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高考导向分析]本专题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内容之一,在历年高考试题中,它都占有相当的比重,不可等闲视之,复习本专题应从背景、经过、纲领、失败原因、意义、教训等方面分别掌握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重大斗争。但各政治派别、各阶层在斗争手段、方式方法、目的要求和主张、最终结果等方面都有所差异,复习时应注意归类进行分析比较。同时还要注意理解和掌握一些理论观点,如通过比较太平天国与义和团运动、戊戌变法与辛亥革命的异同点,加强对共性与个性、继承与发展观点的理解;明确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的道理;注意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和阶级分析的方法全面地评价各派政治力量的地位、活动、作用等。[专题知识体系]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史的内容包括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三个发展时期,朝代更替频繁、内容丰富、错综复杂.为了帮助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掌握学习过的知识.复习课主要应指导学生理清历史线索,在此基础上掌握重点、要点.一般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关于朝代更替.要求学生按时间顺序掌握主要朝代的名称、建立时间、开国国王、末代国王、都城名称(包括古今地名).方法上可指导学生自己归纳整理.二、我国封建社会的发展和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这方面应让学生注意掌握以下内容:(一)封建社会的五个时期.如:战国、秦、汉(封建社会形成和发展);三国、两晋、南北朝(封建国家的分裂);隋、唐(封建社会的繁荣);五代、辽、宋、夏、金、元(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和封建经济继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高考导向分析]本专题包括中国古代各时期主要少数民族的发展概况;各民族间的友好交往和民族融合;历代中央政府对边疆地区的开发和管辖等内容。在历年的高考考查中有一定的比例。例如’98的“中央政府管辖题”和“中央与少数民族关系题”。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民族关系史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是不可忽视的,相信在以后的高考中会有所反映。在对本专题的复习中,必须明确中华民族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认识古代民族战争不是国与国之间战争,而是一国之内的战争,交战双方没有侵略与反侵略之分,只有正义与非正义、进步与反动的区别;认识“野蛮的征服者总是被那些他们所征服的民族的较高文明所征服,这是一条永恒的历史规律”。[专题知识体系]我国是一个以汉民族为主体,由许多少数民族结合而成的多民族国家。各族人民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密切联系,友好往来,共同建设祖国,共同反对阶级压迫和外来侵略,是我国民族关系史的主要内容。早在原始社会时期,就存在中原地区的炎帝族、黄帝族,东方地区的夷族和南方的蛮族,后来炎黄融合,  相似文献   

4.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这一专题,是历年高考考查重点之一,从2007、2008年新课程地区考试来看,也是新高考的重要考点,从这两年高考命题来看,命题以选择题居多,考查了中国经济结构变动、近代民族工业兴起和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等相关知识点。我们在复习迎考中除了继续关注上述知识点外,更要关注其它高考尚未涉及的知识点,如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5.
专题一 中国古代政治发展史  中国古代政治史 ,主要展示王朝的兴替 ,疆域的沿革 ,政治制度的嬗变 ,农民起义的壮歌 ,改革变法的风云 ,封建盛世的奇观 ,统治阶级内部的巧取豪夺。在中学历史课本中 ,政治史的内容是厚重的 ,驳杂的 ,一些内容直到进入考场 ,还是令人牵肠挂肚的……———写在前面●复习导航已考内容扫描高考导向把关一、对政治概念的考查1 禅让制和王位世袭制 ( 1994年多选 )。2 西周共和的直接原因 ( 2 0 0 0年春季单选 )。3 春秋争霸的性质 ( 2 0 0 0年春季单选 )。4 分封制的实行目的 ( 1996年单选 )。5 齐桓公召集诸侯…  相似文献   

6.
一、目录标题中的隐形知识目录是章节内容的高度浓缩与概括,其中隐含着十分重要的内容,尤其对于从宏观上理清历史发展线索,把握历史知识结构以及阶段特征,具有重要作用。复习时要善于挖掘和思考。如从中国古代史目录中可知,我国古代历史分为六个历史阶段:“祖国历史的开篇——先秦”“封建大一统时期——秦汉”“封建国家的分裂和民族融合——三国、两晋、南北朝”“封建社会的繁荣——隋唐”“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和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五代、辽、宋、夏、金、元”和“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和封建社会由盛而衰——明、清”。例11…  相似文献   

7.
历史     
以《考试说明》为依据 ,以教材为依托 ,以掌握基本知识为前提 ,以提高能力为着眼点 ,是高考历史复习应遵循的原则。本文据此设计若干专题供老师和同学们复习时参考使用。一、中国古代政治史   [重点知识 ]  本专题包括古代重要的政治制度和措施、重点政治人物、重要政治事件和历史现象、人民的反抗斗争及重要的战争战役、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等重点内容。对重要改革和政治人物的评价、对封建王朝更替规律的认识 ,是本专题的难点。   [难点解析 ]  对古代政治制度的认识和分析 ,既是重点 ,又是难点。对此 ,一要认识古代政治制度的阶级…  相似文献   

8.
高三历史复习要点周学良一、把握历史线索和知识结构,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要点。第一、要先抓标题结构线索如:历史分中国史、世界史两部分。二者又各自分为古、近、现代史。中国古代史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包括若干朝代,每个朝代内容包括...  相似文献   

9.
高考语文考试大纲要求“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是指对中国古代优秀诗文作品及其重要语句进行考查,意在引导考生重视诵读,有助于培养考生热爱中华优秀文化的感情,强调语文学习中的积累、感悟及熏陶,提高人文素质,因此在复习中万不可小视名篇的记忆背诵。从历年高考试题来看,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这一考点在内容上侧重于具有思想性、哲理性、艺术性,语言简练、含义深刻的句子,在朝代上侧重于先秦和唐宋,体裁上侧重于诗歌和散文,来源上既有课内的,  相似文献   

