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主要讲述"失独家庭"即失去独生子女家庭的思想问题。对"失独家庭"父母的思想路程进行剖析,从而找出它们普遍存在的思想问题,得出"失独家庭"需要思想教育的结论并提出确实可行的思想教育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统计数据显示:中国每年新增7.6万个“失独家庭”,全国“失独家庭”已超百万。[1]在独生子女死亡后那些失独者可能成为社会的弱势群体,国家应完善相关法律规定和社会保障机制,保障失独家庭的权益。  相似文献   

3.
失独家庭,指的是独生子女发生意外伤残、死亡,其父母不再生育和收养子女的家庭。近年来,失独问题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一个焦点。失独群体除了要承受丧失儿女的孤苦,更要担心疾病和养老困难等一系列现实难题。通过以往的研究了解到,失独家庭的困难简单地从物质层面帮助是远远不够的。失独家庭对精神关怀、精神关爱的需求表现更为强烈。因此说,做好失独家庭的精神关爱工作和提高失独老人精神文化生活质量,是目前做好失独家庭帮扶工作的重点。基于此,选择失独家庭的精神关爱作为研究对象,并在认真了解失独家庭面临的困难现状后,分析和探究给予失独家庭精神关爱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4.
据资料统计,中国目前“失独家庭(失去独生子女的家庭)”达一百万个,并且每年新增7、6万个左右.这些曾经的“爸爸”和“妈妈”失去子女后,心理可能陷入难忘的回忆和万分的痛苦之中.因此,走进失独者家庭,对失独人群的心理状况进行分析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对“失独者”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了初步探究.  相似文献   

5.
失独家庭是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与法律后出现的新现象、新问题,并且我国现行失独家庭已经呈现出群体性、规模性的特征。根据卫生部发布的《2010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我国1530岁年龄段的死亡率至少为万分之四。由此估算,目前我国每年1530岁年龄段的死亡率至少为万分之四。由此估算,目前我国每年1530岁独生子女死亡人数至少7.6万人,这也意味着我国每年将有约7.6万个失独家庭的出现。而根据2012年2月全国老龄办发布的《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13)》显示,在2012年,我国存在至少100万个失独家庭。人口学专家、《大国空巢》的作者易富贤推测:中国现有2.18亿独生子女,会有1 009万独生子女在或将在25岁之前离世。这意味着不久的将来,中国将有超过1 000万家庭成为失独家庭。[2]目前失独家庭面临着诸多问题,养老就是突出问题之一。本文主要就保障失独家庭养老进行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6.
失独问题是制约中国未来社会发展的一大瓶颈.所谓失独问题,是指响应计划生育国策的独生子女家庭在子女突遭意外亡故后面临的精神创伤以及养老无依的社会问题.本创新小组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从社会大众对失独问题的关注、失独家庭生活现状两个方面,对失独问题加以分析,试图寻求解决失独问题的有效途径,进而促进中国社会的和谐稳定、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7.
失独问题是制约中国未来社会发展的一大瓶颈。所谓失独问题,是指响应计划生育国策的独生子女家庭在子女突遭意外亡故后面,1名的精神创伤以及养老无依的社会问题。本创新小组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从社会大众对失独问题的关注、失独家庭生活现状两个方面,对失独问题加以分析,试图寻求解决失独问题的有效途径,进而促进中国社会的和谐稳定、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8.
上世纪我国实行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控制了人口规模,促进了人口再生产转型。然而独生子女家庭结构缺乏稳定性。一旦子女遭遇意外,很可能产生“失独群体”。失独群体在心理上面临那些困境?失独群体在人生态度上会产生怎样的变化?如何通过精神慰藉和心理疏导的方法促进失独群体人生态度的积极转变?本文通过对失独群体面临的现状和精神上面临的困境进行分析,提出对失独者“代孕”行为的法律保护,完善失独群体养老体系,建立失独群体心理干预救助机制,丰富失独群体的文艺生活,促进失独群体人生态度的积极转变。  相似文献   

