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一、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关键节点——从《武汉共识》到《长沙宣言》2013~2014年,据长江中游四省分别在武汉和长沙会商会议签署的《武汉共识》和《长沙宣言》,长江中游城市群主要指以长江中游四省省会城市武汉、长沙、南昌和合肥为核心,形成沿长江、环洞庭湖、环鄱阳湖和沿皖江城市带的37个地级市横跨四省的合作区域。2013年2月,长江中游四省在武汉缔结《武汉共识》。  相似文献   

2.
抽样说明:本次研究抽取1992至1999年人民日报每年每季度第一个星期的全部读者来信版,因元旦、国庆各有几天休假,只出四个版,读者来信版不出,故逢元旦,国庆抽样时间推迟三天。1992年至1997年读者来信每周两个版,1998年每周出一期《社会周刊》,其中第二个版为读者来信,1999年每周一个读者来信版,《社会周刊》被撤消。总共抽取了48个样本(版面)。 批评报道界定:本文所指的批评报道是新闻媒介对政府、政党工作中的错误和缺点以及各种社会  相似文献   

3.
本刊讯由长江出版集团倾力打造,旨在满足广大人民群众主流生活诉求的省级综合性都市日报《长江商报》9月6日“高调”面世。该报创刊号以40版精彩内容,超大信息容量,国际流行的报型,为中国都市报家族再添新成员。当天,6000多名大学生身着有《长江商报》标识的橙色T恤,为《长江商报》创刊促销,在江城武汉掀起一股“橙色飓风”。大学生们把《长江商报》这张“新面孔”介绍给市民的同时,还为市民送上一份意外的惊喜——总价值100万元的礼品。据该报设在武汉七大城区30个发行站发售统计,《长江商报》创刊号面世普遍受到市民的欢迎和好评,首日发…  相似文献   

4.
人民日报海外版创办的头一个月——1985年7月,就辟出《大江行》专栏,对长江大流域经济进行了系列报道,为期三个月,在海内外读者中,在经济理论界人士中引起反响。本报驻湖北记者王楚是这组报道的首篇作者,他写的《长江活了就活了半个中国》刊登在7月23日三版头条的位置,文章大声疾呼:长江流域的经济优势有待发挥!长江活了,不  相似文献   

5.
郑洁 《中国编辑》2007,(6):73-75
2005年7月读者杂志社推出了面向海外华人圈的《读者》繁体字版,这是继《读者》(维文版)、《读者》(盲文版)、《读者》(乡土人文版)、《读者欣赏》、《读者》(原创版)之后,《读者》杂志实施发展战略——品牌的关联延伸和媒体的国际化——的又一重大举措,也是《读者》杂志对海外华人人文关怀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6.
感受、感动,感染、感奋……纵观《楚天都市报》2004年国庆报道,武汉蔡甸新屋村读者杜伟来信说:“《你我陌生的新武汉》系列报道,看后令人备受鼓舞。没有想到我们生活的这座城市变得如此美丽,作为武汉人,我感到自豪。”汉川市马口镇读者罗火元,“代表许多人”在10月7日来函:“7天的国庆报道,可以这样形容:大气魄、大视野、大手笔!每天都给人不同的惊喜,内容精彩纷呈,文字热情洋溢……充分展现了我省55年来的辉煌成就及全省人民展望未来的激越情怀……全面展示了都市报的不凡实力和对读者的至诚之心。”武汉经济开发报总编辑杨开华则在《手笔…  相似文献   

7.
人民日报海外版创办的头一个月——1985年7月,就辟出《大江行》专栏,对长江大流域经济进行了系列报道,为期三个月,在海内外读者中,在经济理论界人士中引起反响。本报驻湖北记者王楚是这组报道的首篇作者,他写的《长江活了就活了半个中国》刊登在7月23日三版头条的位置,文章大声疾呼:长江流域的经济优势有待发挥!长江活了,不只活了半个中国,而且有助于搞活全国。在长江日报社发起的开发长江理论讨论会上,与会专家热烈支持海外版这一“舆论攻势”。  相似文献   

8.
1995年12月22日,武汉市委机关报——长江日报的周末刊《长江周末》,在新开辟的以青年、学生为读者对象的《青春林》版头条位置,刊出了一时由打工青年王恒绩主笔的专栏《打工十年》的第一篇文章:《十五岁,我出远门》。党报为一个打工仔开设专栏,不仅读者们看着新鲜,就连王恒绩本人也大感意外。然而,《长江周末》的编辑们就是要让市民们通过王恒绩重新认识这个城市中数十万之众的打工大军;同时,也让打工青年们通过王恒绩重新认识自己。  相似文献   

9.
《青年记者》2012,(14):49
武汉首份全英文报纸《长江周报》日前开始出版发行,该报作为"外籍人士‘家在武汉’工程"的一部分,旨在为在汉外籍人士提供便捷的信息服务,营造城市的国际化环境。《长江周报》由长江日报报业集团创办,每周五出刊,4开8版,全彩印刷。周报内容涵盖武汉一周政经要闻、社会和文化新闻,以  相似文献   

