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白居易的<琵琶行>,是一篇脍炙人口的优秀诗篇.它记叙的是诗人送客江头,偶遇琵琶女,听她弹奏琵琶并自述凄凉的身世,由此诗人联系到自己被贬后坎坷不平的悲惨遭遇,抒发了积郁在心中的愤懑和不平,揭露了封建社会政治的黑暗.……  相似文献   

2.
&;lt;黄鹤楼送别&;gt;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中的第25课.这是一篇“文包诗“,课文以生动的描写,再现了唐代诗人李白创作&;lt;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gt;这首诗的情境.……  相似文献   

3.
师:同学们,亲情是人类最朴实、最动人的感情,从古到今有多少诗人、作家尽情吟唱抒写.今天,我们所学的&;lt;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gt;就是其中的一首.下面就请一位同学给大家介绍这首诗的作者.……  相似文献   

4.
师:同学们,亲情是人类最朴实、最动人的感情,从古到今有多少诗人、作家尽情吟唱抒写.今天,我们所学的&;lt;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gt;就是其中的一首.下面就请一位同学给大家介绍这首诗的作者.……  相似文献   

5.
琵琶与诗歌在唐代产生了交融,二者相互表现、相互补充。琵琶在边塞诗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琵琶艺术成为唐代边塞诗不可或缺的创作素材,边塞诗拓展了唐诗的题材领域。唐代诗人以琵琶为素材,以琵琶艺术为媒介,抒发内心的情感,勾勒文人们心灵深处无以言传的精神天地,淋漓尽致地渲染诗人内心丰富细腻的情感世界。  相似文献   

6.
Robert Louis Stevenson(1850-1894)罗伯特&;#183;路易斯&;#183;斯蒂文森,英国文学家,著有Treasure Island《金银岛》。这首诗是诗人写给母亲的,在诗中诗人用儿时的“学步的声音”作情感形象,于其中寄寓了对母亲的最诚挚、最神圣、最崇高的爱。  相似文献   

7.
《琵琶行》写于元和十一年.此时白居易的贬官职务就是江州司马.全诗所写的是作者由长安贬到九江期间在船上听一位长安故倡(歌伎)弹奏琵琶、诉说身世的情景.诗人听她弹琵琶感伤身世,也引起了自身的贬谪之感.这首诗在基本叙事方面,可分为六个模块:左迁江州,月夜送客,夜闻琵琶,聆听演奏,互诉身世和不尽感伤. 全诗始终存在两个人物线索,一个是有关诗人自身的,而另一个是有关琵琶女的.关于自身,对于表述者来说是潜在的、欲言又止的.被贬江州无疑是一次政治旅途上的翻车,是一次政治生命的创伤.而且对这一次造成的伤口是需要时间来让他慢慢愈合,造成创伤的原因还需要时间来慢慢反省,溃疡之后的脓血同样需要时间来慢慢舔舐.  相似文献   

8.
白居易《琵琶行》是他极负盛名的一首叙事诗.全诗中情感最为浓烈的诗句是结尾处的:“座中泣下谁最多?江洲司马青衫湿.”琵琶女的弹奏技巧确实精妙,她的身世也确实令人同情,所以听者“皆掩泣”,但是为何只有白居易泪如雨下,青衫如洗呢?诗前小序说:诗人因“左迁九江郡”在“湓浦口”邂逅琵琶女,琵琶女的遭遇感动了他,“觉有迁谪意”.诗中写琵琶女自叙身世后,诗人感叹道:“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原来是因为他们命远相同,情感相通.但是笔者以为,要将“同是天涯沦落人”理解透彻,将蕴涵于全诗中的情感体会深切,仅有以上了解,远远不够,还得作进一步的探究.  相似文献   

9.
《琵琶行》是白居易诗作中的名篇,它尤以描写音乐的真切动人而成为千古绝唱。诗人为了传神地描摹琵琶乐曲,极尽绘声绘色绘情之能事,从而给历代读者以回味无穷的艺术享受。一、以感衬曲。为了烘托出琵琶乐曲的迷人魅力,诗人首先从听者的主观感觉下笔。正当主客在“枫叶荻花秋瑟瑟”的凄凉气氛中,“醉不成欢惨将别”,又无音乐来助兴之时,“忽闻水上琵琶声”——那是琵琶  相似文献   

10.
《琵琶行》中三次琵琶声贯穿全诗。第一次在“枫叶荻花秋瑟瑟”的江面上,哀怨悲凉的琵琶声撩动着离人的心弦。诗人没有多花笔墨描摹这段音乐,这相当于“序曲”;在“千呼万唤”之后,琵琶声再度响起在“添酒回灯重开宴”的客船上。我们可以称之为“初奏”,这时诗人不惜浓墨重彩,极尽铺张渲染之能事,此段也堪称“摹写音乐之至文”(方扶南《李长吉诗集批注》卷一);  相似文献   

