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方现代主义学思潮对中国“新时期”小说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外在的写作技巧和内在的思想观念两个层面上。这些影响对原有的现实主义主流产生了极大的冲击,另外,学本土化和全球化的二元对立问题也随之产生。但无论怎样,在新时期小说中,西方现代主义创作原则已然成为了中国化的现代主义,具有了鲜明的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2.
“文革”结束后,西方文化思潮风涌中国大陆,中国当代小说在西方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下,产生了许多具有后现代主义特征的小说,这批小说或呈消解意义,淡化情节倾向,或呈现消解历史,重新叙论倾向,或呈现零度情感,平面写作倾向。虽然这些作品更多地带有现代主义特征,但依稀可见后现代主义的部分因素,拓展了新时期小说创作的生存空间,对当代文学的发展产生了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3.
"文革"结束后,西方文化思潮风涌中国大陆,中国当代小说在西方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下,产生了许多具有后现代主义特征的小说,这批小说或呈现消解意义,淡化情节倾向;或呈现消解历史,重新叙论倾向;或呈现零度情感,平面写作倾向.虽然这些作品更多地带有现代主义特征,但依稀可见后现代主义的部分因素,拓展了新时期小说创作的生存空间,对当代文学的发展产生了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4.
弗洛伊德主义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影响和渗透是不容忽视的,恋母情结是弗洛伊德主义的一部分。恋母情结在精神分析中指以本能冲动为核心的一种欲望,亦称"俄底浦斯情结"。在中国许多现当代作家的小说创作中都留有弗洛伊德影响的鲜明印记。  相似文献   

5.
美国著名评论家莱尔内·特里林在论述弗洛伊德与文学的关系时曾经指出:“弗洛伊德对文学的影响一直是十分巨大的,其中大部分内容影响之广,甚难估计,而且往往以反常的或歪曲的简化形式在不知不觉中渗入我们的生活,并成为我们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弗洛伊德主义作为20世纪一股强有力的文化思潮,其意义涉及到西方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对当代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尤其是现代主义文学均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而新小说作为50年代中期出现在法国文坛上的一种重要的现代主义文学现  相似文献   

6.
徐訏深受西方文化的浸染,基督教与西方现代主义对徐訏产生了很大影响。中西文化对比是徐訏文化反思的中心,他虽有着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情结,但他十分了解中国传统文化落后腐化的一面与中国国民的劣根性,更崇尚西方现代文化中的科学、民主、自由。徐訏小说的文化反思明显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影响,西方文化为他的小说创作增添了许多中国传统文化所没有的文化因子,研究这一影响对徐訏的文化反思来说,无疑具有重大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7.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与文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对文学领域内的诸多问题做出了独到的解释。中国五四运动之时,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进入中国,并对中国文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著名作家张爱玲也受其影响,在文学创作中的女性人物始终透着弗洛伊德主义的影子。本文将通过对张爱玲笔下人物的介绍,分析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对张爱玲小说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在我国“五四”思想大解放的年代,对我国现代派文学的形成与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弗洛伊德文学观,在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道路上,曾诱发出一种文学观念、文学技巧、文学情趣的变革。从而说明“五四”新文学与世界新文艺潮流接轨,其创作成果对中国小说现代化的历史进程起了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西部小说中的"西部",不仅仅是一个地理概念,更是一个文化的概念。中国当代西部小说有一个发展的过程。到新时期,西部题材的小说才表现出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研究当代西部小说与地域文化的关系,从文学文本中发现和开掘西部文化精神,关注的重点就在新时期以来的西部小说。一是研究生命意志、宗教信仰和民俗风情对小说创作的影响;二是按地域文化的分布特点研究西部小说与地域文化的联系及其审美表现;三是探讨西部小说创作的一些宏观问题,如作家身份与西部小说创作、西部小说在当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及影响等。  相似文献   

10.
“狂飚突进”的“五四”前后,弗洛伊德主义顺随西方现代主义各种思潮被人们匆匆地介绍到中国思想界和艺术界.郭沫若在当时并没有撰写专文评述过弗洛伊德主义,但在创作实践和批评活动中,尤其是在自传色彩颇为浓郁的小说里,明显地表现出与弗洛依德主义的某种联系,而且有汲取也有反驳.以往的研究者比较集中地探讨了弗洛依德主义对郭  相似文献   

11.
徐訏的传统文化情结相当深厚,儒家、墨家、道家、佛家等传统文化观念与传统文学文本对徐訏产生了很大影响,但徐訏对传统文化并未全盘接受,而是接纳从传统文化肌体上剥离出来的带有民间色彩与世俗气息的思想信念.徐訏深受西方文化的浸染,马克思主义、理性与非理性人文主义、基督教、弗洛伊德主义、存在主义等都对徐訏产生了很大影响.中西文化对比是徐訏文化观照的中心,他虽有着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情结,但他十分了解中国传统文化落后腐化的一面与中国国民的劣根性,更崇尚西方现代文化中的科学、民主、自由.传统与现代性交织并向现代性倾斜是徐訏小说明显的文化观照特征.  相似文献   

