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研究采用问卷法,随机抽取天津市四所综合性高职院校的500名学生进行了学习倦怠和学习动机的问卷调查,并探讨了天津市高职生学习倦怠和学习动机的现状及其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显示:天津市高职生学习倦怠水平处于中等偏下程度;学习动机水平处于中等偏上程度;男生在学习动机总水平上显著高于女生;农村学生在学习动机总水平上显著高于城市学生;从年级差异上看,大二学生的学习倦怠程度最高、学习动机程度最低,大一学生学习倦怠程度最低、学习动机程度最高;学习倦怠与学习动机各个维度之间均存在极显著性相关;求知兴趣、能力追求和声誉获取分别是情绪低落、行为不当和成就感低的有效预测变量。  相似文献   

2.
为调查高职院校大学生学习倦怠情况,选取30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学生整体学习倦怠水平偏高,在情绪低落、成就感低两个维度上得分较高,男生学习倦怠水平显著高于女生,且在成就感低维度上显著高于女生;理工科学生倦怠水平显著高于文科学生,情绪低落维度上差异显著;大三学生学习倦怠水平最高,大一最低,两者具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3.
本文就某地方师范生的高等数学学习倦怠现状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地方师范生的高等数学学习倦怠现象较为严重;本科、专科学生的学习倦怠水平在各个维度上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大一、大二学生的倦怠水平存在显著性差异;文史类、经济类、理工类学生的倦怠水平存在显著性差异;农村、城镇学生的倦怠程度差异不显著,最后针对学习倦怠现状,提出了调适地方师范生高等数学学习倦怠情况的相关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采用问卷法和访谈法,以211名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为被试,探究学前教育专业成人本科生学习倦怠情况,以及成教生和普教生在学习倦怠方面存在的差异。结果显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总体学习倦怠情况处于中等水平;成教生的学习倦怠总分及各维度均高于普教生,其中学习倦怠总分及学业疏离维度存在显著性差异;不同年级学生的学习倦怠情况存在显著差异,大四学生学习倦怠水平显著低于大一到大三。  相似文献   

5.
对高职学生学习状况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高职学生学习的状况,采用连榕等编制的<大学生学习倦怠问卷>对522名高职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高职学生中学习倦怠的检出率为34.87%,存在较严重的行为不当;(2)理科学生的情绪低落和总倦怠水平高于文科学生;(3)大二、大三学生在行为不当和总体倦怠水平上高于大一学生(P<0.05);(4)不同学业成绩的高职学生学习倦怠各维度均表现出显著差异(p<0.001),结论是高职院校应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学习倦怠的蔓延.  相似文献   

6.
通过了解高职学生学习倦怠现状,探讨影响高职学生学习倦怠的因素并提出应对措施。通过对520名被试者进行调查分析,研究发现:(1)总倦怠及其各维度的项目均分接近中数,去个性化得分最高;(2)学习倦怠水平在性别上无明显差异,男女学生的学习倦怠基本持平;(3)城镇学生与乡村学生的学习倦怠也基本持平;(4)对口单招学生和统招学生在总维度、情绪倦怠与成就感差异不显著,但在去个性化有显著差异。高职学生学习倦怠问题不容忽视,应采取相应对策,改善学生学习倦怠状况。  相似文献   

7.
采用威廉斯创造力倾向量表和学习倦怠量表对高职师范院校学生进行测量分析.结果 表明:学生创造力倾向发展水平一般,存在个体差异,在年级、性别、生源地上差异显著;学习倦怠程度一般,年级差异显著;创造力倾向与学习倦怠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通过对5所高校体育专业大学生学习倦怠情况的调查发现:高等院校体育专业大学生的学习倦怠接近中等水平,并呈现随年级升高学习倦怠越为严重的趋势;大二和大四的学生更易出现情绪低落,高年级学生在学习中更容易表现出不当行为,大四学生成就感较低.学生在技术课和专业课中的学习倦怠程度分别好于理论课和非专业课,在情绪低落、行为不当维度上差异性显著,学生在技术课和专业课的学习中更容易获得成就感;男女生在情绪低落和行为不当两个维度上,男生的得分均高于女生,并具有显著性差异;运动训练专业学生的学习倦怠最为严重,并与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9.
研究使用杨丽娴、连榕(2004)编制的<大学生学习倦怠量表>对468名师专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当前师专生的学习倦怠处于中等程度.男生的学习倦怠、情绪低落及行为不当显著高于女生;相对于三年级学生,一、二年级的学生更多地表现出学习倦怠、行为不当及成就感低;不同专业学生在学习倦怠及各维度上没有显著差异;城镇生源的学生要比农村生源的学生表现出更多的学习倦怠、情绪低落及行为不当.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四川省5所师范院校本科生进行大学英语学习倦怠问卷调查发现,师范生已经出现不同程度的学习倦怠,被试男生比女生倦怠更严重,在倦怠整体得分及各个维度得分上均存在显著差异;大一年级学生比大二年级学生倦怠感弱,在倦怠整体得分及各维度得分上均具有显著差异;理科生比文科生倦怠感更强,但在成就感低维度两者不存在显著差异,在其他方面均呈现显著差异.教学环境和学生自身因素是导致学习倦怠产生的主要原因.因而,学校、教师和学生三方面应共同努力,改善师范生英语学习倦怠的现状.  相似文献   

