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王天 《华夏文化》2023,(4):8-10
<正>春秋战国时期,各家的不同主张和诸侯国的变法改革为古代国家治理思路的探索提供了思想基础和实践经验。从道德模仿与权力支配的视角来看,春秋战国时期诸子政治思路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一、 古典道德模仿道德模仿具有长足的历史传统和亲缘特征。“道德模仿是一种特殊的道德学习活动,是在没有外界控制的条件下,主体自觉地模拟仿照他人的道德行为,做出与之相同或相似的道德行为的活动过程。”  相似文献   

2.
本文认为,朱熹心性论的重要特点,在于从哲学本体论上提出以“性”为载体、以儒家伦理纲常为基本内容的先验的本体论证明,为建立人的主体道德自觉提供哲学上的论证。本文由此分析了朱熹的人性发生论及人性中封建道德品性的至上性、本体性、泛众性特点,指出朱熹“心性论”是将形而上先验之“性”(即“四德”)与人类社会中形而下的纲常伦理(“三纲”)有机结合,使以“心性论”为核心的本体论作为一个抽象的、有伦理意味的思辨体系,由此改变了汉代儒学“天人合一”的粗陋的本体论思想。  相似文献   

3.
《白鹿原》在对民族历史勾画中深藏着儒家文化内蕴,其中不乏对儒家文化道德性的认同,而这种认同又不可避免地与人类生存自然性产生冲突。这种既对儒家文化道德性认同,又追求人类生存自然性的纠结在主人公白嘉轩身上表现得尤为明显。本文以《白鹿原》的主要人物白嘉轩为切人点,浅析儒家文化道德性与人类生存自然性的纠结冲突。  相似文献   

4.
孔子之仁的思想,一方面体现了道德理性的自觉,另一方面体现了人类意识的自觉。仁之“爱人”即是“爱类”,爱世界上所有的人,孔子的思想是以爱人类为中心的世界主义。在孔子的世界主义思想中又内在地包含着民族化认同的思想,对华夏化传统的认同强化了中华民族的统一意识,也促进了华夏族与少数民族的相互融合与多元互补。近代以来,孔子的世界主义与民族化认同思想得到继承并具有了新的时代内容。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我们应保持“国家主义与世界主义的折中”。  相似文献   

5.
张丰乾 《寻根》2002,(5):91-94
“道德”是人类永恒的话题。也正因为如此,“道德”问题有时显得繁难和复杂,专家学者们呕心沥血、成果丰硕,而普通的民众却一头雾水、不知所云。在古人那里,“道”与“德”最开始实际上是被分别对待的。对“道”与“德”的讨论,不是从《老子》那里才开始,也不会在我们这里结束。但是,古人那种诗歌式的、格言式的表述方式虽然不像装订精美的“专著”那样看起来厚重,却更加贴近生活、贴近I司题本身。  相似文献   

6.
中华民族素以其传统美德著称于世。在几千年的历史中,我们民族的传统美德对人类的文明进程作出了非凡的贡献。传统的伦理道德是先哲们对中华民族道德实践的总结和对我们民族道德理想的提炼。它对我们的民族精神、民族性格、民族心理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它哺育了伟大的中华儿女,使华夏文明放射出灿烂之光。社会主义道德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凭空杜撰的。它必须建立在中国固有的优秀传统道德坚实深厚的基础之上,并有所创新,有所发展。江泽民同志说:“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高尚精神就是指我们党的崇高理想信念,优…  相似文献   

7.
浅说孟子的“性善论”□徐晓霞自孔子提出”性相近,习相远”以来,历代名儒学士,就人性问题各抒已见。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孟子的“性善论”和荀子的“性恶论。”孟子的“性善论”在中国思想史上最先树立了重要的个体人格观念,突出了儒学的道德自律、道德自觉的特色...  相似文献   

8.
《礼记·礼运》云:“地不爱其宝。”随着云梦睡虎地秦简《为吏之道》和岳麓书院所藏秦简《为吏治官及黔首》等文献的相继出土、发现和整理,我们有幸认识和了解到2200多年前秦人的“为吏之道”。简文《为吏之道》等内容涵盖了当时秦人为吏从政的道德行为规范和基本准则,  相似文献   

9.
李零 《中国文化》2006,1(2):28-31
(一)子曰:“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主忠信,無友不知己者,過則勿憚改。”(《學而》第8章)“重”是老成持重的重,北京話說,端着點。人不端着點,就“不威”,看上去,沒有威風凜凜的那麼股勁兒。這和學習有啥關係?我想,孔子說的“學”,不光是讀書,更重要的,還是修行習禮學道德。修行習禮學道德,目標之一,就是有君子風度,如果沒有君子風度,莊重不足,輕浮有餘,當然說明,他沒學到家,“學”自然“不固”。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古代,“丈夫”一词用作对成年男子的通称,除年龄和性别的含义外,还有着深厚的道德蕴涵。《谷梁传·文公十二年》载:“男子二十而冠,冠而列丈夫。”《礼记·冠义》曰:“冠而字之,成人之道也。”“成人之者,将责成人礼焉也。”“凡人之所以为人者,礼义也。”“孝弟忠信之行立,而后可以为人。”这是说,男子二十加冠取字而以丈夫论列,不仅表示其已进入成人的行列,而且要求其履行成人的道德义务。所以要努力修身成德。在《孟子》一书中,可见有“丈夫”、“大丈夫”、“小丈夫”、“贱丈夫”凡四称,皆寓“丈夫”成德之义。寻味其旨,颇有价值…  相似文献   

