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收藏》2013,(10):74-77
旧时唐代陶瓷器的收藏,以唐三彩最为人称道;越窑与邢窑瓷器较常见,绞胎瓷器的数量较少;而最容易被人忽视的是长沙窑即铜官窑瓷器,这与它被发现的时间较晚,且又属一个地域性较强的窑场有着很大的关系。长沙窑——一个未见于文献著录的古代瓷器窑址,经过近年来多次的考古发掘,证明当时的长沙窑瓷器在烧制时已能在釉中和釉下成熟地运用包括铜红色在内的各种颜色。这一工艺开创了中国釉下和釉中彩的先河,在中国陶瓷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尽管近年来有人提出四川的邛窑瓷器在铜红色的运用上要早于长沙窑,但邛窑瓷器的地域性更强,  相似文献   

2.
中国瓷器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早在东汉就出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瓷器,到唐代陶瓷的制作技术和艺术创造已完全成熟,到宋代出现了官窑瓷器。著名的宋代五大名窑"汝、官、哥、定、钧"瓷器存世量稀少,精美绝伦,弥足珍贵,代表了这一时期制瓷的最高水平。宋代官窑瓷器世上极其罕见,原因在于宋代官窑瓷器的私密性、非商品化生产等特点。明清时期的景德镇已是我国制瓷业的中心,此时也是我国制瓷  相似文献   

3.
《收藏》2017,(11)
正2017年5月18日,"御窑·皇家——明代官窑瓷器展"在山东博物馆开展。本展由故宫博物院、景德镇市陶瓷考古研究所、山东博物馆三家联合举办,共展出明代官窑瓷器202件(组),是30年来全国规模最大、展品最丰富、最精美的明代官窑瓷器展,旨在让明代官窑瓷器从生产终端到使用终端再次聚首,以期更全面地反映明代官窑瓷器的面貌及官窑生产制度,进而揭示明代景德镇  相似文献   

4.
《收藏》2013,(3):176-176
海内外收藏家们苦苦寻求的柴窑是那些由黄山松柴烧制的高温釉下彩瓷器,主要有颜色釉、青花、白瓷等,这些明、清官窑器早已身价数百万、教千万,是每一位藏家梦寐以求的极致。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陶瓷历来是人们收藏的热门品种之一,而最能代表我国制瓷业最高水平的是明、清两代景德镇官窑瓷器,其中清代康熙时期的瓷器以精致的官窑风格闻名世界。康熙在位61年,是执政时间最长的一个皇帝,康熙本人十分重视西洋的科学技术,并善于引进和采用,比如著名的珐琅品种,就是康熙时引进外国彩料创制的,它为粉彩的大发展奠定了基础。康熙时期的官窑主要特色是,瓷质白洁,器形端庄,品种繁多,釉色齐备,在严谨的督窑官治理下,工匠制瓷态度认真与谨慎,所以康熙官窑的瓷器广为收藏家青睐,笔者在此将其中十件康熙官窑精品介绍给同好共赏。  相似文献   

6.
御窑厂是明清两代为供应宫廷所需瓷器而设的机构,明洪武年间始设于江西景德镇。明代一般由宦官充任督陶官,清初由工部、内务府派员,或由江西巡抚主管。乾隆以后,以榷九江关使管理,并以饶州同知、景德镇巡检司监造督运,遂成定制,所产瓷器称"官窑器"。在同治以前,御窑厂画师的作品几乎全部是程式化的作品,瓷器上除了皇帝的年号款外,作者资料微  相似文献   

7.
《收藏界》2008,(6)
浙江丽泽、广东嘉禾春拍定于7月13日下午在广州花园酒店举行,本次拍卖会由业内著名鉴藏家麻利等资深专家全程策划,本着"求珍、求精"的征集宗旨,汇集了明清传世精品瓷器103件,明代铜鎏金佛像13尊。着力推出康、雍、乾三朝制瓷鼎盛时期的官窑瓷器,部分是宫廷御制品,囊括粉彩、青花、五彩、素三彩、单色釉、斗彩等主要瓷器品种。拍品中的明清官窑瓷器达到了品高、质精、物稀、  相似文献   

