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吴昊辰 《教育》2007,(8S):24-25
“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自古以来,望子成龙的期盼让无数父母为了儿女的前途倾其所有。有调查显示,我国家庭用于教育的投资正在逐年递增,甚至已经超过住房支出。而在所有有关教育的投资中,让孩子出国留学可谓是大多数人眼中最具投资价值的潜力股。  相似文献   

2.
有人说中国的家长是最累的,尤其是现在这些独生子女的家长,从孩子出生就开始为孩子的一生谋划:要让孩子上最好的幼儿园,进最好的小学,入重点中学,考名牌大学,做最体面的工作……这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往往使家长们迷失自我,要么对孩子百般迁就,要么对孩子疾言厉色,使家庭教育走入误区,给我们的学校教育带来困难。针对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我和家长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沟通,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一、再富也要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从这句国人皆知的口号中,可以看出我们发展教育的决心。作为一个教师,每每在报刊上…  相似文献   

3.
“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是出现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并流行至今的一句教育口号.“再穷不能穷教育”体现了我国优先发展教育的战略思想;“再苦不能苦孩子”表达了要为孩子的成长创造良好条件的愿望,但也隐含着对孩子的溺爱之意.其实,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适度地吃点“苦”,有利于磨砺其意志,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4.
“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这是受很多家长推崇的教育理念。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很多家长也认为物质与财富的给予.能够换来孩子们的成才与成功。更要命的是,一些家长的物质给予完全脱离了精神意义.孕育出一大批社会的所谓“非主流”接班人.这些孩子的群体心理和意志品质状态令人堪忧。其中的很多人对艰苦朴素嗤之以鼻.对勤俭节约冷嘲热讽,热衷于用名牌扮酷自己,用金钱武装空虚。  相似文献   

5.
前些年,一些有识之士提出“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不少地方也确实是在经济非常困难的情况下给学校建了当地最好的房屋作校舍,添了较好的教学设施。仅此就足以说明我们的各级政府和人民对教育的重视及对孩子的期望。但说到单个的家庭教育,说到家长对孩子的培养方法,我则十分欣赏“再富也得穷孩子”这一提法。我以为这话非常尖锐、深刻地指出了目前我们不少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的  相似文献   

6.
4月23日,世界读书日提醒了我们什么?在中国,读书还用得着提醒吗?一个口号在华夏四处流行: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大城市疯狂的择校热,县乡  相似文献   

7.
“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这是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以此来观照今天的学生和教育,使人忧虑重重。学校为了迎合家长望子成龙、盼女成凤的急切心理,不再提倡“寒窗苦读”,推出了“保姆式”的管理,营造了“公寓式”的住宅,提供了“营养餐”,上学放学“专车接送”……家长始终坚持“学而优则仕”和“再穷也不能穷教育,再苦也不能苦孩子”的观念,变卖家产,甚至卖血,也要满足子女的读书要求。近期媒体披露了西部一大学生的父母四年内卖血总量超过两大油桶,苦撑着送孩子上大学,而该“纨绔少男”在大学校园内以“包工头富家…  相似文献   

8.
<正>荷兰的家长对待子女与中国的家长对待子女的方式方法截然不同。读了《孩子,我花中国的家长们最重视的莫过于子女的教育。"再穷不能穷孩子""一切为了孩子"。中国人拼的就是孩子。与此相反,在西方,对待孩子,社会公认的价值理念是"再富不能富孩子"。以我所在的荷兰为例,孩子从小就被普遍穷养。荷兰人对孩子非常"苛刻"和"吝啬"(lìnsè)。很多孩子从小到大穿的都是亲戚朋友的孩子穿小了的衣服,大  相似文献   

