的谣言识别。  相似文献   

17.
在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中,谣言数量多、传播范围广,相对应的涌现出一大批辟谣平台,但辟谣效果不佳。通过对疫情初期的四个辟谣平台进行分析,归纳辟谣信息的内容、形式特征和说服方式,将其归因于辟谣信息的相对滞后性、低扩散性和辟谣话语的单一性,并提出提高信源公信力、改进传播策略、重视谣言成因和提高媒介素养的策略。  相似文献   

18.
2006年下半年,美国爆发了因食用菠菜而感染大肠杆菌的疫情. 根据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FDA)2006年9月27日发布的数据显示,此疫情已造成183人感染,其中包括肾衰竭29人,住院95人,死亡1人.这种具有强烈危害性的病毒引发了美国社会各界强烈的关切,媒体每日发布权威机构的最新动态和社会反应.一时间,"菠菜事件"成为了美国媒体的重要报道对象.  相似文献   

19.
王子睿 《青年记者》2021,(2):107-108
突发疫情的信息不对称、官方与民间意义空间不通、舆情疏导失范等使谣言泛滥。为确保信息公开透明,抑制潜在社会风险,本文从社情、舆情、疫情的角度提出谣言治理措施:"把关"信息传播路径,将专业知识上升为社会共识;构建舆情治理机制,强化疫情预警机制;引入科学治理思维模式,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开辟新的谣言治理路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意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谣言的迅速传播可能会引发群体性的焦虑和恐慌,识别社交媒体中潜在的谣言传播者,研究及评估影响谣言传播者识别的重要特征,为舆情管控和网络治理提供策略。[方法/过程]提出一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情景下多特征融合的潜在谣言传播者识别模型,首先基于BERT-BiLSTM模型提取微博的语义特征,然后与用户特征、微博特征以及情感特征进行融合,最后基于LightGBM算法构建用户分类模型,并利用SHAP值对模型进行分析。[结果/结论]研究结果表明,融合多特征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谣言传播者识别模型在微博数据集上的准确率能够达到87.94%,说明该模型具有较好的识别效果,提出的4个维度的特征对谣言传播者识别均有贡献,其中文本语义特征对谣言传播者识别准确率的提升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