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构建“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要构建充满活力的和谐社会,路径选择至关重要,其中,以人为本的理念是建立和谐社会的基本理论前提,而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基础,坚持党的领导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体制保障。  相似文献   

2.
“构建和谐社会”是对我国社会发展目标的准确定位。从以人为本的角度予以分析,和谐社会是一个主体间达成合理共识的良序社会,对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的各种矛盾冲突能及时化解。建构和谐社会必须以人为本,形成权利与权力的合理界分,培育公民的现代理性人格。  相似文献   

3.
教育公平.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公平的基础.我们要建立和谐社会,更加需要公平、正义。教育公平在建设和谐社会中有以下作用:它是保持社会稳定的重要手段之一;它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重要标志;.同时它也是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理念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4.
和谐社会是“以人为本”的社会,其构建过程必然要凸现人的主体性。从“以人为本”的理念中演绎出和谐社会建构路径的主体性,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要求和中国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构建和谐社会,要尊重和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在人民群众追求真善美的活动中积淀出社会和谐的基本要素。  相似文献   

5.
建立和谐的劳动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工程.劳动者的权益得到有效保障,劳动关系是现代社会是否和谐的晴雨表,是和谐社会得有效支撑点.建立和谐的劳动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工程;是"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化;是社会治理转型的体制创新.  相似文献   

6.
宋颖 《华章》2011,(36)
在和谐社会背景下,构建“以人为本”的成人教育管理新模式显得尤为重要,和谐社会的建设和学员自身发展等都需要教育管理者实行“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管理者要加深对“以人为本”的认识,积极创造条件,建立合适“以人为本”的管理机制,实行突出成人个性化特点的教学模式和灵活多变的评价模式,并以激励为向导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概括为“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各尽所能,各得其所,和谐相处都是对人而言,所以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是以人为本。其内涵十分丰富,关键有三条:充满活力,利益协调,全面发展。那么,何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何要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如何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8.
“和谐社会"的提出是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认识的新发展,要建立经济、政治、文化一体的和谐社会必须尊重人性发展的规律。人们对人性理论探索的目的就是运用人性发展规律去认识和管理社会,从而达到社会协调发展的最终目标。本文试图从建设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的理论渊源、科学依据等方面探讨构建和谐社会的理论的人性本质、重要意义及其可操作性途径。  相似文献   

9.
培养高级专门人才是现代大学最根本的社会职能,但现代大学除了培养高级专门人才这项最根本的社会职能以外,还有两项重要的社会职能,即发展科学和直接为社会服务。因此,办现代大学,不仅要有一个教育理念,还要有一个办学理念。在目前新形势下,对于一个现代大学来说,最重要的是要具有现代大学的办学理念。其核心就是“以人为本,注重学术,服务社会,改革创新”。  一、“以人为本”是现代大学的教育哲学观  现代大学最根本的任务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所以,现代大学最重要的办学理念,就是“以人为本”。1.“以人为本”的科学内…  相似文献   

10.
今天,我要讲座的题目是“公平正义与以人为本”。公平、正义由于其基本内涵的相似,可以简称为正义,它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原则;而以人为本,即人道,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最高原则。  相似文献   

11.
【背景材料】1.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指出: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形成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建设现代市场体系的必要条件,也是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治本之策。增强全社会的信用意识,政府、企事业单位和个人都要把诚实守信作为基本行为准则。2.2004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任务,和谐社会的构建体现在社会财富创造和分配的过程中,建立在企业之间相互信任、共同发展的基础上,和谐社会离不开社会信用体系建设。3.个人信用报告是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的最基…  相似文献   

12.
教育是和谐社会构建的基石,承担着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的使命和职责。和谐社会由和谐发展的人组成,和谐发展的人由和谐教育产生,和谐教育由和谐的校园支撑。构建和谐校园可以从5个方面入手。一、以人本为理念,建立新型师生关系“和谐教育”的构建必须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一位教育工作者说:“师生间关系决定着学校面貌。”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师生关系的交往,最根本的是二者作为完整的人之间的理解与沟通。”教育改革和素质教育都要求要建立新型的良好师生关系,每一位教改的参与者和实施者都必须重视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将其放在实施教改行为…  相似文献   

13.
以人为本创建和谐法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人为本,追求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应该是现代社会主义社会法的价值的首要属性。以此为基础创立“以人为本”的现代法治精神,从而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这一指导思想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以人为本的优良传统.新时期党中央提出的“以人为本”思想具有新的特点:视人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体和力量源泉,通过满足人的需要来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确定经济社会发展的终极目的是促进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建立一个人与人、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5.
陈忠新 《师道》2006,(3):18-19
人是教育的对象,也是教育的根本。今天在校的学生,明天就是社会的构建者。一个个和谐发展的人,构成了美好和谐社会的基石。和谐社会,需要和谐的教育,和谐的教育,离不开以人为本。以人为本的教育,是人道的教育;以人为本的教育,是最有益于人健康成长的教育;以人为本的教育,也是尊循着人的自身发展规律的教育。可惜,当代教育在落实“以人为本”与和谐教育方面还做得相当不够,仅从基础教育看,不和谐现象依然比比皆是,这里择其要者述说一二。学校发展,岂能“只见物不见人”?学校要发展,硬软件建设都不可或缺。然而,现实常常是,一些学校,为了硬件…  相似文献   

16.
构建“和谐校园”深入人心,因为追求、崇尚和谐是中国文化的内在精神和显著特征。构建和谐校园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也是实现学校自身发展的需要;构建和谐校园是个系统工程,最重要的是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要推行个性化教学,实施人性化管理,建设生态化校园,推动全面发展。高等学校作为社会重要子系统,理应运用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原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校园来为和谐社会的稳定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17.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本质上是依靠人民群众与为了人民群众的有机统一。因此,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保证人在社会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人的主体能动性。本文通过对传统“实体化”的社会观、马克思“以人为中心”的社会观和我国“以人为本”的社会观中人的主体地位的分析,论证了只有坚持“以人为本”,通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才能真正确立人在社会中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18.
高等教育现代化进程要求高等教育大众化,高等教育大众化要求建立起一整套适应现代社会经济、科技发展以培养创造型人才为目标的新型教育体系。高等教育要实现“以人为本~以民为本”,就必然要求“平民教育”。  相似文献   

19.
王茹  王强 《鸡西大学学报》2008,8(2):114-115
在新闻报道中彰显以人为本,是时代的需要,是新闻报道服从、服务于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是促进人、社会、自然和谐全面发展的需要,是新闻工作的本位回归和进步。“三贴近”为新闻报道更好地彰显以人为本,找到了最佳的切入点。在新闻报道中彰显以人为本,新闻工作者要牢记“最广大人民群众”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根本利益”这两点,既要当好“喉舌“,又要起到“桥梁”作用。在报道中,要充分尊重人的“知情权”“话语权”“表达权”“隐私权”“情感权”“肖像权”等等。  相似文献   

20.
科学发展观提出的“以人为本”,不仅具有时代背景,而且也是我国启动新的社会模式的现实需要。对改革开放的理性反思、人的主体作用的彰显、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以及建立在现实上的对新社会人的向往,无不要求我们关注人、关怀人,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