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俄罗斯广播业经历了苏联解体后2()多年的发展已经过渡到了平稳期,并显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本文从俄罗斯广播体制、国家管理手段、广播业格局和广播经营等几方面进行梳理和分析,勾勒出俄罗斯广播业的当代图景,俄罗斯广播业经历了苏联解体后2()多年的发展已经过渡到了平稳期,并显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本文从俄罗斯广播体制、国家管理手段、广播业格局和广播经营等几方面进行梳理和分析,勾勒出俄罗斯广播业的当代图景,  相似文献   

2.
联合、集合、聚合、竞合、融合是现代媒体发展的大势所趋,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谁也无法独善其身,“合”成为中国广播发展到现阶段的必然需求。与其他媒体相比,广播的“联合”还具有独特性合作是广播媒体弥补产业缺陷、寻求自身快速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中国广播业实现转型升级和创新突破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3.
追仁村是湖南一个苗族聚居的村寨,坚持二十多年办广播,克服了重重困难,先后三次更新广播设备,现在喇叭入户率已达84%。广播事业的发展促进了该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二十多年全村没有一人犯罪被判刑;多年来该村无“六害”行为;无乱砍滥伐、无请客送礼、无荒芜田地的现象;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大搞利村利民的基本建设,实现了“四通”  相似文献   

4.
当今,随着我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事业的不断发展,广播业正经受着电视、网络等其他媒体的强烈冲击。在这种形势下,整合资源.不断创新,逐步实现广播事业的宏观精品战略,以精品生产推动广播事业的繁荣和传媒产业的多元化、多渠道发展将是广播业未来的发展之路。广播跨媒体合作是指广播可以与电影、电视、杂志、互联网、文娱活动及其它所有现实媒体相结合,  相似文献   

5.
陈学善 《中国广播》2005,(4):30-31,35
在传媒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广播业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冲击。广播业必须根据当代传播特点和变化,面向广播受众市场,自觉进行调整,找出适合自身特点的媒介生存对策,走一条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使广播在媒体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广播发展,在实践中如何保持广播发展的活力?怎样才能促进广播的可持续发展?这确实是摆在我们面前一个现实而又突出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今天,中国广播界的各路英杰齐聚北京;今天,中国广播联盟在人民大会堂吹响集结号;今天,中国广播联盟——中国广播联合舰队正式启航。作为中国广播联盟的成员,我们为中国广播联盟的正式成立感到非常高兴,因为,广播加盟联网是世界广播发展的主流;整合资源、合作共赢是全国广播界同行的共同心声,也是广播改革创新的现实需求。  相似文献   

7.
新媒介语境下的美国广播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22年第一家商业广播电台开始播音至今,美国广播业已经发展成为一个高度成熟的产业.绝大多数人家里、汽车里、办公室里都有收音机.但是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传统的广播业日益成为一个涵纳各种新技术手段以及广播形式的产业.对正处于各种媒介并头齐发的美国广播业而言,依赖新媒介技术的广播与传统广播之间存在着怎样的相互竞争以及彼此依存的关系、广播业自身的传统与变革如何、新媒介技术与受众群体的改变……这些都是目前美国广播业所面临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8.
广州地区广播业发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州地区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区,其广播事业的发展也始终在引领全国潮流。本文分析了广州地区广播业的现状与特点,认为广州地区广播业在广播频道专业化运营方面通过“跨越”式发展来构筑多层面发展空间,实施跨区域合作以扩大地区广播影响力、跨媒体合作以实现资源共享、跨行业合作以加速频道专业化发展、走出直播室办“看得见”的广播等,促进了广播业的振业。  相似文献   

9.
孙查 《中国广播》2009,(4):114-115
在2007年的全国广播电台台长座谈会上,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王求台长指出了广播电台之间加强合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积极推进中国广播合作发展,全面推动中国广播的大发展大繁荣,是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必然要求;是广播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媒体市场竞争的战略选择;是广播实现转型升级和创新突破的现实路径。可见,搭建合作平台,是中国广播发展的重大机遇。  相似文献   

