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杨雨 《教育》2013,(16):63
美国的孩子也一样,5至6岁这个年龄的孩子也很爱打小报告,一点点小事就会招来一句"I am going to tell on you"(我要到老师那里告你)。那么,美国教师是用什么办法处理孩子之间相互告状的呢?小智慧能解决问题一是鼓励孩子自己解决问题。比如有个孩子跟老师告状说某某不跟他玩,老师问的第一句就是那你是怎么试图解决的?老师鼓励孩子先用语言自己和小朋友商量去解决问题。当然,老师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中国孩子接受的是灌输教育,中国孩子的考试能力胜过美国孩子,但美国孩子的动手和研究能力往往比中国孩子强. 一、美国孩子在自由的环境下长大 美国孩子的功课很少,回家以玩为主.到了考大学时,也不必和国内高中生一样走高考独木桥,美国孩子想上大学只需凭学校的学分积点、老师的推荐以及社会活动的表现,就可申请.录不录取,全凭大学对人才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在美国,流传一则笑话:某甲问孩子:“在你们班级里,老师最喜欢的同学是谁?”孩子答:“是我。”某乙也问孩子,孩子也回答老师最喜欢的同学是他;某丙、某丁的孩子也都说老师最喜欢他。这是咋回事?原来,孩子一进校门,整天听到的都是老师的表扬和夸奖,哪怕有一点点好处,老师也会赞扬  相似文献   

4.
在美国,一岁多的孩子自己吃饭,自己睡觉,上了小学自 己挣钱; 在德国,小小的孩子自己拎个袋子去游泳;嘴里叼个安慰奶嘴,自己在家附近的游戏场玩沙…… 在美国 美国的父母让孩子从小就独立活动。一岁多点的孩子,基本上都自已吃饭。父母把孩子放在高椅子上;把食物放在他面前的小桌上,让孩子自己动手吃,如果孩子不想吃,父母决不喂。饿了,下一顿就吃光了。绝对看不见父母端着饭碗追着孩子喂饭的情景。睡觉也是如此,很小的婴幼儿就独自睡在有小栏杆的床上,父母只在半夜起来照看几次。 在美国,家长、老师和其他人对待孩子如同对待…  相似文献   

5.
《小读者》2003,(Z1)
记得我的孩子在美国上小学二年级时,每天下午两点半左右,就背着小书包蹦蹦跳跳地回来了。他把书包一放,吃点东西、喝口水,就到外面玩。我叫住他:“先做家庭作业,再去玩。”“我没有作业。”孩子的回答显然带着快乐。开家长会时,我向美国老师提出布置家庭作业的要求。美国老师说:“学校规定,一二年级的小学生没有家庭作业。”可见,美国小学低年级孩子,在一种宽松的氛围  相似文献   

6.
赵莉 《课外阅读》2013,(1):50-51
<正>国人长期以来总误认为,中国孩子和美国孩子相比,中国孩子一直过着所有时间都被排得满满当当的苦行僧般的生活,而美国孩子则是在玩耍中度过无忧无虑的青少年时光。当你看了下面这个作息表后,一定会感到吃惊,因为这是一个美国女中学生的时间安排":我每天早上4点半起床,5点到滑冰场。7点滑冰结束,然后去学校。放学后,我练习钢琴,做家庭作业,再到滑冰场练一个小时,然后回家,9点半上床睡觉。"这是美国前国务卿康多莉扎·赖斯在新近出版的自传《非同寻常——赖斯成长回忆录》中描述的中学生活。  相似文献   

7.
王青 《教师博览》2013,(12):42-42
<正>美国小学阶段教学的核心是教会孩子阅读。现在美国很多父母都会引用这样—个说法,就是小学四年级以前是学习阅读,四年级以后是通过阅读学习。为了集中精力教孩子阅读,儿子Tommy所在的小学干脆就只到三年级,四至六年级分成了另外一个姊妹学校。校长介绍说,大约在一二年级之间学会阅读是一个正常的时间点,也是这一阶  相似文献   

8.
哪个更冷     
毛尖 《课外阅读》2011,(10):22-23
Q宝喜欢在美国上学,很多朋友就劝我,算了,为了孩子留在美国吧。每次,我都斩钉截铁,不可能。不可能当然是因为我们热爱在自己的祖国生活。不过,不说爱国主义,就我观察,美国小学教育也很有问题。首先我要承认,中国教育是我们最失败的地方,基本上,我理解为了孩子移民的朋友,也接受几乎所有对中国教育的批评。和外国朋友谈到中国种种,无论是房地产还是地沟油,我们都能争辩几句。只有说到中国教育,就都黯然神伤,一点回  相似文献   

9.
新闻月评     
美国孩子也不轻松 2014年2月13日《今日早报》讯许多人认为美国孩子的生活是轻松愉快的。但美国心理学会11日公布的一项全国性调查发现,美国孩子普遍感到压力大,学年期间感到的压力甚至超过成年人。  相似文献   

10.
美国教育专家对教育提出了三点建议,其中一条是:对孩子的期望要高。这不仅是未来教育的,而且,也道出了期望在教育中重要作用。曾记得有位哲人说过:“如果孩子生活在批评中,他就学会了谴责;如果孩子生活在鼓励中,他就学会  相似文献   