11.
致——     
帕西&;#183;比希&;#183;雪莱(Percy Bysshe Shelley,1792-1822)是英国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在它短暂的一生中,创作了无数脍炙人口的诗歌和散文。他的诗灵性、唯美,充满了对人生的激情与幻想,对美好理想的向往和追求,这首抒情诗《致》虽然通篇只出现了一个‘Love’,但诗人对这种超凡脱俗情感的憧憬和追求仍是跃然纸上,对爱的内涵更做出了深刻的阐释。诗人真情流露,字字动情,实为不可多得的杰作。  相似文献   

12.
琵琶是我国的民族弹拨乐器,具有悠久的历史,早在汉代之前由西域传入中原地区.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琵琶行》就对琵琶的演奏做了很精彩的描绘.琵琶的表现力相当丰富,既能演奏出优美动听的旋律,又能表现出万马奔腾、气势宏大的场面.在独奏、合奏、伴奏中处于重要地位.在多年实践教学中针对琵琶教学的改新,笔者做了多种尝试……  相似文献   

13.
<正>一次送别经历,一曲琵琶演奏,一段凄凉身世,一回贬谪生活,碰撞成一首千古绝唱《琵琶行》。伟大的白居易通过对偶遇的琵琶女高超绝伦的演奏技艺和她不幸经历的生动描述,揭露了封建社会官僚腐败、民生凋敝、人才埋没等不合理现象,表达了诗人对琵琶女的深切同情,也抒发了诗人对自己无辜被贬江州的愤懑之情。千百年来,人们不约而同地把欣赏的焦点聚集到精  相似文献   

14.
《琵琶行》与《琵琶记)) 《琵琶行》的作者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琵琶行》是一首长篇叙事诗,以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为题材。《琵琶记》的作者是元末的高明(字则诚),《琵琶记》是南戏,以蔡伯喈与赵五娘的悲欢离合为题材。  相似文献   

15.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这位泪满青衫的司马就是诗人白居易,他在《琵琶行》里,描写他听了琵琶女的演奏,很受感动,又听了她叙说身世,感到“同是天涯沦落人”,就情不自禁地倾诉了自己谪居浔阳的凄苦,请她再弹一曲。琵琶女促弦重弹,调极凄清,满座掩泣。诗人更是辛酸,泪水把青衫都沾湿了。为什么一曲琵琶,一段自叙能引起诗人的如此感伤呢?这就是文艺欣赏中常说的“共鸣”。产生共鸣的条件之一就是欣赏者与欣赏对象所  相似文献   

16.
最近,读了两篇教学评论文章.其一,是&;lt;小学数学教师&;gt;刊出的&;lt;&;lt;年、月、日&;gt;教学设计及评议&;gt;(邱学华授课余荣燊评课);其二,是&;lt;小学教学&;gt;刊出的&;lt;让学生自主学习--特级教师邱学华&;lt;年、月、日&;gt;示范课赏析&;gt;(邢永举).这两篇文章的内容都是对邱学华老师所做的&;lt;年、月、日&;gt;教学示范课的介绍及评析.……  相似文献   

17.
段文 《德州学院学报》2001,17(1):107-108
琵琶演奏在唐代是以拨弹横抱为主流。本文在三个方面阐述了拨弹琵琶被指弹琵琶所取代的原因 ,1 .乐器发展的竞争规律决定了这一点 ;2 .琵琶弦的改进是废拨弹改用指弹的重要原因之一 ;3 .思想意识的转变及民族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琵琶,享有"民乐之王"的美誉,音域广,表现力丰富。琵琶曲《诉——读唐诗琵琶行有感》为作曲家吴厚元以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琵琶行》为素材创作而成,乐曲紧紧抓住"琵琶女"的音乐形象,运用丰富的演奏技巧,时强、时弱、时快、时慢,用婉转的曲调诉说着"琵琶女"心中的悲叹,以及诗人白居易"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内心感叹。  相似文献   

19.
一曲琵琶寄深情──《琵琶行》情思所在杨树玉《琵琶行》可谓千方绝唱,脍炙人口。每教学此文,感于诗人白居易笔下一个琵琶女的不幸遭遇及诗人被贬谪而沦落天涯的不平之情,便想到《文心雕龙·知音》“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之论的...  相似文献   

20.
《琵琶行》是一首长篇乐府诗,作者通过叙述琵琶女的故事,述说自己的人生遭际,表达了内心的真情实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探索多元的阅读方法,让学生在不同的阅读情境中体会诗人描写的妙笔,找出琵琶女与诗人境遇的相通之处,理解白居易抒发的"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慨。笔者在《琵琶行并序》课堂中设置任务情境,开展了以下几种阅读方法的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