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敦煌研究》2012年第6期刊发了王杏林《跋敦煌本〈黄帝明堂经〉》一文,王氏通过仔细查找,新发现俄藏两个残卷Дх.06634、Дх.11538(b)亦属于《黄帝明堂经》的内容,且与前人发现的三个残卷进行了缀合,与黄龙祥先生辑复本《黄帝明堂经》进行比对,探讨了该残卷对当今辑复工作的意义。王氏的研究偏重于拼缀研究和价值探讨,今拟在王氏的基础上,对《黄帝明堂经》残卷全文进行逐行校释,并就王氏文中涉及未深的地方做一些简单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崔红芬 《家教指南》2021,(3):114-125
《佛顶心观音经》是唐中期以后出现的疑伪经,共三卷,每卷内容独立,名称不同,主要宣扬观世音菩萨救苦救难的诸多功德和灵验故事.其不同版本在敦煌、黑水城、应县木塔和房山石经等皆有保存.随着《英藏黑水城文献》的刊布,学者陆续整理出20多个编号的西夏文《佛顶心观音经》残叶.本文对英藏西夏文《佛顶心观音经》某些残叶进行定名补正和缀合,《佛顶心观音经》的内容模式主要借鉴了唐智通、伽梵达摩、菩提流志等译观音经典.晚唐、五代以后,此经广泛流行于北方地区,传入西夏后,在仁孝天盛十七年(1165)之前被僧人法律翻译成西夏文,汉、夏文本在境内都有传播.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英藏《大般涅槃经》22号残卷为中心,通过内容、裂痕、行款、书风、字形等方面的比较分析,把它们与同馆藏和国图藏、法藏、俄藏残卷缀合为19组。由此证明不少敦煌写卷入藏或保存在藏经洞时很可能原本就是撕裂的,而非整卷完整的。这一研究对"重现敦煌遗书在藏经洞启封之初的原始保存状态",并进而破解藏经洞文献入藏的真相,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妙法莲华经》在敦煌文献中存有多种卷本,且不易跟《添品妙法莲华经》与《观世音经》区别开来,这使得我们难以对该经的残卷作出准确定名。本文通过全面普查目前已公布的敦煌文献,将其中39号缀合为10组,以示缀合对于敦煌佛经残卷定名之作用。  相似文献   

5.
党燕妮 《家教指南》2007,(2):104-109
敦煌本《阎罗王授记经》(《佛说十王经》)显示了中古时期敦煌乃至中国十王信仰的盛行,是研究中古时期民众信仰及佛教本土化、民间化表现的重要资料.本文对《俄藏敦煌文献》中的10件《佛说阎罗王授记令四众逆修生七斋功德往生净土经》残卷进行了释录缀合,并对相关问题做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续命经》是敦煌疑伪经中的一部小经,本文在系统调查存本的基础上,重点检讨了其思想来源,附带讨论了《金刚经》得称《续命经》的缘由。  相似文献   

7.
黄征 《家教指南》2003,(1):38-44
《俄藏敦煌文献》全部卷号中辑录到 (燕子赋 (一 )》内容的卷号 Дx.0 0 796+Дx.0 1 3 43 +Дx.0 1 3 47+Дx .0 1 3 95、Дx .0 5 41 5、Дx.1 0 741、Дx.0 480 3 ,与《敦煌变文校注·燕子赋》的文本相比对 ,加以考证、校录与缀合 ,并将内容相类残卷 Дx.0 1 3 0 4校录备考。  相似文献   

8.
文化的传播从来不是单行道,佛教文化也不例外,它在传入并影响中国文化的同时也深深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隋唐时期道经《灵宝天尊说禄库受生经》中出现新的宝树神形象,而新发现的明清时期佛教疑伪经《佛说受生因果妙经》中也有类似的树神掌管人命运的描述.对佛教疑伪经与道经中树神形象的分析及中国历史上树形象演化的简单追溯,可以了解佛教是如何影响中国文化,而同时又吸收传统文化因素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2019年伍伦春季文物艺术品拍卖会拍出的伍伦7号周绍良旧藏《金刚经》残卷可与北大敦20号缀合.二者缀合后复原为一件较为完整的婆罗谜字母写就的草体于阗文夹行音注《金刚经》孤本.这一缀合提升了两个残卷作为文物和文献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0.
《新菩萨经》、《劝善经》、《救诸众生苦难经》,除日本《大正藏》85卷《疑似部》收录外,其它各藏均未见收录。李证刚纂《敦煌石室经卷中末入藏经论著述目录·附疑伪外道目录》亦收,同书中共列同类7种,李氏评论“以上七种文义舛谬,皆伪类”。方广錩先生亦将其归进疑伪经类,并指出了这些伪经反映了中国佛教俗信化的一个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