10.
一般地说,任何有效的复习都是建立在对教材和历年高考试卷的钻研和领悟基础上的,教材规定了考试的范围和内容(即考什么的问题),而高考试卷提示了考试的方向和形式(即怎样考的问题),两者共同引导着师生的复习思路。在对中国古代史选修教材(2003年6月版)和这几年各地高考试卷相关题目分析的基础上,我们觉得古代史的复习应树立四种意识。一、整体意识。从编纂方式看,新教材采用的是按阶段分块的方式,从教材内容看,不少朝代的沿革、政权的更替(如两汉、三国两晋南北朝、五代十国)都是不考内容,特别是分裂时期的历史大多属于阅读课。这启示我们的…  相似文献   

11.
代词一直是高考考查重点内容之一,笔者通过对历年高考试题的研究和分析发现,除了相互代词未单独考过外,其余八类代词均不同程度地出现在高考试题中,其中考查的重点是不定代词、关系代词和it的用法.为了帮助高三学生复习迎考,现将历年高考试题中有关代词的试题整理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2.
冯一下 《历史学习》2004,(10):27-28
政治史是中学历史教学和历史高考的重要内容,向来为师生所重视。以往复习政治史,一般都以重要的政治事件和重要的政治人物为重点,这种安排应该说是很有道理的,今后复习政治史也要注意这两部分内容。但是,仅此又是不够的。现阶段复习政治史还必须注意历史上重要的政治制度,并将其作为复习的重点。相较而言,政治制度比政治事件和政治人物还要重要一些。因此,在复习策略上我们应将政治史复习的重点适度地向政治制度史倾斜和转移。为什么政治史复习的重点要向政治制度史适度转移呢?主要原因有以下两个:第一,制度文明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  相似文献   

13.
包训国 《历史教学问题》2004,(4):102-102,96
专题复习是对已学知识的系统化、网络化的重新整合,是基础知识的再巩固和再提高,是高考复习中十分重要的一环。在3 +x小综合形势下,要重视三类专题的复习。一、基础性专题。这类专题体现了历史知识的主体内容。如中国古代史部分: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制度史、对外关系和民族关系史、古代文化史;中国近现史部分:列强侵华史、中国人民抗争探索史和经济史;世界近现代史部分:资本主义发展史、国际关系史、社会主义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史。这类专题内容的复习要做到两点:1 宏观把握,即从大处着眼理清专题知识线索,使知识网络化、系统化。如中国古代政…  相似文献   

14.
[复习建议] 本专题内容是整个生物学的基础,在近几年高考中考查概率非常高,复习备考时请特别关注以下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15.
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在历年高考试题中都占据很重要的地位,因此研究高考试题中对该知识块的考查情况,对于指导中学化学教学和高考复习,是十分必要的。本文试就五年来高考化学试题中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考查情况进行分析,指出考查点、考查热点、难点以及94年高考考查的可能趋势,并提出一些复习对策。  相似文献   

16.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这一专题,是历年高考考查重点之一,考查的题型以选择题为主,考查的知识主要涉及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等主干知识。复习时我们首先要关注考试的重点,比如中美关系、中日关系等内容一直是高考命题重点;复习时不但要深刻掌握本阶段中美关系、中日关系发展的脉络,而且要把握近代史上中关关系、中日关系的历史,同时要关注当今时代中美关系、中日关系发展的新动态,  相似文献   

17.
动词是历年高考热点,也是高三英语复习备考重难点。下文对近三年高考题进行盘点,拟总结规律, 剖析难点,指出应试策略,指导考生轻松过关。热点一:动词词义辨析[热点透视]考查考生在特定语境中恰当运用动词能力。[难点剖析]备选动词词义相近,用法相似。  相似文献   

18.
《中学文科》2007,(2):32-40
中国古代经济主要包括:农业生产和水利建设事业的发展、经济制度与经济政策、手工业发展、古代商品经济、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等内容,是中国古代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近年来古代历史考查的热点。从历年高考试题来看,中国古代经济史的考查具有面广、题型全的特点。在内容上既考生产和再生产的活动史,又考经济制度、经济政策、经济改革,以及经济思想、经济上的主张等。  相似文献   

19.
[考点解说]古代文化常识包括称谓、历法、职官、地理、科举、其它等六个方面.’94、’95、’97高考都在第一卷中考了称谓知识,’96高考在第二卷中考了科举和历法,’96、’97高考第二卷还分别考查了四书、文房四宝和五岳、四库、角色名称等属于“其它”类的知识.分析考纲,有两点要注意:一是“与重要文学作品相关”;二是“浅显”.这决定着高考出题的范围和难度(近几年高考试题表明了这一点),也是我们复习时的依据.本考点的考查形式是选择和填空两种.复习应该以统编教材第五册中“古代文化常识简介”为依据,并适当拓宽.“职官”、“地理”有关知识近几年没有考到,复习中应格外重视.  相似文献   

20.
[备考指导] 1.命题规律分析:本专题是历年高考命题的重点区域. (1)考查的重要知识点主要有传统自然经济及其解体、洋务运动及其创办的军事与民用企业、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及其创办的民族工业、建国初期对民族工商业的调整与改造等. (2)命题观点主要有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发生变动,自然经济开始解体,近代民族工业逐步兴起;洋务运动开启中国近代化先河,抑制外国经济势力扩张,促进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民国初年(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得到进一步发展(出现短暂春天);南京国民政府前十年,民族工业出现较快发展;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民族工业陷入困境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