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师:有人说,"看菊"是本文的线索,文章通过写母亲央求"我""看菊"被拒,到"我"答应母亲"看菊"未果,最后妹妹推"我""看菊"告慰母亲,来表达"秋天的怀念"的。对此,你有什么不同的看法?生:第二三次是看菊,第一次是看"花儿","菊花"与"花儿"不同。生:没有什么不同吧,作者这样写,只是为了避免重复而已。生:我也这样认为。题目是"秋天的怀念",而菊花是秋天的典型意象,母亲一再央求儿子看菊,  相似文献   

2.
(一) (初读感悟"我"第一次抱母亲的动作和感受:使劲 难过) 师:到底是怎样的一位母亲,让"我"抱她之后心里难过、愧疚不已呢?你从字里行间看到了一位怎样的母亲? 生:我发现了一个辛苦的母亲."在我的记忆中,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这样年复一年,直到我们长大."  相似文献   

3.
母亲的心     
母亲一部不落地看了我所有的电影,却从未称赞。"看你在雪地里翻滚,真是让我心疼。"她总是会在信里写这样的话。她看到我手拿大刀、背上刺青的武侠片海报时说:"这孩子,脚上又生冻疮了。"世界上只有母亲一个人注意到了我脚后跟上贴的那块小小的肉色创可贴。等我有了一定的收入后,我送了哥哥一块手表。回家后,母亲问起价钱,我说":150万日元左右吧。"母亲好像不高兴似的嘟囔了一句":你,出息了啊!"我和女友分手成为单身以  相似文献   

4.
第一次睁眼看世界我是一个早产的孩子,偏又碰上了难产。当时医生建议母亲:"看来胎位不正,剖腹产吧,这样风险小一点。"母亲说:"医生你让我再试试吧?我能行的。我爷爷身体不好,我剖腹产了,就没有人照顾我爷爷了。"最后顽强的母亲还是顺利地将我生下来了。  相似文献   

5.
母亲的等待     
我出生在步云山下、碧流河畔一个山青水秀的小山村。我生下来就没见过父亲,是母亲独自把我拉扯成人。听母亲说,他们结婚后,父亲考上了东北大学,第二年我便呱呱坠地。这时发生了"九·一八"事变,父亲在沈阳参加了爱国学生运动,从此再也没有回来。那年,母亲只有25岁。往后的日子里,母亲埋头操持家务,细心侍奉公婆,饱尝人间的酸甜苦辣。母亲不仅  相似文献   

6.
母亲的心     
母亲一部不落地看了我所有的电影,却从未赞不绝口。"你在雪地里翻滚,真是让我心疼。"信里,她总是会写这样的话。她看到我手拿大刀、背上刺青的武侠片海报时说:"这孩子,脚上又生冻疮了。"世界上只有母亲一个人注意到了我脚后跟上贴的那块小小的肉色创可贴。等我有了一定的收入以后,我  相似文献   

7.
正片段一师:首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想:母亲通过哪些方面给了我启蒙?启蒙了我什么?用简洁的语言写下你的思考。(学生自学)师:一起来交流,母亲通过哪些方面给了我启蒙?生:母亲通过"唱歌谣、讲故事、唱童谣、猜谜语"四个方  相似文献   

8.
一品文意: 师:请同学们选出一个课堂"热词",并说明理由. 生:"背"字,课文中多次出现它. 师:课文中有两个"背"字,名词的"背"和动词的"背",词性不同,读音有异,你选哪一个呢? 生:我选的是动词的"背",文章多次写到了"背".作品中的我提及母亲,"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还有"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这些句子为"背"母亲做了铺垫.然后有下文"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这样一个细节,一个"背"字把全文情节紧串一起.  相似文献   

9.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日,我闪的党也有自己的生日,7月1日是党的生日。党的生日,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向党祝福。爸爸唱着歌:"我把党来比母亲,母亲只生了我的身,党的光辉照万代……"  相似文献   

10.
正一、品读:感受母亲教子的"严"与"慈"1.整体感知,定位关键语句。师:谈到母亲,文章中有一句话,很概括地写出了胡适心目中母亲教育自己时的形象,是哪一句话呢?请大家把它找出来。生:第7段的最后一句话"这是我的严师、我的慈母"。2.品读赏析,感受"严师慈母"。师:(板书:严慈)我们语文是讲究品读的,那么接下来请大家自由阅读文章的4—7自然段,抓住关键字句或细节,然后来谈谈你品读到的母亲的严或者慈。(学生阅读,并在教师的提醒下圈划,写批注,5分钟左右,老师开始请学生站起来交流。)生1:"她看我清醒了,才对我说昨天我做错了什么  相似文献   

11.
黄燕 《江西教育》2004,(15):56-56
[实录] 师:"春蚕到死丝方尽",在作者眼里,母亲就是春蚕,为培育自己而辛劳一生.同学们还有什么疑问吗? 生:老师,我觉得课文中的"轻轻地对我和姐姐说"如换成"语重心长地说"更为准确. 师:能说说原因吗? (有几名同学举了手) 生:母亲养蚕非常辛苦,她告诉我们学习得用功.用"语重心长地说"好.  相似文献   

12.
    