8.
《收藏》2016,(13)
正2013年秋拍,中国嘉德的拍场上出现了一对"天下第一泉"大罐,引起广泛关注。这对大罐在业内实在是太有名了。此式"天下第一泉"盖罐为晚清官窑名品,器庄重硕大,圆润饱满,胎质洁白,青花色调浓艳,绘工精细,在晚清官窑瓷器中堪称精品。器盖面绘龙戏珠纹,青花圈内,一只五爪巨龙盘踞,火球翻滚,祥云密布,巨龙侧首露齿,张牙舞爪,甚是威猛。肩部所篆"天下第一泉"五字古雅大气,尤为醒目,为此罐点题之装饰。下绘制一周青花轧  相似文献   

9.
杨俊艳 《收藏》2020,(2):16-23
蝙蝠属翼手目,头面似鼠,双耳大而突出,四肢和尾之间覆盖着薄而坚韧的皮质膜,是具有飞翔能力的哺乳动物。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蝙蝠是飞随钟馗左右,可以识鬼除魔、驱邪避凶的祥瑞之物。另外,因蝙蝠的"蝠"谐音幸福的"福",故人们常以其寓意福运与福气到来。明代晚期,随着"图必有意、意必吉祥"的装饰艺术发展,蝙蝠成为瓷器上广为运用的吉祥图案。北京艺术博物馆藏带有蝙蝠纹的瓷器有近200件,其中以景德镇官窑制品为大宗,不仅工艺技法精湛,且图案题材丰富,构成元素纷繁,表达了深厚的福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0.
《收藏》2017,(4)
正明清时期瓷器品种增多,烧造技术纯熟,达到中国古代制瓷艺术的高峰,专供宫廷和官府使用的景德镇官窑瓷器更是精巧富丽,极尽奢华,河北博物院"名窑名瓷"展览展出的明清官窑瓷器既有青花、釉里红、五彩、斗彩、粉彩等彩绘瓷器、也有白、红、黄、青、篮等单色釉瓷器、充分展示了明清官窑瓷器的艺术水平。其中,展出的22件单色釉瓷器极具观赏价值,它们的缤纷瑰丽,纯净典雅,以其天然韵致深受广大观众喜爱。  相似文献   

11.
我国古代瓷器到清代乾隆时期,可以说是发展到了极致。瓷器品种繁多,造型丰富,装饰技法多样,制瓷技艺达到鬼斧神工的境地。由于乾隆帝本人对瓷器的酷爱,各地官窑都烧制了精巧无比的瓷器,而民窑亦受其影响,也出现很多精美之器。  相似文献   

12.
《收藏》2016,(21)
正20世纪70年代,故宫博物院向耀州窑博物馆调拨了一批明清景德镇官窑瓷器,这些瓷器原属清官旧藏,是研究明清景德镇瓷器的重要资料。现择其有代表性的做一简介。颜色釉瓷颜色釉瓷器有黄釉、矾红釉、回青釉、厂官釉等。明正德黄釉盘(图1)口径17.4厘米。撇口,浅弧腹,大圈足,造型规整大方。内外均施黄色釉,足底施白釉,釉面光洁温润,尊贵典雅。胎质细腻。外底青花双圈内双行"大  相似文献   

13.
杭天 《收藏》2013,(10):45-49
历史上的“贡瓷”制度,至迟在唐代即已出现,发展到宋代,更形成了专门为宫廷烧造瓷器的“官窑”。那么,处处皆欲与宋廷一争高下的西夏王朝,其官府瓷器的烧造情况如何?有没有自己的“官窑”呢?北宋官窑还有很多谜团尚未揭开。当时处于文化中心地带的北宋官窑尚且如此,荒鄙偏远的辽、西夏诸国,其官府瓷器的烧造情况则更鲜为人知,显得愈发神秘。幸运的是,笔者于多次赴西北考察的过程中,征集到一些瓷片标本,尤其是两个刻划有铭文的大瓮残片,显示了其作为官府定烧瓷器的属性,以其为突破口,结合其他标本和文献资料,笔者试就西夏官府瓷器的烧造情况作一探究。  相似文献   

14.
王晓海 《垂钓》2010,(10):83-83
宋代是我国瓷器艺术飞速发展的一个高峰。过去谈论宋瓷,往往以“汝、官、钧、哥、定”五大名窑来概括。其实宋代的瓷器也有官窑、民窑、南北地区之分。官窑瓷器精美绝伦,不计成本。民窑瓷器,不拘束缚,看重实用。  相似文献   

