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阅读策略】 微型小说又叫小小说,作者撷取生活中有典型意义的一个小片断或一两个“镜头”,以最简洁的记叙和描写来叙述事情和刻画人物。 阅读微型小说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2.
一、小说教学 “小说是虚构的”.这是小说作者与读者的“默识”.也是小说进入阅读时的特定情形。这种特定情形.决定了作者创作小说的基本价值取向和创作追求.决定了读者对待小说的基本态度.也决定了小说阅读的基本方式:读者阅读小说,不仅关心小说写了什么.更关心小说是怎么写的。如果我们把“小说写了什么”称为“故事”的话.那么“小说是怎么写的”则可以称为“叙述”。  相似文献   

3.
小说阅读     
了解小说同学们了解小说的有关常识,时阅读和欣赏小说有很大帮助。一、小说的文体特点小说是以塑造人物的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典型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第一,人物形象。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是  相似文献   

4.
卡尔维诺的小说《寒冬夜行人》以其独特而新颖的"套盒结构",零散的后现代主义叙事,开放的阅读空间和典型的元小说创作风格,被誉为后现代主义的经典之作。  相似文献   

5.
从近几年课改地区高考试卷来看,全国新课标卷2010—2011年考的都是小说,2011、2012年全国高考17套试题中有8套考了小说阅读。由此可见,小说阅读在高考试卷中所占的比重是相当大的,《考试大纲》对"文学类文本阅读"的考查内容及相应的能力层级也作了一些规定,也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在文本的选择上,主要是选中外微型小说(又称小小说),但也有可能从中长篇小说中节选,如2011年江苏高考卷就是节选。小说阅读设题的特点自然与小说这一文体本身的特点是密不可分的。根据笔者的教学经验,认为小说阅读考查的重点应是这六个方面:故事情节的概括,人物形象的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小说语言的品味,标题含义的理解,开头、结尾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小说的鉴赏,主要地就是对小说中典型的人物性格进行品味。典型性格是在故事情节的发展过程中丰满起来的;情节的设置和环境的描写,都是为塑造人物服务的。环境是人物和情节发展的舞台。没有环境,情节则不可能发生,人物也不可能存在。所以鉴赏小说必须地将典型性格、故事情节、环境三者紧密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7.
新写实主义小说在新时期小说创作过程中表现出过渡性并呈现出反叛性特征。其一,反叛经典现实主义关于典型环境中典型人物的创作原则,只注重个体的或细节的真实。其二,新写实主义小说反叛传统的文以载道的观念,拒绝作者主观情感介入。其三,新写实主义小说反叛传统悲剧观念,注重发掘人物个体性格因素对其命运的影响。新写实主义小说的不足之处是:淡化了文学的社会价值观念;人物失去了典型意义;小说创作流于自然主义的描写倾向。新写实主义小说创作的发展方向是回归现实主义。  相似文献   

8.
基于人本主义来实施高中小说阅读教学,可以在遵循高中生心智发展规律和小说阅读特色的基础上优化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小说的育人作用。将人本主义理论运用到高中小说阅读教学中,必须在小说主旨的领悟中强调情感因素的运用,在小说情节的分析中强调心理氛围的构建,在小说人物的解读中强调学生的自主建构。  相似文献   

9.
《考试周刊》2017,(21):101-102
小说阅读是文学教育的重要内容。学生对小说的解读浅尝辄止或很大程度上误读,是因为学生没有明白小说的特殊性,教师在教学中缺乏有效的引导,学生读不出小说之味。如何培养学生正确地理解和分析,提高小说鉴赏能力,结合个人的教学实例本文作了一定的阐述。  相似文献   

10.
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描写反映一定的社会生活。小说按照篇幅的长短,可以分为长篇、中篇、短篇小说和小小说。  相似文献   

