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张昭政 《学语文》2004,(2):47-47
为了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有时要把一些词语重复使用,这种修辞方法叫“反复”。但另有一种修辞方法正好与之相对,它在表达同一意思时,着意避免同一词语的重复使用,这便是“避复”。且看例句。  相似文献   

2.
修辞是不是单纯的语言技巧问题?修辞是否具有阶级性?在我国修辞理论研究中历来就存在着严重分歧。一种观点认为:修辞和逻辑、语法一样,都是客观存在的,是没有阶级性的。修辞方式的运用,虽然并不是和人们的思想一点关系也没有,但是,“归根结蒂”,这还是个语言技巧问题。另一种观点则认为:修辞具有社会性,包括阶级性。修辞是一门边缘学科,它同多种学科都有联系,因此,修辞不是一个单纯的语言技巧问题,研究修辞应从多方面进行考虑。  相似文献   

3.
<正> 一、新潮小说的超距叙事方式与陌生化效应 新潮小说从马原、洪峰到苏童、余华、格非、已经“新潮”了好几年.作为一种文学探索,它似乎很得评论家们的青睐,但作为一种精神消费品,它却一直处于非常尴尬的境地.究其原因,关键在于它的陌生化效应,这种陌生化的关键又取决于它的超距叙事方式. 1文学作品的审美愉悦首先在于它是否能引起读者的情感震撼和共鸣,而新潮小说着意追求的就是不让读者产生情感共鸣,它们往往用一种荒诞的表述方式和冷漠的叙述语态表现自己对世界的荒诞感悟。 如果说王国维所说的“无我之境”还有物我合一的因素在其中的话,新潮小说所追求的则是绝对的“无我”,尽量不渗入“我”的半点情感于“物”之中,甚至拒绝对自己所表现之“物”的  相似文献   

4.
鲁迅先生《记念刘和珍君》一文中有这样一句:“当三个女子从容地辗转于文明人所发明的枪弹的攒射中的时候,这是怎样的一个惊心动魄的伟大啊!”对这个句子怎样理解,历来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种认为它是一个反语,句中“文明人”实质上是“野蛮人”、“伟大”等同于“罪恶”,鲁迅先生在此是运用“反语”进行“讽刺”(见《中国教育大辞典·语文分册》“反语”修辞一栏)。另一种观点与此相反,认为它应是一个正语,理解为:三个女子从容地辗转于……枪弹的攒射中,是一种惊心动魄的伟大。句中的“这”是复指主语,复指“三个女子从容地辗转于……攒射中”这一场面,鲁迅先生这句话是从正面来肯定刘和珍  相似文献   

5.
由《修辞学习》和《营口师专学报》两家杂志联合发起的语法修辞能否结合问题的讨论,在语法学界和修辞学界都是前所未有、意义深远的.它对语法学、修辞学的研究以及教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讨论中,产生了两种对立的观点:一种认为可以结合,以复旦大学的郭绍虞先生为代表.一种认为不能结合,以史锡尧先生为代表.郭绍虞先生在他晚年所著的《汉语语法修辞新探》一书中指出:“汉语的语法可说经常与修辞相结合的.结合是正常的,不结合是部分.”并从语法教学和语法研究两个方面阐述了“结合”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认为汉语语法一方面非常容易,一方面又非常复杂.汉语语法的复杂性即在于汉语语法经常与修辞相结合,因而“语句组织”“丰富多采”,变化多端.并批评“洋框框”的语法只是“分别词类”“规定语句组织规律”,因而不能解释密切结合着修辞的汉语语法的复杂现象.  相似文献   

6.
《春风沉醉的晚上》是郁达夫极具艺术魅力的一篇小说,作者通过比喻、映衬、别解等一系列修辞手段刻画出了一个栩栩如生的角色“我”,使得读者在阅读时不自觉地与作品、作者进行交流。通过修辞与想象、联想、注意等心理机制结合,揭示“我”在物质、精神、思想和自我意识等方面的状况,指出“我”在修辞心理学中表现的时代特征以及“我”所呈现的对现实、性、人生的思考,体现了小说较高的艺术魅力和修辞价值。  相似文献   

7.
王安忆小说《启蒙时代》揭示其别样“文革”叙事背后所蕴藉的书写策略及其文化意义。小说中所出现的五种话语形态,无疑是对“文革”时代个体成长可能性的一种艺术探索,它既涉及了成长小说的经典主题,同时也体现了具体时空的特殊经历。小说中话语形象的多元展现与成长主题的修辞塑型,为“文革”叙事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鲁迅先生的短篇小说《故乡》是用第一人称写成的,小说中的“我”是一个重要的人物,是作者着意刻画的进步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代表。这一形象在文章结构与作品思想内容的表达上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浅谈英语中的“轭式搭配法”和“一语双叙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修辞是语言表达的一个重要手段,要掌握一门语言,学习各种修辞手法很重要,它有助于人们精确理解,充分欣赏,完美表达。“轭式搭配法”和“一语双叙法”是英语中比较常用的两种修辞方法,尤其在文学作品中经常出现。语言学家和语法学家的观点也不尽相同。本文论述了Zeugrna与Syllepsis的特点、修辞效果以及二者在词汇搭配上的异同并说明翻译时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王朔“新京味小说”的叙述方式彻底摆脱了以往“京味”小说的建构程式和审美规范 ,建构出一种迥异于旧“京味小说”的叙述模式。这一点在其小说文本对叙述者的设置上表现得最为明显。其小说大量设置的第一人称叙事者“我”是一种“另类”形象 ,从根本上颠覆和否定了传统的正面价值。同时 ,其小说叙事具有强烈的“倾诉性”特征 ,叙述者“我”本身反映出作家强烈的反讽倾向。这些叙事特征都从某些侧面拆解了王朔小说文本的深度  相似文献   