"端午时节草萋萋,野艾茸茸淡着衣".只是我对艾草的感触比较迟钝.长大了才听别人说,我小时候每年身上都长满了疮,母亲听人说用端午艾草上的露水洗脸洗身子.一年四季都不会生疮生痒.于是,母亲就用艾草泡成水给我洗浴,我也就真的再没生疮生痒.也许其他的母亲也怕孩子生疮生痒的吧.  相似文献   

13.
泥在莲池     
我出生在腊月,听说那年的雪好大,那一日,母亲梦见了滔滔黄河,排山倒海而来,浪尖上有一瑞兽驮一童子,摇头摆尾,待上前细看,可转眼就不见了。阴历十三,母亲剖腹生了我,这是母亲平生第一次住医院。母亲疼爱但并不娇惯我,这一点我自小了然。其实我们的生命就是一粒尘埃,每个人都有它的去处,可我希望这个世界是美好、圣洁的,索性把自己的网名叫作"泥在莲池"。  相似文献   

14.
一向都看不起母亲。因为母亲不识字。不识字,素质就低。我烦母亲高腔大嗓地说话,仿佛在与人吵架。我讨厌母亲生吃黄瓜的样子,把黄瓜在衣摆上擦擦就吃,还说不干不净,吃了没病。我嫌弃母亲每每把我的剩饭端起来就吃,一边吃一边说,浪费了多可惜。我最厌恶的是.母亲爱吃大蒜,常常生吃,一嘴大蒜味儿,让我闻了就想吐。  相似文献   

15.
母亲     
母亲生在农家,所以朴实.她比所有普通人更普通.人总是容易把眼睛盯在别处,而忽视眼前的.于是.便也容易失去弥足珍贵的.希望我的觉醒不会太晚. 我们家除了母亲.谁都出去旅游过.每次全家出游,母亲都会一个人留在家里,有时我随口说:"妈,一起去吧!"母亲就会说:"我不去.我走了猪怎么办?没人看家……去吧!你们快去!"听母亲这么说,我们就心安理得地扔下母亲,出去观光去了.难以置信的是,我们居然把这当成了习惯.  相似文献   

16.
正我"不好好儿活"师:无论生活是贫穷还是富贵,无论身体是健康还是残疾,上帝创造的每一个生命个体都有其存在的价值,《秋天的怀念》中,母亲的一句话告诉所有人应该这样生活——生:(齐答)"好好儿活,好好儿活"。师:母亲为什么要和自己的儿子说"要好好儿活"呢?生:(齐答)因为作者"不好好儿活"。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生:开头"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直接点出"我""不好好儿活"。对生活失去了  相似文献   

17.
刘建春 《江西教育》2011,(11):34-35
<正>[片段一](《散步》)师:作者在文中写到了哪些生命?(生读书、思考)生: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师:对,这是从文中"我"的角度来看的。如果按照我们的表达习惯,改为"我们一家人在散步"好不好?生:不好。文中突出交代具体是哪些家人,表现对家人的尊敬、亲情。师:真好,那从别的视角来看还有吗?(生浏览、思考)生:前面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  相似文献   

18.
<正>有个孩子问我:"您的母亲怎么那么厉害!是不是那时候高小毕业生都是如此。"不是所有的高小毕业生都像我的母亲,我母亲应是其中的佼佼者。我猜至少有三个原因:一是我的外祖父是当时我县唯一的大学生,母亲是他的第一个孩子;二是母亲之后,外祖父连得三个男孩,他把培养儿子成才的任务几乎全放在我母亲身上;三是生我  相似文献   

19.
"唱支山歌给党听,我把党来比母亲,母亲只生了我的身,党的光辉照我心……""党啊党啊,亲爱的妈妈,你用那甘甜的乳汁,把我培养大……"同学们,听到上面这些描写共产党的歌曲,你是不是  相似文献   

20.
于丽华 《班主任》2012,(6):66-67
正难忘那个杨柳依依、生机盎然的温馨校园,耳畔仿佛依然回荡着摆钟那低沉的"当当"声。她仍是当初的模样,长发束至脑后,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两支粉笔"带我快乐入学7岁那年,我还是个贪玩的孩子,整天带着一群小伙伴满世界跑。突然有一天,母亲塞给我一个花布书包,告诉我要上学了。我哪里肯依,母亲只好生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