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所指出的: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创造"是发挥学生想象力和思维潜能的音乐学习领域,是学生积累音乐创作经验和发掘创造思维能力的过程和手段。创作教学对于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创新人才具有重要意义。那么,究竟如何开发与培养中小学生美的创造力呢?笔者的新思路是在师生"同玩、共乐、创美"六个字上。  相似文献   

2.
新的课程标准指出: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创造”是发挥学生想象力和思维潜能的音乐学习领域,是学生积累音乐创作经验和发掘创造思维能力的过程和手段,创作教学对于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器乐演奏对于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对音乐的理解、表达和创造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器乐教学是音乐教学的一项重大改革与突破,它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的有效途径,对开发学生潜能,培养学生艺术才能,提高受教育者的  相似文献   

4.
《音乐课程标准》把"鼓励音乐创造"作为一项基本理念,就是因为在音乐学习领域中,创造教学同样是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发掘创造性思维潜能的途径之一。同时,也是引导学生积累音乐创作经验的主要方法。如果教师能有意识运用它来培养、扶植、激发学生的创造力,那么,学生就会在获得大量音乐知识的同时,发挥自己的创造才能。因此,如何培养学生进行音乐创造,成了音乐新课标的重要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5.
《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创造是创造思维能力的过发挥学生想象力和思维潜能的一个音乐学习领域,是学生积累音乐创作经验和发掘程和手段,对于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创新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唱歌课教学是中小学音乐教学中最重要的一个内容,在唱歌课教学中有机地融入即兴创造内容与创造方式可以激活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创造冲动,在即兴创造中彰显学生个性,展现学生思维,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之目的。  相似文献   

6.
钱晓玲 《文教资料》2011,(6):116-117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成为当前中学教学改革中的一个重要课题。而音乐活动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渠道,音乐创造教学是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发掘创造思维潜能的音乐领域。这个领域对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型社会主义建设人才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随着时代飞速发展,社会急需大量具有创造意识人才。江泽民总书记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灵魂。"因此怎样培养具有创造意识人才,已成为教育中一个重要课题。创造性思维是创造一切美好事物的基础。在音乐教学中要把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放在首位,并且留给学生创造的机会与空间,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供条件与空间,在学生获得音乐知识的同时,尽可能地发挥自己的创造才能。在教学当中,可以通过不同的实践方法来调动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那么,如何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呢?  相似文献   

8.
培养学生的音乐创造能力,不管是对学生健康成长本身还是从教育规律来说,都是必须而必要的,尤其对于低年级的音乐教学来说。而把学生对音乐的创编作为音乐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及至教学目的来追求,我以为都不过分。因此,近年来学生音乐学习中创编的倡导注重与强调都无可非议。然而目前教学的现状有时往往不能令人满意。音乐课程标准指出:创编是发挥学生想象力和思维潜能的音乐学习领域,是学生积累音乐创编经验和发掘创造思维能力的过程和手段,对于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创新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更好地激活学生的创造潜能,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开展节奏的创编、词句的创编甚至动作的创编,通过创编活动为学唱歌和学好歌曲奠定了基础,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对此,我想在节奏的创编、词句的创编和动作的创编上阐述下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9.
即兴创编能够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发挥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也可以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潜能,而且是学生积累音乐创作经验和发掘创造思维能力的重要过程和手段,对于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创新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用人体器官、乐器或其他音源材料创编音乐场景、根据音乐即兴描述意境或为旋律创编歌词、创编节奏为音乐伴奏、独立地或与他人合作创编旋律等。  相似文献   

10.
《国家音乐课程标准》指出 :创造是发挥学生想像力和思维潜能的音乐学习领域 ,是学生积累音乐创作经验和发掘创造能力的过程和手段。在音乐课中 ,生动活泼和富有创造性的音乐欣赏、表演活动能够激活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创作冲动 ,在主动参与中展现他们的个性和创造才能 ,使他们的想像力和创造思维得以充分发挥。这对于培养创新型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在唱歌教学中指导学生进行音乐创造活动 ,不但可以加深学生对歌曲的理解 ,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极大地鼓舞学生的创作热情。传统的唱歌教学方式 ,往往使学生误认为学习的目的仅仅…  相似文献   

