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姜菇 《云南教育》2000,(11):34-35
《参观刘家峡水电站》是小学语文第八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本单元的阅读训练重点是“注意段与段的联系”。《读写例话》中明确指出,在讲读这篇课文时,一是从“内容上”,一是从“形式上”引导学生认识“段与段之间的联系”。为落实这一阅读重点,课后“思考·练习”安排了三个层次的训练:1.按照参观的顺序填空。(通过填空着重引导学生认识“形式上”的联系。)2.刘家峡水电站是怎样利用奔腾的黄河水来发电的?(通过讨论,着重引导学生认识“内容上”的联系。)3.给课文分段,说说各段主要讲了什么,各段之间是怎样联系的。…  相似文献   

2.
<正>《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版)》指出,教学中"不仅要关注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更要关注主题、单元的教学目标".这要求每节课的教学要有全局观念,从单元的高度认识这节课在本单元的地位和作用,研究该内容与本单元其它内容的联系,才能帮助学生理清知识的来龙去脉,构建数学知识体系,认识数学本质.笔者听了一位青年教师执教的"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尝试从单元的高度思考并进行改进.现将改进前后的教学片段与分析整理成文,与同行交流.一、改进前的教学片  相似文献   

3.
中年级以“读段”、“写段”作为训练重点,是《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中提出的新要求,也是读写结合和作文起步教学的一个关键环节。如何在这一关键环节中训练学生的写段能力,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对此作了初步的探讨。本文试从下面三点谈谈粗浅的体会。一、读懂典范段落,认识构段方式小学语文课文中,段的结构形式不尽相同,句子间的联系也是关系各异。因此,在读段教学中,除了要完成理解词句、了解句子与句子间的联系、归纳自然段段意等诸方面的训练任务外,很重要的一  相似文献   

4.
自然段是文章最基本的结构单位 ,逐段读懂意思 ,就为读懂整篇文章打好基地。根据教学大纲要求 ,三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之一是“学习分析自然段” ,教学《海底世界》应着力引导学生认识句与句的联系 ,培养连句成段的能力。一、在讲读中认识句与句的联系段是由具有内在联系的句群构成的 ,如果忽略了它们的内在联系 ,就是把几个完整、通顺的句子放在一起也并不能构成段。因此 ,在分析自然段时除引导学生理解内容外 ,还要选择典型段落 ,引导学生在感性上认识句与句的联系。可按下面步骤讲读课文。先让学生认识这篇课文主要写什么 ,从哪一段看出?…  相似文献   

5.
中年级以“读段”、“写段”作为训练重点,是《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中提出的新要求,也是读写结合和作文起步教学的一个关键环节。如何在这一环节中培养学生的写段能力,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对此作了初步探讨,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本文试从下面三点谈谈粗浅的体会。一、读懂典范段落认识构段方式小学语文课文中,段的结构形式不尽相同,句子间的联系也是关系各异。因此,在“读段”教学中,除  相似文献   

6.
《注意段与段的联系》教学建议文/李中璋《注意段与段的联系》是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八册中的一篇“读写例话”。从课题可知,这则读写例话是侧重指导学生作文的。要想通过一篇不足400字的例话,指导学生懂得在作文时怎样做到段与段之间紧密联系这样一个重要的问题,我们...  相似文献   

7.
所谓带“点”的段,是指一篇文章中揭示主旨的段,段中往往有画龙“点”睛之笔,进行这些段式的训练,对于三年级建立段与段的联系,渗透篇的整体观念,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教学这些段式有一定的难度,因为带“点”的段大都是篇的集聚点,外延宽阔,内涵丰富,与学生的思维水平、认识能力和生活经验,有一定的距离,在段的训练中,是不可忽视的。下面略举几例谈谈。  相似文献   

8.
段的教学应注意连续性黄保兵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在“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中提出要处理好几个关系,其中之一就是要“注意教学的纵向联系和横向联系”,“处理好教学的阶段性与连续性”。在小学语文中,段的教学的阶段性是很清楚的:在低年级,主要是认识自然段...  相似文献   

9.
我校于2001年实施"小班化教育"。在低年段的数学教学中,我们立足"小班化"教学的实际,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努力探索提高教学效率的基本策略。一、创设生活情境的策略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既可以有效地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更好地认识和理解数学,又可以让学生体会数学学习的实际价值。联系生活学习数学,是一种常用且有效的策略。在教学三年级(上册)《克的认识》时,我先拿出两个同样大小的弹子(一个是玻璃的,一个是铁的),问学生:这两个外形一样的弹子,哪个重?学  相似文献   

10.
一、本单元还学目标1.能运用工具书学会本单元的生字,结合课文理解新词;能按要求背诵课文有关段落。2.在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抓住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弄清课文中段与段之间的联系,掌握其表述的方法,并能运用到作文中去。3.在严格进行语文训练的同时,结合课文特点进行思想教育,让学生学到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增强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本单元教学构想1.本单元是全册最后一个单元,要注意围绕重点训练项目“注意段与段的联系”,体会课文段与段之间是怎样联系的.指导学生从内容…  相似文献   