11.
小说阅读对于学生的知识理解能力培养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对小说设定的环境背景的了解以及深入探究,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内的人物情感以及作者隐含的思想感情。因此,通过背景阅读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对小说内容的熟悉程度,同时在其他文体的阅读和学习过程中也能够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小说阅读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长期以来小说教学呈现出一种模式化、套路化状态,这就造成了学生阅读思维单一,个性化阅读体验缺失的情况.小说阅读教学需要走出"套路化",追求"个性化",方可挖掘出每一篇小说、每一类小说的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13.
周立雄  颜劲松 《学子》2012,(3):54-56
小说以其独特的文学魅力而备受中考命题者青睐,在笔者收集的2011年中考109份试卷中,有66份试卷的阅读部分包含有对小说的阅读分析:尤其是微型小说,因其篇幅短小而又“五脏俱全”而成为中考小说阅读材料的首选。据此可以大胆推测,在2012年中考中,小说阅读仍将是阅读部分的重头戏,考查内容及题型也不会发生大的变化。大家在备战...  相似文献   

14.
陈静 《新高考》2008,(2):9-11
【考情分析】小说是一种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典型的环境描写,塑造具有典型性格的人物形象,多角度、多层次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小说作为阅读命题材料,在2007高考中已占有一定的比例,如海南、宁夏卷的《林冲见差拨》,湖北卷的《日月行色》等。2008《江苏考试说明》将文学类文本阅读列人了必考内容,且明确说明"命题材料以散文、小说为  相似文献   

15.
王应平 《现代语文》2011,(10):48-49
小说是一种运用文学语言,以记叙和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的叙述,典型形象的塑造和典型环境的再现,多方面、本质地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在中职学校语文教学中,小说占的比重不大,我们应如何利用这有限的课时培养学生对小说的阅读鉴赏能力呢?下面从三方面来谈谈小说的审美特点。  相似文献   

16.
《孔乙己》是鲁迅先生创作的为数不多但却质量很高的小说之一,也是鲁迅最喜欢的一篇。作品仅用了不到两千八百字的短小篇幅,就为世界文学画廊成功地塑造了一位性格鲜明、内涵丰富的艺术典型——孔乙己,这同小说高度的艺术技巧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7.
高中小说阅读是现阶段高中语文整体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对小说进行阅读并探寻出优秀小说作品中的深意也是教学的一般形式。在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小说阅读教学整体质量与效率需要得到明显提升,提高高中小说阅读教学有效性也是值得思考的现实问题。本文将对高中小说阅读教学有效性提高的系列问题进行研究,在探究当前高中小说阅读教学现状的基础上对于如何提高教学有效性提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8.
“文学是人学”(高尔基语),它以反映人的社会生活为己任。小说的核心任务则是通过刻画人物、塑造典型的人物形象来揭示社会生活的本质。古今中外,大凡优秀的小说,正是因为塑造了一系列不朽的典型人物而获得巨大的生命力。而在小说的情节、人物、环境以及主题中,人物处于中心地位。语文教学中着眼“鉴赏典型  相似文献   

19.
许天佳 《教师》2012,(27):72-72
近年来,小说阅读成为高考中的常客,很多省份在考查现代文阅读的时候选择小说,由此可见,提高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迫在眉睫。笔者认为,在进行小说阅读的时候,要读情节,读人物,读环境,如果把握住这样几个方面对于提高成绩是有用的。一、读情节把握好一篇小说的故事情节,对于解题是有很大帮助的。在考试中对于情节的考查,往往会设置这样几种题目:(1)用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解题思路:根据小说情节理清结构,明确写了什么。如:(2009安徽)《董师傅游湖》,题:这篇小说的主要情节是什么?解答这一道题目了解文章的情节即可,在对情节有效把握的基础上,进行归纳,就能正确作答。  相似文献   

20.
现行《外国小说欣赏》教材中,有些属于现代小说,如《墙上的斑点》《沙之书》等。而现代小说不像大家所熟悉的传统小说那样,它往往没有典型的人物形象,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没有具体的环境描写,没有传统的表现手法等,鉴赏现代小说应该转换自己的阅读观念,突破原有的鉴赏定势,改变已养成的欣赏习惯,用现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