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蔡清是明代著名的理学家,他秉持“诗以道情志”、为文“以义理为先”的诗文理论。蔡清的诗文创作也践行了其宗旨:不注重诗文的外在形式,而重视其内涵。蔡清的诗文成就虽然不是很高,却闪烁着理学的光芒,典型地反映了理学家在诗文领域的普遍共性。  相似文献   

2.
宋代家训诗文展示了文学家和理学家在教育子弟读书治学作文时对科举的妥协性和超越性。文学家一方面不得不指导子弟为科考写好时文,并做有针对性的训练。另一方面,也培养他们传统的文学创作能力,以绍承家学。理学家不仅批判,而且接受科举制度。虽然对科举的弊端甚为了解,对科举造成士子不学无术的困境深有体会,但他们亦不免参与科举。然而恪守道德心性之学的理学家,并没有为科举而止步,那些学术功底较为深厚、对理学较为看重者,亦能超出科举的窠穴,至少他们认为科举与治学是不矛盾的,并以此教育子弟。宋代科举视域下的家训诗文的双重特性,是宋代崇文抑武政策、家族制度转变等的重要产物。  相似文献   

3.
《宋诗别裁集》是清代一部很有影响的宋诗名选。该书在编选时崇尚理学,多选理学家之诗;在宗唐前提下,有唐宋兼采倾向。本文在细心钩沉几位编者的史传材料、认真研读其诗文集的基础上,指出姚培谦、王永祺的诗学思想及创作实践与该书的选本理念有着种种契合。  相似文献   

4.
杨时虽为著名理学家,但在文学领域也有一定成就,对南宋武夷文学的发展有重要贡献。同其对理学的贡献密切关联,主要表现在:一、立雪程门树立尊师重道榜样;二、滋兰树蕙培养人才数以千计;三、诗文创作开武夷文学一代宗风。  相似文献   

5.
陈法不仅是乾嘉时期著名的理学家、治水专家、教育家,他的诗文在当时的黔中诗坛上也有一定成就.诗文反映了他的人生历程,展现了清代中期士人在独特社会背景下的宦海浮沉;他的诗义理融洽,体现其理学思想,流露出自然性情;又因深受儒家思想的熏陶,其诗还反映了儒学修养下他自身的光辉人格.  相似文献   

6.
论真德秀的诗歌理论批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真德秀是朱熹之后南宋著名的理学家,不仅被视为理学正宗,其诗歌理论批评也继承并发展了朱熹的理学诗学观点,是理学家文学思想的典型,也成为官方正统文学思想的代表,表现出鲜明的理学色彩。  相似文献   

7.
南宋江西诗派中人多为理学中人,或为理学家,或为尊崇理学的人,江西诗学与理学的关系比较密切。江西诗学的演变有其自身的内在逻辑,但理学家的批评也使他们思考在发展中出现的弊端,并自我修正。这主要体现在吕本中、曾几、“上饶二泉”、方回等对诗歌“活法”理论的提倡和诗歌创作中。  相似文献   

8.
宋明理学家普遍坚持德主刑辅的社会教育策略,这一社会教育策略是其德主刑辅治国策略的重要体现。它既是理学家对先秦以来儒家思想的继承,同时也是理学家对现实政治统治的反思以及理学思想体系特性的反映。由于理学社会教育中德主刑辅策略的提出有其现实性的基础,同时又有理学本体论与人性论的证明,因而也具有了不同于以往的新的内涵。  相似文献   

9.
朱明王朝建立,恢复了汉族统治,理学重新占据了国家统治思想的核心地位。明初处于政治中心的馆阁重臣们身兼文人身份,同时也都是有极高造诣的理学家。理学大昌,对明初台阁体诗学建构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理学促成了台阁体诗学颂世鸣盛观念的形成;理学对台阁体诗学性情之正观念的形成有重要影响;理学促进了明初台阁体诗歌平易冲淡诗风的形成。文章从明初理学对台阁体诗学建构的影响这一角度入手,力图揭示出台阁体诗学的概貌。  相似文献   

10.
理学的内圣境界是敬畏与洒落的统一,理学诗歌是内圣境界的诗意体验.理学诗歌的意境以"有"的境界为主,又充分吸纳了佛道庄禅"无"的智慧,从而诗意地展现了理学家有无合一的人生境界.理学诗境的主调是"诗可以乐",表现的是理学家津津乐道的孔颜之乐.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文学史上,朱右不是因文学创作成就闻名于世的,而是因其文学选本《唐宋六家文衡》而为世人所知。《唐宋六家文衡》接续了南宋以来集唐宋八大家为古文流派的趋势,首次仅集中编选韩愈、柳宗元、欧阳修、曾巩、王安石、三苏"八家"之文,并大幅度提高曾巩散文的入选比例,对曾巩散文的最终经典化起了较大的推动作用。这种独特的安排是朱子理学的不断强化,科举考试机制的长期存在,浙东地区学术文化的理学氛围,朱氏家族的儒学传统,交往群体的儒学观念以及朱右自身"尊经重道"的文学思想等多重因素联合作用下的产物。  相似文献   