11.
高职学生学习倦怠的状况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了解当前高职学生的学习心理状况,采用量表法对河南省三所高职院校的546名学生进行了学习倦怠的研究。结果显示:高职学生总体上存在一定程度的学习倦怠心理,其中表现突出的是行为不当和低成就感;男生在行为不当因子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女生;来自职业高中的高职学生学习倦怠程度显著高于来自普通高中的高职学生。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233名高职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探讨了高职学生学习倦怠的影响因素并得出高职学生的学习倦怠水平较高(超过60分);学业自我效能感、学习压力、社会支持与高职学生的学习倦怠存在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选取武汉市高职院校2个年级的大学生共233人,以《大学生学习倦怠问卷》为研究的主要工具,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对高职大学生学习倦怠的现状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高职学生学习倦怠现象较普遍,具体体现在情绪低落、成就感低和行为不当三个方面,其中情绪低落维度上的得分最高,其次是成就感低,行为不当得分最低;对学习倦怠各个维度的分析发现,在行为维度上,高职大学生存在显著的专业和年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4.
采用大学生学习倦怠量表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601名高职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高职学生的学习倦怠水平较高,高职学生学习倦怠总分及其三个维度和社会支持总分及其三个维度之间均存在显著的负相关,高职学生的社会支持对学习倦怠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增加其社会支持,可以预防和减轻学习倦怠。  相似文献   

15.
采用问卷法考察湖南省4所高职院校412名学生的亲子依恋与学习倦怠的关系以及积极自我图式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高职大学生的亲子依恋、积极自我图式呈显著的正相关,亲子依恋、积极自我图式和学习倦怠之间均呈显著的负相关;高职生的亲子依恋能够负向、显著地预测其学习倦怠水平;积极自我图式在亲子依恋、学习倦怠之间起了部分中介作用;在中介模型中,从直接、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来看,母子依恋对学习倦怠的直接影响相对更大,父子依恋通过积极自我间接地对学习倦怠产生影响的比例相对更大。  相似文献   

16.
采用学习倦怠量表和心理一致感量表对474名中等职业院校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中职生中普遍存在着学习倦怠现象;学习倦怠在性别、年级、生源地、家庭结构上存在着显著差异,在专业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心理一致感与学习倦怠呈现出中等程度的显著负相关;心理一致感能够解释学习倦怠中35.4%的变异.基于此,中等职业教育应从改善学生归因风格,提升其心理可控感;开展认知训练,提高学生自我效能感;合理设置课程结构,加强学法指导;传递正能量,提高心理一致感来减轻学生学习倦怠,提高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现有研究成果的分析与实证调查发现,高职院校学生学习存在诸多问题,具体表现为:学生整体学习情况欠佳,学习结果处于一般水平;学生的学习投入无法催生自信与认同,学业倦怠现象较为严重,且受群体影响较大;学生多进行表层学习,学校、家庭等形成的教育环境尚未形成足够支持。基于此,提出深度参与学习的理念,具体包括引导学生深度介入学习目标的确立、学习过程的设计与学习结果的评价。  相似文献   

18.
以天津渤海职业技术学院一个高职班级为研究样本,开展创业教育与高职学生学习动力之间关系的实证研究,调查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创业教育可以较好地提升高职学生学习动力,从而提供了解决高职学生学习动力缺乏的一个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通过调查问卷对高职学生学习倦怠的影响因素和改善策略进行了分析,阐述了高职学生学习倦怠的影响因素,其包括:社会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学生自我因素等,提出了通过改变社会认识、学校教学质量、学生自我认识等途径改变学生学习倦怠的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