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案例描述] 一、提供情境--自主建构1/2 1.认识1/2 (1)了解学习起点:板书"分数",问:你认为什么是分数? (2)教师课件出示1/2:这就是我们要认识的分数,你会读这个分数吗?分数跟以前学过的数有什么不一样呢?  相似文献   

2.
刘爱群 《江西教育》2006,(14):86-43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第六册第59、60页. 教学过程 一、习旧引新 师:昨天我们认识了分数,现在请同学们每人写一个自己熟悉的分数,然后说一说对于自己所写分数的理解.  相似文献   

3.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60~61页.   教学过程:   一、分数的产生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分数的意义",要比较全面地理解分数,我们一般从三个方面来理解分数,我们一般从三个方面来研究:分灵敏是怎样产生的,分数是什么,分数的作用是什么.……  相似文献   

4.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60~61页.   教学过程:   一、分数的产生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分数的意义",要比较全面地理解分数,我们一般从三个方面来理解分数,我们一般从三个方面来研究:分灵敏是怎样产生的,分数是什么,分数的作用是什么.……  相似文献   

5.
一、说教材 我说课的内容是青岛版小学数学第十册第二单元第一个信息窗:分数的意义.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是本单元学习分数分类、分数基本性质及今后学习分数四则运算和解决有关分数问题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6.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经历分数的产生过程,初步认识二分之一,体会几分之一的含义,能用折纸、涂色等实际操作结果表示相应的分数. 2.学会用直观的方法比较分子都是1的两个分数的大小.  相似文献   

7.
【教学内容】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结尾设计一】师:今天我们认识了分数,你能结合生活实际,用分数来说一句话吗?生1:一个苹果把它平均分成3份,一份可以说成1/3。生2:我们把一张纸平均分成4份,一份就是1/4。  相似文献   

8.
一、复习与导入 1.复习. 师:同学们,我们在五年级时已经学习了分数的加法和减法,下面出一组同分母分数相加的口算题.不读算式,直接抢答答案.  相似文献   

9.
一、结合情境--认、读小数 师:认识数是数学课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从入学以来,同学们认识了像1、2、4、10、100这样的整数(板书:整数),还认识了像1/3、2/5、7/10这样的分数.你在生活中还常见哪种数?生:小数. 师:你在哪儿见到的小数最多? 生:我在超市物品的标签上.师:表示物品价格的时候经常会用到小数.你们知道价签上的小数所表示的含义吗?  相似文献   

10.
四年级某班正在上数学课-<分数的初步认识>.只见老师运用课件出示一只生日蛋糕,请学生把蛋糕平均分成8份.学生按照老师的要求完成了蛋糕的平均分.教师似乎想渗透一下思想教育,又问:"这8块蛋糕两块给你,两块给爸爸,两块给妈妈,剩下的蛋糕给谁?"这时,一个个学生高高将手举起:"给我们自己吃.""给我们家的狗吃."学生们的回答使听课的教师愕然:给自己吃,竟然还有甚者给狗吃……  相似文献   

11.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多媒体课件呈现篮球架图   师:在我们熟悉的篮球架上,你能找出哪些我们已经认识的图形?(生答: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   2.引入课题   师:今天这节课,我和同学们一起来认识这当中的一种图形--三角形.(板书:三角形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教学内容 新世纪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设计思路 本节课的课题是"分数的再认识",我首先考虑的是在本节课上让学生对分数有哪些新的认识,据此.确定本节课的目标.设计教学环节.1.谈话导人,回顾分数的意义,为新课的学习做好准备.2.创设情境.发现问题.  相似文献   

13.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多媒体课件呈现篮球架图   师:在我们熟悉的篮球架上,你能找出哪些我们已经认识的图形?(生答: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   2.引入课题   师:今天这节课,我和同学们一起来认识这当中的一种图形--三角形.(板书:三角形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教学内容:新世纪教材三年级上册"周长的认识". 教学过程: 一、感知周长 1.初步感知.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数学王国里的新朋友--周长.你听说过周长吗?猜一猜什么是周长.  相似文献   

15.
来到"303"     
我终于上三年级了,我非常高兴. 来到303班,我认识了很多新同学.当时,我还不认识别的同学,看见别的同学在议论纷纷:"这是谁呀?跑到我们班上来了."我心里想:过几天不就认识了.  相似文献   

16.
教学内容:人教版教材六年级上册第56~58页"认识圆".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今天我们来进一步认识圆,你已经知道了哪些有关圆的知识? 生:我知道圆周率是3.1415926. 生:我知道圆有半径和直径.  相似文献   

17.
设计理念   "分数的意义"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第10册第4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本课教学是在学生借助直观手段,对分数已经有了一个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的,它是学生系统学习分数的开始.……  相似文献   

18.
设计理念   "分数的意义"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第10册第4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本课教学是在学生借助直观手段,对分数已经有了一个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的,它是学生系统学习分数的开始.……  相似文献   

19.
青年教师优质课评比并非一无是处,评比课可以锻炼我们,让我们更好更快地成长。多媒体的运用也并非不好,只不过让我觉得评比课与平时的教学有点脱节,评比课不要成为公开的作秀课,评比课应变得简单、有效、真实。北师大版三年级的“分一分”(也就是“分数的初步认识”)。这堂课我以玩折纸为主线,让学生在玩中学。大致流程是:玩折纸——认识分数——研究分数——再玩折纸表示分数。教学目标:1.通过折一折、涂一涂、说一说等一系列实践活动,让学生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体会学习分数的必要性。2.学会读、写分数,并会用折纸、涂色等方法表示简单的…  相似文献   

20.
教学内容:北师大新世纪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认识分数”P56~P58。教学目标:1.经历分数产生的过程中认识分数,了解分数的各部分名及知道分数的读法。2.在动手操作中掌握分数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和初步的想像能力。3.在合作交流中,理解分数的形成,初步学会与人交流。教学重点:二分之一的认识。教学难点:理解分数是整体的几分之几教学过程:一、分一分,认识121.平均分。师:把4个苹果分给2个小朋友,可以怎么分?(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指出每人2个苹果的分法叫平均分)师:如果把2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得到几个?2.认识12。(1)师: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