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 毫秒
1.
爱学生,爱教育,这是教育积极倡导的正能量的核心.当正能量足够强时,它的光芒就足以赶走负面的阴暗,走向阳光,走向成长.作为一名教师,更需要将这种能量传递给我们的孩子,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教育更需要正能量.教育,是一个民族的立身之本、是一个国家的兴旺之本,它更需要正能量的推动.反观如今的教育,一些地方已出现了一些负能量,能否用正能量来引领?能否用积极阳光的心态来看现如今的教育?作为老师就应该用自身散发的正能量来影响带动我们的学生,做好学生人生正向导航员的角色.  相似文献   

2.
社会的进步需要健康、积极、乐观、向上的正能量,教育的发展也需要这种正能量。在我们的校园里,拥有这种正能量的教师、学生不在少数:"最美学生"龚钰犇、赵甜、谢小利,"最美校长"杨建一、肖开兴,"最美教师"张丽莉……正能量的教育需要正能量的教师,正能量的教师培育、释放、传递正能量。为师有道,积蓄正能量。要想给学生传递正能量,教师就应该加强师德学习,积聚自身的正能量。"教师不仅在用教材教学生,其自身更是一部活生生的教材,  相似文献   

3.
一做到底     
《今日中学生》2014,(12):26-26
1.理性纯洁的精神恋爱又被人们称为哪位哲学家式的爱情位哲学家式的爱情?2.我们常说的我们常说的"一打"啤酒是指多少瓶啤酒啤酒?3.目前我国结婚证内页上印的是什么花花?4.世界上第一家七星级酒店—世界上第一家七星级酒店—"帆船酒店",是在哪个城市是在哪个城市?5.中国的中国的"雾都"是指哪个城市?6.国色天香指的是哪种植物国色天香指的是哪种植物?7.吃多了皮蛋会造成哪种重金属元素中毒毒?8.世界上最大的沙漠叫什么名字世界上最大的沙漠叫什么名字?  相似文献   

4.
英语新课标的实施,拓展了英语课堂教学的空间,在英语教学的内容和教学方法上都将更加具有开放性和灵活性,这对置身于新课程改革浪潮中的英语教师来说,无疑是一种新的挑战。我们应该怎样上英语课?如何从"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改革浪潮中运用智慧,展现出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教学艺术呢?笔者认为,突出英语课的"英语味"是关键。  相似文献   

5.
正能量本是物理学名词,而正能量的流行源于英国心理学家理查德·怀斯曼的专著《正能量》,其中将人体比作一个能量场,通过激发内在潜能,可以使人表现出一个新的自我,从而更加自信、更加充满活力. 正能量指的是一种健康乐观、积极向上的动力和情感.当下,中国人为所有积极的、健康的、催人奋进的、给人力量的、充满希望的人和事,贴上正能量标签.它已经上升为一个充满象征意义的符号,与我们的情感深深相系,表达着我们的渴望,我们的期待.  相似文献   

6.
我们的语文堂需要给孩子们传递正能量。教师以身作则,利用好语文课程资源,对学生充满爱的教育,根据孩子的特性挖掘他的兴趣所在,就能积累"正能量",传递"正能量"。正能量能够点燃教育之火,能够激发学生的热情。  相似文献   

7.
"正能量"一词,当下在好多场合被引用。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也同样需要这种"正能量"。有了"正能量",我们的课堂才是高效的课堂,我们的教学理念才是新的,我们的教育才是遵循教育规律的。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营造"正能量"来提高我们的教学效率呢?笔者就结合自己的实践做一点探索。一、创设浓郁的班级文化,营造学习的"正能量"一所学校有它的校园文化,它可以熏陶人,给人力量,这就是校  相似文献   

8.
社会发展需要正能量,学校教育需要正能量,德育工作更需要正能量。那么,在思想品德课中教师该如何利用正能量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呢?笔者有如下体会。  相似文献   

9.
笔者经常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在农村学校怎样才能上好一节数学课呢?怎样来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欲望,让学生充分感受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呢?特别是如何优化课堂教学呢?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笔者从中悟出了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0.
杨兴宏 《教师》2011,(28):99-99
笔者认为"闲聊"应该是思品课有效教学方法之一。什么是"闲聊"?是小组讨论?一起聊天?其实,这样的回答都不算准确。界定"闲聊"需把握以下四点:①突出"闲"字;②突出"聊"字;③把握好时间;④预设好主题。"闲聊"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其效果如何?笔者将其引入到教学中,取得了意想不到的好处!  相似文献   