11.
创作、理论、译介、阵地四者合力催生儿童文学运动,进而促成中国儿童文学现代化转型.在中国儿童文学的现代化起点上,出现了理论和创作的两个“现代”的错位.周作人和郑振铎同是文学研究会的创始人,但周作人的“无阵地”和郑振铎的“有阵地”却成为两个“现代”错位的原因,影响了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司马迁的《史记》记载了几个“周公”,时间延续近350年.文章认为“周公”是西周时世卿世禄制下周王室卿士的一个封号,以姬旦始封“太王所居”之地而得名,其后由姬旦后人中为周王室卿士者所世袭.姬旦后人不再世袭“周公”封爵当是在东周考王时期,以“考王封其弟于河南,是为桓公,以续周公之官职”为结束之标志.  相似文献   

13.
针对周汝昌先生关于“什么是红学”的一些说法,从哲学角度进行了分析。认为红学就是红楼梦研究的简称。红学就是《红楼梦》研究中特殊性和普遍性的辩证统一体,这两方面既有区别,又互相联系,是不可分割的。不能借口特殊性来否定排斥普遍性内容,也不能把两方面互相割裂开来,看成两回事。论述了周先生等研究中的哲学方法和论证逻辑问题。  相似文献   

14.
邹东廓以“戒惧于本体”来继承并发明王阳明的“致良知”思想。邹东廓是在经历了“戒惧于事为”、‘‘戒惧于念虑”等工夫进路后,才达到“戒惧于本体”的工夫境界的,并经常以这三个工夫次第开示学者。邹东廓批评了把警惕与自然对立起来的观点,认为警惕是良知本体题中应有之义,戒惧工夫不妨碍本体自然流行。邹东廓的戒惧于本体的工夫进路与王龙溪的心体上立根的工夫思想是一致的,区别在于,龙溪认为在心体上用工夫只适合上根人,而东廓没有做如此区分。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周作人的小品文由前期浮躁凌厉之巅向平和冲淡之谷转变,追求一种闲适蕴藉、“自我表现”的趣味之风;但透过其柔和的笔调,却又可以发现其散文貌似平淡实质蕴含“苦”和“涩”之味。由此,构成了其小品散文存在平淡与苦涩矛盾对立纠缠的二元风格。具体言之,“平和冲淡”不是周作人散文的唯一风貌,“凌厉苦涩”也不是周作人散文的仅有格调。周作人的散文风格是既“平和冲淡”又“凌厉苦涩”的,是由辐射性与内敛性这二元相结合的统一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既对立又纠缠。周作人小品散文纠缠于二元之间的复杂风格,既让我们看到了其散文丰富多彩的一面,也有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其颇受争议的一生。  相似文献   

16.
我国先秦和古代希腊时期在修辞学上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通过从言辩修辞的角度出发,对这两种不同的言辩修辞文本进行对比分析。由于先秦和古希腊在修辞方面的共性,二者存在以下共同点:言者的智慧性、言辞的雄辩性和言效的理想性;而由于文化的差异,二者存在的不同点分别为:社会性和本体性、利益性和知识性、精英性和大众性。对先秦和古希腊言辩修辞进行对比研究,有助于对整个修辞学体系系统性的认识和把握。  相似文献   

17.
对不起     
“对不起,夫人,为您孩子拔牙我要收取20美元。” “20美元!为什么?,不是说好只要4美元。” “是的,但是你的孩子大喊大叫,把另外四个病人吓跑了。”  相似文献   

18.
ABSTRACTS     
Plato on Political Rhetoric Generally, Plato was regarded as being hostile to rhetoric. However, I will show that in Plato's some important political dialogues he still verifies the significance of rhetoric or persuasion. Then, I list the attacks of Plato on his contemporary rhetoric, which is called in the essay as "politician rhetoric". On the other hand, Plato also articu- lat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rue rlhetoric, which I name as "dialectical rhetoric. " In order to elaborate "dialectical rhetoric", I take Pericles as an example to show how the dialectic rhetoric could work in the real political world. Finally, I point out that dialectical rhetoric still can give some reflection for today's political rhetoric. It contains the ideal of the good, caring the soul of the audience, speaking the truth, insisting the right thing with reason, etc.  相似文献   

19.
果戈理的作品以揭示下层人物命运和巧妙运用讽刺著称,对鲁迅产生了重要影响,后者的同名作《狂人日记》在借鉴果氏作品的同时,在主题、结构、修辞等方面表现出了独特的突破,然而却在肩负社会使命的同时弱化了作品的艺术性。  相似文献   

20.
周立波长篇小说《山乡巨变》中的景物描写和女性描写,体现了作家浓厚的故乡情结和茶子花情结,体现了他文学创作的婉约风格和阴柔美的审美追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