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当代中国社会,人人都知道“让媒体曝光”这句话总是带有一种威慑力。但是,在一次次的事件报道中,一些媒体受经济利益的驱使,置所担当的社会责任于不顾,与正确的方向背道而驰,使得自身的正义初衷发生了扭曲,严重影响了传媒的公信力。2007年7月,北京一家电视台爆出“纸馅包子”事件。对这样一起骇人听闻的新闻造假事件,新闻界深感震撼,社会反响强烈。通过此事,我们应该吸取教训,新闻媒体如果忘记自己的社会责任,将舆论导向置之脑后,罔顾新闻报道的社会影响和综合效应,那就难免出现类似这样的造假事件。  相似文献   

2.
胡恩强 《新闻实践》2010,(10):24-25
今年5月,温州日报推出复刊30周年系列报道“那一刻,我们见证历史”,选取30年来曾报道过的重要的历史事件、人物,采访当年“在现场”的记者,回顾历史时刻,报道新闻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报道巧妙地进行“旧闻新写”,将历史事件进行二次报道,既宣传了媒体自身在发展过程中为社会经济发展所做出的贡献,也宣传了媒体人在历史事件报道中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引起了广大读者的共鸣。  相似文献   

3.
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枪击事件发生后.美国个别媒体曾报道“凶手是中国留学生”.有些媒体也跟风加以传播。对此.竞报、北京青年报先后以《面对爆炸新闻的媒体责任》、《媒体要有社会责任感》为题发表评论说:“面对爆炸新闻的‘诱惑’.如何能表现得更成熟和自律、肩负起社会责任.是中国媒体需要恩考的”:“越是这种影响巨大、拼抢激烈的新闻事件.媒体越要谨守职业道德.务必做到准确、客观、翔实。”  相似文献   

4.
媒体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生活中最为重要的“塑型力量”。本文结合重大突发性事件报道的特点和媒介的职能,简要阐述了地方电视媒体在重大突发性事件报道中应承担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5.
随着市场化改革,新闻媒体逐渐将新闻事件当作一种"商品"来生产,就此引发了学者对新闻公共性的再思考,媒体的社会责任进而成为讨论的热点。"媒介事件"这一概念的提出,指明了新闻是一种"建构的真实",也为探讨媒体社会责任提供了一种全新视角。对影视红人陈晓旭去世的报道构成了典型的"媒介事件",从中可以窥见当下重提媒体社会责任的必...  相似文献   

6.
回归公共危机事件中有关传媒推动力的思考,绕不开媒体的责任、道义与伦理。事实上,任何一场公共危机事件的媒体视觉,都是对其自身责任、道义与伦理的一次折射。从媒体角度而言,什么样的视觉立场与观念,决定了报道的选材与走向。在一场公共危机事件中,媒体是愿意持续地关注纷扰曲折、甚至引人悬疑的事件本身,还是带着思考与道德、责任去引导社会舆情?其反映出来的报道及报道带来的社会影响会有很大的区别。  相似文献   

7.
“三鹿婴幼儿配方奶粉事件”(以下简称“三鹿事件”)事发前后,企业在媒体上的形象发生了强烈的逆转.这种逆转的背后是什么?观察“三鹿事件”中的新闻媒体,我们注意到,各种媒体均未能及时真实反映当时的社会舆论.正因为此,媒体对企业早期的过失行为没有起到应有的纠偏作用。媒体在社会转型期的价值观失态和责任缺失是出现这一问题的原因之一。从新闻传播学角度看.媒体的叫醒作用失灵是这一事件留给我们的教训。  相似文献   

8.
新华社记者刘子富在《新群体事件观》一书提出了自己的“新群体事件观”,即现场第一原则、就事论事原则,他所提到的观点是一种媒体报道的第三方观点,主张报道的客观性。笔者以为,在群体性事件中媒体除了如实的报道事实之外还应该自觉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9.
“一滴水考验一座城市”——在2005年11月下旬发生的“哈尔滨停水”事件中,很多媒体都用了这样的标题来描述突发水荒对城市和居民生活的影响。在我看来,这滴水不仅是对老工业城市哈尔滨的一次考验,更是对国内各家媒体如何进行突发性事件报道的一次考验。“哈尔滨停水”事件发生后, 今日早报编委会在第一时间派我赶赴哈市采访,这也早报推出“第一重点”栏目以后,首次直接派记者采访国内重大突发性事件。如何在这场“媒体战”中取胜, 一时间,成了全报社齐心协力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
灾难性事件的报道.是对媒体能力和水平的重大考验。2009年的台湾莫拉克风灾是两岸媒体工作者继“5·12”汶川大地震后.又一次通过“媒介事件”亲身参与的一场“历史的现场直播”。灾难是一幕幕令人扼腕垂泪的悲剧,及时、透明地报道灾难,能够满足受众的知情权,是媒体义不容辞的责任;而理智、科学地分析灾难,能够较好地传递情感信息.是媒体收到传播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媒体的社会功能与社会责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水发炎”、“杨丽娟追星”、“纸馅包子”……这接二连三的新闻事件,虽然曾经赚足了眼球,但是过后却深深地拷问着当今媒体的社会责任,严重地摧毁着整个行业的信用。面对日益滋长的低俗之风、虚假之风,理性的思考和反思也逐渐泛开:面对新形势和新问题,媒体到底如何完成“社会守望者和环境监测者”的使命呢?  相似文献   