11.
《家教指南》2006,(11):32-32
美国孩子吃饭,弄得满脸满身,家长也不管。而且美国孩子从上小学一年级开始,每天中午在学校午饭,孩子怎么吃,丢掉多少,家长一无所知,也根本不问。  相似文献   

12.
我通过对比中美孩子的不同发现,中国孩子在考场上是能人高手,但做实验、做课题的能力和社会生存能力都不高;而美国孩子,别看他们在考场上并不利索,但做起实验和课题来,主意大着呢。美国孩子的社会生存能力,也很强。为什么美国孩子“低分高能”?我们能不能从中得到一些有利于我们发现自己问题的反证? 美国孩子“低分”的一  相似文献   

13.
义嘉 《家教世界》2008,(4):14-14
孩子5岁时,我们家移民到美国,我把他送到附近一所大学美术学院办的绘画班学习。可谁也想不到,儿子才去了5次就不想去了。儿子说:"老师根本不教绘画,一点都不教!每次都是给一个题目,就让我  相似文献   

14.
孩子是在一个一个地犯错的过程中,才一点点成长起来的。他们体验错误,也在错误中学习。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教师和家长习惯了自以为是地剥夺孩子体验错误并在错误中获得经验的机会,总想以最简洁的方式尽可能让孩子少犯错误,少走弯路。殊不知,正是这份“好心”让孩子一点点变“懒”了,一点点不自立了,  相似文献   

15.
美国家长在如何让孩子尽早具有独立性和智力的潜质开发方面独具匠心,有人说中国孩子是抱大的,而美国孩子则是爬大的,这种说法一点也不为过。在美国,无论在哪里,都可看到蹒跚学步的孩子。如果孩子跌倒了,父母一般不会主动跑上前去弯腰伸手扶起孩子,而只是叫一声起来,小孩看到没有大人扶,就只好自己站起来,美国的父母对与孩子  相似文献   

16.
抚育孩子其实是一件很棘手的工作,因为没有抚养孩子的说明书。即使有某种教育方案,也未必适合所有的孩子,因为每个孩子都是不尽相同的,所以有时父母会沮丧地把双手插进发间,不知所措。事实上我们教育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本国文化的影响,自然美国父母教给孩子的是一些基本的美国价值观念。对美国人而言,父母抚育孩子的目标就是培养孩子的自立。从幼年开始,每个孩子都有独自的  相似文献   

17.
由于竞争激烈,美国人从小就注意培养孩子的独立性格和竞争意识,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第一,独自睡觉,自己吃饭。孩子从一生下来,最多一至二周以后就独自在围有小栏杆的小床上睡觉,大多数婴儿还别居一室,父母只是半夜起来照看几次。一岁多点的孩子,基本上都自己吃饭。如果孩子不吃,父母决不喂,饿了,下一顿就会好好地吃。绝对看不见父母端着饭碗追着孩子喂饭的情景。第二,跌倒了,自己爬起来。美国人的孩子跌倒了,任凭其  相似文献   

18.
美国孩子的童年是在一个相当宽松的环境中度过的,因为他们的功课很少,回到家或是节假日孩子们的主要任务便是玩耍。当他们度过无忧无虑的童年、少年时光,到了该上大学的时候,就去申请自己心仪的学院与专业,大学若对此类人才需要则会依据学生的成绩积点、老师的推荐以及社会活动的表现进行录取。孩子不被这所大学录取,也会被那所大学录取,不用为上不了大学而担心。 尽管美国孩子的成长似乎是顺理成章的事,但是美国家长在培养孩子尽旱具备独立的思维模式和行动方面也颇下了一番苦心。让我们走进一个普通的美国家庭,深入了解一下他们是如何做的。  相似文献   

19.
陈敏 《天津教育》2013,(2):13-15
一、美国父母希望孩子有一个快乐的童年有一张漫画在网上流传甚广,说的是:1岁,当中国孩子认字时,美国的孩子自己扔尿布;2—3岁,当中国孩子开始背唐诗时,美国的孩子在帮做家务,扔垃圾、整理玩具、浇花、喂宠物;3—4岁,中国孩子学钢琴、舞蹈、下棋等才艺时,美国的孩子在做家务,铺床、摆餐具;4—5岁,中国孩子在进行各种艺术才能培训时,美国的孩子在擦桌子、收拾房间;8一12岁,当中国孩子完成怎么也写不完的作业时,美国的孩子要做简单的饭、清理洗手间、学着使用洗衣机;13岁以上,当中国的学生搞题海战术时,美国的学生学会换灯泡、做饭、洗衣、修剪草坪……这幅漫画尽管有些夸张,但基本画出了两种教育观念的本质区别。  相似文献   

20.
《小读者》2004,(8)
美国华裔体操名将马思明,以她小小的十七岁的年龄,就获得了全美运动会体操全能金牌。她的教练这样评价她:“我认为她是美国最好的体操选手,她有能力把握每一天的时间。”马思明的时间表是每天早上五点半起床,六点出门,六点四十五至七点做暖身运动,然后练习到九点半。十点开始学校的正规课程,下课之后再去体育馆练习,从四点一直到七八点,才开车回家做功课,并在十一点就寝。也就是说,当别的孩子还在被催着起床,或坐在床边发呆的时,她已经做完暖身运动。当别的孩子正在浴室里挤青春豆和吹头发时,她已经在平衡木跳跃。当别的孩子正在电视前吃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