10.
在传媒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广播业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广播业必须根据当代传媒的特点和变化,面向广播受众市场,自觉进行调整,找出适合自身特点的媒介生存对策,走一条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使广播在媒体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那么,在实践中如何保持广播发展的活力,怎样才能促进广播的可持续发展?这是摆在我们面前一个现实而又突出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近二十年是中国广播大变化、大改革、快发展的二十年。 由珠江经济台引领的系列台、专业台的出现,形成了中国广播分众化、专业台设置的广播大裂变现象。  相似文献   

12.
2011年中国广播业发展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1年是中国广播业继续深化改革、创新发展的一年,本文从新闻广播改版、新媒体建设、重大主题报道、广播体制改革、联盟合作、公益活动等方面对2011年的中国广播业进行了回顾。  相似文献   

13.
中国广播业在2013年拉开了变革的大幕。应急广播登上舞台,履行主流媒体社会使命;微信广播如火如荼,广播新媒体转型方兴未艾;广播媒体积极与行业内外的力量联姻,谋求整合发展。从传播实践到理论探讨,中国广播都已摆脱了“传统媒体”的桎梏,凭借平台、新渠道、新内容,迈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4.
2011年是中国广播业深化改革、稳步发展的一年,广播理论研究继续沿着务实与理性的方向发展。本文在2011年的中国广播理论研究的同时,集中对媒介融合背景下广播的发展趋势、广播产业发展、广播多元化发展战略、广播媒介批评、广播战线“走转改”实践等五个方面的文章进行了梳理总结。  相似文献   

15.
上世纪80年代,中国广播业被电视业超过,广播慢慢被人们定义为“弱势“的媒介.而到了90年代后期,交通台、音乐台的崛起,中国的广播业开始慢慢回升.在这次反击中,频率专业化是打头前锋.浙江广播电台“交通之声“正是在这股大潮中于1998年应运而生,其办台之初就定位于“立足交通,做交通专业广播,定位出租车司机收听市场,做出租车司机爱听的节目.“在8年的发展中,“交通之声“坚持“频率专业化“大旗,经过多年努力,成为浙江乃至华东地区较有影响的广播媒介.……  相似文献   

16.
《视听界》2007,(1):61-61
今天,来自北京、上海、辽宁以厦江苏省内广播学专家和广播工作者欢聚在古都南京,举行2006南京广播评论发展论坛。伴随着新闻媒介业的快速发展和壮大,我们国家以社会拥有五亿台收音机、广播人口覆盖率超过90%的惊人数字,位居世界广播大国的行列。广播诞生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已经有了八十六年的灿烂历史。时过境迁,我们自豪地说,在充满现代气息的生活里,人们还是像需要空气和阳光一样需要广播媒体。  相似文献   

17.
<正>广播业诞生于20世纪初,在我国已有近百年的发展历程,当之无愧是传统媒体的中坚力量。广播的普遍优势就是对象广泛、传播迅速、功能多样、感染力强,在近百年的发展过程中,随着电视的普及、互联网技术的升级,广播业的发展可谓几经波折;进入21世纪,新媒体时代升级,各类新媒体形式不断对传统媒体造成冲击,广播业同样面临着转型的瓶颈。究竟是什么影响了广播业的发展?未来广播形态又该走向何方?  相似文献   

18.
周伟 《声屏世界》2014,(1):58-60
正广播发展从调幅广播到调频广播,再到数字音频广播,一共用了六十多年的时间去完成这一历史变迁。而发展到今天,新媒体带动了广播的飞速发展,短短十几年间,改变了广播的方方面面广播业诞生于二十世纪初,在国内已有近百年的发展历程,当之无愧是传统媒体的中坚力量。广播的普遍优势体现为对象广泛、传播迅速、功能多样、感染力强等方面,在近百年的发展过程中,随着电视的普及、互联网技  相似文献   

19.
吕琳 《中国广播》2008,(8):46-47
中国的老年广播值得研究,基于两个宏观社会趋势所构成的社会背景:首先是中国的社会结构变化,以及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其次是中国媒介业的变革,包括广播专业化进程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专家视点     
<正>喻国明:《2007年:中国传媒产业的三种转型》,《广告大观》(媒介版)2007/01中国媒介业的发展,不仅仅依靠自身的理论逻辑和市场的逻辑发展,更大程度上它是与中国的制度现实、技术现实和产业现实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从这三个基本面的逻辑交汇点上看,2007年中国传媒业的现实发展取决于在下列三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