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福建是我国古代三大刻书地之一,刻书业的兴盛促进了藏书业的发展。福建藏书家们在搜集、保存古籍文献的同时,抄写、刻印了大量图书,为保存与创造中华文化典籍,做出了极大的贡献,本文列举史实浅析之。  相似文献   

2.
提起福建刻书业,出版界似乎言必称“建本”。做为中国古代三大刻书中心之一,建阳麻沙的刻书作坊规模之大、数量之多、技术之精和流传之广,全国少有;其所刻“建本”,确是福建刻书业无可争议的象征。只是,鲜为现代人所知的是,除了麻沙,地处闽西偏僻山区的客家小镇四堡也曾是明清时期中国华南最重要的出版中心之一,它与当时的北京、武汉和江西浒湾一起,被誉为“中国清朝时期的四大雕版印刷基地”,名噪一时。对于中国出版史研究而言,四堡最大的价值在于:这里保存着最完整的书坊建筑、线装古书和雕版印刷工具,这里是目前世界上惟一幸存的古代雕版…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叙述了金代的图书事业,刻书业,图书的形态和流通等。  相似文献   

4.
因为研究古代小说、戏曲的关系,笔者对福建古代的出版业一直比较关注,散见于各报刊的研究或介绍性文章倒是看过不少,但苦于找不到一本系统全面介绍古代福建刻书情况的著作,总觉得是件憾事。因此,在书店至见到《福建古代刻书》一书,大有相见恨晚之感。其实,不光是研究古代小说、戏曲者,大凡治中国古代文史哲各科者皆与古代福建刻书有不解之缘。从所周知,福建是中国占代著名的刻书中心之一,刻书业发达,其所刘书籍在宋元明时期曾风行海内,居全国各地之首,为保存和传播传统文化曾作出过巨大贡献,因而在中国占代印刷史、文化史上均…  相似文献   

5.
明代印刷事业非常发达,其刻书地区之广、机构之多、数量之大都远远超过了以前各代,书坊刻书业尤其发达,达到了空前的繁荣程度。明代的坊刻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福建的建阳坊刻。    相似文献   

6.
探寻福建四堡刻书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四个方面对福建四堡刻书业为何能在闽西闭塞的山区兴起并取得发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吴怿 《江西图书馆学刊》2005,35(1):65-65,77
探讨了宋朝九江刻书业兴盛的原因,通过九江刊刻的图书,阐述了九江刻书的特点,论证了九江宋朝时出现的经济繁荣、文化发达的局面。  相似文献   

8.
古代福建拥有丰富的造纸原料,造纸技术相当发达,而且还自产雕版印书所需的笔墨.论文从这三个方面阐述福建古代刻书业繁荣的科技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前民营图书从业者欲扩大市场占有率,有必要对其内部、外部所面临之环境与图书行业之需求市场进行完整的分析探讨,本文运用SWOT分析法解析民营图书从业者所处环境之优势、劣势、机会及威胁,共同探讨民营书业的发展之路,希望为民营书业同行之市场经营策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明代的刻书业甚为蓬勃。从中央到地方,从官府到私坊,刻家星罗棋布,刻书蔚然成风。广东的刻书业虽不及江浙、福建、四川等地,但刻书家不少。现将明代广东刻书家及其所刻之书辑录如下:方献夫初名献科,字叔贤,南海县人。弘治十八年(1505)进士,官至社部尚书。著有《周易传义的说》、《西樵遗稿》。刻书:《通典》二百卷(唐)杜佑撰嘉靖十九年(1540)刊。(见:①、②、③、④)  相似文献   

11.
孙文杰 《编辑之友》2011,(8):113-116
书业中心是图书买卖、流通、聚散之所,也是地理上一个区域性的图书交易中心。清代前期全国性的书业中心主要有北京、苏州、杭州、扬州、四堡、江西浒湾等;清代后期崛起的全国性的书业中心是上海、广州、成都等及地区性的省会城市。这可从清代前后期的书业中心分布示意图加以简单对比,见图1:清代前期书业中心分布示意图及图2:清代后期书业中心分布示意图。  相似文献   

