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是初中数学的解题重要工具,在整个中学数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既可以根据它来判断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情况,又可以用它解决不等式、二次三项式、二次函数、二次曲线等问题,并且可以解决许多其他综合性问题。下面通过举例说明运用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根的判别式△=b2-4ac解决七类问题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对于方程ax^2 bx c=0,已知a≠0,可以确定方程是一元二次方程,如果△≥0,则它有两个实数根;如果已知方程是一元二次方程,则可以确定a≠0,如果△≥0,则方程有两个实数根;如果已知方程有两个实数根,可以确定a≠0,方程是一元二次方程,并且△≥0.这三个条件的关系对于解有关一元二次方程问题很重要.  相似文献   

3.
利用根的判别式来判断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是一元二次方程的重要内容,它是整个中学数学中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既可以根据它判断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情况,又可为研究不等式、二次函数、二次曲线等打下基础.现就结合它的不同用途,共同归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针对在中学数学课本中求一元二次方程近似根的题目,当学生学习了二次函数及其图象性质以后,可以采用本文提出的关于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的近似根的一种创新求法--使用区间套逼近曲线零点的方法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近似根.  相似文献   

5.
一元二次方程是各种考试的重点.在近年的中考试题中,出现了不少新题型,它主要考查我们利用方程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现以中考题为例,把这类问题归纳总结如下.一、开放型问题例1(1)已知一元二次方程有一个根为1,那么这个方程可以是((((((((只需写出一个方程).(2)写出两个一元二次方程,使每个方程都有一个根为0,并且二次项系数都为1:((((((((.(3)若方程x2-m=0有整数根,则m的值可以是((((((只填一个).分析:(1)有一个根为1的一元二次方程的特点是(x-1)(x-a)=0,令a取不同的数,就得到不同的一元二次方程.因此,有一个根为1的一元二次方程有无数个.…  相似文献   

6.
众所周知,一元二次方程 ax2 bx c=0(a≠0)根的判别式是△=b2-4ac.它不仅在判断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时起着重要作用,而且在数学中还有着广泛的应用.1 判别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对于实系数一元二次方程 ax2 bx c=0(a≠0),有△>0<=>方程有相异二实根,△=0  相似文献   

7.
利用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可以证明:方程x~2+bx+ac=0的两根分别是方程ax~2+bx+c=0两根的a倍(a≠0)。运用这个结论,可以很快解决求作一个一元二次方程且使它的根分别是已知方程的各根的几倍问题。例1求作一个一元二次方程,使它的两根分别是方程3x~2-16x+5=0的两根的3倍。解:因为方程x~2+bx+ac=0的两根分别是方程ax~2+bx+c=0的两根的a倍,所以,所求作的一元二次方程是x~2-16x+3×5=0,即x~2-16x+15=0.如果已知方程的二次项系数刚好等于所求方程的的根是已知方程各根的倍数,那么,就用已知方程二次项系数移乘常数项,二次项系数改为1,一次项不  相似文献   

8.
<正>初中数学学习中,一元二次方程解法是重要内容,通过此部分内容的学习可以为后期解答难度较大的方程类型问题奠定基础.因此,同学们一定要重视一元二次方程解法的学习,掌握一般与特殊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从中提炼解题思想,锤炼同学们数学思维.一、一般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一)公式法利用公式法可以解答所有的一元二次方程,可先将一元二次方程转化为一般式,即ax2+bx+c=0,然后根据判别式Δ=b2-4ac与0的关系确定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情况.如果Δ>0,则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如果Δ=0,则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如果Δ<0,则方程无实数根.  相似文献   

9.
如果x0是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的根,那么ax0^2+bx0+c=0;反过来,如果ax0^2+bx0+c=0,那么x0是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的一个根.这就是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由此可见,根据定义可以正用,也可以逆用,还可以与韦达定理联用.  相似文献   

10.
对于实数系一元二次方程 ax2 +bx+c=0 (a≠ 0 ) ,如果 b2 - 4ac>0 ,那么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b2 - 4ac<0 ,那么方程没有实数根 .这就是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定理 ,我们把△ =b2 - 4ac叫做方程 ax2+bx+c=0 (a≠ 0 )的判别式 .这个定理的逆命题也是成立的 .判别式定理揭示了一元二次方程的系数与它的根之间的内在联系 ,它的应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判断方程根的性质 .在初中阶段我们研究的是实数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 ,有下列命题 :(1 )一元二次方程 ax2 +bx+c=0 (a≠ 0 )中 ,如果 a、 b、 c是有理数且△ =b2 - 4ac是一个完全平方数…  相似文献   

