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随着近几年来股份经济在我国的出现和发展,学术界对社会主义条件下股份经济的性质这一重要理论问题展开了探讨。一些同志为了论证股份经济具有社会主义性质,提出了入股者获取的股份收入属于按劳分配的观点。有的同志认为,“在社会主义制度中,劳动者所得劳动报酬的多少,应当决定于他为社会所做贡献的大小。”“社会主义劳动者以自己劳动所  相似文献   

2.
人类生产从来都是社会的生产。在社会生产中,人们必然发生如马克思所说“互相交换其活动。”人们互相交换活动采取的经济形式,在人类历史上是循着自然经济——商品经济——产品经济向前发展的。商品经济取代自然经济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一大进步。由商品经济过渡到产品经济则是社会经济发展到更高阶段的未来事情。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并不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尽头。能否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商品生产问题,是组织社会主义生产的一个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是关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败的带有全局性的问题。斯大林同志在《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第二章和“答亚历山大·伊里奇·诺特京同志”第三点中,对这个问题作了详尽的论述,分析了社会主义制度下商品生产的命运、存在的原因和特  相似文献   

3.
西方心理学家提出的公平理论,是侧重研究工资报酬分配的合理性、公平性对职工生产积极性的影响。而高等学校教师职务评审的合理性、公平性对教师工作积极性的影响更大。根据赫茨伯格提出的“双因素论”,工资报酬属保健因素,只有通过比较,注意到自己所得报酬与同伴之间的相对值时才与自尊相联系。而教师职务评审属激励因素,直接联系到工作成就、学术水平是否能得到社会的承认。保健因素的改善只能使人们的不满意程度减弱,只有靠激励因素来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才能提高工作效率,提高教学和科研水平。每位教师不但会与《高等学校教师职务试行条例》所规定的各级教师职责和任职条件比较,还会把自己的工作成就、学术水平与他人的工作成就、学术水平进行比较,若  相似文献   

4.
人们通常对按劳分配的理解是:以劳动者提供的劳动量作为分配个人消费品的尺度,等量劳动领取等量报酬,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动不得。但是,这种传统涵义的按劳分配,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有必要赋予按劳分配以新的涵义,即把按劳分配的“劳”理解为劳动力价格。也就是说,在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条件下的按劳分配,应该是按劳动力价格分配。  相似文献   

5.
如何看待现阶段的我国农民,是涉及到在农民问题上与林彪、“四人帮”的极左路线划清界限,是关系到能否充分调动八亿农民实现四个现代化、特别是农业现代化的社会主义积极性的重大问题。因此,弄清这一问题是十分必要的。马克思主义认为:在农业个体经济广泛存在的条件下,农民具有两重性质,既是劳动者,又是私有者。从农民是劳动者这种性质所产生的互助合作的积极性,表现出农民可以走向社会主义;从农民是私有者这种性质所产生的个体经济的积极性,表现出农民的自发的资本主义倾向,这是毫无疑义的。但是,在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早已完成的今天,还能继续认为农民  相似文献   

6.
司马迁的经济伦理思想是以自然人性论为基础的,认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有赖于劳动者生产积极性的提高,而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提高又有赖于对这种人性的充分“因之”即“善者因之”,但这并不意味着人们为达致富目的而可以不择手段,相反,只有靠勤劳、节俭和智慧去致富才具有伦理的正当性,这就是“本富为上”。  相似文献   

7.
一讨论社会主义社会的劳动力所有制,首先要问社会主义是否存在劳动力所有制这一问题。回答应该是肯定的。有一种观点认为,社会主义根本不存在劳动力的归属关系,因而也根本不存在劳动力所有制问题:“劳动者在社会主义社会中,由于共同地占有生产资料,他们成为社会的真正主人,他们在集体所有的生产资料上使用他们的劳动力,所以劳动者对其劳动力的生理上的占有关系没有必要变为经济上的所有关系。”我们认为,这种观点是难以成立的。因为,  相似文献   

8.
现在,我国社会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已经得到明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的基本特征是社会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社会生产还远远不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这一社会发展的客观现实,决定了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整个社会产品的分配还必须按照“按劳付酬”的分配原则进行。本文试从在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条件下,就教师劳动和教师劳动报酬等问题,谈些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9.
分配率是衡量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公平与否的重要指标。分配率中劳动者报酬总额占GDP比重越高,表明劳动者的工资性收入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中所得份额越大,社会分配越公平。但由于目前我国劳动者的报酬总额计算范围窄、我国在一次分配中分配差距大,使劳动报酬总额占GDP比重在计算和评价上有先天缺陷。本文解析我国劳动报酬占GDP比重计算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对劳动报酬在一次分配中占比重的认识与评价标准以及正确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0.
“剩余劳动”“剩余产品”等范疇在社会主义经济中是否存在,看来虽然是一个不甚重要的问题,但三十几年来,苏联经济学界一直对此存在着異议,并几经翻案。我们该怎样看待这个问题呢?我觉得,关于这方面的争论,似乎一直都属于概念上的争论。至于概念所包括的经济内容,大家的意见看来是一致的,没有谁去主张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劳动者可以把自己的劳动产品全部拿来用于自己的个人消费,没有谁去否认劳动者有提供为社会的劳动或产品的必要性。因此,争论的实质,实际上是“剩余产品”等范疇在社会主义经济中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必然给我国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带来巨大影响,对教育的影响更直接、深刻。商品经济活动很重要的一个特征是竞争。商品经济竞争是抽象劳动和具体劳动所形成的“凝固劳动”,即产品的数量和质量的竞争。产品数量和质量竞争实际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劳动者素质的竞争,其实质还是教育的竞争。因此,要发展商品经济,必须培养与之相适应的各种人才。人才的培养也和经济活动一样需要投资,否则培养人才就是一句空话。  相似文献   