15.
李氏珍品堂     
王春城 《收藏》2013,(5):176-177
柴窑颜色釉"谋瓷在人、成瓷在天"海内外收藏家们苦苦寻求的柴窑是那些由黄山松柴烧制的高温釉下彩瓷器,主要有颜色釉、青花、白瓷等,这些明、清官窑器早已身价数百万、数千万,是每这种瓷器需在柴窑炉中烧上一昼夜再退温一昼夜,所消耗的黄山松柴多达数千斤。优质、半干的松柴在燃烧中挥发出的松油融化在瓷器表面,形成肥润如脂的釉面,各种色料在窑内明火的还原中深入胎骨,发色纯正、艳丽。柴窑瓷器的珍贵更在于"赌",窑内火焰的流动、温度的高低无法人为控制,全凭烧窑人(把桩师傅)的感觉和窑主的运气,也就是"谋瓷在人、成瓷在天"。如今在景德镇屈指可数的柴窑中大多只具备参观功能,真正能够点火烧窑的仅几座而已,加之景德镇硕果仅存的把桩师傅已是古稀之年,后继无人,故有专  相似文献   

16.
1.隋、初唐·盘口瓶巩义市夹津口镇出土巩义市博物馆收藏盘口,卷沿,细颈,溜肩,扁圆腹,饼形足。上承以盖,盖平沿,盖面下凹,正中置一桃形钮,与壶口相扣合。通体施白釉,釉色白中泛青。口沿下及腹部点饰黑彩斑点纹。壶底与盖底来施釉,露胎处可见化妆土。高14厘米,口径9厘米,底径8.2厘米,盖高2.5厘米。  相似文献   

17.
明代的龙缸是景德镇御厂制作的一种专供宫廷使用的官窑大缸,一般在器身使用青花绘画龙纹装饰而得名。与其他瓷器制品相比,该类器物器型较大,因此也有“大龙缸”之称。一、龙缸烧制的工艺流程嘉庆时期,蓝浦的《景德镇陶录》中提到明御厂,专门烧制瓷器的只有“龙缸窑”与“青窑”。“龙缸窑”仅烧制龙缸,  相似文献   

18.
《收藏》2011,(11)
文物出版社2011年9月出版的《帝国余晖——中古陶藏晚清官窑瓷器》一书,收录了晚清官窑瓷器3 2件套共43件,为嘉庆至民国初期官窑烧造的精品。是中陶、中古陶九年来分别在苏富比、佳士得、嘉德、翰海、保利等拍卖行和中外资深藏家手中购得,有着很好的传承,并经过了中古陶眼学鉴定与科技检测双轨制鉴定方法的共同  相似文献   

19.
引言明代永乐年间,景德镇御窑厂生产的宫廷用瓷开始书写帝王年号款,以后历代官窑都写本朝年号款成为定式,只有明代正统(1436—1449年)、景泰(1450—1456年)、天顺(1457—1464年)三朝未发现官窑款识瓷器,而有断代价值的民窑瓷器也很稀少。因此,这段时期的瓷器面貌浑沌不清,扑朔迷离,陶瓷史学者称之为"空白期"。近些年来,随着海内外陶瓷考古发掘(陆地和水下)的进展,有关"空白期"瓷器的资料逐渐丰富起来,有学者进行过分类、排比研究,初步勾画出"空白期"瓷器的轮廓特征(见王志敏《明初景德镇窑"空白点"瓷》,载《中国陶瓷》1982年第3、4、5期)。但是仍有许多问题混淆不清,也未曾探讨"空白期"瓷画的艺术特征。本文以各大博物馆馆藏和著名收藏家珍藏的陶瓷、考古发掘出土瓷片为素材,结合上世纪80年代以来景德镇陶瓷馆复制元、明初青花瓷研究的成果,包括笔者参与其中的心得体验,分析"空白期"青花瓷的彩绘工艺和艺术特征,兼与元、明初青花瓷装饰作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20.
从珠山东麓拾级而上,步入龙珠阁——景德镇官窑遗址博物馆陈列大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正统青花云龙纹大缸(图1)。此器高75.5厘米,腹径88.8厘米,直口、深腹,造型古朴稳重,恢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