11.
一、关于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新思路对于数学求解问题,最主要的解决手段是方程,而方程就需要等式,对于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问题,可以从方程的角度来认识,我们来看:一元二次方程:x^2+px+q=0,(ax^2+bx+c=0,a≠0,可以化成这种形式)的根设为x1、x2,方程本身就是一个等式,它反映的是根与p、q之间具有的数量关系,再由韦达定理得:x1+x2=-P,x1·x2=q.  相似文献   

12.
构造一元二次方程是一种重要的解题技巧,它可以使一些看似与方程无关的问题,用方程的知识得以简捷地解决.那么,应根据什么来构造一元二次方程呢? 一、利用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意义我们知道,若x1,x2是方程ax2+bx+c=0(a≠0)的两个根,则有ax12+bx1+c=0、ax22+bx2+c=  相似文献   

13.
我们知道,对于实系数一元二次方程ax2 bx c=0,其根的判别式为Δ=b2-4ac,当Δ>0时,方程有2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当Δ=0时,方程有2个相等的实数根;当Δ<0时,方程没有实数根.所以有关一元二次方程或能转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题目,可以考虑用判别式法.  相似文献   

14.
同学们都知道 ,一元二次方程ax2 +bx +c =0 (a≠ 0 )的根与它的系数a、b、c有很大的关系。由于b2 - 4ac可以判定ax2 +bx +c =0 (a≠ 0 )的根的情况 ,所以b2 - 4ac叫做上述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别式 ,通常用符号“△”来表示。判别式的性质 :一元二次方程ax2 +bx +c =0 (a≠ 0 ) ,当△ >0时 ,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当△ =0时 ,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当△ <0时 ,没有实数根。反过来也成立。特别注意 ,根的判别式是在一元二次方程一般情形下得出的 ,因此必须把所给的方程化为一般形式 ,确定系数a、b、c后 ,再用此性质。下面就此内容给同学们介…  相似文献   

15.
对于实数系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 (a≠0 ),如果b2-4ac>0,那么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b2-4ac<0,那么方程没有实数根.这就是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定理,我们把△=b2-4ac叫做方程ax2+bx+c=0 (a≠0 )的判别式.这个定理的逆命题也是成立的.判别式定理揭示了一元二次方程的系数与它的根之间的内在联系,它的应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我们知道,对于实系数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其根的判别式为△=b^2-4ac,当△〉0时,方程有2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当△=0时,方程有2个相等的实数根;当△〈0时,方程没有实数根.所以有关一元二次方程或能转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题目,可以考虑用判别式法.  相似文献   

17.
一元二次方程ax2 +bx +c =0 (a≠ 0 )的根的判别式△ =b2 - 4ac ,不仅可以判定方程实根情况 ,还可以用它判别二次三项式ax2 +bx +c因式分解的方法与范围 ,求抛物线y =ax2 +bx +c(a≠ 0 )与x轴交点的个数 ,以及证明某些几何不等式问题 ,现以有关中考试题为例 ,简述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一、利用根的代换求作一元二次方程例1已知方程x~2-3x+2=0,不解方程,求作一个一元二次方程,使它的根分别是已知方程的各根的倒数.  相似文献   

19.
在一元二次方程的学习中,我们知道,b2-4ac称为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的根的判别式,通常用字母“△”表示,即△:b2-4ac.它的取值大小,决定着一元二次方程实数根的有无及多少,具体而言,有如下三种情况: 1.当△>0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2.当△=0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3.当△<0时,方程没有实数根. 灵活利用根的判别式,可帮我们巧妙地解题.  相似文献   

20.
众所周知,一元二次方程ax2 bx c=0(a≠0)的两个根为x=-b±"2ab2-4ac.而一元一次方程bx c=0(b≠0)的根为x=-bc.显然,一元一次方程bx c=0可以看成方程ax2 bx c=0中a=0的特殊情形,然而其根却不能在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中令a=0得到.有的教师对此现象感到迷惑不解——因为庞大的数学家族是一个和谐的、统一的整体,上述现象的出现似乎破坏了整个数学系统的和谐性与统一性.下面证明,尽管一元一次方程的根不能直接在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中得到,但仍可以由其中的某个根通过取极限而得到.为避免讨论过于复杂,仅讨论a、b、c皆为实数的情形(事实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