9.
失独群体是最敏感、最脆弱、最需要关怀的特殊群体。独生子女一旦出现意外,这个家庭就会转化成"残缺家庭"、"悲苦家庭"和"真空家庭"。本文通过对安徽省基线调查数据的整理分析得出,失独家庭主要存在物质生活、家庭关系、精神慰藉、社会再适应、收养、再生育以及医疗、养老等困境,而想解决失独家庭的问题,必须整合政府、社会、社区和个人等多方面的资源,文章主要从转变观念、完善政策、构建新型养老模式以及精神关怀等方面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分析失独家庭应对失独的策略的基础上,针对采取回避策略的失独家庭,运用叙事疗法进行心理干预,以达到提升失独家庭使用积极应对策略总体水平的目的.结果表明:使用叙事疗法对失独家庭进行心理干预是有效的.并在分析干预的有效性和局限性的基础上,对失独家庭积极策略提升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
收入差距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还是一个政治问题。但单纯从经济的角度分析收入差距问题,尤其是城乡收入差距问题,往往不能抓住造成城乡收入差距的根本性因素。章在介绍我国目前城乡收入差距状况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产生收入差距的社会原因、政治原因。  相似文献   

12.
人口与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在统计数据基础上,选取经济发展和资源利用水平指标,对1990—2007年巢湖流域人口承载力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适度人口规模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显示:18年间巢湖流域实际人口规模均超出流域经济资源的实际承载能力和流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适度人口容量。认为,人口压力是巢湖水质恶化、治理举步维艰的重要原因,为综合治理巢湖污染、制定流域人口与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人口政策提供一个量化基础。  相似文献   

13.
汉武帝发动大规模的告缗运动,没入了大批奴婢。对这批奴婢人口数量作较接近其真实数量之估计,对于研究西汉人口有一定意义,同时也有助于对西汉社会相关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15.
近年来,在俄罗斯人口数量减少的同时,其人口结构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文章从年龄结构、性别结构、家庭结构和民族结构四个方面分析了俄罗斯的人口结构,阐述了解决俄罗斯人口问题的艰巨性和复杂性。  相似文献   

16.
By the late 1960s, universities and private organizations began to develop population education programs and courses in the wake of the warning of demographer Philip M. Hauser about the lack of demographic information in the school curriculum. In the early 1970s, the US Department of Health, Education, and Welfare provided limited funding for teacher training workshops and classroom materials. Baltimore City's district wide population education program proved successful in 1975 after 10 years of work, population education materials were adopted in the official social studies curriculum, and this model was accepted later by other school systems. In 1979 not quite 15 U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aught population issues at graduate-level training or by offering workshops and materials. By the mid-1970s, universities and private organizations were conducting conferences and workshops for secondary school teachers. In the 1970s, these included the Center for Information on America. Environment-Population Education Services, Planned Parenthood, Population Institute, Population Reference Bureau (PRB), the World Bank, and Zero Population Growth (ZPG). In the 1970s and early 1980s various other organizations contributed to population educations, e.g. the University of Cincinnati by organizing institutes, the National Catholic Educational Association representing 8200 schools ZPG with teacher-training workshops, and PRB with meaningful materials for students and teachers. The state of population education in 1992 means that PRB staff lead 15-30 workshops each year and provide workshop materials for teachers. ZPG emphasizes hands-on learning. Pet Net, a network of volunteer teacher trainers leading workshops, and ZPG staff conducted 88 workshops in 1991.  相似文献   

17.
适度人口理论最早是由西方人口学家提出来的,已有上百年的历史.但什么是适度人口,至今尚无定论.笔者曾在<适度人口新论>一文中,对"适度人口"内涵进行了新的探讨,从而得出"适度人口就是一定时期内社会物质生产部门和非物质生产部门所需要的适度劳动力人口以及由此产生的社会必要被赡养人口之和"的逻辑结论.从这个结论中可以看出,适度人口是由两部分构成的: 一是社会所需要的适度劳动力人口;二是由适度劳动力人口所决定的社会必要被赡养人口.本文将从适度人口构成角度,进一步探讨适度人口问题.  相似文献   

18.
研究与一国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适度人口问题,对于制订科学的人口控制政策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在简要介绍西方适庹人口理论演进历程的基础上,着重对中国适度人口问题研究的发展脉络进行了梳理.  相似文献   

19.
运用社会生态学、经济伦理学和人口经济学等跨学科研究方法,揭示了人口环境系统的特征、动因及其容量,描述了人口对环境的压力和环境对人口的威胁,预测了全球与中国面临的人口环境挑战。  相似文献   

20.
The book If the World Were a Village, by David J. Smith, is the context for analysing and creating graphs of the world's demographic information. Students examine numerical information regarding the more than six billion world inhabitants by imagining the world's population as 100 peopl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