11.
“红山玉猪龙”的“猪首龙身”、”伏羲女娲”的“人首蛇身”、“太极”的“阴阳鱼”型制,均是人类胚胎的象形,是性生殖崇拜图腾。1.把“红山玉猪龙”看作人类胚胎象形的观点,与中华人文文化、以人为本、以人为中心的文化传统相一致。2.把“红山玉猪龙”看作人类胚胎象形的观点  相似文献   

12.
孟盏彬  郝海迪 《寻根》2011,(5):102-107
萨满教是达斡尔族固有的宗教信仰,萨满是指可以在神灵和人之间进行沟通的人。作为人神沟通的媒介,萨满在古代达斡尔族社会生活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他在维护社会稳定、宏扬道德等方面都曾发挥过积极作用。直至今日,萨满在农村、牧区生活的达斡尔人中仍有一定的影响力,地方上的萨满敖包祭祀仪式和萨满定期举办的法会“奥米南”仪式仍然存在。  相似文献   

13.
孝是人类对父母感恩之情的自然流露,是天地间最可贵的情感之一.先秦儒家通过对人类孝意识和孝行为的反思和总结,从哲学的高度对其进行了理论化、系统化,把"孝"纳入人类伦理道德体系,使其成为人类最基本的道德之一.由此所形成的庞大思想体系,代表了孝内涵的初义和孝道德的原型.先秦儒家的关于孝的哲理化论证为人类道德文明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也为我们对人类道德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来源.  相似文献   

14.
藏语称格言为“勒谐”,意为“善言”,主要宣扬人的处世哲理。格言诗,也叫哲理诗,是藏族文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藏族学者喜欢用这一文学形式宣传自己的世界观,因为它深入浅出,生活气息浓郁,通俗易懂,字句整齐,琅琅上口,哲理深刻,在藏族人民中有着广泛的影响。用格言诗叙述社会生活中的道德标准和求学精神以及待人接物应有的态度,采用...  相似文献   

15.
在艺术图像中寻找对于人类社会制度的形成、更替及其种种真相的理解的努力,如果不是比献研究的工作更重要的话,至少不会是不重要的。“图像作为历史献”的合法性早在18世纪中后期就开始被历史学家所接受,20世纪的人科学研究们对于“历史中的艺术”与“艺术中的历史”的重视程度更是有增无已。  相似文献   

16.
本文指出 ,焦循是以仁与礼作为人们的道德情感和道德理性 ,两者统一 ,融为一体 ,组成社会的人伦关系 ,从而形成了既有严格的尊卑、亲疏分明的等级秩序 ,又具有相互和谐、人与人爱的伦理模式。而这种模式虽有重建天人之学的愿望 ,但焦循在其论证过程中仍以易学的“各正性命 ,保合太和”为指归 ,这说明焦循是通过易学来阐发他的道德理想的。  相似文献   

17.
德性是指一个人的道德品性,是社会伦理原则和规范在个人身上的体现。当代青年随着自我意识的不断强化,对“自我实现”、“自我完善”的自觉和要求,也日益表现为异常迫切的趋势。然而,何谓“自我实现”、“自我完善”?许多人却不甚了了。从社会学角度来看,所谓“自我...  相似文献   

18.
僧轩  路琪 《世界文化》2014,(7):19-22
随着科技的发展,尤其是基因技术的出现,人类正冀望可以变成自己的上帝,通过技术加工、信息化作用、基因干预,创造出人工人、克隆人等“后人类”。“后人类主义”带着对传统人本主义的批判,是预设着“人”的终结,还是能成为人文主义的补充?答案的追寻,两种思潮的碰撞,也体现在近几十年欧美电影的创作中,其表现形式是一系列反映物种间;中突和矛盾的科幻电影:一类是人类与外星生物之间或是其他物种之间的冲突,  相似文献   

19.
图书是信息的重要载体,它是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长期实践中凝结而成的知识宝库。它一方面在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中积累思想、文化、科学技术的成果;另一方面对社会起着宣传教育、传播知识、丰富文化生活、推动道德建设的重要作用。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  相似文献   

20.
“孔子,圣之时者也。”这是孟子对孔子的评价,的确抓住了孔于思想及其人格特征的实质。本文认为,对时间问题的关注和研究是普遍存在于孔子的思想世界中的,集中表现于天道观、“时中”、“教学”及伦理实践过程,其中包含了人生在世的时机化意蕴。天道观中的时间问题孔子是儒家的开创者,最大贡献无疑是开创了“人学”,即主要从道德生存实践领域分析和思考人的问题。这的确是事实,但也应看到孔子在以人为思考起点时,同样也思考了“人之所以为人”的问题,即“形上之天”的问题。因为在古代的思想世界里,人们往往把自然宇宙以及人本身的根据追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