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0 毫秒
1.
归纳总结学术期刊“代理”网站的主要特征,并结合《健康世界》杂志“代理”网站的运作及营利模式分析,探讨我国学术期刊“代理”网站泛滥的主要原因。认为学术期刊 “代理”网站的治理需要作者、学术期刊、搜索引擎运营商、政府管理部门等多方通力合作, 即:作者要提高对“代理”网站的鉴别能力,不能在论文发表方面抱有侥幸和投机心理;学术期刊要加强官网建设,尤其要注重建立集群化期刊平台并利用多种媒体平台提高期刊可及度,对于“代理”网站期刊行业应有联合维权的意识和举措;“百度”等搜索引擎运营商应采取措施提高网络信息的可靠性,构筑用户友好的网络环境;管理部门应破除科技评价中“唯论文”的不良导向,推广互联网打假新技术,让“代理”网站无处遁形,通过司法手段严惩虚假的期刊“代理”网站。  相似文献   

2.
国荣  邱芬  胡爱玲 《编辑学报》2011,23(6):513-514
在期刊数字化发展和网络广泛应用以及阅读方式转变等新形势下,高校科技学术期刊应抓住机遇,重视提高呈现度,从多角度推介期刊。具体措施包括:刊登高质量稿件并提供合适的关键词;建立一级域名的期刊网站并广泛链接相关网站;有效利用开放存取和专业数据库;有针对性地加大审稿专家数据库建设并利用其在相关领域的影响力和兼具读者、作者的双重身份,发挥辐射带动效应。这些措施均有助于提高所载文献的呈现度和可视度,从而提升传播效果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3.
目前我国社科学术期刊的数字出版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加入某一个或多个大型期刊数据库网站;二是学术期刊主办单位独立建立自己的网站,或是和大型期刊网站合作建立具有自主版权的主页。我们应巩固完善现有的数字出版形式,积极探索新的数字出版形式,比如纯网络社科学术期刊。无论数字出版的形式怎样变化,社科学术期刊只要坚持不断满足读者和作者学术研究的需求,就能发挥自己的作用,担当起引导社会科学研究的使命。  相似文献   

4.
科技期刊网络化进程中知识产权的保护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科技期刊网络化建设和开发过程中涉及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期刊网络化中作品复制行为未得到规范.著作者的作品被重复发表;许多网站存在未经作者同意进行转载的现象;随意引用他人成果不列出参考文献,作品的引用不规范等.为此,提出了以下对策和建议:(1)通过宣传和培训.加强作者、编者、读者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2)编辑部与每位作者签订"论文著作权转让合同",以书面形式获得著作权人的授权;(3)采用访问控制技术、终端识别技术、加载数字水印等技术保护措施,防范网络侵权;(4)参考或引用他人成果应标注参考文献,作品的引用应规范,合理合法使用网络期刊资源.  相似文献   

5.
中国科协科技期刊网站运营状况的问卷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2009年中国科协所属954种期刊网站运营状况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期刊网站建设的主要目的是为读者和作者提供服务,树立期刊品牌形象,实现编辑办公的网络化和在线发布网刊;期刊网站建设和维护的资金来源以编辑部自筹为主(占76.1%),网站的运营方式和运营状况以免费浏览(占85.3%)和无收入(占79.3%)为主.作者对期刊网站经营模式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李若溪 《编辑学报》2013,25(4):312-314
概述关于网络学术期刊的历来认识并阐述其概念和定义,分析我国学术期刊目前的网络化途径;对比以往对不同系统例如中国科协系统的期刊建立网站的调查资料,给出了笔者课题组最近对全国学术期刊总体的网站建设情况抽样调查结果;分析现有自主性网站的8项功能,给出了网站对于期刊的传播效率和影响力提高有明显促进作用的调查数据。在此基础上,认为网络学术期刊是进化的必然,期刊网站是进化的必由之路,纸质期刊应该尽快创办自己的网络期刊,才能赢得未来。  相似文献   

7.
许育彬 《编辑学报》2021,33(5):539-540
作者被假冒网站诈骗事件时有发生.科技期刊编辑部在受骗作者查证相关信息时,应鼓励其理直气壮地面对诈骗者,建议其积极收集证据的同时应向当地工商、公安等执法部门报案,并借助法律的强大威慑力,勇敢地与假冒网站进行交涉,严正指出其行为的违法犯罪性质,强烈要求尽快返还被骗钱款.科技期刊应对打击假冒网站违法犯罪、协助作者追损的成功案例进行积极宣传,一方面可为其他受骗作者追损提供经验借鉴,另一方面有助于净化期刊办刊环境和增强作者与期刊的亲和力,促进期刊发展.  相似文献   

8.
网络链接分析法是网络信息计量学研究的重要研究方法,具有广泛的应用。目前国内外主要将网络链接分析方法用于网络信息资源评价、网站网络影响力评价、大学评价、核心网络与核心作者发现、竞争情报与竞争对手分析、网站关联分析、期刊评价以及搜索引擎优化等方面。  相似文献   

