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动植物的生长繁殖来获得产品的国民经济的基本物质生产部门一般要依靠土地才能进行自然再生产(如水热条件的周期性再现)同经济再生产(如不断的种子、化肥、资金、技术和经营  相似文献   

2.
一、农业生产活动与工业生产活动农业生产活动是指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 ,人类有目的的利用土地自然生产力 ,栽培植物或饲养动物 ,获得所需农业产品的生产活动。一般具有地域性、季节性和周期性特点 ;工业生产活动是指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 ,人类有目的的利用工业原料(包括农业产品  相似文献   

3.
一、与工农业相比交通运输业有哪些特点 交通运输业既有其特殊性,又有其一般性,是一个特殊的物质生产部门.交通运输之所以能作为一个独立的社会物质生产部门,是因为它同工农业等物质生产部门有些共性:(1)存在独立的投资领域;(2)也生产产品,并在创造价值和使用价值;(3)具备物质生产的三要素:运输工人的劳动;作为劳动对象的人和货物;交通线路和运输工具等劳动资料.但是,交通运输是人类凭借自然条件或线路促使物质资料和人类本身实现定向移动的过程,同工农业等物质生产部门相比较,又有它自己的特点,因此是一个特殊的物质生产部门,具体表现在:  相似文献   

4.
自然环境的教育价值刘铁芳自然环境是指围绕人类社会的自然界,它包括地理空间以及作为生产生活资料和劳动对象的各种自然条件,如气候、土壤、山脉、河流、矿藏、动植物等等。此外,人类生活中,还有大量“人类化的自然”,比如人工种养的动植物,采掘的标本等。自然环境...  相似文献   

5.
微生物一般是指形体微小、结构较简单的一类生物的总称,它们种类繁多、数目庞大,广泛分布于土壤、水、空气以及动植物的体内或体表,营寄生、腐生或自养生活.它们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关系密切,虽然,少数种类的微生物可引起人类及动植物生病或者使工农业产品和生活用品腐蚀、霉烂,但是,大多数微生物对人类是有益的,在工农业生产和生活中具有广泛用途.尤其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现代农业的发展,掀起了一场生态农业技术革命,而微生物在生态农业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一、考点分析考点 1.农业区住因素 (1)自然因素。气候:光照、热量、降水影响极大,有明显地域差异,农业区位选择应充分考虑气候因素;地形:影响农业的类型(平原——种植业,山区——林、牧业)、农作物的分布(农作物随海拔有所不同);土壤:作物生长的物质基础。不同土壤适宜生长不同作物,如东南丘陵的红壤适宜种茶树;灌溉水源:在降水稀少地区和降水变率比较大的地区应充分考虑灌溉条件。  相似文献   

7.
大农业与小农业农业是利用动植物的生长繁殖,通过人工培育,来获得产品的一个重要的社会生产部门。大农业是广义的农业概念,包括农、林、牧、副、渔5业。小农业是狭义的农业概念,专指种植业,5业中的“农”即为小农业。  相似文献   

8.
农业生产包括植物生产 (种植业 )和动物生产 (饲养业 )两大基本部分。种植业包括作物种植业 (狭义农业 )和林业 ;饲养业包括畜牧业和渔业 ;而对农畜产品的加工则是农业生产的延续 ,称为副业。这样就构成了农、林、牧、副、渔广义的农业 ,并且由下列三个主要农业生产基础条件决定的。一、农业生产的劳动对象———生命有机体。其生态因子具有空间分布的地域性和时间变化的季节性、周期性特点。农业是利用动植物的生长繁殖来获得产品的物质生产部门。植物和动物都是有生命的物体 ,都有自己的生活规律。如地理分布、新陈代谢、遗传、异化 ,以及…  相似文献   

9.
《考试周刊》2018,(92):3-4
高考农业题中,以区域为载体考查农业区位因素、农业可持续发展等核心内容。在所有产业中,农业是受自然地理条件影响最大的一种,现代农业更重视农业生产技术对自然条件的改善和利用,覆盖技术通过对改造下垫面性质从而影响气温而被人类利用。学生通过学习覆盖技术相关内容,学会分析覆盖技术一般方法。  相似文献   

10.
贺辉 《陕西教育》2013,(10):34-35
师:农业是直接从野生动植物的选育、驯化、栽培、优化而逐渐发展起来的.与自然条件密切相关.也可以说农业是人类利用土地的自然生产力.栽培植物或饲养动物.以获得所需产品的产业部门。广义的农业包括农(种植业)、  相似文献   