9.
正"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这句经典名言,再一次在花垣这个国家级贫困县得到了很好的诠释。与刘世文对话时,他一再提到如下观点:办教育,不仅仅是为孩子们打造良好的教学环境、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更重要的是提升教育内部软实力,让农村孩子变得和城里孩子一样有竞争力。记者:您的第一份工作是教师,又在政府部门工作多年,如今回到教育岗位,您如何看待和理解教育?刘世文:1991年,我从邵阳师专毕业后,被分配  相似文献   

10.
周丽 《湖北教育》2002,(24):47-47
时下有一句流行语“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这句话用在贫困地区的教育是恰如其分的,但是切不可将之理解成无限度地满足孩子的物质要求。如今,在人们的腰包渐鼓之后,很多家长首先想到的就是如何在孩子身上花钱,想方设法让孩子过得更舒适、更安逸。眼下,一些城区中小学校兴办的“贵族班”呈愈演愈烈之势,笔者作为一名教师,对此颇有看法。  相似文献   

11.
"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这句话大家耳熟能详,但现在很多家庭包括社会人士都理解偏面化了,只注重对孩子的物质生活需要方面,而对孩子的"教育"方面反而很匮乏,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在根本上是一致的,二者是相辅相成的,要有效的配合,形成有机互动的整体,缺少或忽略任何一方,都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只有两方面相互协调,相互促进,才会给孩子营造一个和谐的氛围。  相似文献   

12.
上世纪60年代。国家提出了“村村办学”的模式。在“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口号感召下,各级政府加大了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全国各地的农村建起了一座座乡村学校。  相似文献   

13.
仲达 《家长》2013,(8):7-11
时下有一句流行的口号: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应着这句话,父母纷纷为孩子制订了各种学习计划、报培优班、上贵族校,忙得不亦乐乎。还有一句话是“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于是,无论自己怎样辛苦,父母都要想尽办法,为孩子做好一切超前教育,让孩子有一个好的开端。  相似文献   

14.
《教育》2007,(22)
"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自古以来,望子成龙的期盼让无数父母为了儿女的前途倾其所有。有调查显示,我国家庭用于教育的投资正在逐年递增,甚至已经超过住房支出。而在  相似文献   

15.
有人提出“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的口号。此口号的提出,为教育的发展起到了不小的促进作用。但多年的教育实践证明,即使过上富日子,也要苦孩子。现在学生由于大多是独生子女,有的家长把孩子看成是掌上明珠,孩子要星星,不给月亮,优越的家庭环境使有些学生依赖性强,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还有的学生自私自利,一切以自我为中心,不关心  相似文献   

16.
孩子是祖国的花朵,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俗话说: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激烈的市场经济的竞争中,青少年的教育问题是至关重要的大事,对于此方面本文就一个局部的教育现状,初中数学的教学方面的工作问题,作分析论述.  相似文献   

17.
4月23日,世界读书日提醒了我们什么?在中国,读书还用得着提醒吗?一个口号在华夏四处流行: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大城市疯狂  相似文献   

18.
一、家长是幼儿教育的第一承载者家长是幼儿教育的第一承载者,也是幼儿阶段主要的教育者。在“不要让你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再穷不能穷教育”的教育口号的影响下,他们从怀孕的  相似文献   

19.
观点跟帖     
《班主任》2014,(6):48-49
正季广花:先从改变家长的模糊认识入手当孩子要买名牌运动服时,家长会说:"再苦不能苦孩子!"当孩子要买玩具赛车时,家长会说:"人家有咱也得有,不能委屈了孩子!"当孩子考取好成绩时,家长更会毫不迟疑地倾囊而出,给予物质奖励,他们会说:"一切为了孩子!"这仿佛成了一些家长生活的唯一宗旨。于是,家长们便对孩子有求必应,恨不能将孩子泡进蜜罐里。然而,如果家长对孩子提出的不正当消费要求也给予无限  相似文献   

20.
4月23日,世界读书日提醒了我们什么?在中国,读书还用得着提醒吗?一个口号在华夏四处流行: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大城市疯狂的择校热,县乡学校准军事化的重点中学,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