11.
多退少补     
《家教世界》2011,(9):44-44
冬天上体育课,老师让我们先跑上5圈作"热身"。到第三圈时我们已是气喘吁吁,步履维艰,有胆大者向老师请示:"报告老师!我们都已经跑了8圈了,怎么还不让停啊?""是吗?"老师故作吃惊,"那怎么办?怎好让你们吃亏呢?"  相似文献   

12.
爷爷邀请我跟他在农场度过圣诞假期。一天下午,离圣诞节还有一周,我们走过冰冻的池塘去苹果园。我们拉着手,免得跌倒在光滑的冰面上。在面积有一间小屋大的一块正方形水泥地旁,我们站住脚,我感受到了冬天那清新的阳光。"爷爷,咱们用这块水泥地做什么呢?""那是圣诞节让人惊喜的一部分。""为我吗?"我问。"是为你。"他说。爷爷就爱让人惊喜。我们匆忙地回到厨房,用盛满热苹果汁的杯子暖手。爷爷在桌子上铺开纸,拿出铅笔。"爷爷,咱们要画一张让人惊喜的图吗?"  相似文献   

13.
学生谈"文"色变的现象有二:一是无米之炊,觉得没东西可写;二是像茶壶里煮饺子,表达不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我们的作文课到底该怎么上?怎样才能让学生参与到作文课的思维活动中并在共同的参与中获得成功的喜悦和欢乐?笔者结合教学实践有以下几方面的思考。  相似文献   

14.
陆虹 《上海教育》2011,(17):55-55
这一天,是我们深入Strandtown小学做"影子"校长的第一天。一早就得知学校安排我们早上9:00进电脑房观摩一堂计算机课,听介绍说这是孩子们最喜欢的课,引发了笔者强烈的兴趣,这堂计算机课是怎样进行的?孩子们为什么喜欢?教师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呢?没有铃声,孩子们在教师Bennet的带领下走进了教室(由于这里的学校都是教师包班的,所以Bennet既是这个班的班主任,又是本堂计算机课的教师),学生们自然地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孩子很快在电脑前的凳子上坐下,  相似文献   

15.
什么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学论专家余文森教授作过很通俗的解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然而,我们有些语文教师,一味追求课堂形式的花样翻新,以"学科渗透"为名,让各种非语文活动占据了课堂,使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下降。那么如何"巧设探究话题,构建有效课堂"呢?笔者试谈几点粗浅的体会。  相似文献   

16.
雷青云 《辅导员》2014,(10):89-89
许多人喜欢看《实话实说》这个节目,演播室的每一位观众都是演员,都能畅所欲言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观众们也觉得这个节目风格平易近人、内容实在,主持人机智幽默、相处和谐。也许是职业的原因,由此,笔者想到了语文课堂。我们何不把课堂当作电视演播室,把学生当作"现场观众",而我们的语文教师就来做那个"节目主持人"呢?那么,怎么才能把我们这台"节目"办得生气勃勃,让每一位"观众"都积极热情地参与其中去呢?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国学热"的持续升温.社会上的"读经"班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是否就替代了小学生的经典诗文诵读了呢?在此"国学"大潮中,能否避免随波逐流、急功近利的现象?而体现学校诵读特色的种种活动是否也演变成了一场场的表演"秀"?因此.我们完全有必要保持一种理性的审慎。  相似文献   

18.
王君波 《教师》2011,(22):34-35
当前,我们经常听到很多老师都说,"现在的课很难上,众口难调""越来越不知道怎么上语文课了",试问,上课的目的是什么?为听课者上吗?为公开课而上吗?为表面精彩而上吗?这正反映出时下的语文教学有太多的功利色彩和"随大流主义"而迷失了语文课的方向,这种现象尤其表现在阅读课上,因此,我们需要追本溯源,寻求阅读教学原生态,让阅读教学回归自然。  相似文献   

19.
吴方 《辅导员》2011,(22):63-63
传统的体育课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按教师的要求在监视中完成的准备部分、基本部分和结束部分。这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学生的思维与行动,对学生参与体育活动产生一定的影响,不利于学生的发展。笔者认为,上好体育课就应像"放羊"一样,要让"羊儿吃得饱"就要学会"放羊"。那么,怎样"放"呢?让我们从体育课的三大部分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孔静 《现代语文》2010,(5):56-56
语文学科有自身的特点,语文学习贵在"慢工出巧匠",所谓的"慢"字,实际上就是一个积累的过程。我们能为"积累"做些什么?笔者觉得当务之急应该是培养学生"积累"的习惯。而"积累"的过程却常常是枯燥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