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本文就前人对“得”字句变换已做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并对“得”字句的三种基本形式的转换等现象的原因进行了探讨。指出“Ns+V+得+NP+VP”结构各部分间的语义关系极为复杂,不是一个施受事关系所能解决得了。提出了民族学生学习汉语“得”字补语句的习得办法。  相似文献   

2.
助词"得"与语素"得"有时不好区分, 我们不妨采用加词和变换句式的方法辨认。具体方法是: 带助词"得"的句子,可以加时态助词"着、了、过"变成复句,形式是:主语 谓语 时态助词,谓语 得 补语。如: ①我的肚子饿得咕咕叫。  相似文献   

3.
从重动句看“把”字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重动句NP1+VP+NP2+VP+C变换为“把”字句NP1+把+NP2+VP+C全到的限制,来讨论“把”字句的补语问题。研究发现,“把”字句的补语语义不指向主语,而指向宾语或谓语,而指向谓语时,充当补语的词语要符合“把”字句的语义特征。  相似文献   

4.
文章从语义、句法、语用几方面考察"得"字句的限制条件。语义上,补语所表示的结果、状态、程度等必须缘起于"得"前的动作行为或状态。句法上,否定式补语、"把"字句和"被"字句主要动词带的补语、二级补语等不能转换成状语。重动句的谓语动词通常不能是非自主动词;补语语义指向动作的重动句是否表示惯常性的行为要视整个句子的情状而定;动作行为为旧信息时一般不使用重动句。  相似文献   

5.
在实际语言运用中“,V得”式重动句中的第一动词V1有时可以省略,有时不可以省略。文章首先运用句式变换的方法分析了“把”字句与“V得”式重动句V1之间存在的浅层规律。随后参照刘雪芹(2003)一文对重动句补语语义指向的分类,从相关的三大类六小类出发,运用语义指向分析法,分别探究“V得”式重动句补语的语义指向与第一动词V1隐现条件之间的关系,得出进一步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本文就“Ns V 得 NP VP”句的语义关系,从语义结构层次、“NP”与“V”、“NP”与“VP”、“NP”与“V”“VP”、“Ns”与“NP”、“Ns”与“VP”诸方面入手进行了探讨,得出结论:“Ns V 得 NP VP”结构各部分间的语义关系极为复杂,不是一个施受事关系所能解决得了。  相似文献   

7.
就语义角度讲“V+得+R”结构其补语R既可以表示可能,也可以表示情态。研究发现,造成其多义性的条件与它的构成成分V和R不无关系。通常当V为单音节动词,R为形容词,且V和R能直接组合时,这个结构就会产生多义。但这个多义结构其内部必然有一些深层次的不同,首先无论从意义方面,还是从句法角度都可以看出,“得”在这两种相同的结构中是有其各自特点的。其次,补语R的内部扩展形式和否定方式以及语义中心也有一定不同。再者,它们之间还可以有句法功能和重音等方面的区别。  相似文献   

8.
本文试用语法中的三个平面理论,多角度、多侧面地研究近代汉语中表情态的“得”字句。在句法上,这类“得”字句可以分为“V得C”式和“V得OC”式。在语义上,这类句子常由两个动核结构构成,补语的语义指向可指向主事、主事的一部分、客事、客事的一部分和述语。在语用上,这类“得”字句有主题句和非主题句之分。  相似文献   

9.
本文运用配价语法理论,结合成分移位的分析方法,对“V1P+V1+得+MC”结构中“V1P”的动词V1省略情况进行分析,并尝试归纳出该动词省略所需的前提和条件;此外,还探讨了该结构中动词、论元、情态补语之间的语法语义关系;最后一部分针对“V1P+V1+得+MC”结构动词省略情况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实际教授提出了个人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X+透"结构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X+透”结构是比较特殊的述补短语。文章主要研究“X+透”中“透”做补语的词性和意义、能带“透”做补语的词、带有“透”做补语的句子结构的特点、“透”做补语的语义指向等。  相似文献   