10.
何光华 《新闻前哨》2007,(9):100-101
1957年10月16日《湖北日报》第一版报道:“昨天,武汉市5万人隆重举行了武汉长江大桥落成通车典礼……第一列从首都北京到祖国南部边陲——凭祥的直达快车,在万众欢腾声中通过了举世瞩目的长江大桥,川流不息的车辆,潮水般的人群跨过了天堑长江。”  相似文献   

11.
2013年12月13日,由武汉市档案馆和武汉十六中学生会联合举办的讲座《用藏品揭秘不为人知的抗战故事》在武汉十六中四楼大会议室举行:主讲人是武汉市档案学会会员、武汉市收藏家协会常务理事、长江网武汉论坛网上博物馆首任版主、武汉民间抗战研究和收藏家许一兵。  相似文献   

12.
正2013年12月13日,由武汉市档案馆和武汉十六中学生会联合举办的讲座《用藏品揭秘不为人知的抗战故事》在武汉十六中四楼大会议室举行。主讲人是武汉市档案学会会员、武汉市收藏家协会常务理事、长江网武汉论坛网上博物馆首任版主、武汉民间抗战研究和收藏家许一兵。许一兵用自己收藏的与抗战有关的各类藏品以  相似文献   

13.
6月21日是个星期五,武汉的报纸几乎全都报道“梅雨来临”。 《长江日报》“服务在线”版在“一周气象”专栏开头提醒——《暴雨揭开梅雨序幕/降水频繁天气闷热》,对前后两周的天气形势作了分析和展望。 《武汉晨报》“要闻/武汉”版重题直呼“梅雨来了”,一旁点出“将持续20多天”,并推测“出梅”时  相似文献   

14.
2月10日,新华日报二版刊载的《江苏一县——靖江》,是一个编得实在、活泼的好专版。先说编得实在。全版九篇(组)稿子,以县志《江海门户,苏北江南》作版“眼”,包容了《扬起“越过长江”的风帆》、《防洪的长城,建设的基地》、《水下劲旅,海底蛟龙》等稿子和两幅照片,反映了靖江的特色;这些稿子既有全景式的由远到近,由过去到现在的介绍文字,也不乏特写镜头式的描写,读罢这几则稿子,读者不仅粗略地了解了靖江的过去。  相似文献   

15.
莫娟 《当代传播》2000,(5):60-62
在报业市场的竞争中,如何吸引读者,赢得市场,成为各家报纸绞尽脑汁、煞费苦心的经常性主题。 1997年 7月 1日,《广州日报》推出 97个版的《香港回归特刊》, 1998年 5月 4日又出版 80个版的《五四 80周年专辑》。国庆 50周年,《广州日报》《北京青年报》《南方都市报》都推出大篇幅、大版面的庆典特刊。《南方都市报》 2000年 1月 1日推出 200个版面的《新千年纪念特刊》,向读者解读 1000年历史,在全国新闻界引起广泛关注。   笔者就近年来几次重要庆典、重大事件推出的特刊、专刊所产生的轰动效应作一些初步分析。 一、策划在先…  相似文献   

16.
新创     
《中国日报·美国版》在纽约出版;《楚天都市报·襄樊版》创刊;南京日报与滁州市合办《南京都市圈·滁州版》;北京晚报读者俱乐部成立票务中心;武汉一报社发千万“购房消费券”  相似文献   

17.
2010年5月11日晚,由武汉市纪委、武汉市监察局、武汉市纠风办主办、武汉广播电视总台承办的"《履行承诺关注民生》——《行风连线》5周年特别节目"经电视直播后,场内场外、市内市外、境内境外都引起极大的震动和关注,近百家媒体对此进行了报道。  相似文献   

18.
2005年8月,《深圳特区报》改版,该报品牌版面、社会新闻园地——《鹏城今版》从原来的每天三至四个版扩张到五至七个版,社会新闻报道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在两年多来进行的四五次阅读率调查中,《鹏城今版》次次都高居榜首,为《深圳特区报》赢得了读者,扩大了影响力。  相似文献   

19.
陈志远 《新闻前哨》2004,(11):49-50
2003年2月19日的《武汉晚报》有两条独家重磅新闻,其一是一版头条 A17版“非常新闻”的《500万巨奖击溃亲情》;另一是一版标题导读、A7版“深度报道”发了一整版的《溺爱再酿悲剧——亲生儿子举刀砍向母亲》。这两条重磅新闻足以撑起当日武汉晚报的零售市场,全国各大网站竞相转载。上海电视台在网上看了这两条新闻后,次日就乘飞机赶到了武汉,找到武汉晚报要以电视的形式重新演绎前一新闻。哪个办报的人看了这两条新闻不眼馋?  相似文献   

20.
从八月初开始,河南日报,浙江日报、福建日报、大众日报、新湖南报、青海日报,贵州日报、河北日报等几个省报为迎接今年我国建国十五周年而举办了国庆征文。河南日报八月二日起,在副刊上举办了《我与祖国》和《风展红旗》两个专栏的国庆征文。在《我与祖国》栏目里,要求读者通过自速的方式写自己十五年来感受最深、最难忘怀的一些事情;在《风展红旗》栏目里,要求读者从不同角度和侧面来反映本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