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探讨父母教养方式、社会支持与大学生攻击性的关系。方法:采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和攻击性问卷(AQ)在498名大学生中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父母教养方式中除情感温暖、理解外,其余各因子与大学生攻击性存在显著正相关;社会支持各因子与大学生的攻击性存在显著负相关;社会支持是父母教养方式和大学生攻击性之间的中介作用。结论:父母教养方式、社会支持是大学生攻击性的有效预测变量,对大学生攻击行为的干预应着眼于家庭、学校与社会的关系系统进行。  相似文献   

2.
目的:考察不同性别、年级等大学生的疏离感现状及其与家庭教养方式的关系。方法: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对305名大学生采用青少年学生疏离感量表和父母养育方式问卷进行测试。结果:(1)大学生的环境疏离感最高,其次是社会疏离感,人际疏离感最低。三个维度的年级差异均显著。(2)大学生疏离感及其各个维度与家庭教养方式的各个因子之间存在显著相关。结论:大学生的环境和社会适应性有待提高;消极的家庭教养方式会使大学生产生高疏离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当代大学生人格障碍倾向状况及其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方法:采用人格障碍诊断问卷第四版(PDQ+4)以及修订的父母教养方式问卷(PBI),对750名大学生进行了测评;结果:(1)父亲与母亲的教养方式有显著差异。(2)父母教养方式对大学生人格障碍倾向的形成有影响,通过逐步回归分析显示,父亲控制能预测偏执型人格障碍倾向,母亲控制能预测分裂型人格障碍倾向、边缘型人格障碍倾向和自恋型人格障碍倾向,母亲关爱能显著预测抑郁型人格障碍倾向;结论:大学生的人格障碍倾向与父母教养方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刘航 《科教文汇》2010,(10):163-164
本研究选取初中生和高中生各100名,进行父母教养方式和青少年自我价值感的集体测验,结果发现:(1)父母教养方式主要是情感温暖理解的积极教养方式,其次是过分干涉、保护。父母对不同性别的子女的教养方式不存在显著差异。(2)男、女生在总体自我价值感方面的差异不显著。(3)父母教养方式中的情感温暖理解的教育方式与自我价值感成显著的正相关,而惩罚严厉、拒绝否认的教养方式与自我价值感存在显著的负相关。  相似文献   

5.
探讨大学生自信水平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采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和个人评价问卷(PEI)对河南40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团体测试,结果显示:父母的严厉惩罚和拒绝否认与大学生自信水平呈显著负相关,母亲的情感温暖与大学生的自信水平呈显著正相关,其它各因子与大学生自信水平相关不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西藏自治区高校大一新生心理健康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方法用临床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gma Minnen av Bardndonauppfprstran,EMBU)对拉萨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大一新生进行调查研究。结果 1、父亲教养方式中FF1与SCL-90中的强迫等四个因子存在负相关,FF2与躯体化等五个因子存在正相关,FF5与强迫等八个因子存在正相关,FF6与十个因子全部存在正相关;2、母亲教养方式中MF1与SCL-90中的强迫等六个因子存在负相关,MF2、MF3、MF4都和十个因子呈正相关。结论西藏自治区高校大一新生心理健康存在特殊性,并且和父母教养方式之间存在相关关系,故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当代大学生人格障碍倾向状况及其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方法:采用人格障碍诊断问卷第四版(PDQ+4)以及修订的父母教养方式问卷(PBI),对750名大学生进行了测评;结果:(1)父亲与母亲的教养方式有显著差异。(2)父母教养方式对大学生人格障碍倾向的形成有影响,通过逐步回归分析显示,父亲控制能预测偏执型人格障碍倾向,母亲控制能预测分裂型人格障碍倾向、边缘型人格障碍倾向和自恋型人格障碍倾向,母亲关爱能显著预测抑郁型人格障碍倾向;结论:大学生的人格障碍倾向与父母教养方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选取初中生和高中生各100名,进行父母教养方式和青少年自我价值感的集体测验,结果发现:(1)父母教养方式主要是情感温暖理解的积极教养方式,其次是过分干涉、保护。父母对不同性别的子女的教养方式不存在显著差异。(2)男、女生在总体自我价值感方面的差异不显著。(3)父母教养方式中的情感温暖理解的教育方式与自我价值感成显著的正相关,而惩罚严厉、拒绝否认的教养方式与自我价值感存在显著的负相关。  相似文献   

9.
为探索父母教养方式对初中生自我意识的影响,研究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在恩施土家族地区选取101名初中生,使用父母教养方式问卷(EMBU)和自我意识量表(PHSS)进行测试。101名被试,男生54人,女生39人,平均年龄为14.5±0.7岁。结果:父母教养方式与初中生自我意识呈现显著地相关,并以积极的教养方式为主,而且父母不同教养方式对初中生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具有很好的预测作用(P〈0.05)。  相似文献   

10.
平媛  冯秋迪  徐超 《科教文汇》2010,(27):167-168
随着在大学阶段步入婚姻殿堂的人越来越多,大学生婚恋观已经成为社会热点问题。本研究将主要探讨父母婚姻质量以及教养方式与大学生婚恋观的关系,同时考虑了性别学科以及年级与大学生婚恋观的关系。调查选用由Olson编制的Enrich婚姻质量量表,苏红编制的大学生婚恋观量表,Jackson等编制的权威教养方式问卷。调查以方便取样为原则选取了北京师范大学的128名学生为调查对象。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父母婚姻质量与子女婚恋观显著相关,教养方式与子女婚恋观相关不显著。  相似文献   

