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正>安塞腰鼓是广泛流传于中国陕北地区的一种鼓舞艺术,其因发源于陕西省延安市安塞区而得名。安塞腰鼓历史气息浓郁,据资料考证,其已经走过数千多年的历史。2006年,安塞腰鼓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安塞腰鼓走出陕北地区,走向全国乃至全世界,得到诸多美誉。如今,在坚定文化自信自强的时代背景下,安塞腰鼓作为特色文化的典型代表,无疑是地方文化生态建设与国家文化形象构建的重要研究对象。从地域文化视角深入探索安塞腰鼓的文化内涵,有助于发掘安塞腰鼓的多元价值。  相似文献   

2.
“安塞腰鼓”是热情奔放的歌;“安塞腰鼓”是激情洋溢的诗。它以对安塞腰鼓这种艺术形式的赞美为线索,用“好一个安塞腰鼓”贯穿了全篇。这句话中的每一个“好”字都有其独特的内涵。而这句话文字上的变化又避免了形式上的重复、单调。一好:紧张热烈的气氛安塞腰鼓是人鼓合一的艺术,鼓随人舞,人伴鼓跃,以激烈的节奏宣泄生命,以飞跃的舞步表达激情,以紧张的气氛诉说追求。为了表现紧张热烈的舞蹈气氛,文章用了一连串的比喻。先描写了鼓“: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后描写了人,按照由局部到整体的顺序,描写了最引人注…  相似文献   

3.
许雅健 《江西教育》2012,(Z5):12-13
"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好一个安塞腰鼓!"5月11日上午9时,在南昌市青山湖区青新小学多媒体教  相似文献   

4.
安塞腰鼓的历史渊源与健身功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安塞腰鼓——人类生命力量的凝聚物的表现。安塞腰鼓——是一种舞蹈艺术。安塞腰鼓——深受人民群众喜爱的健身运动项目。安塞腰鼓——众多社区开展的最为广泛的健身活动。  相似文献   

5.
【案例】《安塞腰鼓》是我国当代作家刘成章写的一篇抒情散文。课文为我们描述了安塞腰鼓这一独特的民间舞蹈艺术。通过写安塞腰鼓强健的舞姿、沉重的响声、震撼人心的力量来赞美黄土高原人粗犷、豪迈、开放的性格。教学前,我一直担心,因为对于我们这边江南地区的学生来说,文章中的安塞腰鼓、黄土高原毕竟离我们的生活太遥远了,学生没有真切的体验,  相似文献   

6.
安塞腰鼓是陕北民间民俗艺术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种传统的民间广场传统体育项目。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人们的思想观念不断快速更新,导致我国大量优秀的文化遗产正日渐流失与消亡。本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调查延安中小学安塞腰鼓校本课程开发现状,分析影响安塞腰鼓在中小学开展的因素,并提出相应对策,为安塞腰鼓的保护、传承发展提供实践支持。  相似文献   

7.
董琼 《湖北教育》2007,(10):21-25
教学实录一、导入"安塞"师(板书课题):谁来读课题?生:安塞腰鼓。师:"塞"是个多音字。读得很准!师(出示地形图):大家看,这是一张中国地形图,安塞就在这里。它地处黄土高原,自古以来是兵家要塞,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主要发祥地之一。安塞腰鼓就诞生在这块土地上,被誉为"天下第一鼓"。(学生齐读课题)  相似文献   

8.
<正>【文本解读】《安塞腰鼓》是当代散文家刘成章的名作,充满力量之美。这篇文章发表于1986年,但作者的创作灵感早在1977年便埋下了。刘成章在《关于<安塞腰鼓>》一文中写道:“还是在出门上厕所时,无意瞟了那么一眼。但这一瞟就放不下了,觉得那些农民后生简直神透了,他们舞臂啸风,踢腿喷火,他们的每一个动作都扑打着我,点燃着我。”《安塞腰鼓》是一篇典型的先有情、后有文的“为情造文”的文章,  相似文献   

9.
赵红艳 《成才之路》2011,(20):36-36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揭示目标今天我们学习"安塞腰鼓",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多媒体出示)(1)朗读课文,感受"安塞腰鼓"的磅礴气势。(2)体味"安塞腰鼓"所宣泄的生命力量。(3)理解排比、反复句在文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课文品读] 《安塞腰鼓》奇妙的抒情艺术 凡是读过《安塞腰鼓》的人,就一定能感受到文中激扬的情感。这篇美文与其说是在描叙“安塞腰鼓”的气壮山河。还不如说是作者在借安塞腰鼓抒发心中不可遏止的激情。作者奇妙的抒情艺术,值得我们体味、欣赏。  相似文献   