12.
本文简要回顾了苏州刻书业的发展历史,并结合清代学术活动对苏州刻书业的影响,以此来说明苏州地方官精刻古书的功绩。  相似文献   

13.
舒童 《出版经济》2005,(7):18-19
书业内一直有一个大家经常谈论的话题:在图书经营过程中,渠道重要?还是产品重要?图书发行渠道与图书产品是书业非同类的东西,我们很难有找到一个能够权衡两者之间,孰轻孰重定性或定量的标准,建设畅通的图书发行渠道,制造一流的图书产品,对书业良好业绩的取得两者都是最基础的事情.  相似文献   

14.
夕苇 《出版参考》2010,(2):19-19
素有书业“风向标”之称的北京图书订货会1月11日落下帷幕。纵观本届订货会,有两个相对显著的特点:一是,金融危机并没有过多地殃及出版业,相反,从订货会上一派红火的势头上看,2010年预计将是继2009年复苏之年后书业的好年景;二是,民营书业的决定性优势已经确立。  相似文献   

15.
开儒 《出版经济》2004,(1):52-55
图书行业内部分工繁杂,运作程序各自不同,但有一个东西是贯穿图书行业始终的命脉,那就是图书.图书作为一种文化产品,其具有多样性的特征,从呈现形式上讲,有大小厚薄之分;从内容质量上讲,有优秀低劣之分等等,形式也好,内容也罢,对于图书来说,其真正的核心则是受读者欢迎的程度,这个受欢迎度之核心就是牵动书业命脉的"图书排行榜".  相似文献   

16.
张麒麟 《图书馆杂志》2011,(10):108-111
重庆市位于嘉陵江与长江的交汇之处,地理上隶属于四川地区。四川的书业历史可谓悠久,曾是中国古代三大刻书中心,"蜀刻"本闻名天下、备受推崇。尤其在两宋年间,四川的藏书家遍布四川各地,私家藏书成为一时风尚。历经元明两朝,四川的书业便渐渐衰落,至于清代,连年战乱加之地域偏僻,四川的刻书业、藏书业一落千丈,地位不复当年。唯剩下书院藏  相似文献   

17.
民营书业从诞生之初起就在政策的夹缝中生长.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在缺乏出版资源、资质、人才、经验、资金、渠道的状况下,民营书业逐渐发展壮大,成为市场图书的一种重要力量.本文通过对两家民营公司在选题机制、流程运作、营销手段、终端管理等方面的综合分析,探寻民营书业做强市场图书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18.
在改革开放初期,武汉的民营书业企业应运而生,使武汉成为中国民营书业的发祥地;1994年在武汉召开的第六届全国书市,民营书业首次登堂入室,开创了中国民营书业与国有新华书店和出版社同台竞技的先河; 2002年6月18日,湖北成立了全国第一家民营书业工作委员会,2000年以来,每年在武汉举办的"华中图书交易会",成为在全国有影响力的图书盛会……到目前为止,湖北省民营书业发行网点5000多家,占全省发行网点的90%以上;从业人员3万多人;一般图书销售份额占50%以上.  相似文献   

19.
目前我国的图书宣传有了长足进展,书业企业的市场意识、竞争意识、主体意识也大为增强,但是,我国的图书宣传还存在着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中首要的问题就是书业企业普遍存在着对图书宣传认识上的误区。那就是很多书业企业对图书宣传的认识普遍还是停留在第一个层面,把图书宣传狭隘地理解为单一图书商品的宣传,还在一味地采取单调、陈旧的宣传手段,而忽略了图书宣传的深层意义,很少在企业自身形象上下工夫,这就使图书宣传的效用大打折扣。图书宣传中存在的问题:一、尚未形成一个很权威的图书宣传的媒体我国书业的图书宣传虽然有所…  相似文献   

20.
陈晓溪 《出版参考》2005,(19):10-11
近年,广西师大社频频成为媒体关注和报道的热点.在书业竞争日烈的今天,其文教图书之王牌,社科图书之品位,却依然赢得同行、商家和读者一致认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