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于鲁迅笔下人物的悲剧命运 ,长期以来 ,理论界似乎把一切责任都归咎于封建统治阶级及其腐朽的思想文化。这大大违背了鲁迅的创作初衷。如此研究鲁迅思想 ,其结局只能是思想离鲁迅越来越远。的确 ,凸现封建文化因素对人们心灵的扭曲和戕害是《呐喊》、《彷徨》的基本着眼点 ,但着力于对国民盲从封建文化心理的透视 ,“揭出病苦 ,引起疗救的注意” ,才是我们解读其作品中人物命运的要义和根本。钱钟书先生在《围城》一书中云 :婚姻是金漆的鸟笼 ,笼外的鸟想住进去 ,笼里的鸟想飞出来 ;婚姻是被围困的城堡 ,城外的人想冲进去 ,城内的人想逃出…  相似文献   

2.
《孔乙己》是鲁迅最喜欢的一篇小说,有着鲁迅终其一生都抹不去的思索和寄寓。历来对《孔乙己》的探讨,人们更多地侧重于把孔乙己作为一个科举制度下的受害者和牺牲者。实际上《孔乙己》这篇独特的作品,是鲁迅在为我们描画封建社会末代知识分子的形象和他们的境遇,反射出几百年来中国传统知识分子─—落魄读书人的悲剧命运,酒店众人及至整个社会对待末代知识分子的态度。鲁迅意在表现这末代封建知识分子的生活,并通过这种生活的不幸和悲惨,促使人们觉醒。  相似文献   

3.
鲁迅的《呐喊》与《彷徨》塑造了较多最先觉醒的进步知识分子。他们不仅真实地再现了中国知识分子在辛亥革命前后和"五四"时期的精神面貌和生存状况,而且也表现了鲁迅本人对现代知识分子同时也包括他自己命运前途的深刻思考。  相似文献   

4.
鲁迅笔下的觉醒者在中西文化的冲突中获得了宝贵的现代意识,但他们身上仍有着传统文化的深深烙印,这个不可调和的矛盾决定着他们最终的悲剧命运.在现代中国这个铁屋子里,他们是唯一的觉醒者,却被昏睡的国民视为狂人,被吃人的环境所扼杀.这是启蒙知识分子的悲剧,更是现代中国的悲剧.  相似文献   

5.
知识分子形象是鲁迅小说中最重要的人物形象之一。其中的觉醒知识分子形象的塑造深刻反映了鲁迅对近现代中国社会的深刻理解,反映了鲁迅对人在社会环境中悲剧命运的思考和探索,深化了鲁迅先生的"立人"思想。  相似文献   

6.
鲁迅先生的《呐喊》与《彷徨》中,写知识分子题材的小说主要有14篇。在这14篇中,鲁迅真实地描述了当时知识分子中封建体制的捍卫者、抛弃者和反抗者形象。捍卫封建体制的《肥皂》中的四铭、《高老夫子》中的高尔础等,被封建体制抛弃的《孔乙己》中的孔乙己、《白光》中的陈士成等,封建体制的反抗者《狂人日记》中的狂人、《在酒楼上》的吕纬甫等。本文就其知识分子的形象进行了逐一分析。  相似文献   

7.
从故事形态看,鲁迅小说《白光》讲述的是封建士子落榜殒命的故事,该故事批判的锋芒似乎指向封建科举给旧知识分子造成的生存困境和命运悲剧。从故事实质看,鲁迅小说《白光》那封建士子落榜而殒命的故事形态背后隐约揭示旧知识分子因为精神失根而引发出惶惑与找寻。  相似文献   

8.
鲁迅小说《祝福》称祥林嫂为“陈旧的玩物”,这是大有深意的.小说从祥林嫂的逃脱与绑架、幸福与不幸、生存与绝望的命运中,体现了一种生命存在的悲凉.鲁迅在对祥林嫂的惨剧叙述中洋溢着对人际温暖、女性觉醒、知识分子担当的深切的呼唤  相似文献   

9.
从"五四"运动的肇发期起到它的落潮期,鲁迅对处于新旧更替历史大潮中的知识分子的命运极其关注,在他的许多小说作品中,鲁迅积极而深刻地探索、分析了20世纪初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人生道路.就鲁迅小说中所叙写的觉醒知识分子的精神状况、生活情形和人生选择进行阐述,并认为这同时也是鲁迅刻画20世纪初中国觉醒知识分子形象的重要创作支点.  相似文献   