11.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目标 今天我们学习"安塞腰鼓",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多媒体出示) (1)朗读课文,感受"安塞腰鼓"的磅礴气势. (2体味"安塞腰鼓"所宣泄的生命力量. (3)理解排比、反复句在文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正>《安塞腰鼓》是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是我国当代作家刘成章写的一篇歌颂激荡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的抒情散文。课文为我们描述了安塞腰鼓这一独特的民间舞蹈艺术,写出了安塞腰鼓壮阔、豪放、火烈的特点,赞美了黄土高原人民粗犷、豪迈、开放的性格。文章既是高原生命的热烈颂歌,也是民族魂魄的诗性礼赞。一、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十二至十六自然段。2.了解安塞腰鼓独特的魅力和内涵,感受黄土高原  相似文献   

13.
一、导入师:这节课我们将在作家刘成章的带领下,欣赏来自黄土高原的安塞腰鼓。(投影“安塞腰鼓简介”)安塞腰鼓是一种独具魅力的民间大型舞蹈艺术形式,具有2000年以上历史。可由几人或上千人一同进行表演,磅礴的气势、精湛的表现力像掀起在黄土地上的狂飙,展示着陕北高原农民悍勇威猛的个性。安塞腰鼓有“天下第一鼓”的美称,1986年荣获首届中国民间舞蹈大赛最高荣誉大奖。1995年陕西省安塞县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腰鼓之乡”。师:请大家看注解①,课文发表于1986年,正是安塞腰鼓获得大奖的那年。同学们看过安塞腰鼓表演吗?我们先来感受一下它…  相似文献   

14.
安塞腰鼓是陕北民间民俗艺术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种传统的民间广场传统体育项目。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人们的思想观念不断快速更新.导致我国大量优秀的文化遗产正日渐流失与消亡。本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调查延安中小学安塞腰鼓校本课程开发现状.分析影响安塞腰鼓在中小学开展的因素.并提出相应对策.为安塞腰鼓的保护、传承发展提供实践支持.  相似文献   

15.
《安塞腰鼓》一文气势恢弘,语言简洁有力,学生只要通过朗读,就可以真正体昧到安塞腰鼓的节奏、气势,感受其生命力,领略安塞腰鼓的内涵。在这篇文章中笔者设计了以下几个阶段。  相似文献   

16.
安塞腰鼓是一种独特的民间大型舞蹈艺术形式,具有2000年以上的历史.它具有极强的健身、娱乐、教育和表演功能,深受当代大学生的喜爱.而且安塞腰鼓内涵丰富、活动形式多样、可以使学生在具有浓厚的民族文化氛围中学习和陶冶情操.因此,西部地区普通高校开设安塞腰鼓课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和教育意义,并且对高校体育改革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高海珊 《学语文》2014,(6):64-64
让我们先看散文《安塞腰鼓》(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中的一段文字: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  相似文献   

18.
[案例]<安塞腰鼓>是我国当代作家刘成章写的一篇抒情散文.课文为我们描述了安塞腰鼓这一独特的民间舞蹈艺术.通过写安寨腰鼓强健的舞姿、沉重的响声、震撼人心的力量来赞美黄土高原人粗犷、豪迈、开放的性格.教学前,我一直担心,因为对于我们这边江南地区的学生来说,文章中的安塞腰鼓、黄土高原毕竟离我们的生活太遥远了,学生没有真切的体验,怎样才能引导学生体会到安塞腰鼓独特的魅力呢?  相似文献   

19.
《安塞腰鼓》是一篇歌颂激越生命、宣泄磅礴力量的美文。安塞腰鼓在文章中作为人类生命和力量的一个载体、一种象征,具有其确定性和不确定性、具体性和抽象性。安塞腰鼓作为黄土高原上的一种民间艺术,充满原始的粗犷和浓郁的乡土气息,作者从其中体察、发掘出的是中华民族的性格和人类的生命本质,其内涵丰富,意蕴深厚。  相似文献   

20.
<安塞腰鼓>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入选教材以来,一直深得广大师生的喜爱.这不仅是因为安塞腰鼓作为"天下第一鼓"所具有的独特艺术魅力,更在于作家刘成章的生花妙笔.气势威猛、磅礴的安塞腰鼓,在作家的笔下,仿佛是掀起在黄土高原上的狂飙,让读者震撼,让世人瞩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