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四次大规模的扩张战争是路易十四实施对外政策的基本形式之一 ,地缘上的“花边之战”、与整个欧洲为敌和战争中复杂的外交斡旋是其特征 ;其后果是从此法国成为欧洲大国 ;由来已久的与哈布斯堡王朝的抗争是路易十四发动战争的历史根源。  相似文献   

2.
本文探讨德军入侵苏联后纳粹德国的外交活动。由于侵略战争的扩大和德军的不断溃败,纳粹德国的外交与战争完全融为一体,已无独立的外交任务。其间的主要外交活动:强制意大利为侵略战争卖命,劝诱日本进攻苏联,为寻找摆脱战争出路而秘密谋求单独媾和。但这些活动仍没有挽救纳粹德国灭亡的命运  相似文献   

3.
尼克松总统上台后提出了美国全球外交战略新的指导思想——尼克松主义。提出这一指导思想的动因之一,就是侵越战争对美国社会产生的诸多方面的消极影响。侵越战争对美国社会产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经济、社会、对外政策与对外战略等方面。  相似文献   

4.
国民党在退守台湾的五十余年间 ,经历了国际政治格局变动和美国对台湾政策变化的数次冲击 ,其对外关系在承受了“传统外交”的挫折后 ,推出“实质外交”、“弹性外交”政策 ,呈现出一种变态的对外关系新格局。  相似文献   

5.
恩格斯1890年应俄国革命党人的请求所写的《俄国沙皇政府的对外政策》,通过对18世纪中期至19世纪末俄国沙皇政府对外政策发展演变的过程的描述,分析了其对外政策的目标和基本原则,以及沙皇对外政策对欧洲和俄国革命的影响,揭示了世界战争爆发的深刻根源,阻止战争爆发的唯一措施就是俄国革命政党的胜利和沙皇专制制度的崩溃。学习恩格斯的《俄国沙皇政府的对外政策》对我们进一步认识和理解马克思主义的战争观、"东方问题"理论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黄遵宪晚年坚决主张以民族战争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体现了他的"尚武"思想。他深入反思了清政府的对外战争以及国防建设,强调要打有准备的民族战争。他还认为,良好的外交工作将有助于民族战争的胜利。黄遵宪的"尚武"思想是近代世界民族国家弱肉强食背景下的无奈选择,他更崇尚睦邻友好与国家间的和平共处。  相似文献   

7.
二战后日本与一战后德国的战争态度、内外政策有许多惊人的相似之处,即坚持军国主义思想,宣传民族复仇主义,否认战争罪行,美化侵略战争,尊奉战争罪犯,向政治军事大国迈进,试图对外扩张,向邻国领土主权挑战。这种战争态度和对外政策最终导致德国再次走向战争之路。日本的这种行为亟应引起世人的高度警惕。  相似文献   

8.
《对华战争》是列宁最早论述俄中关系思想的重要著作。它分析了沙俄政府对华战争的真实目的,揭示了沙俄时期俄中关系的性质;论述了沙俄侵华政策给中国人民和俄国人民造成的危害影响,提出了俄国无产阶级支持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任务;阐明了实现俄国对华和平政策的基本要求。列宁在该文中阐释的俄中关系思想对人们认清近代以来包括沙俄在内的帝国主义国家对外政策的实质,为世界各国人民争取和平国际环境、确立平等友好的交往关系政策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美国在取得攻占巴格达并推翻萨达姆政权的胜利后,陷入了伊拉克战争困境。这主要是美国在对外政策中推行霸权主义和单边主义所致。美国深陷伊拉克战争困境,将对国际关系的发展和美国对外政策的调整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0.
苏联为建立东方阵线向芬兰索要领土,其中焦点问题之一是汉科半岛问题。芬兰以中立国地位拒绝,这是苏芬战争爆发的真正起因。芬兰战败后被迫签订了苏芬和约,苏联取得军事上和外交上的胜利,但同时,也把芬兰推入德国的怀抱,致使芬兰成为苏德战争中德国进攻苏联的基地。二战结束后,芬兰的对外政策取向奉行置身于大国利益冲突之外的立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