10.
刘霞 《考试周刊》2007,(43):69-70
鲁迅的《呐喊》、《彷徨》中有大量知识分子题材的小说。鲁迅所写的知识分子题材的小说有各种类型,其中有以深受封建科举制度毒害的下层知识分子为主人的《孔乙己》和《白光》,有以封建卫道士为讽刺对象的《高老夫子》和《肥皂》,但鲁迅着力描写的、倾注了更多艺术心血的,是那些在中国民主  相似文献   

11.
描写知识分子的性格和命运是鲁迅小说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分析鲁迅笔下三类知识分子的形象和悲剧命运为基础,揭露封建社会的残酷本质和对广大知识分子的迫害。封建制度的本质就是扼杀一切美好的人和事物,鲁迅先生正是通过这样的呐喊,号召知识分子要勇敢地与当时的黑暗社会作顽强的斗争。  相似文献   

12.
鲁迅小说《呐喊》《彷徨》中各种形态的"笑"与小说整体阴冷的基调形成鲜明的对峙,在这寓悲于喜的描摹中,鲁迅把社会的黑暗、国民的麻木愚钝、觉醒者的孤独寂寞等社会现实进行了血淋淋地呈现,震人耳目,促人深思。这种喜剧表象中蕴含了作为时代觉醒者的鲁迅精神世界中的悲愤绝望。  相似文献   

13.
薛忆沩小说《空巢》从人性复归的角度,以"一天"的叙事容量包含了对于文革历史的重新解读,在极简洁的笔墨中展现出特定历史下的人性变化。本文试从中国古代小说中"大团圆"的模式反观《空巢》,从而分析薛忆沩笔下历史因素下个人向家的复归、人性的再觉醒以及历史的重构这三个角度,从个人的觉醒表现一个特定的历史环境。  相似文献   

14.
在鲁迅刻画的知识分子群像中,现代知识分子是一个独特而复杂的群体,他们无论是悲剧命运的主人公,还是悲剧命运的反思者,都在社会转型期的文化夹缝中演绎着"过渡人"的角色。虽然性格并不完满,但他们毕竟显现出特殊的文化变化体征,对现代知识分子的文化身份定位与价值判断有着极其重要的社会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5.
鲁迅笔下知识分子概括地代表了二十世纪初中国知识分子的形象.本文没有沿用学术图对鲁迅笔下知识分子的分类标准.而是从易卜生"舞台即人生"的戏剧角度将其界定为"舞台上的知识分子"和"舞台下的知识分子".本文从三个方面阐述了分类的原由,两类知识分子不同的心态和两类知识分予的对立与统一.  相似文献   

16.
现代文学作品中有大量的描写封建家族的例子,作家笔下的封建家族犹如一只笼子,总有一些脑袋从笼子中露出来,反抗着衰败的家族、制度,这些"笼中鸟"有些最终飞了出来,有些则因无法摆脱笼子而死在笼子里。文章从"笼中鸟"的角度重点分析曹禺《北京人》中两个典型人物曾文清与愫芳的命运。  相似文献   

17.
在鲁迅刻画的知识分子群像中,现代知识分子是一个独特而复杂的群体,他们无论是悲剧命运的主人公,还是悲剧命运的反思者,都在社会转型期的文化夹缝中演绎着"过渡人"的角色。虽然性格并不完满,但他们毕竟显现出特殊的文化变化体征,对现代知识分子的文化身份定位与价值判断有着极其重要的社会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8.
苏教版高二教材《短篇小说选读》中第一篇小说就是鲁迅先生的《在酒楼上》。这篇小说表现的是一个向往革命的知识分子在走投无路的境遇中销蚀了灵魂的人生悲剧。而主人公吕纬甫也就成了鲁迅笔下困惑的和悲剧命运的知识分子的经典代表形象。下面我们不妨试着来分析这一典型人物的悲哀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19.
浅谈魏连殳     
纵观鲁迅的《呐喊》、《彷徨》,它的成就之一,就是塑造了一批思想不同、形态各异的知识分子形象,其中《孤独者》中的魏连殳在觉醒的知识分子系列中是一个血肉丰满的人物,本文试就其内涵的丰富性和魏连殳们产生、失败的社会背景、文化传统诸多因素作一些粗浅的分析。  相似文献   

20.
鲁迅在《祝福》中塑造了祥林嫂这个生活在封建宗法社会低层的劳动妇女。祥林嫂的悲剧是封建宗法礼教所造成的,同时也是其自身的局限性所造成的。文章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的角度,对祥林嫂的悲剧进行分析,试图展现特定文化语境下中国女性的历史命运,及整个社会群体的命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