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杨亦烽 《新闻记者》2000,(11):87-88
确定权威消息来源的依据 消息来源或称新闻来源,一般认为是指新闻材料的出处和供应新闻材料的媒介。其主要来源有:记者采访、通讯社通稿、通讯员或公众来稿、政府或政党及社会团体的文稿或宣传品等。其中政府或政党的文稿及宣传品被认为是权威消息来源,某些社会团体发布的信息也被认为是权威消息来源。因为这些消息来源通常是可信的或者是具有权威性的,这源于发布信息的机构是权威的。如气象台站是发布气象的权威机构,人民法院是国家的审判机关。而记者采访中得到的部分信息,通讯员或一般公众来稿,往往不具有这种权威性。可见,消息…  相似文献   

2.
杨沈明 《记者摇篮》2012,(10):28-29
一、消息来源概念Shoemaker和Reese认为,消息来源是提供信息给媒体组织用来转变为新闻报道的团体和个人,例如:特殊利益团体或者公关活动,这些信息提供者有时是社会群众,有时是社企单位,新闻记者应该将这些内容经常互相矛盾的信息串连起来,编辑或是报道正确又完整的新闻报道。Sandman认为,新闻内容中所标明的事件制造者就是消息来源,或是在段落中言语出来、可供辨认或称某项信息者,无论有无引述。笔者采用减国仁的观点,将消息来源称之为社会行动竞争者,彼此竞争在媒介领域中争取言说论述的主动权。  相似文献   

3.
媒体对恐怖活动的报道造成社会恐慌,越是在信息自由的社会,恐怖分子越是容易利用媒体,法律对消息来源无条件的保护可能有利于恐怖信息的自由传播.面对这一潜在乃至现实的危险,美国开始重新审视信息自由的法律,以在依法保障公民享有信息自由权利的同时,有效防止法律可能给社会安全带来的恐怖威胁与灾难.  相似文献   

4.
如何处理与消息来源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于一个记者来说,最为宝贵的资源是拥有可靠准 确的消息来源,这些消息来源能够提供记者重要且新鲜的内幕信息。记者在这些消息来源提供的新闻素材的基础上,再通过自己对资料的整合处理而完成一篇报道。随着中国新闻媒体的市场化程度提高,媒介竞争日趋激烈,拥有可靠的独家消息来源对于新闻媒体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以“框架理论”为理论依据,对新华社关于乌鲁木齐“7·5”事件的报道进行内容分析,进而探析我国媒体是如何报道群体性暴力事件的。研究结果显示,在不同的报道周期.媒体的报道主题和报道态度呈现出相当高的“一致性”与“不一致性”。新闻报道并没有通过不同的消息来源来争夺新闻框架,恰恰相反,不同角色的消息来源从不同的侧面共同建...  相似文献   

6.
媒体脸谱     
时尚传媒集团发布首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报告就16年来时尚传媒集团所履行的社会责任进行了梳理,向时尚产业链上的各个利益相关方传达时尚传媒集团对社会责任的践行,并希望以此举带动整个传媒产业和时尚产业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关注与重视。  相似文献   

7.
新闻客观性本身就是一种意识形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久前,法新社就一篇涉华不实报道正式向中国有关部门道歉法新社在道歉中说.记者的报道有悖于法新社强调的“注明消息来源”的新闻工作的基本原则、失实报道果真只是由于消息来源有问题那么简单吗?一向以“客观”报道自诩的西方媒体为什么总是犯类似的错误呢?标榜尊重事实的他们为什么总戴着意识形态的有色眼镜呢?我们可以从新闻客观性入手来看看究竟出了什么问题。  相似文献   

8.
徐锦杭 《青年记者》2007,(15):51-52
区滋病报道不仅仅是简单的社会新闻再现、信息传播,而涉及我国预防和控制艾滋病工作的社会责任,稍有疏忽即有可能造成整个报道方向的偏失。近年来,随着我国艾滋病防治工作力度的不断加大,大众传媒在艾滋病防控工作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但是,报道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误区,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9.
《中国新闻周刊》2011,(1):57-57
英特尔(中国)有限公司12月7日发布了“2009-2010英特尔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该报告是跨国公司在中国发布的以社会创新为主旨的企业责任报告.总结了英特尔在过去一年中的企业责任业绩,  相似文献   

10.
李亚男 《新闻世界》2010,(7):148-149
本文基于媒介框架理论,采用定量分析的方法对以新华网为代表的主流网络媒体在2008年9月11日到2008年9月30日之间的"三鹿奶粉事件"报道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研究发现,主流网络媒体对食品安全事件的报道框架有其自身的特点:网络新闻数量庞大;消息来源有所偏好;新闻报道呈多主题化趋势;新闻发布与更改具有随意性等。  相似文献   

11.
彭化义 《军事记者》2012,(10):15-16
今天的中国与世界一样。迈入了一个全新的“自媒体”时代。据报道。目前我国有近5亿网民,每天发表许许多多原创微博。在这种“人人都有麦克风、个个都是通讯社”的信息环境中.普通民众随时可以通过网络、手机等登录各种新式媒体。发布所见所闻和思想观点。各种社会信息也必然随之进发。“自媒体”的发展,带来的是信息繁荣与信息泛滥并存的复杂局面。  相似文献   