11.
语文的学习,重在学习、积累语文基础知识,运用于写作,提高写作水平,这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总结方法,提高学生写作水平,本文从教学实践论述了段篇积累与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联系。  相似文献   

12.
段的教学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它既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阵地,又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学中应帮助学生弄清段篇、段中及段间的联系,培养他们思维的准确性、条理性和完整性。  相似文献   

13.
一、教材的编排及特点苏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是“认识除法”,这部分内容包括认识平均分和认识除法的含义两部分.这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乘法和掌握了1~6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单元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在平均分的活动中体会和认识除法的含义.第一部分的内容主要是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认识平均分,知道平均分的具体操作过程;第二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在认识平均分的基础上认识除法的含义.学习本单元的内容,既有利于学生学习除法计算和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也为以后深入学习除法积累一些感性经验,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有利于培养学生有条理地思考的习惯.教材在安排上分两段:第一段是平均分,包括认识平均分、初步进行平均分,初步学会每几个一份地分、看可以分成几份以及平均分成几份、看每份是几,要求学生对物体进行平均分并进行交流,深化对平均分的认识;第二段是认识除法,包括每几个一份地分、分成几份可以用除法计算或者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几个可以用除法计算.这些内容后面,安排了一次集中练习,主要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除法,体会生活里存在的除法实际问题,感受乘除法之间的联系,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材的编排呈现两大特点.1.加强了平均...  相似文献   

14.
陈晓 《天津教育》2023,(13):107-108
<正>物理观念是指学生通过物理知识的学习,掌握了物理知识的内涵与各知识的联系后,在头脑中形成的从物理学视角认识物质世界,以及用物理知识或方法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思想、主观和客观认识。物理观念的形成需要以全面系统的物理知识为基础,具有概括性与抽象性特征。以物理观念的建构为指向,根据教材各单元内容和学生的已有知识基础、生活经验、学习能力等情况,重新组织一个系统的、更大范围的物理知识单元体系进行教学的模式称为大单元教学。这个新组织的物理教学单元中各知识点具有相互联系和整体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5.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是当前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研究的重要课题。根据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主动、全面发展的要求,我们在小学中高年级浯文阅读教学中进行了单元目标教学的探索,按三个阶段,六个环节进行,简称“三段六环”。“三段”即单元教学目标的制定,单元目标教学的实施,单元教学目标的达成。“六环”即前提测评,认定目标,示范引路,点拨导读,综合阅读,达标测评。  相似文献   

16.
语文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语文教学体系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这要求教师从整体上把握语文要素在各年级段、各册和各单元之间的联系,合理设置问题主线,逐步带领学生登堂入室。从语文要素在各年级段之间的联系、各册之间的联系以及各单元之间的联系以上三个方面来论述如何发挥语文教学的衔接性和整体性。  相似文献   

17.
<正>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教学多采用逐步推进式的教学方式,即根据单元主题从第一篇依次讲到最后一篇。这种教学方式缺少部分与整体之间的联系,不利于学生建构完整的知识体系。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应转变教学方式,创新教学模式,落实单元教学目标,以部分带整体,实施语文单元教学,帮助学生提高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进而提升语文综合素养。1.明确单元整体教学目标。小学语文低年段的教学,  相似文献   

18.
安排好叙述的顺序注意段与段的联系第七单元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云南省教研室戴佩瑶一、单元教材分析《全神贯注》是新入选的一篇讲读课文,作者通过对法国大雕塑家罗丹邀请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到工作室所发生的一件事的描述,表现了罗丹全神贯注的工作态度,并借用茨...  相似文献   

19.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是小学语文第八册第七单元中的一篇讲读课文。课文讲意大利伟大的科学家伽利略不迷信权威,敢于提出问题,大胆进行试验,以认真负责的态度进行科学研究的故事。结合本组课文读写训练重点“注意段与段的联系”,教学这篇课文应在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课文中的各段是怎样联系的,进而认识写文章要先安排好表达顺序。可采用如下教学步骤。一、从结束语入手,找出课文中心为使学生明白伽利略公开试验的深层意义,可从认识课文基本内容开始,逐层剥脱,最后显露中心。学生通读全文后,要求勾画出这篇课文…  相似文献   

20.
三年级下期重在对意义段的认识。为此,谈谈意义段的教学与训练。 (一)教学与训练的任务与要求本期,一方面对自然段的教学与训练进行复习巩固,另一方面要承接上期,通过意义段的教学与训练,使学生知道意义段是由几个意思相近的自然段组成的;教给学生连段成篇的初步知识;初步培养学生搞清一篇文章各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理解文章是怎样运用语言文字表达思想的能力,使学生在“根据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