11.
熊淑萍 《科教文汇》2013,(11):185-186,188
目的:对民办高校与普通高校大学生的自尊、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水平进行对比。方法:以江西省某民办高校450名大学生,某普通高校430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尊量表(SES)、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康奈尔健康量表(CMI)进行测评。结果: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显著高于普通高校大学生;在主观支持和对支持的利用度上,民办高校大学生显著高于普通高校大学生;普通高校大学生自尊水平显著高于民办高校大学生;大学生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显著相关。结论:民办高校与普通高校大学生自尊、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水平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2.
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与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侯超  闫淑军  孙明 《科教文汇》2011,(1):166-168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393名贫困大学生,2985名非贫困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贫困大学生的SCL-90得分显著高于非贫困大学生,且不同性别、城乡、是否独生、是否担任班干部等因素在SCL-90各项因子的得分也存在差异。另外,社会支持各因子得分贫困大学生明显低于非贫困大学生。进一步的相关分析显示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与社会支持之间存在显著相关,社会支持水平越低,心理健康障碍越严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中职生上网行为与家庭环境及教养方式之间的关系,为预防中职生网络成瘾提供依据。方法使用网络成瘾测验问卷、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自编学生家庭情况调查表,对某市2所中职学校455名学生进行测查。结果家中能上网和单亲家庭的中职学生的网络成瘾倾向高于其他学生;网络成瘾(IAD)组与非IAD组的父母教养方式差异有非常显著性。结论家中能上网和单亲家庭以及消极的家庭教养方式易于使中职学生网络成瘾。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查大学生应对方式与学业情绪的关系。方法:采用《大学生一般学业情绪问卷》和《应付方式问卷》对天津某大学27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1)应付方式问卷的各维度得分与学业情绪各分问卷得分存在显著相关;(2)应对方式对学业情绪有预测作用,其中解决问题能预测积极学业情绪和消极低唤醒情绪;自责和幻想能正向预测消极学业情绪;合理化能预测部分消极情绪(焦虑、失望、厌烦)和部分积极情绪(愉快、希望)。结果说明,应对方式是影响学业情绪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文章采用问卷的方式对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研究,探讨网络自我表露、网络社会支持与大学生抑郁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网络社会支持、网络自我表露与抑郁两两相关显著;网络自我表露和网络社会支持对大学生抑郁存在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6.
黄莉 《中国科技信息》2010,(15):218-219
目的:了解高职高专学生网络成瘾情况,分析网瘾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方法:采用Young的网络成瘾调查表、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症状自评表对736名某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网瘾情况进行调查。结果:网瘾检出率为3.1%。成瘾组在父母教养方式量表的父亲惩罚严厉、父亲拒绝否认、父亲过度保护、母亲干涉保护、母亲拒绝否认、母亲惩罚严厉6个因子分,症状自评量表的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精神病、恐怖、偏执9个因子分都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或0.01)。结论:高职高专生网瘾存在一定的检出率,网瘾者心理健康状态较差,网瘾的发生可能父母教养方式有关。  相似文献   

17.
张晶  洪一丹 《今日科苑》2009,(24):180-180
本文采用测量工具《自尊量表(SES)》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176名师范类本科生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大学生自尊水平与社会支持存在显著相关。大学生在社会支持利用度上存在性别差异性,但在社会支持总分、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及自尊水平上不存在性别差异及文理科差异。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高校贫困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社会支持、自尊水平的关系,并探讨其与非贫困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差异情况。方法: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某高校本科学生施测,利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不同性别、独生子女与否、获不同标准助学金的学生在社会支持、自尊、主观幸福感部分方面存在显著差异;社会支持、自尊均与主观幸福感显著正相关,并都能显著预测主观幸福感,其中自尊在社会支持和主观幸福感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结论:高校应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对贫困大学生的支持力度,提高自尊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高校保安人员的工作压力、社会支持以及主观幸福感现状,并探讨三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S)、压力量表(PSS)和中国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量表简本(SWBS-CC),对广州市大学城内的所有高校(共10所)中的保安群体进行调查。结果:1)高校保安工作压力较大,且幸福感状况低于一般城镇居民。2)压力与主观幸福感有显著的负相关(r=-0.536,P<0.01),社会支持各维度与主观幸福感有显著的正相关(r=0.218,0.029,0.436;P<0.01);压力与社会支持的各维度都有显著的负相关(r=-0.184,-0.174,-0.573;P<0.01)。3)压力和社会支持各维度对主观幸福感有直接的预测作用,压力通过社会支持各维度对主观幸福感有间接的预测作用。结论:良好的社会支持体系有利于高校保安人员缓解压力,提升其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20.
文章主要研究当前贫困大学生的父母教养方式特点,采用岳冬梅修订的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对500名民办高校在校大学生进行测试,抽取其中农村贫困大学生问卷137份,结果表明农村贫困大学生的父母教养方式在性别、父母教育理念、文化程度、职业五个方面均有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