12.
消息来源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消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事关传媒声誉,所以西方主流传媒机构大都对消息来源尤其是匿名消息来源的使用十分审慎,并制定具体明确的操作规范,这些规定对正在与虚假新闻做斗争的中国传媒来说同样富有借鉴价值。一、路透社关于“消息来源”的规范路透社的每篇报道(有极少数例外)都应清楚明确地交代消息来源。这样做有两个理由:一是为了使订户能对报道的可信性作出自己的判断,二是为了在报道受质疑时保护自己的声誉。  相似文献   

13.
大的灾难往往会带来重大的社会变革。面对突如其来的重大社会事件,政府如何进行公共危机处理?如何迅速发布准确信息?媒体如何做出最真实、最及时的报道?……成了考验政府执政能力和媒体社会责任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新闻界》2020,(7)
以新冠肺炎早期(2019年12月31日-2020年1月20日)代表性专业媒体的报道为样本,研究发现:官方机构的疫情信息通报占据着消息来源的主导地位,一线医务工作者总体被忽略,通过记者采访核查获取一手消息来源占比少;消息来源的偏向性一定程度延误了对早期"人传人"核心事实的及时发现和传媒早期风险预警的迟滞;多种现实因素的"叠加"影响,共同导致了这一现象的产生;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早期萌发阶段,在落实媒体早期疫情事实的实际报道权基础上,建议专业媒体:一是采纳政府和专家权威消息来源的同时仍需加强记者采访,尤其应加强对核心信息的重点核查;二是借助社交媒体及其大数据,及时挖掘来自基层的核心事实,并加强记者专业的事实核查、深度追踪与实时报道;最终双向合力发挥专业媒体独特的早期风险预警作用。  相似文献   

15.
徐清洁 《新闻三昧》2006,(12):21-22
多报道群众关注的社会新闻,看似老调重弹,其实,企业报在理论和实践上很有必要进行探讨。多报道群众关注的社会新闻,是企业报落实“三贴近”原则的必然要求。企业报是企业的重要舆论工具和喉舌,担负着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记录企业发生的重大事件,跟踪报道企业生产经营的成果和经验的任务。但在信息化社会高度发展的新形势下,广大读者对新闻信息的需求不断增加,对新闻的信息质量要求越来越高。舆论作为意识形态和上层建筑,已经成为社会各方面工作须臾不可或缺的工具和手段。企业报只有顺应时代发展和广大读者的迫切要求,扩大新闻报道范…  相似文献   

16.
郑宇 《今传媒》2013,(11):20-22
随着国家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新生代农民工群体应运而生,他们在各个方面与传统的农民工有着很大差别。媒体不仅参与了对这一群体形象的建构,而且其报道会影响整个社会对该群体的评价与主观印象。本文运用量化统计法,并将数据进行编码后,输入 SPSS 软件对该群体报道的有效样本月份分布、报道篇幅、话语类型、话语主题、消息来源、报道涉及对象类型、话语立场等方面进行定量分析,描摹出大众媒体关于该群体的报道图景,并探讨大众媒介对新生代农民工建构的形象与成因。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我国报纸报道大学生自杀事件逐年上升,样本统计显示,报纸报道大学生自杀事件过程中尤其是都市政类报纸存在着消息来源单一、注重自杀事件性、大量使用煸情标题、忽视对大学生自杀预防和干预报道等失当情形,且失当频数较大,一定程度上反应了我国报纸在处理大学自杀新闻方面社会责任意识淡薄。  相似文献   

18.
廖昌喜 《新闻界》2001,(6):45-45
近年来,我国新闻界出现了一个“负面报道”的新闻概念。那么什么是负面报道?这个报道是如何界定的?它产生的根源是什么?如何在新闻实践防止负面报道的产生?笔者拟就这些问题进行一些简单的探讨。所谓负面报道,是指在各类媒介传播的新闻信息中产生了负面社会效应的报道。这里指的“媒介”不仅是报刊、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介,还包括互联网等新媒介。“新闻信息”,不仅指常规的新闻消息,还包括传媒发布的一般信息。“负面社会效应”,是指新闻信息传播后在社会上产生了不良的影响,对社会的政治、经济、科学文化、生活秩序产生了损伤或…  相似文献   

19.
当今信息社会,国际互联网热潮冲击着整个世界,对人类社会生活方式、工作形态都带来了极大的影响,人类社会正步入一个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信息化全新时代。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作为高层次的信息资源模式,为人们所期待。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它不仅要靠档案界合作建设.更要依托于整个国家信息化水平的提高,不仅需要得到社会各方面的支持.更需要国家宏观调控的支持。  相似文献   

20.
守门人理论研究的新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红艳 《新闻界》2005,(2):86-87
在媒介与社会学者眼中,消息来源是媒介一项功能性的需求。一般来讲,新闻记者与消息来源的关系当中充满了利益冲突与协商,因为消息来源在为记者提供消息的同时,从客观上既可能为自身利益服务,又可能是一种操纵媒介的行为。关于消息理论的研究首先是从关于守门人理论研究开始的。其研究的主要过程和基本理论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