11.
口语中的“v/A+死了”和“v/A+得要死”被称作感受程度补语。在借鉴前人的基础上,提出:“V/A+死了”中“死了”表程度是由结果补语虚化而来,“V/A+得要死”中“得要死”表程度是由状态补语转化而成。先对这两种格式进行具体的描写,进而阐释它们两者的来源、特点,以及语义、语用方面的细微差别。  相似文献   

12.
蒋树青 《现代语文》2009,(12):43-46
汉语主谓小句作“得”后补语句就是汉语中的“V+得+NP+VP”结构。以往对这一结构的研究存在着不少分歧,本文就其中一些分歧发表了看法,从结构分析、语义阐释、变换推导、构式意义这四个方面对“V+得+NP+VP”结构重新审视、分类,并对其内在语义关系和句式变换规则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现代汉语中的“(N)+V得+NP+VP”句在语义平面上具有一定的复杂性。文章将从“(N)+V得+NP+VP”句的基本语义结构、“(N)+V得+VP+VP”句各部分的语义关系、“(N)+V得+NT+VP”句的语义结构模式对这类句式作一语义上的分析。  相似文献   

14.
“NP+VP+得+NP+VP”结构在汉语中有很多,它们大致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为“NP+VP+得+NP;+VP”,如“张三打得李四站不起来”、“他吓得小孩哭了”等,第二类为“NP;+VP+得+(NP.’s)NPi+VP”,如“他兴奋得脸红了”、“他走得脚疼了”。虽然两类就看上去相似,但实际上在很多方面存在着差异,下面我们就详细地讨论一下:  相似文献   

15.
在现代汉语中,“(N)+V得+NP+VP”句式屡见不鲜,前贤已经对此进行了一定的研克,通过从(N)、V、得、NP、VP五个部分着手,对此类句式的成分构成可作出进一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6.
黄静 《文教资料》2011,(36):119-121
“X得不能再X”这一格式在新闻作品和文学作品中都很常见,但相关研究很少。“x得不能再x”结构中X多为形容词,且都为原型的性质形容词,这个结构常在句子中做谓语、定语,也可做补语。“X得不能再X”结构的意义并不能单纯由其组成成分叠加而成.它是一个构式,表达了“X到极点了”的意思。从信息论的角度而言.“X得不能再X”格式是一个超预期信息结构式。  相似文献   

17.
说“死死”     
本文从句法、语义、语用三个角度分析了“死死”,发现它一般在句中充当定语、状语、补语,若与“生生”结合使用,可充当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语义丰富;一般运用在文艺语体和新闻语体中,使表达简洁、语义凸显。  相似文献   

18.
"得"在衡阳话中使用频率很高,可以用来作谓语动词、能性补语、结构助词和介词,在探讨"得"的用法后顺带提及"得"的语法化过程.  相似文献   

19.
"陆续"是个客观描写或刻画动作行为发生的情态的副词,表义重点是指不同的动作行为主体有序地逐次地进行同一行为动作或同一主体以同样的动作跟不同的对象有序地逐次地发生关系。其语义一般是多指向的,可以指向主语、宾语和谓词,但着眼点在谓词上。其语义特征可概括为[+有序][+逐次]。"陆续"句的谓语中心多为VP,也存在表动态的性质AP。"陆续"所在的句子的主宾语中必须至少要有一个在所指方面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对象,否则不成句。  相似文献   

20.
主要以语义指向为标准,通过大量的例子对及物动词受事宾语与粘合结果补语同现的两种形式:“V+O+V+C+了”式和“V+C+了+O”式作了分析。具体分析了补语的语义指向施事主语(C→S)时,补语的语义指向谓语动词(C→V)时,补语的语义指向受事宾语(C→O)时和结果补语的语义指向句中其他成分时,“V+O+V+C+了”式和“V+C+了+O”式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