12.
为了把握我国经济作为有计划商品经济的性质,需要对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基本矛盾进行再认识。存在商品经济的社会主义形式,也就存在商品经济基本矛盾的社会主义形式,即个别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在有计划商品经济中的表现。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中的个别劳动主要表现为企业劳动。企业是具有相对独立利益的劳动者经济联合体,劳动者和生产资  相似文献   

13.
林彪、“四人帮”唯心主义猖撅的一个突出表现,就是否认劳动者的物质利益,尤其否认劳动者的个人物质利益。林彪的“精神万能论”,张春桥的“革命搞好了,八亿人民生活再苦也沒关系”的叫囂,都赤裸裸地暴露了他们的这种唯心史观。在他们看来,革命同劳动者的物质利益水火不能相容,社会主义是根本不讲个人物质利益的,讲个人物质利益就是修正主义,就是复辟资本主义。这种谬论,篡改了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丑化了社会主义制度,扼杀了群众的积极性,搞乱了人们的思想,使国民经济濒临崩溃的边缘,造成了极大的恶果。为了拨乱反正,加快实现四个现代化,我们必须弄清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者个人物质利益这个重大原则问題。  相似文献   

14.
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过低,是当前我国贫富差距过大的直接原因。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而“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着力提高低收入劳动者收入”又是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的重要环节,是推动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的重要举措,对于缩小贫富差距、缓解由此引起的社会矛盾、彰显社会公平正义、激发广大劳动者的积极性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自党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下引此文只注《决定》)肯定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之后,对于全民所有制经济内部的商品性,在经济学界认识逐渐一致。但是,在论证这种商品性存在的原因中,还存在较大的分歧。有一种观点认为:“人们之间的物质利益的差别,是社会主义经济还内在地具有商品经济属性的直接原因。”(马洪:《社会主义制度  相似文献   

16.
在生产力诸因素中,劳动者是决定性因素。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生活的实践表明,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状况,对于社会主义生产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生产积极性,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一种奋发向上的精神状态。一般表现为人们对某种生产劳动的兴趣与爱好,为取得较好生产成果的愿望。社会主义生产积极性,是人们在社会主义生产过程中的一种主人翁姿态,以及劳动者基于在思想上对自己在社会主  相似文献   

17.
在生产力诸因素中,劳动者是决定性因素.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生活的实践表明,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状况,对于社会主义生产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生产积极性,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一种奋发向上的精神状态.一般表现为人们对某种生产劳动的兴趣与爱好,为取得较好生产成果的愿望.社会主义生产积极性,是人们在社会主义生产过程中的一种主人翁姿态,以及劳动者基于在思想上对自己在社会主义生产过程中努力劳动、作出贡献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而在行动上所表现出来的主动性、创造性和进取精神.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本质论是邓小平理论的基石之一。解放生产力为社会主义本质的首要体现,最终就是为了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生产和工作积极性,这既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要求,也是建国以来我们在解放生产力问题上的曲折历程所证明的。因此,解放生产力,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应成为当前思考各项改革工作的基本出发点  相似文献   

19.
物质利益即经济利益,是经济生活中关键性的问题,列宁曾把它称为“人民生活中最敏感的神经”。我国经济建设特别是近年来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践证明:对于物质利益关系的处理,最直接地影响和制约着人们在经济活动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必须正确认识人们在物质利益上的矛盾,理顺物质利益的关系,才能增强企业的活力,调动广大劳动者的积极性,推动社会主义建设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劳动力市场的开放和逐步完善,人们都在进一步探索“教育产品商品化”的问题,使教育产品(从内容到形式)都能直接向社会市场开放。因此,为尽快促进教育产品迅速服务于社会,发挥其经济效益。在人才输出部门和社会用人单位之间迫切需要一个桥梁或纽带来适应这种变化。即需要建立一种商品经济条件下的人才市场机制。商品经济条件下的人才市场机制是指在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形势下,人才的社会需求和供给的运行和调节方式。所谓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