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小学数学作为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他教育课程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要进行扎实的学习。预习是学生自我学习的过程,可以帮助小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中年级是低年级向高年级发展的过渡阶段,对小学数学学习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在小学中年级数学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对小学生数学预习能力的培养,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2.
预习对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培养学生预习习惯要教给学生预习方法;要坚持不懈进行引导;要创新课堂模式,把预习习惯培养基于课堂、用于课堂。  相似文献   

3.
数学预习是数学学习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都应该认识到通过数学预习能大大提高数学课堂学习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为更好地培养小学生的数学能力,数学课前的预习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小学生在进行数学课前预习的过程中一方面能够检测自身是否拥有自主学习的能力,另一方面也能够加强小学数学学习的效率和质量。如果学生在数学课前没有进行适当的预习,就可能会出现学生无法跟紧教师的教学步骤,过于依赖教师不善于动脑思考数学问题,也不能够快速地发现自身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的问题的现象。这就导致了数学教师不能够很好地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从而无法培养学生的数学习惯。所以小学生进行数学的课前预习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5.
当前农村初中生数学学习的习惯和环境都不是很好,为了改变这个现状,数学教师应在教学中有效利用预习学习单.在农村初中数学教学中运用预习学习单作用及意义重大,如能反映学习问题,帮助教师合理设计教学;能引导学生预习新课,了解新知;能做到温故知新,承上启下;能展现学生困惑问题,促进教师有效辅导.  相似文献   

6.
预习是数学课堂教学过程的第一个步骤,是学生学习数学、拓宽思维的一项频率极高的实践活动,同时也是检验学生自主完成学习任务的重要方法。若课前预习没有使用有效的策略,不仅无法得到理想的效果,反而会对学生的思维造成约束,打消学生学习的热情。小学中高年级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重视预习,采取有效的预习策略与方法,指导学生预习,提高他们的预习效率。  相似文献   

7.
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要指导学生学习更多的数学知识以外,还需要培养学生的各种学习能力,其中学生的数学思维即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能力。学生在学习中具有主动权,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不断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学生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8.
姚秀华 《教师》2015,(9):36
数学作为一门十分缜密的学科,小学数学的学习离不开学生的预习和自主探究.对于学生而言,预习是学生的一次积极主动的探究过程,基于学生预习的数学教学,教师能够更加有的放矢地进行数学课堂教学,更能有效地体现学生的自主探究,让学生充分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进而使数学课堂教学更加富有内涵.  相似文献   

9.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计算、证明等数学活动过程实际上也是对数学问题进行预习的过程。受教师教育观的影响,初中数学预习作业形式单一,使得初中数学预习作业的设计存在一些问题。教师应考虑设计具有趣味性、可操作性、差异性和反馈性的预习作业,以改变目前初中数学预习作业设计的现状。  相似文献   

10.
由于数学属于一个相对较难的科目,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十分枯燥,这就要求增加课堂学习的乐趣。随着新课改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学校选择利用微课的模式进行数学课前预习,这样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可以提高教师教授数学的效率。教师可针对小学数学课堂预习存在的问题,探讨如何利用微课进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11.
"预习-学习-复习"模式不仅能够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而且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在应用上述教学模式的时候,也应看到预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为了使学生能够做好课前预习工作,本文在分析有效预习策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优势的基础上,提出四点有效预习策略。  相似文献   

12.
预习是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只有经过良好的预习学生才能在课堂学习中获得更高的学习效率以及学习质量。与此同时,预习也是学生自主学习中一种非常重要的方法和手段。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提升学生预习的有效性能够大幅提高教学质量。对小学高年级数学有效预习的策略进行探讨,旨在为小学数学教师提出参考性意见。  相似文献   

13.
杨斌 《陕西教育》2011,(7):80-80
预习是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但是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教师有意无意布置的预习任务是否真正达到预期的目的呢?学生预习时所面临的种种误区义该如何解决.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在新的课程标准提出下,教师应该越来越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初中数学作为学生学习科目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更需要做到与时俱进,提高初中数学的学习质量,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思维意识,开拓学生的思维视野,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能力和专业水平。而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有一个很重要的步骤就是课前的预习,有效的预习应该是和精细化的要求密切相关的,所以本文就以实际课堂作为对象,探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精细预习的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15.
预习是指学生在课前自己学习有关新知识的过程,在新课程的理念下,预习是一种学习的心理准备过程、是一种探究性的学习活动,它能促进学生自主掌握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形成相应的数学思想。  相似文献   

16.
数学课前的预习工作作为学习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充分做好课程的预习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处于主动地位,更好地参与进课堂中和老师、同学进行互动交流,也便于学生提出疑问从而在课堂学习中能有的放矢,提高听课效率.为了更好地开展数学课前预习,我们教育工作者积极探索研究在课前预习工作中采用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合作学习可以加强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也能在学习课程过程中增强学生在合作中学习及克服困难的能力,让学生对数学学习更感兴趣.笔者就在数学课前预习中采用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7.
预习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课堂预习对数学学习非常重要,它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相似文献   

18.
预习是课堂教学的前奏和序曲,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进行有效交流的保证。教师要让学生明确数学预习的目的,掌握数学预习的步骤,创设良好的预习氛围,分层次、分梯度设计具体、细化的数学预习任务,采用实用、可操作的预习方法,为学生数学预习搭建平台,架起学生原有经验与新知学习的桥梁,培养学生数学预习的习惯,提高学生预习数学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正>“扶放有度”实现了从教师主体到学生主体的成功转变。有效的教学往往伴随着一种连续性,即教师逐渐将学习权下放给学生。在这个放权的过程中,学生成为更有能力的独立表现者。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给予学生表现机会,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一、引导学生开展高效预习预习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开始。数学是一门抽象、严谨的学科,因此数学预习与其他学科的预习不同,需要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新课开始之前,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预习、思考、领悟,  相似文献   

20.
凌琴 《新课程研究》2012,(6):159-160
新课标倡导在数学教学中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验和理解数学。可见体验知识的获取过程对学生成长是十分重要的。体验学习能使学生的学习活动深入生命领域,调动各种器官去体验、去感受,去思考,能为学生在知识和能力之间架起一道永恒的桥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提倡和注重"体验学习"。怎样才能进行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呢?怎样才能让枯燥乏味的数学学习成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觉如获珍宝的快乐呢?笔者经过几年的教学探索得出:数学教学应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学生自主、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有助于学生体验数学的乐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