9.
樊云飞  俞敏 《编辑学报》2009,21(6):547-550
以科普期刊<航空模型>为例,讨论网络环境下青年编辑成长的新途径;提供了利用网络快速建立作者队伍、增长专业知识、构建行业人际关系网络等的方法;阐述网络环境下科普期刊青年编辑应更加注重选题的深度和广度,以及文章内容的科学性和通俗性.  相似文献   

10.
在网络传媒成为信息载体主流的新形势下,国内各家期刊为抢占网络商机,争取网络受众,提高自己的网络影响力,都纷纷建立了自己的期刊网站,以求在网络世界中拥有一席之地。目前,全国数以千计的期刊网站,大部分都是“形象网站”,也就是说,期刊网站大都是将纸质期刊简单地复制到网上,做成了期刊的网上“电子版”。  相似文献   

11.
席志武  徐有军 《编辑学报》2021,33(3):297-300
互联网时代,虚假中文科技期刊网站大肆横行,不仅侵害作者权益、损害期刊声誉,对整个学术生态乃至网络信任、网络安全都构成巨大威胁.本文针对当前虚假中文科技期刊网站的现状,立足于平台信任视角,从政府部门—网络平台—学术期刊—投稿作者4个维度,探讨了虚假中文科技期刊网站的治理路径,以期推动良性的学术文化生态,建立健康的科技期刊网络运行环境.  相似文献   

12.
晁晓筠  李德根 《编辑学报》2019,31(4):437-441
学术期刊虚假网站侵害了作者和出版者的合法权益,损害了学术期刊的声誉。为应对学术期刊虚假网站的侵权行为,我们在分析虚假网站特征的基础上,提出防范假冒网站侵害的措施。所研制的学术期刊网址查询系统,通过定期维护更新,增强识别虚假网站的便捷性,使作者可以实时查找到学术期刊的真实网站,期望有助于减少因虚假学术期刊网站泛滥给作者、出版者造成的困扰,为维护学术期刊网站的网络运行环境提供一种技术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3.
王明华  沙勤  顾凯  程启厚 《编辑学报》2015,27(2):112-115
分析期刊独立网站建立的品牌意义,阐述学术期刊独立网站运营中所处的碎片化阅读、网站的普遍被侵权、网站出版内容空置等网络传播环境的特征,并就此从工作实践中总结出运用网络搜索技术、法律保护、OA出版等应对措施,从而进一步提出推进学术期刊独立网站建设策略.  相似文献   

14.
杨郁霞 《编辑学报》2021,33(2):147-150
精准推送对于提高科技信息的传播效率和提升科技期刊影响力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4个方面探讨了科技期刊精准推送的优化策略:推送时间上实现针对作者的精准推送前置化;推送内容和界面上注重灵活性和交互性;推送途径上重视期刊网站精推功能的开发;推送实施主体方面关注思维转变和能力提升.期望通过这些策略的分析,进一步...  相似文献   

15.
王艳军 《编辑学报》2017,29(4):331-334
近年来我国假冒学术期刊网站泛滥,严重损害了学术期刊和作者的权益,扰乱了我国的出版秩序,其不良影响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调查发现,2009-2016年我国共发表假冒学术期刊网站侵权类研究20篇,其中仅2016年就发表15篇.本文调查与整理打击假冒学术期刊网站取得的初步成效,综述有关我国假冒学术期刊网站侵权的研究成果,总结并分析假冒学术期刊网站的形式和特征以及防范对策.  相似文献   

16.
数据挖掘技术在科技期刊网站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卜延明  范洪涛 《编辑学报》2015,27(3):276-279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对科技期刊网站系统中产生的数据进行分析,获取隐藏其中有价值的知识.根据科技期刊的行业特点,以及其信息系统的应用情况,通过整合所得到的相关数据,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对整合后的数据进行分析,从而在科技期刊经营模式中获取到大量有价值的规律和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17.
提高高校学报知名度的宣传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洁 《编辑学报》2013,25(2):153-155
科技期刊面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高校学报编辑必须有紧迫感,通过利用刊物自我宣传、开展多种活动宣传、利用网络宣传和通过服务作者宣传等途径开展学报宣传工作,加强与科研活动的有机结合,进而扩大学报的读者群和作者群,逐渐树立起学报的品牌形象。  相似文献   

18.
陈玲  王明华  顾凯  邹栩 《编辑学报》2012,24(5):486-488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与普及,传统的纸质媒体面临数字化和网络化的深刻变革。面对数字化出版环境以及投稿作者年轻化的特点,科技期刊编辑部应因地制宜,利用互联网技术和各种平台,实现信息网络化环境下的作者友好:提高刊物的可检索性及潜在作者获取信息的便捷性和准确性;通过建立自主型期刊网站提供在线稿件处理、教育服务等功能;借力优先数字出版,提升学术研究的传播力以及基于Web 2.0时代与作者交流方式互动化等编辑作为体现作者友好,适应数字化出版的需要,为作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获得竞争优势,从而更好地生存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