12.
两宋学术尽管存在诸多不同,但同时也表现出极大的继承性。经历两宋之际的学派整合与文化重组,王安石的新学逐渐式微,而元祐学术则得到不同程度的承续。南宋中期以前,众多文士因家学、地方传统、个人学术选择等原因,受欧阳修、苏轼、司马光等文史传统影响较大,形成与道学不尽相同的重视文献考据的"汉学"学术路向。二者相互论争、彼此影响,共同构成多元的南宋学术。南宋中期以后,逐渐进入主流的道学,体现出越来越强烈的狭隘性和排他性,但其发展也正是在周边考据汉学的影响下,走完了自身逻辑和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文学史上,朱右不是因文学创作成就闻名于世,而是因其文学选本《唐宋六家文衡》为世人所知。《唐宋六家文衡》接续了南宋以来集唐宋八大家为古文流派的趋势,首次集中编选韩愈、柳宗元、欧阳修、曾巩、王安石、三苏“八家”之文,并大幅提高曾巩散文的入选比例,对曾巩散文的最终经典化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这种独特的安排是朱子理学的不断强化,科举考试机制的长期存在,浙东地区学术文化的理学氛围,朱氏家族的儒学传统,交往群体的儒学观念以及朱右自身“尊经重道”的文学思想等多重因素联合作用下的产物。  相似文献   

14.
释居简是南宋著名的僧人,工诗书,流传下来的诗文十分丰富。他坚持操守、品行高洁,而且关注社会人情,爱憎分明。他从儒道中汲取养料,为佛学在南宋的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从释居简所创作的辞赋中,可以管窥其文学成就与思想品格,更好地对其进行了解和评介。  相似文献   

15.
宋濂是站在历史交合点上的大文学家,其文学理论与文学创作实践对整个明代文学具有奠基性的导向作用。明代文学的走向包含三个层面的内容,即明代文学的特质、与前代文学的差异以及对后代的文学的影响。宋濂《文原》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名篇,它集中地表达了宋濂的文学思想,又代表了宋濂散文的高度成就。明代是中国科举制度的极盛时期,科举考试所用的文体是八股文。八股文在结构上的奥妙隐含在宋濂的《文原》之中,因而宋濂通过这篇文章影响了明代士子,进而也启迪了清代文人。  相似文献   

16.
钱穆和张君劢都对宋明理学有研究,将张君劢作为参照,可以得出钱穆研究宋明理学的一些特点。从对比中,可以看出钱穆的看法:禅宗对理学有开启之功,理学兴起,实自禅宗启之;韩愈对北宋初期的学术有较大影响,但他不是理学的直接开启者;而宋初诸子则是将各种思想加以糅合,承上启下的关键;把朱熹置于中国学术思想史中去考察,从多视角揭示朱熹思想的精神,突出朱熹的历史地位;认为王阳明是理学的顶点,他解决了宋学里面所留下的重要而未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修复书院振兴理学--朱熹与白鹿洞书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熹是南宋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学说为后世所宗,在国外也产生了一定影响,是一位享有世界声誉的学者。他对南宋和后世书院的贡献,主要是通过兴复白鹿洞书院,为书院确定方针、建立制度、置田建屋、延聘名师、充实图书,并亲自参加教学工作,和学生一起质疑问难,不仅为南宋书院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树立了榜样,为其后历代书院所遵循,甚至对封建社会教育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同时,朱熹将理学引进书院,书院弘扬理学,理学家自己办学,弟子又办学,书院以扩大理学为范,在理学的指导下,发展更快,其他书院亦效仿之,从而推动全国书院发展起来。  相似文献   

18.
韩愈是唐代文化学术史上承前启后、转旧为新的关键人物,其诗文对宋诗、宋词都产生了重要影响。他以奇崛险怪称名于中唐诗坛,但其对宋词产生最大影响的诗歌,却以细婉轻柔、冲淡自然、率意真切的作品为主。与之相类,韩文中的临山摹水篇章、赠序类散文中的写景咏物部分、韩集中的笔墨游戏、戏谑诙谐之作以及韩文中凝练出来的成语习语等,都成为宋词着力取法的对象。从具体词人来看,王安石、苏轼、辛弃疾、刘克庄等受韩愈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9.
宋明理学作为儒家文化的变体,经历了大约400年的反复变革和重建,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宋明理学的“存天理灭人欲”“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等观念给后世留下了“宋代女性地位低下”的刻板印象。但结合史料发现,宋代女性相较后世拥有更大的婚姻自主权和财产权,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宋代理学思想发展与实际生活的背离。  相似文献   

20.
宋歌妓词浅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存的二十多首宋歌妓词 ,大多抒写了当时歌妓们的不幸人生境遇和深深失落的情感体验 ,抒情浓烈奔放 ,语言浅白直率 ,风格别具一格 ,是宋代歌妓词作繁荣的缩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