11.
王静 《地理教育》2002,(1):26-27
一、单项选择题 1.农业生产具有明显地域性特点的原因主要是: A.动植物生长具有季节性 B.动植物生长具有周期性 C.各地区自然条件存在差异性 D.各地区自然、经济技术条件和国家政策都存在差异性 2.下列农业生产类型中既属于商品农业又属于密集型农业的是: A.亚洲水稻种植业 B.游牧业 C.混合农业 D.热带雨林迁移农业 3.诗句“橘生淮南则为桔,生于淮北则为枳”。体现了农业生产的: A.季节性特点 B.多样性特点 C.周期性特点 D.地域性特点 4.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自然条件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很大,但并非都是决定性的,农业技术改革可以扩大某种农作物的区位范围 B.温室大棚可以改善农作物生长的温度因素,并可对光照、通气、湿度等因素进行  相似文献   

12.
生产是人类共同的最基本的社会活动,也是科学技术发展的源泉。“生产”是个很大的概念,是动态概念,它的内函和外延是不断发展的。人类生产活动是向自然索取的过程。人们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一切衣食住行都直接或间接地取自自然界,如空气、水、阳光、野生动植物、矿物等,或是对自然物进行加工改制后而获得的,如各种工农业产品。什么是生产活动?人们向自然索取的活动就是生产活动。  相似文献   

13.
农业生产活动是人类利用土地的自然生产力,栽培作物或饲养动物,以获取所需的农业产品.从农业生产的投入和产出来看,农业生产是自然再生产与经济再生产密切结合的过程,-方面,气候等自然环境要素及其变化影响着农业生产;另一方面,农业生产同样影响着自然环境.纵观世界农业的发展与现状,农业生产可能带来严重的生态问题,但又可能促进生态环境的改善.  相似文献   

14.
《河北自学考试》2014,(6):124-124
专业解读 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原名叫做"土壤化学",主要是做土壤和配料方面研究的。农业资源是农业自然资源与农业经济资源的总称。本专业的农业资源指的是农业自然资源。它包含农业生产可以利用的自然环境要素,如土地资源、水资源、气候资源和生物资源等。农业环境是指以农作物或者农业生产为主体的周围环境各要素的总和,主要包括农田、森林、草原、灌溉水、空气、及施用于农田的肥料、农药和农业机具等。  相似文献   

15.
敖然 《地理教育》1994,(1):11-12
农业是人类社会中最早出现的物质生产部门,漫长的农业发展历史,接生产力性质和状况可分为原始农业、传统农业(古代农业和近代农业)和现代农业;按生产关系的性质可分为原始社会农业、奴隶制农业、封建制农业、资本主义农业和社会主义农业。一般所说的农业发展历史阶段,是指前者。农业物质技术的继承性和差异性,致使各个阶段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相似文献   

16.
气温与降水是气候最重要的要素,与其他自然要素有着密切的联系,同时,对人类的生产(特别是农业生产活动)、生活活动也有很大影响。在历年的地理高考中,直接或间接考查气温与降水的知识都占有一定的比重,但从以往的情况看,考生普遍感到难度大,总体得分率比较低,因此,我们在复习中应高度重视。一、构建知识体系与气温和降水相联系的知识很多,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在熟悉教材的基础上,进行归纳和总结,形成一个知识网络。(如下图)  相似文献   

17.
农业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庞大、最基本的产业,它包括种植业、林业、牧业、禽业、渔业以及微生物等各种各样的养殖业。和工业生产不同,农业生产的共同特点是经济再生产过程和自然再生产过程交织在一起。其生产对象都是处于一定生态领域的有生命的个体。它们在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过程中,“必须服从一定的有机界规律”,受社会经济、自然、农业技术等多种相互连结的因素所制约。所以,在农业生产中特别要  相似文献   

18.
人类生存的环境由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人工环境)组成。自然环境是人类生活和生产所必需的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的总称,包括阳光、温度、气候、地磁、空气、水、岩石、土壤、动植物、微生物以及地壳的稳定性等自然因素,而社会环境是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人类为了不断提高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水平,  相似文献   

19.
李春艳 《地理教育》2002,(1):13-14,25
一、指导思想 本单元讲述了人类满足生存的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两种生产活动,即农业生产活动和工业生产活动,本单元对这两种人类活动的研究主要有三个层次、三个方向:  相似文献   

20.
一、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 1.自然因素——静态因素 影响农业区位的自然因素包括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生物因素,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如表1所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