11.
音乐创造具有发挥学生想象力和思维潜能的作用,音乐教育对创造性思维培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在音乐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努力将创造性的音乐活动体现在音乐教学的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音乐创造具有发挥学生想象力和思维潜能的作用,音乐教育对创造性思维培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在音乐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努力将创造性的音乐活动体现在音乐教学的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正>《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创造是发挥学生想象力和思维潜能的音乐学习领域,是学生进行音乐创作实践和发掘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过程和手段,对于培养创新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就是说,在小学音乐教学及实践活动中,教师要从学生年龄及生活体验的实际出发,构建生动、新颖、愉快的情境,运用形象、具体、直观的教育教学方  相似文献   

14.
徐媛 《儿童音乐》2013,(9):62-65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创造是发挥学生想象力和思维潜能的音乐学习领域,是学生进行音乐创作实践和发掘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过程和手段,对于培养创新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也曾经说过:“教育的主要目的是造就能创新的而不是简单重复前人所做过的事的人,这种人能有所创造、发明和发现。”笔者认为,音乐学科是最具有创造能力的学科,应该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之中。在低年级的音乐实践中,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经常鼓励学生依照自己的兴趣、需求,开展实践、探索、创新活动,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创造潜能。让学生在各种音乐实践活动中展开想象的翅膀,在想象中尝试到创造的快乐。下面是我在低年级教学实践中的一些体会与做法:  相似文献   

15.
音乐是人文学科中的一个重要学科,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之一。但由于音乐学科不是入学考试科目,学生普遍不重视音乐课,因此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成为音乐课的重要教学目标。在音乐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可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鉴赏和创造能力,因此教师要注重在教学中合理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本文主要从歌唱课、感受和鉴赏、创造三方面探讨多媒体信息技术在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音乐课程标准》把"鼓励音乐创造"作为一项基本理念,就是因为在音乐学习领域中,创造教学同样是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发掘创造性思维潜能的途径之一。同时,也是引导学生积累音乐创作经验的主要方法。如果教师能有意识运用它来培养、扶植、激发学生的创造力,那么,学生就会在获得大量音乐知识的同时,发挥自己的创造才能。因此,如何培养学生进行音乐创造,成了音乐新课标的重要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17.
一、研究目的与意义由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第一次把"音乐创造"作为四个内容标准之一(其中又把"音乐创造"分成即兴创造和音乐创作两块内容),这样的拓展表明新课程标准对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视。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大力开展音乐创作教学,是发挥学生想象力和思维潜能的重要手段,对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  相似文献   

18.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器乐演奏对于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对音乐的理解、表达和创造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器乐教学是音乐教学的一项重大改革与突破,它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的有效途径,对开发学生潜能,培养学生艺术才能,提高受教育者的综合素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六孔竖笛由于携带方便,价格实惠,入门简单,而在我们的音乐课堂上普及使用。如何借助竖笛,有效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鼓励每个学生根据自己实际条件,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学生的歌唱能力、识谱能力和合作能力,从而使他们更好地发展与进步,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总结、反思。  相似文献   

19.
教育的重要目的就是要发挥学生身上蕴藏着的创造潜能,设法激发学生主动去寻找、去发现、去表现的热情。而教师的作用就是要采取一切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性的教学手段,使学生高度热情地投入音乐活动,积极主动地去探究神秘的音乐世界。  相似文献   

20.
《音乐课程标准》将"鼓励音乐创造"作为一项重要的理念提出来,就是要求我们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设定生动有趣的创造性活动的内容、形式和情境,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增强学生的创造意识。创造教学是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发掘创造性思维潜能的学习领域,也是引导学生积累音乐创作经验的重要学习领域,包含多方面的内容,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