12.
默多克新闻集团的窃听事件又一次把媒体对个人隐私的侵害,和媒体的道德责任的缺失推到风口浪尖。但是,人们对于媒体窥私盛宴背后的公众兴趣一直缺乏足够的认识。媒体窥私的背后有着复杂的社会心理动因。  相似文献   

13.
媒体能够通过持续对某一问题的集中报道,使原本不出现在公众视野之内的事件成为一时间社会关注的焦点,被称为“媒体事件”。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社交媒体的蓬勃发展,我国突发舆情风险事件频发,给舆论环境和社会稳定带来负面影响.值得重视的是,在这些舆情风险事件传播中,有的主流媒体也表现出专业失范、社会责任缺失等行为,从一侧面助推了风险事件的传播与扩散.本文将对主流媒体责任缺失的表现以及需要承担起的社会责任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5.
透过"疫苗事件"看新闻报道的风险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轰动一时的“高露洁事件”刚落下帷幕,发生在泗县大庄镇的“疫苗事件”又一次吸引了国人的眼球。也许,在SARS流行为社会大众切实感受之后.新闻媒体对公共卫生事件的份量有了全新的认识。公共卫生事件事关公众生命健康,社会大众对相关的新闻报道就有一种本能的知情欲望,对于媒体来说,这不啻是吸引受众的绝佳时机。但是,新闻媒体在“高露洁事件”中的表现对于他们自身来说无疑是当头棒喝,空穴来风的新闻报道所具有的风险性并不比公共卫生事件本身来得小。  相似文献   

16.
冯晶  赵华 《新闻世界》2010,(7):167-168
随着社会进入转型期,各种公共危机事件频发,媒体作为社会的口望哨,如何积极发挥作用,承担沟通社会的功能,对危机事件的解决至关重要。本文以芬克的危机阶段论为基础,探讨危机事件中的媒体责任问题。  相似文献   

17.
于建红 《新闻世界》2013,(1):154-155
履行社会责任是媒体的立身之本。然而,近几年一些媒体在新闻报道中所表现的社会责任感缺失现象越来越严重。本文以“烟台毒苹果”事件为例,探讨我国媒体存在的新闻价值取向错位、违背新闻规律、舆论引导失职、人文关怀缺失等问题,提出坚持新闻专业主义、正确引导舆论、注重人文关怀、健全法律机制,加强新闻管理等对策。  相似文献   

18.
“湖南湘潭产妇死亡事件”因其戏剧性的矛盾及舆情态势的多次转变成为了网络热门的话题之一.媒体报道的事实细节缺乏和情感偏向加之医院、逝者亲属、民众三者之间的摩擦不断升级,使得这其原本普通的案件在医患关系紧张的当今社会中升级为全国性的公众事件,也使其成为反映媒体失衡报道的典型.本文从“湖南湘潭产妇死亡事件”的新闻报道入手,通过对媒体报道和舆情态势双重维度进行分析,揭示事件中媒体失衡报道造成的社会影响,旨在为舆论监督下媒体社会责任的建构提供有效借鉴.  相似文献   

19.
从“三鹿”奶粉事件反思媒体责任与政府信息公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鹿”毒奶粉迄今已经发生了数月,但是因这一食品安全问题而引发的社会危机,足以引起我们对政府信息公开和媒体责任的思考,特别是政府信息公开执行力度不够,不仅严重影响媒体对事件的介入和报道,造成许多相当负面的效应,而且也直接或问接地削弱了国内外公众对我国政府的评价,削弱了奥运会形成的正面效应。本文通过分析“三鹿”毒奶粉事件中媒体在政府信息公开前后相关报道的特点和效果,阐明政府信息公开在处理社会危机中的作用,探讨媒体如何突破报道社会危机的困境,为今后政府和媒体处理类似社会危机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20.
捍卫好新闻的真实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国内媒体爆出了两则轰动一时的假新闻:一是“纸馅包子”事件;二是“史上最毒后妈”事件。尽管二者在消息来源、传播渠道和社会影响等方面都存在诸多差异,但是透过它们背后的新闻形成理念,我们应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新闻真实性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