12.
随着上世纪80年代初国门洞开、思想解放潮流的掀起,西方现代主义思潮开始涌入中国。威廉·詹姆斯的意识流理念、柏格森的生命学说以及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等,使国人茅塞顿开。面对西方现代派文学所言说的诸如个性、个人、自我、心灵等一系列关于人的本真因素,以及他们作品所体现出来的孤独与苦闷、迷惘与矛盾等创作理念,激发了人们尤其是小说家们的极大兴趣与认同。因此,中国新时期小说界开始出现真正意义上的意识流小说创作的新气象。对于这种令人耳目一新的意识流小说创作情状,本世纪以来的博士、硕士论文多有以此作为选题而研究者,或论述西方意识流小说译介之现状,或研究王蒙的意识流小说,或探究莫言的魔幻作品,或就某一作品进行细微剖析,等等。至于对意识流的西风东渐之历史背景、传播路径、创作影响、发展现状、利弊得失等作全面而系统研究者,尚未幸见。金红教授在博士论文基础上修订出版的《融通与变异:意识流在中国新时期小说中的流变》(苏州大学出版社2013年9月版,24万字,下文简称《流变》),便是这样一部内容丰富、体例完备、尽心用情、标新立异、自成体系、自铸伟词的空前力作,开启了中国新时期意识流小说研究的新篇章,具有填补学术空白的重要意义。笔者通读《流变》,窃以为主要特色有三端,兹简略论之。  相似文献   

13.
荒诞派是20世纪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有广泛影响的一个重要流派,本文主要以莫言、余华、残雪、马原等人的创作为例,探讨西方荒诞派文学对中国先锋小说创作的影响,通过西方荒诞派作品与中国先锋小说的比较,研究两者的深层关系,观照产生这种创作的深层根源,以及对中国文学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西方文坛“怪才”卡夫卡给后人留下了许多没有结论的话题。作为一位西方作家,他对中国文化显示出了极高的热情,这可以从卡夫卡的日记、书信及谈话中清晰地看到,他的创作在某种程度上也受到了中国文化的影响。作为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大师,卡夫卡对中国新时期作家们的创作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如宗璞、余华、莫言等作家在言语中都表达过深受卡夫卡影响之意,并都将他当作借鉴的榜样。  相似文献   

15.
陈才斌  凌娟 《文教资料》2007,(19):90-91
新时期以来,随着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和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影响,中国文坛出现了数量可观的荒诞小说,但人们在寻求其外来影响时大都把目光盯在存在主义文学、黑色幽默小说,特别是荒诞派戏剧上,而忽略了卡夫卡的荒诞小说。其实卡夫卡的小说与中国新时期荒诞小说有更多的可比性。卡夫卡小说与新时期荒诞小说具有许多相似性,但笔者将重点论述二者差异性并从东西文化的背景层面来展开。  相似文献   

16.
意识流小说是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重要流派,在世界影响很大。而在中国,意识流的真正成熟则是以20世纪80年代王蒙创作的一系列小说为标志。中国意识流与西方意识流是在不同的文化环境中成长起来的,虽然有相似的审美品格,但却贯穿了迥异的精神实质。  相似文献   

17.
新时期小说中,荒诞意识或隐或显地显示于现实主义小说和先锋小说中。其产生一方面根源于中间观点、历史与文化传统,另一方面也得益于西方荒诞文学的影响,但本文通过对新时期小说中荒诞意识的分析,表明:尽管西方的荒诞文学对新时期小说的影响是全面的,但新时期小说户荒诞意识的产生有自己独特的现实、历史及文化背景,并形成了自己的发展脉络、精神线索与内在的思想理路。  相似文献   

18.
小说诗化是新时期文学创作中的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从文化的角度来看,小说诗化这种文体统一了作家的生命理想、审美意识、哲学观念三个相互关联不断转换的内涵层次,反映了弃绝现实嘈杂求得平和的生命理想,超越现实丑恶的维美化趣味,摆脱理性认同神秘思维的哲学观念:新时期小说诗化受到的是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现代主义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车文博在《十年来中国心理学基本理论与心理学史研究的进展》一文中,综合报道了中国心理学界对西方心理学的评价。一、对精神分析学的评价问题。许多人主张把弗洛伊德主义的政治评价、哲学评价和科学评价三者既要区别开来又要联系起来。从宏观上说,弗洛伊德主义同马克思主义是根本对立的,也是根本错误的,如非理性主义、唯心主义、神秘主义等。从微观上讲,弗洛伊德主义也有值得借鉴之处,如开  相似文献   

20.
<正> 《伤逝》是鲁迅先生创作的唯一的一部反映男女爱情的小说,在现代文学史上,有着不可低估的价值,这篇小说之所以能引起人们的重视,不仅在于其主人公子君、涓生的爱情生活及其艺术价值.更重要的在于这篇小说创年的时代意义与丰富的思想内涵.整个小说的情节都在展示着一种人的矛盾性心理与矛盾行为,然而却又与小说创作时的那个时代的矛盾性有着很大的联系.(一)要谈《伤逝》的时代意义与思想性,就不能不谈谈《伤逝》这篇小说的创作背景.1919年“五四”革命后,西方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潮,象一阵狂飙席卷了中国这块思想上的僵土,外来的、传统的,新的、旧的,各种思想意识精神、文化紧紧地交织着,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里强烈地触动着人们,使社会生活呈现出纷繁复杂的局面.在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中间,易卜生主义,即个性解放主义,受到极大的欢迎,不少知识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